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3.5 生物的呼吸和呼吸作用 同步练习一 、选择题1.用保鲜袋封装新鲜水果可以大大延长水果的贮藏时间。保鲜袋的主要作用是 ( )A.保持袋内适宜的温度 B.减少水果的水分散失C.抑制水果的呼吸作用 D.减少水果的表面损伤2.水涝时,被淹没在水下的农作物死亡的原因是( )A.缺少空气 B.温度太高 C.水太多 D.温度太低3.我们不能随地吐痰是因为痰中含有大量的病菌.痰生成的部位是( )A.鼻腔黏膜 B.喉腔侧壁C.口腔黏膜 D.气管和支气管4.下列哪项不是人体呼吸道的功能( )A.保证气体顺利通过B.温暧、湿润、清洁人体吸入的空气C.气体振动发出声音D.进行气体交换5.使吸入的气体变得清洁的结构有( )①声带 ②气管、支气管内表面的纤毛 ③ 鼻黏膜 ④会厌软骨 ⑤鼻毛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②③⑤ D. ①④⑤6.某村民承包了一个鱼塘, 清理鱼塘时深挖出很多黏土,并想要用这些黏土整理成一块菜地, 要使蔬菜生长良好,他首先应该采取的措施是( )A.多浇水 B.少浇水 C.掺入适量的砂石 D.施化肥7.如图所示为某同学探究植物呼吸作用的装置(瓶子用不透光的黑纸遮住,各连接处密封)。过一段时间后, 可以看到细玻璃管中红墨水( )第 1 页(共 11 页)A.左移 B.右移C.不动 D.先左移后右移8.浇水过勤, 土壤中总是含有大量的水分, 往往会使根腐烂,使植物死亡,原因是( )A.土壤溶液浓度过高, 根毛无法吸水B.水分过多, 缺乏氧气,根无法呼吸C.水分过多, 使细菌大量繁殖D.根吸水过多,使根的细胞胀破9.如图所示为模拟呼吸示意图,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 )A.乙是呼气过程, 肺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B.甲是呼气过程, 肺内气压大于外界大气压C.乙是吸气过程, 肺内气压大于外界大气压D.甲是吸气过程, 肺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10.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量筒内盛放的是澄清的石灰水, 当向锥形瓶中注入清水后, 量筒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了,由此可以判断锥形瓶中的绿豆是( )A.煮熟的 B.已经死亡的 C.正在萌发的 D.烘干的二 、填空题11.如图所示为“验证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的实验装置,瓶内均装入足量澄清石灰水。请回答下列问题。第 2 页(共 11 页)(1)如果气体的进出均选择弯管,在实验时,甲、乙中用于吸气的是 ,作对照组的是 。(2)若验证成立, 则对应的现象是 。12. “新型肺炎 ”主要的临床表现有发热、咳嗽、喷嚏、胸闷、全身乏力等症状。(1)“咳嗽 ”是由于异物侵入呼吸道或呼吸器官发生炎症引起的保护性生理活动。咳嗽时,肺内气压外界气压 (选填“大于 ”、“等于 ”或“小于”),膈肌 (选填“收缩 ”或“舒张”)。(2)“喷嚏 ”指鼻黏膜受刺激, 急剧吸气,然后很快地由鼻孔喷出并发出声音的现象,如图曲线中,符合打喷嚏时呼吸特点的曲线是 (选填“ 甲 ”或“ 乙”)。(3)经呼吸运动吸入的氧气最终通过血液循环运送到全身各处组织细胞,在细胞内进行呼吸作用。请写出当有机物为葡萄糖时,人体内细胞呼吸作用的文字表达式 。13.为研究植物的根、茎、叶、种子等器官是否都在进行呼吸作用, 在适宜的温度下进行了以下实验。请回答:(1)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进行对比试验。几天后,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A 试管中的石灰水变浑浊,B第 3 页(共 11 页)试管中无明显现象。对比 A.B 试管中的现象,得出的结论是 。(2)把数棵菠菜装入黑塑料袋并扎紧袋口,在暗处放置一个晚上, 然后按图乙方法,把塑料袋中的气 体缓慢挤入烧杯中, 观察蜡烛火焰的变化。若植物的其他器官都在进行呼吸作用, 则实验可以看到的现象是 。(3)大量实验表明,生物呼吸作用发生的部位是在 。三 、实验探究题14.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欲用下列装置探究“绿色植物呼吸过程中是否有二氧化碳气体产生 ”,其 操作设计如下: ①将整套装置放在温度较低的暗室中; ②通过 A 装置鼓入适量的空气; ③静置一定时间后取出观察。请分析回答:(1)A 装置可起到的作用是 ;B 装置可起到的作用是 。(2)标志本探究活动成功的主要现象是 。(3)若该研究性学习小组按上述设计进行操作,没能观察到预期的现象,其可能原因是 。