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频考点突破】2024年社会法治中考专项练习--中国古代史(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高频考点突破】2024年社会法治中考专项练习--中国古代史(含答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中考中国古代史练习
班级 姓名 得分
一、选择题(共20题,共40分)
某历史老师经常在课堂上开展“图说历史”“百家讲坛”等活动,课外还带学生参观博物馆、参与建设校史馆等,深受学生喜爱。据此,回答第1-2题。
1.在“图说历史”活动中,小李先向同学们呈现了他要介绍的文物照片(见图)。他介绍的是
A.四羊方尊 B.利簋 C.司母戊鼎 D.毛公鼎
2.老师带领大家参观博物馆时,小明收集信息并制作了一张知识卡片(见图)。适合填写在卡片_▲_处的是
A.河姆渡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元谋人
3.商鞅变法获得成功的原因除了秦孝公的坚定支持,商鞅本人顺应历史潮流和勇于创新的精神起到了关键作用。以下措施最能体现这一关键作用的是
A.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B.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
C.统一度量衡,鼓励耕织奖励军功 D.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4.战国时期,众多思想家关注和担忧社会发展方向,纷纷提出救世之策。各学派之间各陈其说,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这是当时
A.王室日渐衰微的表现 B.诸侯争霸战争的结果
C.政治经济变革的反映 D.郡县制度确立的影响
5.主张“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为君主专制的大一统王朝建立提供理论依据和行动方略的思想学派是
A.儒家 B.道家 C.墨家 D.法家
6.《汉书·食货志》记载,西汉刚建立时“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针对这种状况,汉初统治者采取的政策是
A.严刑峻法 B.休养生息 C.盐铁官营 D.尊崇儒术
文物记录着历史,承载着文明。观察下列文物,回答第7-8题。
7.如图是我国汉代的青铜神人神兽镜,上有铭文“许氏作竟(镜)自有纪,……郡举孝廉州博士,少不努力老乃悔”。据铭文可知,当时的选官制度是
A.禅让制 B.察举制 C.分封制 D.科举制
8.如图是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两种货币,其形制变化反映了
A.农业经济的发展 B.对外贸易的繁荣 C.商品经济的发展 D.铸币技术的进步
9.季羡林曾说:“在世界上延续时间长、真正形成独立体系的文化只有四个:中国、印度、阿拉伯和西欧。这四大文化体系汇流的地方只有一个,就是中国的新疆地区。其所以能够在这里汇流,则须归功于贯穿全区的丝绸之路。”他意在说明丝绸之路
A.消除了东西方文化的隔阂 B.促进了不同地区的政治变革
C.以中国的新疆地区为起点 D.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
10.下列人物与其作品搭配正确的一组是
A.王羲之——《洛神赋图》 B.徐光启——《天工开物》
C.祖冲之——《几何原本》 D.贾思勰——《齐民要术》
11.这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也是第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江河作战,标志着中国军事政治中心不再限于黄河流域。该战役
A.使秦军的主力被歼灭 B.为曹操以后统一北方打下了基础
C.使前秦很快土崩瓦解 D.为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奠定了基础
12.“隋氏作之虽劳,后代实受其利焉。”让后人发出这一感慨的工程是
A.都江堰 B.故宫 C.大运河 .长城
13.德寿宫遗址作为南宋皇城遗址的一部分,是古代城市的珍贵遗存。杭州某校九年级(1)班开展“德寿宫探源”项目化学习,在网上收集到了以下四幅图片,德寿宫应该位于图 ▲ 。
14.千年海曙,宋韵甬存。宁波地处中国大陆海岸线中段,早在一千多年前,明州(今宁波) 便是与广州、泉州齐名的三大海外贸易港口之一。为管理海外贸易,宋朝在此处设立了
A.都护府 B.市舶司 C.巡检司 D.宣政院
15.秦汉至唐主要依据自然界限来划分行政区划,而元代不惜打破自然地理界限,人为地造成区划边界处于犬牙交错的格局,使地方丧失扼险而守的地理条件。这种“打破”是为了
A.保护自然环境 B.加强中央集权 C.方便信息传递 D.开发江南地区
16.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右图所示时期总的历史发展趋势是
A.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B.从专制不断走向民主
