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常用物流信息设备辨识 课件(共21张PPT)-《物流设备应用》同步教学(电子工业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1常用物流信息设备辨识 课件(共21张PPT)-《物流设备应用》同步教学(电子工业版)

资源简介

(共21张PPT)
项目四:物流信息设备应用
任务1:常用物流信息设备辨识
任务展示
任务准备
任务执行
任务评价
拓展提升
任务一
晋江明鸿有限公司有一间空置的单层厂房,现计划将
其改造成为一间仓库出租给某知名的饮料公司,作为该公司在
当地的零售配送仓库。经过前期的土建改造,将该厂房改造成
为的整体高度为9米的单层仓库,库内净高7.5米,库房总建筑面积8000平方米,仓库平面图如图3-2所示。随着前面任务的完成,改建后的外租仓库已经基本具备了交付使用的条件。现在,租赁方某知名的饮料公司又提出新的要求,要求该仓库要配备必要的物流信息设备,能通过使用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等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实现物流信息的有效搜集与处理,从而提高物流活动的效率与快速反应能力。
任务展示
任务准备
任务执行
任务评价
任务准备 1:物流信息设备是什么?
物流信息设备是指用于物流信息的采集、传输、处理、输出等信息处理作业的物流设备。物流信息设备是物流信息系统的硬件部分,是物流信息技术的基础与运行平台。
目前物流信息技术广泛已经运用于物流各环节中,根据物流的功能以及特点,可以把物流信息技术划分为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信息分类编码技术、条码技术、射频识别技术、电子数据交换技术、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等。因为物流信息设备是为了实现物流信息技术所使用的硬件设备。所以其设备也可以分为:计算机设备、网络设备、条形码打印识读设备、射频识别设备、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等。
任务一
任务展示
任务准备
任务执行
任务评价
任务准备 2:如何辨识条码打印识读设备?
对物流信息进行实时、准确采集,是物流信息自动化管理的要求。实现自动识别及数据自动录入,就是对货物在出库、入库、分拣、运输等过程中的各种信息进行及时捕捉与获取,以解决数据录入和数据采集的问题。条码技术就是在计算机的应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一种自动识别技术,提供了一种对货物进行标识和描述的方法。条形码技术需要使用的设备包括条形码打印设备和条形码识读设备。
任务一
任务展示
任务准备
任务执行
任务评价
任务准备 2:如何辨识条码打印识读设备?
(1)条形码打印设备
条形码打印机简称条码机,也称为标签打印机和标签机。是一种以不干胶标签、PET标签、吊牌、水洗布等为打印介质,能够大量快速打印条形码(包括流水号)、文字、符号、图片的专业打印设备。
任务一
任务展示
任务准备
任务执行
任务评价
任务准备 2:如何辨识条码打印识读设备?
(2)条形码识读设备
条形码识读设备是专门用来读取条码信息的物流信息设备。它是用一个光学装置将条形码的条空信息转换成电子信息,再由专用译码器翻译成相应的数据信息。
条码扫描设备从原理上可分为光笔、CCD扫描器和激光扫描器三类;从操作方式上可分为手持式,如CCD扫描器、RF手持终端(如图4-3所示)和固定式两种;从扫描方式上可分为接触式和非接触式两种条码扫描器,接触式识读设光笔、CCD扫描器和激光扫描器备有光笔,非接触式识读设备有CCD扫描器和激光扫描器。
任务一
任务展示
任务准备
任务执行
任务评价
任务准备 2:如何辨识条码打印识读设备?
①光笔:是最先出现的一种手持接触式条码识读器,它也是最为经济的一种条码阅读器。其外形像一支笔,如图4-4所示,使用时,操作者需将光笔接触到条码表面,通过光笔的镜头发出一个很小的光点,当这个光点从左到右划过条码时,在“空”部分,光线被反射,“条”的部分,光线将被吸收,因此在光笔内部产生一个变化的电压,这个电压通过放大、整形后用于译码。
②CCD扫描器:是一种不直接接触条码也可辨读的条码识读器,性能可靠,寿命较长,且价格便宜。CCD扫描器通常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手持式CCD扫描器;另一种是固定式CCD扫描器。
任务一
任务展示
任务准备
任务执行
任务评价
任务准备 2:如何辨识条码打印识读设备?