(4)若要在上述实验中,同时探究“温度对植物呼吸作用有没有影响 ”,则应如何设计?四 、解答题15.某兴趣小组开展 ”制作呼吸模型 ”项目化学习,下表为模型的评价量表。人体呼吸模型评价量表评价指标 优秀 合格 待改进指标一 既能模拟横膈膜运动又能模拟 肋骨运动 只能模拟横膈膜运动或只能模 拟肋骨运动 不能模拟横膈膜运动和肋 骨运动第 4 页(共 11 页)指标二 材料能体现结构的特征 部分材料能体现结构的特征 材料无法体现结构的特征该小组利用吸管、玻璃罩、气球和橡皮膜等材料制作模型,内部形成一个密闭环境,如图所示。(1)如图模型中气球模拟的人体器官是 。(2)如图是模拟的人呼气过程。请通过此模型阐述人体呼气的原理:。(3)根据评价量表,请对该模型的指标一进行评价并说明理由: 。第 5 页(共 11 页)3.5 生物的呼吸和呼吸作用 同步练习答案解析一 、选择题1.C2.A【解析】组成生物体的细胞利用氧, 将细胞内的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 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物体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做呼吸作用;呼吸作用是所有生物的共同特征。水涝地中的植物出现萎蔫,是因为水涝地的土壤里缺氧, 导致植物的根不能获得足够的氧气,从而使根的呼吸作用受到抑制, 影响了根的吸收功能,致使植物的地上部分因缺水而出现萎蔫。故答案为: A3.D【解析】气管和支气管的黏膜上有腺细胞,腺细胞可以分泌黏液, 可以使气管内湿润, 黏液中含有能 抵抗细菌和病毒的物质, 当黏膜上的纤毛向喉部摆动时, 把外来的尘粒、细菌等和黏液一起送到咽部,通过咳嗽排出体外, 形成痰,痰中往往会有病原微生物, 因此不能随地吐痰,故选 D.本题考查的是痰的形成, 解题需要了解痰的形成过程.4.D【解析】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的组成由上到下依次是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 管,呼吸道是气体进出的通道。鼻腔内有鼻毛,可以阻挡灰尘,呼吸道都有骨或软骨做支架,其内表 面覆盖着黏膜, 黏膜内还分布有丰富的毛细血管。这些特点既保证了气体的畅通, 又对吸入的空气进 行处理,使之清洁、温暖和湿润;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 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可见 D 符合题意。此题考查呼吸道的组成和功能, 要熟记。5.C【解析】选 C。②气管、支气管内表面的粘膜分泌的黏液, 能够粘住灰尘,纤毛可以阻挡灰尘,都起清 洁空气的作用; ③鼻粘膜分泌的黏液,可以湿润空气和粘住灰尘, 对空气有清洁作用; ⑤鼻毛能阻挡灰尘, 清洁空气。呼吸道与呼吸相适应的特点是: 一、鼻腔内有鼻毛, 可以阻挡空气中灰尘的进入, 对空气有清洁作用;二、鼻黏膜分泌的黏液, 可以湿润空气和粘住灰尘,对空气有清洁和湿润作用;三、鼻粘膜内分布着第 6 页(共 11 页)毛细血管, 可以温暖空气;四、呼吸道中都有软骨做支架,保证了空气的畅通, 此外气管、支气管的内表面覆盖着有纤毛的黏膜,黏膜上的黏液起清洁空气的作用。6.C【解析】土壤疏松根可以吸收到更多的氧气, 从而促进根的呼吸, 根的生理活动旺盛,有利于跟对水分和无机 盐的吸收。黏土的黏着力太强, 不利于充足空气的进入, 掺入适量的砂石能使土壤疏松,有利于根的呼吸作用。7.A【解析】当瓶子用不透光的黑纸遮住,植物叶片不进行光合作用, 只进行呼吸作用。叶片进行呼吸作用吸收瓶中的氧气, 产生的二氧化碳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 使瓶中的气压下降, 导致左侧的气压小于右侧的气压,因此经过一段时间后,可以看到细玻璃管中红墨水左移。故选 A.8.B【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植物的呼吸作用在生产上的应用.解答时可以从根的呼吸特点方面来切入。植物的根呼吸的是空气中的氧气。经常松土, 可以使土壤疏松,土壤缝隙中的空气增多,有利于根的 呼吸, 促进根的生长。浇花过勤,花土总是含有大量的水分, 水把土壤缝隙中的空气排挤出来了,使土壤中的氧气过少, 根毛无法呼吸, 导致烂根,使植物死亡。故答案为: B9.B【解析】吸气时,膈肌收缩、横膈变得扁平, 横膈膜下降;肋间外肌收缩, 肋骨向上、向外移升,胸 腔体积增大,肺内气压减小。反之, 呼气时, 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横膈膜上升, 肋骨向下、向内回落,胸腔体积减小, 肺内气压增大。A.C:膈肌收缩、横膈膜下降, 是吸气的过程。此时胸腔体积增大, 肺内气压减小, 小于外界大气压。A.C 错误。B、D:膈肌舒张、横膈膜上升, 是呼气的过程。