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服装设计的美学原理 课件(共60张PPT)—《服装设计基础》同步教学(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二章 服装设计的美学原理 课件(共60张PPT)—《服装设计基础》同步教学(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资源简介

(共60张PPT)
第二章 服装设计的美学原理
第一节 点、线、面的使用
第二节 服装的形式美法则
第一节 点、线、面的使用
从空间的存在关系上看,可以把服装理解成是一种软雕塑。它是由最基本的构成要素——点、线、面所构成。点、线、面的设计与运用是服装设计师重要的表现语言。服装丰富的造型变化来源于点、线、面之间的有机组合。
一、点的使用
点通常是指小的东西,在几何学中的概念被理解为没有长度、宽度或厚度,不占任何面积。位置是点的属性,两条直线的交点或线段的两端都可以看做是点。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 点、线、面的使用
从造型意义上来说,点是整体中的局部,是视觉的中心。点的形状不是图定的,它可以是规则的圆形、三角形、多边形也可以是无规则的其他形状。点在造型中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这主要表现在它的形状、位置、数量、排列等方面。当点在构成中由于排列的数量、大小等问素发生改变时,便会产生不同组合的图形,给观者以不同的心理感受。
从点的数量上来看,1个点可以吸引人的注意力,形成视觉中心;2个点可以形成视觉的稳定感;3个点可以增加其力度;多个点可以形成聚散关系,使视线分散或集中。从点的位置上看,点的位置配合大小、色彩的改变有着引导视线的作用。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 点、线、面的使用
点在服装造型中的运用常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点"形饰物的运用
服装"点"形饰物主要包括纽扣、耳环、胸花、项链、蝴蝶结、皮带扣等。"点"形饰物在服装中往往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其运用一般表现在饰物的位置、大小、材质、聚散以及色彩配置上。在这种形式的运用中需注意其设计目的的主次关系,否则将会产生日喧宾夺主的效果(图2-1)。例如,不论是成衣设计还是高级时装的设计中,纽扣不但具有连接服装部件的功能,还有着重要的装饰功能。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 点、线、面的使用
2.款式结构中的"点"
首先,点表现为服装外轮廓处的肩、腰、下摆等线的端点上,连接这些点可以显示出服装的外轮廓形。
另外,"点"表现为局部结构中的口袋、袖口、衣领等。这种点具有相对性,相对形态较小的纽扣而言,它可理解为面,但相对于形态较大的衣片而言,它又是点(图2-2)。
3."点"状图案的运用
表现在服装中的"点"图案,可以是单纯的点,也可以是小而积几何图案、碎花图案、装饰亮片、水钻等。在设计的过程中在对点的使用上 应注意点的排列、组合要有主次和疏密之分,以保证设计的和谐感(图2-3)。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 点、线、面的使用
二、线的使用
款式构成中的线,在平面状态下代表的是位置、长度,而无宽度和厚度。线分为曲线与直线两种。其中直线分为水平线、垂直线和斜线;曲线则分为几何形曲线和自由曲线两种。线具有丰富的变化空间,是设计中常用的视觉元素。在服装中多表现为分割线、省道线、线迹线、衣边线、装饰线等。其特性如下:
1.直线
直线在视觉中表现得坚决、单纯,给人以规整、硬挺、坚强的感觉。它包括水平线、斜线、折线、垂直线等(图2-4)。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 点、线、面的使用
(1)水平线。具有安稳、宽广、冷静的特点。在服装中作为于男装肩部、胸部等处分割线和装饰线使用,以强调男性宽阔的体格特征和阳刚之气。
(2)斜线。具有不稳定、活泼、动感的特性。在使同中表现为中性特征。常用于男女休闲装、运动装的设计中,以表现服装运动、活跃的状态。
(3)垂直线。具有高耸、庄严、挺拔、上升的感觉。在设计运用巾可增加人体的修长感。常见于造型线的使用以及条形图案的使用。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 点、线、面的使用
2.曲线
曲线与直线相比,表现为飘逸、起伏、委婉且具有流动、回转、丰润的特征,它包括几何形曲线、自由曲线等。
(1)几何形曲线。表现为圆、椭圆、半圆、抛物线等,具有圆润、饱满的特点。常用于袖子、帽子、裙摆、圆形图案等的设计(图2-5),用于女性服装设计会给人以柔美的视觉效果。