③激光扫描器:是一种远距离条码识读器,因其性能优越,被广泛应用。激光扫描器分为手持与固定两种形式:手持激光扫描器连接方便简单、使用灵活,固定式激光扫描器适用于阅读量较大、条码较小的场合,能有效提高条码读取的速度。
任务一
任务展示
任务准备
任务执行
任务评价
任务准备3:如何辨识射频识别设备?
射频识别技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简称RFID),又称电子标签、无线射频识别技术,是一种利用无线电波进行非接触双向通信的自动识别技术。根据不同的应用要求与环境情况,组成射频识别系统的设备也会有所不同,但从射频识别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来看,系统的主要设备一般由信号发射器(电子标签)、信号接收器(阅读器)、天线和相应的计算机系统组成。
任务一
任务展示
任务准备
任务执行
任务评价
任务准备3:如何辨识射频识别设备?
1.RFID电子标签
RFID系统中,信号发射机为了不同的应用目的,会以不同的形式存在,典型的形式是电子标签,如图4-8所示。电子标签相当于条码技术中的条码符号,用来存储需要识别传输的信息。与条码不同的是,电子标签必须能够自动或在外力的作用下,把存储的信息主动发射出去。电子标签与普通的条形码相比有许多的有优点,如:可容纳较多容量、通讯距离长、难以复制、对环境变化有较高的忍受能、可同时进行多个标签的读取等。但是由于现在制造成本较高,因此目前国内还没有广泛运用,不过相信今后透过该技术的大量使用,生产成本可大幅降低。
任务一
任务展示
任务准备
任务执行
任务评价
任务准备3:如何辨识射频识别设备?
2.RFID阅读器
RFID系统中的信号接收器称为阅读器、读写器,它通过天线与RFID电子标签进行无线通信,可以实现对标签识别码和内存数据的读出或写入操作,并与后台的管理系统进行数据交换,再由后台管理系统对数据进行处理。
目前使用的阅读器在结构上及制造形式上也有着千差万别,根据使用方式可以将阅读器分为:固定式阅读器和便携式阅读器。
①固定式阅读器是最常见的一种读写器。它是将射频控制器和高频接口封装在一个固定的外壳中构成的,适用于小型轻型、可移动货物的电子标签的识读。如门闸阅读器、隧道阅读器等。
②便携式阅读器也称为手持式阅读器,是适合于用户手持使用的一类射频电子标签读写设备,其工作原理与其他形式的读写器完全一样。便携式读写器一般带有LCD显示屏,并且带有键盘面板以便于操作或输入数据。
任务一
任务展示
任务准备
任务执行
任务评价
任务准备 4:什么是GPS?
GPS是英文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全球定位系统)的简称。它是随着现代化科学技术发展而建立的以全球24颗定位人造卫星为基础,向全球各地全天候地提供三维位置、三维速度等信息的一种无线电导航定位系统。
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由三部分组成: 空间部分——GPS卫星星座;地面控制部分——地面监控系统;用户设备部分——GPS 信号接收机。
任务一
任务展示
任务准备
任务执行
任务评价
任务准备 4:什么是GPS?
(1)空间部分:GPS的空间部分是由24颗工作卫星组成,如图4-12所示,它位于距地表2万多公里的上空,均匀分布在6个轨道面上(每个轨道面4 颗) ,轨道倾角为55°。此外,还有4颗有源备份卫星在轨运行。卫星的分布使得在全球任何地方、任何时间都可观测到4颗以上的卫星,并能保持良好定位解算精度的几何图像。
任务一
任务展示
任务准备
任务执行
任务评价
任务准备 4:什么是GPS?