此时胸腔体积减小, 肺内气压增大, 大于外界大气压。B 正确,D 错误。第 7 页(共 11 页)故答案为: B。10.C【解析】解:AB、煮熟的绿豆、已经死亡的绿豆都不进行呼吸作用,不能产生二氧化碳,不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AB 不正确;C、正在萌发的绿豆呼吸作用旺盛,产生动力的二氧化碳, 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C 正确;D、烘干的绿豆缺乏水分,呼吸作用非常弱,产生的二氧化碳很少, 不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D 不正确.故选: C.(1)呼吸作用是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气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2)向锥形瓶中注入清水后, 量筒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了,表明锥形瓶中的绿豆呼吸作用产生了大量的二氧化碳.二 、填空题11.(1)乙; 乙(2)甲中的石灰水比乙中的更快浑浊12.(1)大于;舒张(2)甲(3)葡萄糖+氧气 二氧化碳+水+能量【解析】吸气时,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肺随之扩大, 造成肺内 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形成主动的吸气运动; 当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肋骨与 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 结果胸廓缩小,肺也随之回缩,造成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肺内气体排出肺, 形成被动的呼气运动。(1)由于气管和支气管的表面的黏膜上有腺细胞和纤毛, 腺细胞分泌黏液, 使气管内湿润, 黏液中含 有能抵抗细菌和病毒的物质,之后纤毛的摆动可将外来的灰尘、细菌等和黏液一起送到咽部,当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才能通过咳嗽排出体外形成痰, 咳嗽时膈肌是舒张。(2)“喷嚏 ”指鼻黏膜受刺激, 急剧吸气,然后很快地由鼻孔喷出并发出声音的现象, 急剧吸气,应当是肺容量升高,而打喷嚏时, 肺里的气体喷射出来依次经过:肺 →支气管→气管→喉→咽→鼻,即第 8 页(共 11 页)气体排出体外, 即呼气过程,因此肺容量下降,符合打喷嚏时呼吸特点的曲线是甲。(3)人体内细胞呼吸作用的文字表达式为:葡萄糖+氧气 二氧化碳+水+能量。故答案为:(1)大于;舒张(2)甲(3)葡萄糖+氧气 二氧化碳+水+能量13.(1)(萌发的、活的)种子能进行呼吸作用(或煮熟的种子不能进行呼吸作用)(2)蜡烛自下而上熄灭(3)所有(活)细胞(根、茎、叶、种子等器官)【解析】(1)种子萌发的过程就是其进行旺盛的呼吸作用的过程。呼吸作用指的是细胞内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2)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 一般情况下不具有可燃性和助燃性, 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1)A 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产生了二氧化碳,B 中澄清石灰水没有变浑浊, 说明没有产生了二 氧化碳;而 A 中放置的是已浸水及消过毒的种子, 在进行呼吸作用;B 中放置的是已煮熟及消过毒的种 子, 此时种子已经死亡, 不能在进行呼吸作用。所以可以得出结论: (萌发的、活的) 种子能进行呼吸作用(或煮熟的种子不能进行呼吸作用) 。(2)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且不具有可燃性和助燃性, 所以会看到下面的蜡烛先熄灭, 上面的蜡烛后熄灭, 所以可看到的现象是: 蜡烛自下而上熄灭 。(3) 大量实验表明,生物呼吸作用发生的部位是在所有(活)细胞(根、茎、叶、种子等器官)。三 、实验探究题14.(1)除去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气体;检验二氧化碳气体是否除尽(2)装置 D 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3)暗室的温度较低, 植物的呼吸作用较弱, 产生的二氧化碳太少(合理均可)(4)另设一套和图中完全一样的装置,将其放在温度较高的环境中.其他操作相同, 最后观察比较两个装置中的现象.