(2)自由曲线。自由曲线是一种无规则的、奔放的曲线,它具有一起的随意性,它在服装中使用常表现出极富个性特征的视觉效果,给人以无限的想象空间(图2-6)。其特有的柔和、优雅感使这种线常用于女装中的裙摆、领口、袖口等处,表现为荷叶边等造型。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 点、线、面的使用
另外,线带给人们的视觉感受还与它的粗细、宽窄有着密切的联系。如粗线会给人以粗犷、醒目的感觉;细直线会给人以细腻、尖锐的感觉;流动线会给人以婉约、舒缓的感觉。服装造型中线的使用,要求完整、流畅,尽量避免山现发涩、断开的线条,线的使用要注意与面的衔接关系,做到协调一致。
三、面的使用
从几何角度理解,是线的转动产生了面。面大体分为向面和平面两种形式,在其基本形上又衍生出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不规则形等多种形式的面。不同形态的面具备不同的特性,带给人们视觉和心理上不同的感觉。例如,方形的面给人以安定的感觉;圆形的而给人以圆润、丰富的感觉;由而则给人以活泼、富于变化的感觉;自由形的而会带给人以多变、神秘的感觉。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 点、线、面的使用
服装造型中的面主要指衣物的裁片、分割面等。面的形态大体包括几何形,如圆形、正力形、多边形等;不规则形,如形体较为随意、不规则的形状;偶然形,如吹墨、泥点等偶然出现的形态;有机形,如来自于自然的石头、植物等的状态。不同的面应用于服装造型中,其表现手法多种多样,也使服装呈现出多变的造型风格。在设计过程中,同一件衣服中会出现多个面的形态,应注意到面的大小、疏密等对比关系以及穿插关系(图2-7、图2-8)。
由于人体是立体存在的,所以附着在人体上的面,严格地说起来并不是平面的,它的状态会随着人体的特征发生位置上的改变。它既可以作为衣片的形式存在,也可以以图形的形式存在,其形式变化是丰富的。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 点、线、面的使用
点、线、面作为造型术上最基本的要素,也是服装构成的重要因素。在服装设计的实践过程中,点、线、面的使用不是孤立的,它们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点的轨迹形成了线,线的转动形成了面,这3种基本形态构成了长、宽、高三维空间的立体形态,从而创造归丰富多彩的服装造型(图2-9)。
当然,要掌握并熟练运用各种元素进行设计创作,需要设计者在实践过程中培养足够的经验和感受,才能准确表达出设计构思和预想的效果。
上一页
返回
第二节 服装的形式美法则
在艺术设计领域中,有其美的评价标准,我们把它称为艺术的形式美法则,它是对自然美加以分析、组织、总结,从理论上形成的变化与统一的协调美的概括。它是一切视觉艺术都应遵循的美学法则。它同样适用于服装设计,故称为服装的形式美法则。服装的形式美法则主要表现在服装构成的三大要素上,即服装造型的有机结合、服装色影的和谐搭配以及服装面料的合理使用上。
下一页
返回
第二节 服装的形式美法则
一、对称
对称是指物体或图案在对称轴左右、上下等大小、左右和排列具有的对应关系。对称是造型艺术常见的构成形式,在服装设计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对称给人以稳重、大方的外观特征,但也容易造成果板、拘束的视觉感受(图2-10)。在服装构成中,对称基本表现为3种形式。
1.左右对称
由于人体表现为以人体中轴线为对称轴左右对称的形式,所以日常服装的设计以左右对称最为常见,这样看上去穿着者容易协调、自然。在实际的设计过程中,设计师为了打破左右对称带来的呆板,往往会利用口袋设计、饰物设计等来增加其形式美感(图2-11)。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二节 服装的形式美法则
2.局部对称
局部对称是指服装中的某一部分或局部造型采用对称的形式,这些被选择的部位往往是设计者精心安排的,有时会起到幽龙点睛的作用。常表现在袖口、下摆、领口、门襟等部位。
3.回转对称
回转对称是指以一点为基准,将其设计元素反方向排列组合的配置方式。在服装设计中多体现于图案、装饰物上。此种对称形式活泼,具有变化感。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二节 服装的形式美法则
二、对比
对比的现象广泛存在于各种艺术形式与生活中,也是服装设计中最为常见的形式之一。如大与小、长与短、胖与瘦、明与暗、动与静、软与硬、粗与细、直与山等在量、质、形的比较。对比的使用,可以使设计作品取得生动、活拨的效果,使设计作品更加充实,富有内容。
在服装设计的专要素中,对比的形式均得到了体现,具体表现如下。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二节 服装的形式美法则
1.造型对比
