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3张PPT)*项目4 路由协议配置 项目描述路由器提供了异构网互联的机制,可以实现将一个网络的数据包发送到另一个网络。而路由就是指导IP数据包发送的路径信息。路由协议就是在路由指导IP数据包发送过程中事先约定好的规定和标准。路由协议通过在路由器之间共享路由信息来支持可路由协议。路由信息在相邻路由之间传递,确保所有路由器知道到其他路由器的路径。总之,路由协议创建了路由表,描述了网络拓扑结构;路由协议与路由器协同工作,执行路由选择和数据包转发功能。在实际应用中路由器通常连接着许多不同的网络,如果想要实现多个不同网络间的通信,则需要在路由器上配置路由协议。本项目重点介绍路由器的静态路由配置、路由器的动态路由配置。*项目4 路由协议配置 *项目4 路由协议配置 任务4 动态路由EIGRP协议的配置任务4 动态路由EIGRP协议的配置由于业务规模的不断扩大,海成公司局域网中的路由器已经达到了一定数量。该公司的网络管理员发现公司的所有设备都是思科公司的产品,出于网络性能的考虑,网络管理员决定在公司的路由器之间使用思科公司私有的动态增强型内部网关路由协议(Enhanced Gateway Routing Protocol,EIGRP),从而实现网络互联。任务描述任务分析由于公司的网络设备都是思科公司的产品,使用思科公司私有的路由协议,可以很大程度地提高网络的性能,因此网路管理员决定使用动态路由EIGRP协议是正确的。任务4 动态路由EIGRP协议的配置下面以2台型号为2911的路由器和1台型号为3650-24PS的三层交换机来模拟网络,使读者可以学习和掌握动态路由EIGRP的配置方法,配置动态路由EIGRP的拓扑图如图4.4.1所示。图4.4.1 配置动态路由EIGRP的拓扑图具体要求如下:(1)添加3台计算机,并将标签名分别更改为PC1、PC2和PC3。(2)添加2台型号为2911的路由器,标签名分别为R1和R2,将路由器的名称分别设置为R1和R2。(3)为R1和R2添加HWIC-2T模块,并均添加在S0/0/0接口位置。(4)添加1台型号为3650-24PS的三层交换机,并添加AC-POWER-SUPPLY电源模块,用于为设备供电;标签名为SWA,将交换机的名称设置为SWA。(5)PC1连接SWA的G1/0/1接口,PC2连接SWA的G1/0/2接口,PC3连接R2的G0/0接口,SWA的G1/0/24接口连接R1的G0/0接口,R1的S0/0/0接口连接R2的S0/0/0。(6)各路由器和交换机的接口及其IP地址如表4.4.1所示。任务4 动态路由EIGRP协议的配置表4.4.1 路由器和交换机的接口及其IP地址(7)根据如图4.4.1所示的拓扑图,连接好所有计算机,并设置每台计算机的IP地址、子网掩码和默认网关,如表4.4.2所示。表4.4.2 计算机的IP地址、子网掩码和默认网关(8)在2台路由器和1台交换机之间添加动态路由EIGRP协议,以实现全网互通。任务4 动态路由EIGRP协议的配置任务实施步骤1:配置SWA的名称及其接口IP地址。步骤2:配置R1的名称及其接口IP地址。设置路由器R1的相关参数,具体的配置方法请参照本项目任务1中的R1的基本配置。步骤3:配置R2的名称及其接口IP地址。设置路由器R2的相关参数,具体的配置方法请参照本项目任务1中的R2的基本配置。任务4 动态路由EIGRP协议的配置步骤4:在SWA上配置动态路由EIGRP协议。步骤5:在R1上配置动态路由EIGRP协议。步骤6:在R2上配置动态路由EIGRP协议。任务4 动态路由EIGRP协议的配置任务验收1.在R1上,使用show ip route命令查看路由表2.测试网络的连通性在PC1上ping PC2和PC3的IP地址,显示网络已经连通,如图4.4.2所示。图4.4.2 连通性测试效果任务4 动态路由EIGRP协议的配置知识链接EIGRP是Cisco公司开发的高级距离矢量路由协议。顾名思义,EIGRP是另一种思科路由协议IGRP的增强版。