(2)地面控制部分:地面控制部分由一个主控站,5个全球监测站和3个地面控制站组成。监测站均配装有精密的铯钟和能够连续测量到所有可见卫星的接受机。监测站将取得的卫星观测数据,包括电离层和气象数据,经过初步处理后,传送到主控站。主控站从各监测站收集跟踪数据,计算出卫星的轨道和时钟参数,然后将结果送到3个地面控制站。地面控制站在每颗卫星运行至上空时,把这些导航数据及主控站指令注入到卫星。这种注入对每颗GPS 卫星每天一次,并在卫星离开注入站作用范围之前进行最后的注入。
任务一
任务展示
任务准备
任务执行
任务评价
任务准备 4:什么是GPS?
(3)用户设备部分:用户设备部分即GPS 信号接收机,如图4-13所示。其主要功能是能够捕获到按一定卫星截止角所选择的待测卫星,并跟踪这些卫星的运行。当接收机捕获到跟踪的卫星信号后,即可测量出接收天线至卫星的伪距离和距离的变化率,解调出卫星轨道参数等数据。根据这些数据,接收机中的微处理计算机就可按定位解算方法进行定位计算,计算出用户所在地理位置的经纬度、高度、速度、时间等信息。
任务一
任务展示
任务准备
任务执行
任务评价
任务准备 5:什么是GIS?
GIS是英文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地理信息系统)的简称,是一种特定的十分重要的空间信息系统。在计算机硬、软件系统支持下,对整个或部分地球表层空间中的有关地理分布数据进行采集、储存、管理、运算、分析、显示和描述的技术系统。GIS是由软件、硬件、数据和用户组成。
(1)软件:是支持数据采集、存储、加工、回答用户问题的计算机程序系统,是GIS系统的核心,按其功能分为GIS专业软件,数据库软件和系统管理软件等。
(2)硬件:是各种GIS设备的物质基础,用以存储、处理、传输和显示地理信息或空间数据,主要包括:GIS主机,GIS外部设备,GIS网络设备等。
(3)数据:是GIS系统分析与处理的对象、也是构成系统的应用基础,它用来具体描述实体的空间特征、属性特征和时间特征。
(4)用户:是GIS服务的对象,分为一般用户和从事建立、维护、管理和更新的高级用户。
任务一
任务展示
任务准备
任务执行
任务评价
任务准备 6:什么是EDI?
EDI,全称 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译名:电子数据交换。是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推出使用的国际标准,是指一种为商业或行政事务处理,按照一个公认的标准,形成结构化的事务处理或消息报文格式,从计算机到计算机的电子传输方法,也是计算机可识别的商业语言。例如,国际贸易中的采购订单、装箱单、提货单等数据的交换。
任务一
任务展示
任务准备
任务执行
任务评价
任务一
步骤 1:情况分析
改建后的外租仓库的租赁方——某知名的饮料公司,将把本仓库作为该公司在当地的零售配送仓库。因此仓库、配送将作为本仓库的主要业务活动。
同时租赁方提出要求配备必要的物流信息设备,能通过使用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等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实现物流信息的有效搜集与处理,从而提高物流活动的效率与快速反应能力。
任务展示
任务准备
任务执行
任务评价
任务一
步骤 2:物流信息系统功能分析
根据上述分析,在明确用户需求的基础上,可以为本仓库规划组将一个企业内部物流网络信息系统,对从收到供应商货物入库信息开始到货物入库、储存以及接收客户订单,进行分拣、配送、签收等整个流程进行全方面信息收集、控制与管理。
任务展示
任务准备
任务执行
任务评价
任务一
步骤 3:物流信息设备的确定
根据确定的企业内部物流信息系统,可以明确在货物运达、入库、储存、分拣配货阶段,需要的物流信息设备有条码打印机、条码识读器、RF手持终端等;在配送阶段,需要使用GIS和GPS技术实现对配送车辆的实时监控与实时调度。
任务展示
任务准备
任务执行
任务评价
任务一
“常用物流信息设备辨识”任务评价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