人体是有曲线变化的,不论是男体或女体,其美感的体现均来自于各部位形体的对比关系。如男体中的肩部宽阔对比腰臀的收紧,来强调男性倒三角形的体态特征;女体中的提升胸部、收紧腰部、扩张臀部的专用对比关系,用来显示女性X形线条。这些无不要求在款式设计中突出这些部位来增强对比,增加人体的完美程度。因此,在款式设计实践中,对比主要表现为长与短、凹与凸、松与紧、宽与窄等的设计(图2-12)。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二节 服装的形式美法则
2.色彩对比
在色彩的配置运用中,常见的有色相对比、明度对比及纯度对比,具体表现为色彩的冷与暖、纯与灰、明与暗等形式的对比。通过色彩间不同形式的对比可以带给观者动静、快慢、进退、软硬、胀缩等视觉感受。如暖色调给人以膨胀、前进、明亮、热情的感觉,而冷色调则带给人以收缩、后退、冷静的感觉。色彩对比的合理使用,可以使服装本身及穿着者体现出更为丰富的层次感和内涵(图2-13)。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二节 服装的形式美法则
3.面料对比
面料设计是服装设计中的重要元素,在现代服装设计中,面料的选用及对比关系常表现为面料质感对比,例如面料的厚重与轻薄、柔软与硬挺、光滑与皱褶等,使服装形成不同的效果及风格。在设计中,设计师往往通过面料之间拼接组合,来完成其对比的效果(图2-14)。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二节 服装的形式美法则
三、比例
比例的概念来源于数学,指的是数量之间的情数关系,在艺术设计中,主要指某种艺术形式内部的数量关系,它是通过面积、长度、轻重等的质与量的差所产生的平衡关系。
古希腊的科学家发现了"黄金分部l比例",其比值是1.618。人体的各部位也含有多处的黄金分割比例,在服装设计中,也常在款式设计中使用这一比例,以期达到视觉上的最佳比例,取得良好的视觉效果。常见的比例分配有1:1、1:2、1:1.5、1:2、1:2.5、1:3等。比例不仅是设计的重要因素,还是时代流行的重要指征。服装设计中的比例关系多体现在服装与人体的比例、服装部件之间的比例、服装配饰与人体的比例等方面。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二节 服装的形式美法则
1.服装与人体的比例
人体的完美比例只存在于少数人体上,为了让视觉的比例趋于完美,我们往往通过服装设计的各种手段来修饰人体。例如,可以利用腰线设计的高低来改变臀部和腰部的长短效果;可以利用裙子、裤子的长短、肥瘦来改变腿部的线条;还可以利用上装和下装的长短来改变上下身的比例。娴熟的设计技巧可以使不完美的人体比例得到很好的弥补,把人体最美的一面展示出来(图2-15)。
2.服装部件之间的比例
服装部件间的比例关系主要是指服装各部位之间的比例对应关系。如领子与衣身之间的比例、衣袖与衣身之间的比例、衣长与裙长之间的比例、口袋与衣片之间的比例、胸围与腰围之间的比例等。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二节 服装的形式美法则
要得到协调的效果,设计师在设计时就需要兼顾到人体、服装造型、板型、工艺等诸多因素(图2-16)。
3.服装配饰与人体的比例
服装配饰在今天是现代人必不可少的装扮必需品。它包括项链、纽扣、腰带、包袋、耳环等。它的大小、长短的选择,可以直接影响到着装的整体效果。例如,圆脸的女士避免佩戴圆大的耳饰;脖子短的人可以选择修长的项链;身材矮小的人不要携带宽大的包等。否则会让人看起来比例失调,使缺点暴露无遗(图2-17、图2-18)。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二节 服装的形式美法则
4.服装色彩的比例搭配
色彩的搭配也要注意到比例的适当分配,如色彩的冷暖比例、纯度比例等。人们在生活中都知道,灰的、深的颜色有收缩视线的效果,暖的色彩有使视觉膨胀的效果。所以,胸部较高的女性经常会选择黑色或灰色的服装,胸部平坦的女性则喜欢将暖色用到胸部分割中。在具体使用过程中,要注意色彩位置分割、面积大小等,做到合理安排(图2-19)。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二节 服装的形式美法则
四、均衡
均衡指的是一种非对称状态下的平衡,是指在造型艺术中,图形中轴线两侧的对应部分元素形状、大小虽不相同,但因为设计元素所占面积的大小不同,也可以使整体达到视觉上平定的美感。均衡与对称相比形式活泼多变可以用来调节服装庄重、平稳的气氛。
在具体的设计过程中,我们叶以运用多种手法来达到服装的均衡状态。其中常见的有门襟的位置变化,口袋的大小、形状,色彩的巧妙处理,图案的灵活运用等方面(图2-20)。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二节 服装的形式美法则
五、节奏
节奏也称旋律,它是来源于盲乐、舞蹈等艺术的术语。指的是音乐中音符的连续,音阶的高低、长短在反复奏鸣下产生的效果,是一种有秩序、不断反复的运动形式。节奏是一种有规律的变化,在生活中和自然界中许多规律性的元素都可以构成节奏。如人类的呼吸、海潮的涨落、昼夜的交替等。
