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 电子商务消费者权益保护相关法律法规 教案(表格式)《电子商务法律法规》(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5课 电子商务消费者权益保护相关法律法规 教案(表格式)《电子商务法律法规》(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资源简介

课题 第15课 电子商务消费者权益保护相关法律法规
课时 2课时(90 min)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1)了解电子商务消费者的定义和特点以及电子商务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意义和难点 (2) 熟悉电子商务消费者权益保护相关法律法规 思政育人目标: 培养学生掌握电子商务消费者的相关知识和电子商务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使学生在日常电子商务活动中做到合法,从而成为一个知法、守法、懂法的人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电子商务消费者的定义和特点以及电子商务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意义和难点 教学难点:电子商务消费者权益保护相关法律法规
教学方法 讲授法、情景模拟法、问答法、讨论法
教学用具 电脑、投影仪、多媒体课件、教材
教学设计 第1节课:考勤(2 min)→ 案例导入(8 min)→ 传授新知(20 min)→ 课堂讨论(12 min)→ 活动评价(3 min) 第2节课:问题导入(5 min)→ 传授新知(27 min)→ 分组讨论(5min)→活动评价(3 min)→ 课堂小结(3 min)→ 作业布置(2 min)
教学过程 主要教学内容及步骤 设计意图
第一节课
考勤 (2 min) 【教师】清点上课人数,记录好考勤 【学生】班干部报请假人员及原因 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掌握学生的出勤情况
案例导入 (8 min) 【教师】导入案例:中消协发布《信用消费与消费者认知情况调查报告》(详见教材),提出问题,板书 什么是消费者?对消费者权益进行保护具有怎样的意义? 【学生】阅读案例、思考、自由讨论 【教师】随机叫学生回答问题 【学生】回答问题 【教师】总结并板书 消费者 通过互动导入,引导学生思考消费者指的是那些群体,应该怎样保护消费者,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传授新知 (20min) 【教师】讲解新知:电子商务消费者权益保护 一、电子商务消费者 (一)电子商务消费者的定义 消费者,是指为生活消费需要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 电子商务消费者,是指通过互联网等信息网络购买商品或者接受服务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2019年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4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我国通过网络进行购物的消费者已达6.1亿。 (二)电子商务消费者的特点 1.需求的个性化 2.消费的主动性 3.追求体验感(详见教材) 【学生】聆听、思考、理解、记忆 【教师】提出问题 你喜欢在网上购物吗?结合实际经历,谈一谈电子商务中的消费者权益保护存在哪些困难。 【学生】思考、讨论、主动回答问题 【教师】总结讲解新知:电子商务消费者权益保护 (一)电子商务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意义(详见教材) (二)电子商务消费者权益保护的难点 1.参与主体较多 电子商务活动的参与主体比较复杂,会涉及平台经营者、平台内经营者、生产厂商、货物配送机构等,跨境电商还会涉及境外厂商、通关、外汇支付等环节。 2.证据难以保留 小规模的电子商务订单通常不会开具发票,消费者在遇到纠纷时,除了电子商务平台订单或转账记录等电子记录外,很难提供明确的实体证据。电子记录不仅证明力较低,也很难达到法律规定的证据保留条件,不利于维权。 3.侵权极易发生 由于消费者与经营者对商品或服务具体信息的了解程度不对等,消费者有时无法有效辨别经营者提供的商品介绍信息及广告宣传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因此,消费者的安全权、知情权、选择权等权益极易受到侵害。同时,由于维权困难,一些消费者还会放弃维权,从而助长了不良之风。 【学生】聆听、思考、理解、记忆 【教师】播放视频“消费者维权难微商野蛮生长何时休” 【学生】观看视频 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电子商务消费者的定义和特点;理解电子商务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意义和难点有哪些