【解析】此题考查的是探究植物的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是验证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的实验,有一定的难度,要理解呼吸作用的概念。(1)装置 A 中的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鼓入的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检验进入 B 瓶中的空气中是否有二氧化碳, 可以观察 B 瓶中的澄清的石灰水是否变浑浊,(2)B 瓶进入 C 瓶中的气体没有二氧化碳,C 瓶中茂盛的植株在密闭的玻璃罩内只能进行呼吸作用,第 9 页(共 11 页)如果 D 瓶中的石灰水变浑浊应该是 C 瓶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3)如果实验现象不明显,主要可能与该装置放置的温度低有关, 呼吸作用较弱, 产生的二氧化碳较 少有关,同时还可能有以下因素:鼓入空气时间不够,D 中石灰水浓度太小, C 装置的玻璃罩漏光等, (4)探究温度对呼吸作用的影响,可设计一个对照实验, 另设一套和图中完全一样的装置, 将其放在 温度较高的环境中, 其它操作相同, 变量只有一个就是温度, 通过两套装置的实验结果对比可以看出温度对呼吸作用是否产生了影响。本题中操作及目的的整个过程应该是这样的:①将整套装置放在温度较低的暗室中;此时 C 装置中的植物只能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 碳。 ②通过 A 装置鼓入适量的空气; 空气经过 A 装置后, 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会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 B 装置可以进一步证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是否被除干净。然后不含二氧化碳的空气流把 C 装置中的气体 鼓入 D 装置,由于 C 装置中的植物只能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那么 D 装置的澄清石灰水就会变浑浊。③静置一定时间后取出观察。A 没有现象, B 没有现象, C 没有现象, D 中变浑浊。从而证明绿色植物呼吸过程中有二氧化碳气体产生。(1) 除去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气体; 检验二氧化碳气体是否除尽;(2)装置 D 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暗室的温度较低,植物的呼吸作用较弱, 产生的二氧 化碳太少(应主要答出这一因素, 同时还答出其它合理因素也可);(4)另设一套和图中完全一样的装置,将其放在温度较高的环境中,其它操作相同,最后观 察比较两个装置中的现象。四 、解答题15.(1)肺(2)橡皮腿向上推后,锥形罪的容积变小,气压变大, 气球内的气压小于罩内空气压、气球缩小, 气球容积变小,气球气压变大, 大于外界大气压,气球内气体排出(3)合格,该模型只能模拟横膈膜运动, 用玻璃锥形罩不能模拟肋骨运动【解析】当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 膈肌顶部下降,胸廓的容积扩大, 肺随之扩张,造成肺内气压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完成吸气。呼气时,膈肌与肋间第 10 页(共 11 页)肌舒张,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缩小,膈肌顶部上升,胸廓的容积缩小, 肺随之缩小, 造成肺内气压增大, 大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呼出肺,完成呼气。(1)如图模型中气球能扩大和缩小, 因此,模拟的人体器官是肺。(2)如图是模拟的人呼气过程。请通过此模型阐述人体呼气的原理:膈肌顶部上升,胸廓上下径变小,容积缩小, 肺随之缩小, 造成肺内气压增大, 大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呼出肺, 完成呼气。(3)根据评价量表, 请对该模型的指标一进行评价并说明理由:合格; 理由是呼吸模型只能模拟横膈膜运动,不能模拟肋骨运动。故答案为:(1)肺;(2)橡皮腿向上推后,锥形罪的容积变小,气压变大, 气球内的气压小于罩内空 气压、气球缩小,气球容积变小,气球气压变大, 大于外界大气压,气球内气体排出;(3)合格,该模型只能模拟横膈膜运动,用玻璃锥形罩不能模拟肋骨运动。第 11 页(共 11 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