C.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 D.由分裂走向国家统一
17.在历史故事分享会上,同学们讲述了辽宋澶渊之盟、元朝回族的形成等故事。这场故事会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A.政治互鉴 B. 中外交流
C.社会变革 D.民族交融
18.“15世纪上半叶,一位航海家七次远洋航海,留下千古佳话。……这项开拓事业之所以名垂青史,是因为它依靠的不是坚船和利炮,而是宝船和友谊。”材料中提到的远洋航海
A.开辟了通往地中海的海上航线 B.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的友好往来
C.宣扬了国威,使国家更加富强 D.维护了国家主权和领土的独立完整
19.我国政府历来重视对边疆地区的有效管辖。下列管辖机构或行政长官按设置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西域都护 ②宣政院 ③驻藏大臣 ④台湾府
A.①②④③ B.①③②④ C.②①③④ D.③①④②
20.文化的发展往往与生产力发展水平密切相关。图中南北方人才比重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商品经济日益繁荣
B.科举制度不断完善
C.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D.南方政局更加稳定
二、非选择题(共5题,共60分)
21.2023年6月,“实证中国——崧泽·良渚文明考古特展”在上海博物馆正式开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1)指出上述文物所属的史料类型,并借助这些文物描述崧泽·良渚先民的生活。(10分)
(2)判断崧泽·良渚文明所处的历史时期,并根据链接归纳中华文明起源与发展的特点。(4分)
22.小森在假期参加了“探寻北京城市遗址公园”研学活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1)小森要按照朝代顺序考察遗址公园,其考察的顺序应为 (写序号)。(3分)
(2)参照示例,写出其中一处遗址公园体现的历史(示例除外)。(2分)
示例:②明朝时期,朱棣迁都北京。角楼反映了当时的北京城具有强大的军事防御功能。
活动二:研读历史资料
路县故城是2016年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前期考古勘探时发现的西汉遗址。汉高祖时设县于此,因与秦始皇修筑的道路相邻,而得名“路县”。该遗址分为城墙基址、城内遗存等,出土文物丰富。发现之初,北京城市副中心规划基本成形,该区域已被规划为居住用地,并有铁路线穿过。因为遗址的发现,政府对已有规划进行调整,全面统筹遗址保护、文化体验、休闲活动等多方需求。2017年,北京市政府正式批准对路县故城城址进行原址保护,建立遗址公园。 ——摘编自《北京城市副中心报》,2023年4月第4期
(3)秦始皇修筑道路对当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谈谈你对北京城市副中心规划调整的看法并说明理由。(7分)
23.舞蹈承载多兀义化,体现对夫的追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中国古代与舞蹈相关的文物。
(1)从材料一中找出能说明以下主题的文物(写序号)。(3分)
中华文明的起源: 。
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
材料二:北魏流行舞蹈“方舞”,舞者佩戴两件头饰,与汉族传统舞蹈“清商乐”相同;下装为白裤、乌皮靴,与西域“龟兹乐”“安国乐”相似。“方舞”音乐安徐、闲雅,近于汉族传统,而脚下动作繁杂丰富,具有西域风格。 —摘编自袁禾《中国舞蹈通史》
(2)依据材料二,概括“方舞”的特征并分析这一特征出现的时代背景。(3分)
材料三:北宋民间舞蹈不仅出现于瓦子、酒楼,在城市街巷、乡村场院也发展起来。由若干表演者组成的舞队数量繁多,表演形式多样,并根据市场需求不断创新。文化夜市开始出现,市民在支付费用后,就可以观看舞蹈等表演。观舞写词也成为宋代文人的风尚,据不完全统计,《全宋词》所录北宋时期描写舞蹈的词约有210首。
—摘编自李忻桐《北宋市民艺术研究—以宋人笔记为中心》
(3)依据材料三,概括北宋舞蹈艺术发展的新变化并分析其影响。(4分)
24.“大一统”是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主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周人改变了夏商时期一族即是一“国”的政治结构,以周王“授土授民”的名义赐予,建立起一批以周人为统治族的新型国家。一国之内则是各族混居,这就为未来向成熟的地缘国家发展奠定了必要的基础。就是从这一时代起,中华民族的先民才第一次具有了 “天下一体”的观念。
—摘编自王和《中国早期国家史话》
材料二:秦汉时期创造了统治大国的制度基础和治国经验,逐步形成了统一规模、统一传统。在技术手段那么低下的状况下,统治这个大国是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统治这个大国必不可少的条件是中央集权。
