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15张PPT)*项目4 路由协议配置 项目描述路由器提供了异构网互联的机制,可以实现将一个网络的数据包发送到另一个网络。而路由就是指导IP数据包发送的路径信息。路由协议就是在路由指导IP数据包发送过程中事先约定好的规定和标准。路由协议通过在路由器之间共享路由信息来支持可路由协议。路由信息在相邻路由之间传递,确保所有路由器知道到其他路由器的路径。总之,路由协议创建了路由表,描述了网络拓扑结构;路由协议与路由器协同工作,执行路由选择和数据包转发功能。在实际应用中路由器通常连接着许多不同的网络,如果想要实现多个不同网络间的通信,则需要在路由器上配置路由协议。本项目重点介绍路由器的静态路由配置、路由器的动态路由配置。*项目4 路由协议配置 *项目4 路由协议配置 任务3 动态路由RIPv2协议的配置任务3 动态路由RIPv2协议的配置任务描述路由信息协议(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RIP)是应用较早、使用较普遍的动态路由协议,也是内部网关协议。由于RIP以跳数作为衡量路径的开销,且规定最大跳数为15,因此在实际应用中RIP是有一定限制的,通常适用于中小型的企业网络。任务分析由于业务规模的不断扩大,海成公司局域网中的路由器和三层交换机的数量逐渐增多。该公司的网络管理员发现原有的静态路由已经不适合现在的公司,因此,决定在公司的路由器之间使用动态的RIP路由协议,从而实现网络互联。任务3 动态路由RIPv2协议的配置任务分析由于公司的网络规模开始扩大,网路管理员发现使用静态路由确实不合适,因此决定使用动态的RIP路由协议。下面以2台型号为2911的路由器和1台型号为3650-24PS的三层交换机来模拟网络,使读者可以学习和掌握动态路由RIPv2的配置方法,配置动态路由RIPv2拓扑图如图4.3.1所示。图4.3.1 配置动态路由RIPv2的拓扑图任务3 动态路由RIPv2协议的配置具体要求如下:(1)添加3台计算机,并将标签名分别更改为PC1、PC2和PC3。(2)添加2台型号为2911的路由器,标签名分别为R1和R2,将路由器的名称分别设置为R1和R2。(3)为R1和R2添加HWIC-2T模块,并均添加在S0/0/0接口位置。(4)添加1台型号3650-24PS的三层交换机,并添加AC-POWER-SUPPLY电源模块,用于为设备供电;标签名为SWA,将交换机的名称设置为SWA。(5)PC1连接SWA的G1/0/1接口,PC2连接SWA的G1/0/2接口,PC3连接R2的G0/0接口,SWA的G1/0/24连接R1的G0/0接口,R1的是S0/0/0接口连接R2的S0/0/0接口。(6)各路由器和交换机的接口及其IP地址如表4.3.1所示。表4.3.1 路由器和交换机的接口及其IP地址任务3 动态路由RIPv2协议的配置(7)根据如图4.3.1所示的拓扑图,连接好所有计算机。设置每台计算机的IP地址、子网掩码和默认网关,如表4.3.2所示。表4.3.2 计算机的IP地址、子网掩码和默认网关(8)在2台路由器和1台交换机之间添加动态路由RIPv2以实现全网互通。任务3 动态路由RIPv2协议的配置任务实施步骤1:配置SWA的名称及其接口IP地址。设置SWA的相关参数,具体的配置方法请参照本项目任务1中的SWA的基本配置。步骤2:配置R1的名称及其接口IP地址。设置R1的相关参数,具体的配置方法请参照本项目任务1中的R1的基本配置。步骤3:配置R2的名称及其接口IP地址。设置R2的相关参数,具体的配置方法请参照本项目任务1中的R2的基本配置。步骤4:在SWA上配置RIPv2路由协议。步骤5:在R1上配置RIPv2路由协议。任务3 动态路由RIPv2协议的配置步骤6:在R2上配置RIPv2路由协议。任务3 动态路由RIPv2协议的配置任务验收1.在R1上,使用show ip route命令查看路由表任务3 动态路由RIPv2协议的配置2.在R1上,使用show ip protocols命令检验发送和接收PIPv2的信息任务3 动态路由RIPv2协议的配置3.测试网络的连通性在PC1上ping PC2和PC3的IP地址,显示网络已经连通,如图4.3.2所示。图4.3.2 连通性测试效果任务3 动态路由RIPv2协议的配置知识链接RIP是应用较早、使用较普遍的内部网关协议(Interior Gateway Protocol,IGP),适用于小型同类网络的一个自治系统(Autonomous System,AS)内的路由信息的传递。RIP的管理距离为120。RIP是基于距离矢量算法的。它使用“跳数”,即metric来衡量到达目的地址的路由距离,取值范围为1~15,数值16表示无穷大。RIP进程使用UDP的520端口来发送和接收RIP分组。RIP分组每隔30s以广播的形式发送一次,为了防止出现“广播风暴”,其后续的的分组将做随机延时再发送。在RIP中,如果一个路由在180s内未被刷新,则相应的距离就被设定成无穷大,并从路由表中删除该表项。使用距离矢量路由协议的路由器并不了解到达目的网络的整条路径。距离矢量路由协议将路由器作为通往最终目的地的路径上的路标。路由器唯一了解的远程网络信息就是到达该网络的距离(即度量)及可以通过哪条路径或哪个接口到达该网络。距离矢量路由协议并不了解确切的网络拓扑图。有两个距离矢量IPv4的IGP,即RIPv1,第一代传统协议;RIPv2,简单距离矢量路由协议。RIPv1被提出的较早,其有许多缺陷。为了改善RIPv1的不足,在RFC 1388中提出了改进的RIPv2,并在RFC 1723和RFC 2453中进行了修订。RIPv2定义了一套有效的改进方案,它支持子子网路由选择,支持CIDR,支持组播,并提供了验证机制。RIPv1和RIPv2的区别如表4.3.3所示。表4.3.3 RIPv1和RIPv2的区别任务3 动态路由RIPv2协议的配置在路由器上实现动态路由RIPv1协议的配置命令如下:在路由器上实现动态路由RIPv2协议的配置命令如下:任务3 动态路由RIPv2协议的配置任务小结本任务介绍了网络设备之间如何实现动态路由RIPv2的配置,需要注意的是,RIP有两个版本,即RIPv1和RIPv2,no auto-summary功能只支持RIPv2;路由器只宣告自己的直连网段,实现动态更新路由。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