课堂讨论 (12min) 【教师】引入案例“共享单车押金难退 消协协助消费者调解纠纷” 【学生】聆听、思考 【教师】讲解调研内容和要求:电子商务信用消费调研活动;并进行分组 模拟2019年中国消费者协会开展的“信用消费与消费者认知调查活动”,在学校范围内开展一次关于电子商务信用消费的调研活动。 调研目的: 了解电子商务中信用消费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获取消费者对于信用消费的期望与诉求,从中体会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意义。 调研设计: 以小组为单位,各小组选择不同的样本进行调研,如不同的小组负责不同的班级。借助互联网检索并阅读中消协《信用消费与消费者认知调查报告》,参考报告内容设计调查问卷并发放调查问卷。 体验感悟: 调研结束后,分析问卷结果,撰写调研报告,并将调研结果分享给全班同学 【学生】聆听、收集材料、思考、讨论 【教师】每组派代表回答问题 【学生】回答问题 【教师】总结 通过课堂调研,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调研的过程中增加学生对电子商务信用消费的了解,拓展知识内容
活动评价 (3 min) 【教师】对结果进行评价 评价内容分值自评分小组评分教师评分实得分能够理解消费者对电子商务环境的诉求30能够体会电子商务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意义30能够掌握调查问卷的设计与发放方法20能够借助互联网获取自己所需的信息10小组成员间协作良好10
【学生】聆听、记录、思考 通过评价环节,可以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学生可以通过评价进行对比学习,取长补短
第二节课
案例导入 (5 min) 【教师】引入案例:亚马逊假评论泛滥 英国消费者组织提出抗议(详见教材) 提出问题 电子商务消费者有哪些合法权利?亚马逊商品评论中“刷好评”的行为侵犯了消费者的哪些权利呢? 【学生】阅读案例、思考、讨论 【教师】随机叫学生回答问题 【学生】回答问题 【教师】总结并板书 电子商务消费者 用问题导入,让学生主动思考电子商务消费者有哪些合法权利,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传授新知 (30 min) 【教师】讲解新知:电子商务消费者权益保护相关法律法规 一、电子商务消费者安全权及其保护 1.电子商务消费者安全权的定义 电子商务消费者的安全权,是指消费者通过互联网等信息网络购买、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务时的生命安全权、健康安全权及财产安全权等权利。 生命安全权,是指消费者生命不受危害的权利。例如,“误食有毒食品导致人体中毒身亡”即侵犯了消费者的生命安全权。 健康安全权,是指消费者健康不受损害的权利。例如,“含有尖利部件的玩具划伤人体”即侵犯了消费者的健康安全权。 财产安全权,是指消费者财产不受损失的权利。例如,“购买到伪劣产品”即侵犯了消费者的财产安全权。 二、电子商务消费者知情权及其保护 1.电子商务消费者知情权的定义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八条规定,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 电子商务消费者的知情权,是指消费者通过互联网等信息网络购买、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务时享有的知悉商品或服务真实情况的权利。在电子商务中,消费者的知情权更加容易受到侵犯。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规定的信息可以分为基本信息、技术信息和销售信息三类。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主要指商品名称、商标、产地、生产者、生产日期等。明确生产者和生产地等信息,可以帮助消费者判断商品的品质。 技术信息 技术信息主要指商品用途、性能、规格、等级、主要成分、有效期限、使用说明书、检验合格证书等信息。 销售信息 销售信息主要指商品或服务的价格、运输、售后服务等信息。2.电子商务消费者知情权的保护 《侵害消费者权益行为处罚办法》第六条规定,经营者向消费者提供有关商品或者服务的信息应当真实、全面、准确,不得有下列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宣传行为(详见教材)。 【学生】聆听、记录、思考 【教师】引入案例:仅索赔1元 全国首例电商平台诉差评师案开庭 【学生】阅读、了解 【教师】讲解新知:电子商务消费者选择权及其保护 一、电子商务消费者选择权及其保护 1.电子商务消费者选择权的定义 电子商务消费者的选择权,是指消费者通过互联网等信息网络购买、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务时享有的自主选择商品或服务的权利。 2.电子商务消费者选择权的保护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十六条第三款规定,经营者向消费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应当恪守社会公德,诚信经营,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不得设定不公平、不合理的交易条件,不得强制交易。 