—摘编自田余庆《中国古代史上的国家统一问题》
材料三:为了树立“大一统”正统王朝的形象,清朝抽去了“大一统”理论中“华夷之辩”的内容,改造为四海之内共尊一君的君主专制“大一统”观念,形成以推崇“大一统”政权为核心,取消华夷之别为特征的正统论,使之更有利于清廷的政治统治和思想控制。
—摘编自刘正寅《“大一统”思想与中国古代疆域的形成》
(1)根据材料一,指出周人管理国家的措施及其影响。(4分)
(2)秦汉“统治大国的制度基础和治国经验”在地方管理上分别有何表现 (6分)
(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推进“大一统”的因素。(4分)
25.中外交流对促进人类文明有重要意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唐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鼎盛时期,在当时的世界上声名显赫。唐朝时期中外交流频繁,出现了一大批为中外交流作出巨大贡献的人物和事迹。
材料二:清朝统治者认为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不需要同外国进行经济交流。当时西方的殖民者正向东方扩展势力,清朝统治者担心国家领土主权受到侵犯,……于是严格限制对外贸易。中国沿着自然经济道路缓慢前行,而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先后完成工业革命,在工业化道路上狂奔,直至爆发鸦片战争,中国被迫卷入世界。 —摘编自《中国历史》
(1)写出材料一表格中A、B、C处的内容。(4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清朝的对外政策及其消极影响。(4分)
(3)上述材料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何启示 (2分)
答案
一、选择题(共20题,共40分)
1—5 CBACD 6—10 BBCDD 11—15 DCCBB 16—20 DDBAC
二、非选择题(共5题,共60分)
21.(1)类型:实物资料(或第一手资料)。(2分) 生活:①崧泽·良渚先民为适应当地气候,建造干栏式房屋居住。②制造石犁等生产工具,开垦土地,从事农业生产。③能制作陶器,手工业得到发展。④玉琮的出现,体现出社会阶层分化已相当明显。⑤陶壶和玉琮上能运用雕刻等技术制作艺术造型,具有高超的审美和艺术创作能力。(四点即可,共8分) (2)新石器时代。(2分) 多元一体。(2分)
22.(1)③①②。(3分) (2)①忽必烈建立元朝,定都大都。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来到大都和市场上被大量使用的铜钱,体现元大都是一个对外开放的大城市,商业繁荣。(或:③金迁都燕京,改名为中都。建城过程中吸收中原文化,体现了民族交融)。(2 分) (3)影响:使秦朝交通四通八达,促进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2分) 看法:这一城市规划调整合理。(1分) 理由:规划调整恰当地处理了遗址保护与城市发展的关系,既传承了历史文化,又提升了城市文化内涵,有利于城市的持续协调发展。(从传承历史和促进城市发展两个角度展开,言之有理即可,每个角度2分,共4分)
23.(1)①③②。(3分) (2)特征:“方舞”融合了汉族与西域少数民族舞蹈的特点。(1分) 时代背景:北魏孝文帝改革,推行汉化措施,促进了民族交融。(2分) (3)变化:①舞蹈艺术发展迅速,打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②舞队数量繁多,表演形式多样,并根据市场需求不断创新;③舞蹈表演体现了世俗化、商业化的特点。(写出两点即可,2分) 影响:丰富了市民的娱乐文化生活,推动了宋词的创作。(2分)
24.(1)措施:实行分封制。(2分) 影响:促进民族之间的交融,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奠定了基础。(2分) (2)在地方上,秦朝进一步废除西周以来实行的分封制,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郡县制。(2分)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削弱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建立刺史制度,加强对地方的监督和控制。(4分) (3)①中央集权的加强。(2分) ②民族交流与交融的不断推进。(2分)
25.(1)A:玄奘西行;(1分) B:日本;(1分) C:都为佛教的传播作出了巨大贡献,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2分) (2)政策:闭关锁国。(2分) 消极影响:使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2分)(3)①闭关锁国导致落后,对外开放促进发展。②坚持对外开放。③加强同世界各国的友好交流等。(写出一点即可,2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