IGRP是较早的有类距离矢量路由协议,但是自IOS 12.3后已经被淘汰。EIGRP具备链路状态路由协议的某些功能,它是一种距离矢量路由协议。EIGRP适用于不同的拓扑结构和介质。在设计合理的网络中,EIGRP能够加以扩展从而包含多个拓扑,并能够以最小的网络流量达到极快的融合速度。EIGRP最初发布于1992年,是只适用于思科设备的专有协议。2013年,思科公司以开放标准形式向IETF发布了EIGRP的基本功能作为信息性RFC。这意味着其他网络供应商现在可以在其设备上实施EIGRP,从而实现与运行EIGRP的思科路由器和非思科路由器互相操作。然而,EIGRP的高级功能不会向IETF发布,如部署动态多点虚拟专用网络(DMVPN)所需的EIGRP末节。作为信息性RFC,思科公司将继续保持对EIGRP的控制。EIGRP兼具链路状态路由协议和距离矢量路由协议的功能。但是EIGRP依然基于距离矢量路由协议的核心原理,其中关于其他网络的信息是从直连的邻居获得的。EIGRP路由协议的相关命令如下:任务4 动态路由EIGRP协议的配置任务小结本任务介绍了三层交换机和路由器之间如何实现动态路由EIGRP,在使用EIGRP路由协议时,每个网络设备的进程号需要一致。需要注意的是,EIGRP是思科公司的私有协议,其他厂商是没有此协议的。*项目4 路由协议配置 任务5 动态路由OSPF协议的配置*任务5 动态路由OSPF协议的配置开放式最短路径优先(Open Shortest Path First,OSPF)协议是目前网络中应用十分广泛的动态路由协议之一。它也属于内部网关路由协议,能够适应各种规模的网络环境,是典型的链路状态路由协议。任务描述海成公司的业务规模越来越大,其局域网中路由器的数量也逐渐增多,已经达到了8台。该公司的网络管理员发现原有的RIP路由协议已经不再适合现有公司的应用,因此,决定在公司的路由器之间使用动态路由OSPF协议,从而实现网络的互联。*任务5 动态路由OSPF协议的配置任务分析由于公司的网络规模越来越大,网络管理员发现使用动态路由OSPF协议比较适合,这是因为动态路由OSPF协议可以实现快速收敛,并且出现环路的可能性不大,适合于中型和大型企业网络。下面以2台型号为2911的路由器和1台型号为3650-24PS的三层交换机来模拟网络,使读者可以学习和掌握动态路由OSPF协议的配置方法,配置动态路由OSPF协议的拓扑图如图4.5.1所示。具体要求如下:(1)添加3台计算机,并将标签的分别更改为PC1、PC2和PC3。(2)添加2台型号为2911的路由器,标签名为R1和R2,将路由器的名称分别设置为R1和R2。图4.5.1 配置动态路由OSPF协议的拓扑图*任务5 动态路由OSPF协议的配置(3)为R1和R2添加HWIC-2T模块,并均添加在S0/0/0接口位置。(4)添加1台型号为3650-24PS的三层交换机,并添加AC-POWER-SUPPLY电源模块,用于为设备供电;标签名为SWA,将交换机的名称设置为SWA。(5)PC1连接SWA的G1/0/1接口,PC2连接SWA的G1/0/2接口,PC3连接R2的G0/0接口,SWA的G1/0/24接口连接R1的G0/0接口,R1的S0/0/0接口连接R2的S0/0/0接口。(6)各路由器和交换机的接口及其IP地址如表4.5.1所示。表4.5.1 各路由器和交换机的接口及其IP地址(7)根据如图4.5.1所示的拓扑图,连接好所有计算机,并设置每台计算机的IP地址、子网掩码和默认网关,如表4.5.2所示。表4.5.2 计算机的IP地址、子网掩码和默认网关(8)在2台路由器和1台交换机之间添加动态路由OSPF协议,以实现全网互通。*任务5 动态路由OSPF协议的配置任务实施步骤1:配置SWA的名称及其接口IP地址。设置SWA的相关参数,具体的配置方法请参照本项目任务4中的SWA的基本配置。步骤2:配置R1的名称及其接口IP地址。设置R1的相关参数,具体的配置方法请参照本项目任务4中的R1的基本配置。步骤3:配置R2的名称及其接口IP地址。设置R2的相关参数,具体的配置方法请参照本项目任务4中的R2的基本配置。