第10课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课件(23张PPT) 统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0课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课件(23张PPT) 统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

资源简介

(共23张PPT)
一、决策特色: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二、实践特色:对内改革、对外开放
三、理论特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一)邓小平理论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三)科学发展观
(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第10课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是要求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本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走适合中国特色的道路,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即一方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走社会主义道路;另一方面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不照抄、照搬别国经验、模式,而是走具有中国特色的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一、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
阅读教材结合时间轴,梳理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确立的过程?
十一届三中全会
m
m
m
中共十二大
中共十三大
南方谈话
中共十四大
中共十五大
以 为中心,实行 的历史性决策
首次提出建设有 的社会主义
阐述了社会主义 ,概括了党的基本路线
提出 ,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正式确立 为党的指导思想
经济建设
改革开放
中国特色
初级阶段理论
发展才是硬道理
邓小平理论
提出用邓小平 武装全党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首次提出
基本形成
充实发展
最终确立
首次提出:中共十二大
概况:
1982年,在中共十二大上,邓小平明确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内容:
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基本形成:中共十三大
时间:
1987年
内容:
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明确概括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中国社会主义一个特定的历史阶段,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三大改造完成,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至少需要上百年的时间。
经济建设
(中心)
四项基本原则
(立国之本)
改革开放
(强国之路)
第一步,解决温饱问题,
第二步,达到小康水平,
第三步,基本实现现代化。
“三步走”战略部署
1956年
1990年底
20世纪末
21世纪中叶
温饱水平
发展水平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第一步
第二步
第三步
小康水平
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充实发展:邓小平南方谈话
背景: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国际社会主义阵营遭到严重打击。中国遇到姓“资”姓“社”等问题的困扰,如不及时解决,将严重影响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时间:
1992年
内容:
①党的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
②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③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④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
⑤要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
⑥发展才是硬道理。
“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邓小平视察深圳
邓小平视察上海
意义:
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
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最终确立:中共十四大、十五大
时间:
1992年
内容:
提出必须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
时间:
1997年
内容:
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
1997年2月19日,邓小平同志不幸与世长辞,享年93岁,神州震动,举国同悲。25日,追悼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致悼词。
邓小平同志这样说过∶如果没有毛泽东同志,我们中国人民至少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的时间。我们今天同样应当说,如果没有邓小平同志,中国人民就不可能有今天的新生活,中国就不可能有今天改革开放的新局面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光明前景。
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的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邓小平
评价:
邓小平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
邓小平理论
毛泽东思想








解决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如何独立并走向社会主义的问题
解决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
中共十六大
江泽民同志
时间:
2002年
内容: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三个代表”
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意义:
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中共十七大
胡锦涛同志
时间:
2007年
内容: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
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意义:
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作出了新的科学回答,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中共十八大
时间:
2012年
内容:
科学发展观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新目标: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
中共十八大选举产生了新一届中央委员会。在中共十八届一中全会上,习近平当选为中共中央总书记。
中共十九大
时间:
2017年
内容:
①新的历史方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②新的社会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中共二十大
时间:
2022年
内容:
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社会主义理论
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科学发展观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1997年
中共十五大
2002年
中共十六大
2012年
中共十八大
2017年
中共十九大
2022年
中共二十大
一脉相承,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道路决定命运,道路就是党的生命。我们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探索中,坚持独立自主走自己的路,取得革命、建设、改革伟大胜利……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
道路名称 时期 开创者 成就
井冈山道路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共同点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毛泽东
改革开放新时期
邓小平
建立了新中国,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立足国情,实事求是,把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走有中国特色的道路。
本课小结
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
首次提出:中共十二大
基本形成:中共十三大
充实发展:邓小平南方谈话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最终确立:中共十四大、十五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
中共十六大:“三个代表”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中共十七大:提出科学发展观
中共十九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中共十八大: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中共二十大: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张大爷收藏了以党代会为主题的一组纪念邮票①中共七大②中共十三大③中共十四大④中共十五大。他想根据每一次党代会的主要内容定几个关键词,请你帮帮他。( )
A.①毛泽东思想 ②初级阶段 ③市场经济 ④邓小平理论
B.①主要矛盾 ②中国特色 ③市场经济 ④科学发展
C.①经济建设 ②国企改革 ③计划经济 ④中国特色
D.①迎接胜利 ②走自己的路 ③一国两制 ④三个代表
1.明确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在哪次会议上( )
A.中共七大 B.中共十二大 C.中共十三大 D.中共十五大
B
A
4.第一次系统地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会议是( )
A.中共十二大 B.中共十三大
C.中共十四大 D.中共十五大
3.1992年被人们称为中国改革的分水岭。“如果说此前中国一直在隧道中探索,l992年应该说人们终于看到了隧道口的光亮。”作出这一判断的主要依据是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党在哪一次会议上提出和制定的( )
A.中共十二大 B.中共十三大 C.中共十四大 D.中共十五大
C
B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