《电子商务法》第十七条规定和第十八条规定(详见教材)。 二、电子商务消费者退货权及其保护 (一)电子商务消费者退货权的定义 消费者退货权,是指消费者在某一期限内要求对购买的商品或享受的服务进行退货的权利。 电子商务消费者退货权,是指消费者在某一期限内要求对通过互联网等信息网络购买的商品或服务进行退货的权利。 (二)网络购物七日无理由退货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十五条规定,经营者采用网络、电视、电话、邮购等方式销售商品,消费者有权自收到商品之日起七日内退货,且无须说明理由,但下列商品除外:① 消费者定做的;② 鲜活易腐的;③ 在线下载或者消费者拆封的音像制品、计算机软件等数字化商品;④ 交付的报纸、期刊。 关于网络购物中的七日无理由退货,国家工商总局2017年颁布了《网络购买商品七日无理由退货暂行办法》,对不适用退货的商品范围、商品完好标准、退货的程序等内容进行了更加详细的规定。 1.不适用退货的商品范围和商品完好标准 不适用退货的商品除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十五条规定的外,还包含一些性质较特殊的商品。(详见教材) 消费者退回的商品应当完好。对超出查验和确认商品品质、功能需要而使用商品,导致商品价值贬损较大的,视为商品不完好。具体判定标准(详见教材)。 2.退货程序 消费者退货 销售者退款 退款中的特殊情形(详见教材) 退货方式 三、电子商务消费者公平交易权及其保护 1.电子商务消费者公平交易权的定义 电子商务消费者公平交易权,是指消费者通过互联网等信息网络购买商品或者接受服务时享有公平交易的权利。 2.电子商务消费者公平交易权的保护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十六条第二款规定,经营者向消费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应当恪守社会公德,诚信经营,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不得设定不公平、不合理的交易条件,不得强制交易。 四、电子商务消费者索赔权及其保护 1.电子商务消费者索赔权的定义 电子商务消费者索赔权,是指消费者使用通过互联网等信息网络购买的商品和服务,合法利益受到侵害时享有获得赔偿的权利。 2.电子商务消费者索赔权的保护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另有规定外,应当依照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承担民事责任(详见教材)。 【学生】聆听、记录、思考、记忆 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电子商务消费者权益保护相关法律法规包含的内容有哪些
分组讨论 (5 min) 【教师】提出问题 阅读“淘宝网”有关消费者保障服务的规定,结合所学知识,以小组为单位探讨“淘宝网”的消费者保障服务策略有哪些优点,又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以及电子商务经营者应当如何保护消费者权益。 【学生】思考、讨论、总结答案、主动回答问题 【教师】总结 利用分组讨论法,让学生们主动参与讨论,了解电子商务经营者应当如何保护消费者权益,从而巩固课堂知识内容
活动评价 (3 min) 【教师】对结果进行评价 评价内容分值自评分小组评分教师评分实得分能够理解电子商务消费者享有的各项权利40能够结合所学知识为电商企业消费者保护提出建议40能够借助互联网获取自己所需的信息10小组成员间协作良好10
【学生】聆听、记录、思考 通过评价环节,可以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学生可以通过评价进行对比学习,取长补短
课堂小结 (3 min) 【教师】简要总结本节课的要点 本节课学习了电子商务消费者的定义和特点以及电子商务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意义和难点;熟悉电子商务消费者权益保护相关法律法规。通过学习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电子商务消费活动中相关的法律法规。 【学生】总结回顾知识点 总结知识点,巩固印象
作业布置 (2 min)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 简述电子商务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意义 【学生】完成课后任务 延展知识面,加深学习内容
教学反思 本节课效果不错,水平不一样的学生都成功的掌握了知识点。小组内的互助,满足了学生多样化的需要,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为形成一种宽容的文化创造了条件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