步骤4:在SWA上实现动态路由OSPF协议单区域配置。步骤5:在R1上实现动态路由OSPF协议单区域配置。*任务5 动态路由OSPF协议的配置步骤6:在R1上实现动态路由OSPF协议单区域配置。*任务5 动态路由OSPF协议的配置任务验收1.在R1上,使用show ip route命令查看路由表*任务5 动态路由OSPF协议的配置2.测试网络的连通性在PC1上ping PC2和PC3的IP地址,显示网络已经连通,如图4.5.2所示。图4.5.2 连通性测试效果*任务5 动态路由OSPF协议的配置知识链接OSPF协议是一种链路状态路由协议,旨在替代距离矢量路由协议RIP。RIP是网络和Internet早期广为接受的路由协议。但是,RIP协议依靠跳数作为确定最佳路由的唯一度量,很快便出现了问题。在速度各异的多条路径的大型网络中,使用跳数无法很好地扩展。OSPF协议与RIP协议相比具有巨大的优势,因为它既能快速收敛,又能扩展到更大型的网络。其特性如下所述。(1)适用范围广:支持各种规模的网络,最多可支持几百台路由器。(2)收敛快速:在网络的拓扑结构发生变化后立即发送更新报文,使这一变化在自治系统中同步。(3)无自环:OSPF协议根据收集到的链路状态采用最短路径树算法计算路由,从算法本身保证了不会生成自环路由。(4)区域划分管理:允许自制系统的网络被划分为区域以便管理,区域间传送的路由信息被进一步抽象,从而减少了占用的网络带宽。(5)路由分级:使用4类不同等级的路由,按照优先顺序分别是区域内路由、区域间路由、第一类外部路由、第二类外部路由。(6)支持验证:支持基于接口的报文验证,以保证路由计算的安全性。(7)可以多播发送:在有多播发送能力的链路层上以多播地址接收和发送报文,既达到了广播的作用,又最大程度地减少了对其他网络的干扰。OSPF路由协议通过向全网通告自己的路由信息,使网络中每台设备最终同步一个具有全网链路状态的数据库,然后路由器采用SPF算法,以自己为根,计算到达其他网络的最短路径,最终形成全网路由信息。在大型的网络环境中,OSPF协议支持区域的划分,将网络进行合理规划。在划分区域时必须存在area0(骨干区域)。其他区域和骨干区域直接相连,或通过虚链路连接。如果想要创建OSPF路由进程,则需要在全局配置模式下,执行如下命令:*任务5 动态路由OSPF协议的配置(1)OSPF路由进程process-id的取值范围必须指定为1~65535,多个OSPF路由进程可以在同一台路由器上配置,但是最好不要这样操作。多个OSPF路由进程需要多个OSPF数据库的副本,并且是必须运行多个最短路径算法的副本。process-id只在路由器内部起作用,不同路由器的process-id可以不同。(2)wildcard-mask是子网掩码的反码,网络区域ID(area-id)可以是0~4294967295内的十进制数,也可以是带有IP地址格式的x.x.x.x。当网络区域ID为0或0.0.0.0时,该区域为主干区域。不同网络区域的路由器通过主干区域学习路由信息。*任务5 动态路由OSPF协议的配置任务小结本任务绍了路由器之间如何实现动态路由OSPF协议的配置,使用动态路由OSPF协议在宣告直连网段时,需要使用该网段的子网掩码,而且必须指明所属的区域。*任务5 动态路由OSPF协议的配置项 目 实 训任务1:配置动态路由RIPv2协议。某公司规模很小,只有一家上海分公司,经理决定组建一个网络实现公司总部和分公司的通信,公司网络管理员经过分析,决定使用静态路由协议,如图4.5.3所示。(1)使用静态路由实现全网互通。(2)将静态路由清除,使用动态路由 RIPv2 协议实现全网互通,注意三层交换机上的配置。完成标准:各网段能互相通信。任务2:配置动态路由OSPF协议单区域。海天公司有两个分公司,公司的网络管理员采用了动态OSPF路由协议,如图4.5.4所示。图4.5.3 某公司的网络拓扑图图4.5.4 海天公司的网络拓扑图完成标准:各网段能互相通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