服装设计中也常运用这一形式来增强服装造型的视觉美感,其节奏主要表现在点、线、雨的构成形式上,它表现为同一设计元素的多次或重复使用。这是一种常用的设计手法,具体表现为:荷叶边的层层叠叠,装饰点的聚散关系,色彩的冷暖对比和纯度变化,图案或面料在服装中的反复出现等(图2-21)。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二节 服装的形式美法则
六、夸张
夸张是一种运用丰富想象力来扩大突出所描述的事物本身的某些特征,以增强表现效果的方法。在服装设计中,夸张常常而现于表演装、创意装等的设计。夸张的巧妙使用,可以突出情趣,吸引注意力,更好地表达设计师的创作意图,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服装设计中,可以夸张的部位很多,常见的部位有肩部、袖子、胸部、下摆、领子等位置,其表现手法也多种多样。这就为设计师带来了广阔的想象空间和设计灵感(图2-22、图2-23)。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二节 服装的形式美法则
七、主次
主次指的是对事物局部与局部、局部与整体之间的组合关系的要求。在艺术创作过程中,往往讲究主次分明、层次分明,以达到整体关系井然有序的一种状态,不要出现"喧宾夺主"的现象。在服装设计中,我们也常看到有很多优秀的设计作品巧思妙想,各部位设计得恰到好处,或或突出款式、突出面料、或突出图案,而让其他的设计部分对其进行烘托陪衬,使服装的整体美得到最大限度的完善(图2-24)。
分清主次关系,对于初学者来说显得尤其重要。常看到初学者因为经验不足和急于表现的原因,往往使自己的作品中要表现的设计点过多,最终导致主次不分,作品显得累赘,缺乏统领主题,破坏了服装的整体性。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二节 服装的形式美法则
八、强调
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在自己的服装作品中都会有自己努力突出的东西,即强调的部分。强调指的是整体设计中的突型部位,是视觉的中心点。它的面积可能不大,却能起到西龙点睛的作用。在具体的设计过程中,可强调的有很多。主要包括对色彩的强调、对造型的强调、对面料的强调、对装饰的强调等。
1.对色彩的强调
对色彩的强调需要从设计意图出发,设计要追求宁静还是活泼,其色彩需配合主题进行设计,才能做到和谐。例如,在做童装设计时,会选用活泼的暖色调和纯度较高的颜色;在做中老年服装时,首选的是饱和的灰色系。当然,设计者会在基本要求的基础上参照流行色的发布来做适时的调整(图2-25)。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二节 服装的形式美法则
2.对造型的强调
对造型的强调主要体现在服装的分类上,如运动装的造型要求舒适、职业装的造型要求合休、中老年装的造型要求大方简洁、礼服需要体现女性曲线的美感等。针对不同品种的服装,设计师应了解掌握目标消费者的身体及心理特征,注意市场信息反馈,在造型设计中不断改进细节,才会受到消费者的肯定(图2-26)。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二节 服装的形式美法则
3.对面料的强调
对面料的要求,设计师和消费者都极为关注。科技的发展和纺织品技术的不断更新,使面料的流行趋势成为了服装流行的重要组成部分。新面料的使用提高了服装的品质和品位,美观、舒适、功能、环保等特点成为了消费者更为关注的对象。世界各大品牌每年都在谋求新面料的开发,好的设计结合好的面料才会取得最佳的设计效果。在设计中,设计师还经常通过各种面料的搭配、改造等来凸现自己的风格特征。
4.对装饰的强调
装饰自古以来都是服装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装饰手段在设计中的表现也是极为丰富的。刺绣、印染、钉珠、图案、折叠、花边、镶边……多种多样的装饰成为了设计师创作的灵感来源。在应用中,国设计师风格的不同,装饰效果也有所不同(图2-27)。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二节 服装的形式美法则
九、统一
统一是形式美的基本法则,有完整、系统、调和的意思,是指在变化与多样中体现出的内在的和谐统一。它是对比例、对称、均衡等法则的集中概括。
在服装设计中,统一表现为材质、色彩、图案、工艺手段等在运用手法上相似或一致,使整套服装在变化的基础上仍然呈现出和谐一致的美感。有很多初学者往往将自己想到的许多元素凑在一起,而不善于统一,使服装显得杂乱拖沓。所以有经验的设计者往往会选择一个主题,围绕这一主题进行设计,确定所用的材质、色彩等。如设计主题为《蝴蝶》,那本组服装的包彩、配饰、风格等将围绕这一主题展开(图2-28)。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二节 服装的形式美法则
一件衣服如此,一组服装也是如此。所以我们在观赏时装发布会时,常常看到设计师都会有一个明确的主题,这样我们看起来纵然展示的衣服再多,也会形成较为明确的统一感(图2-29)。
总之,服装的形式美法则来源于长久以来人们在长期实践中所累积的经验。它是与其他艺术门类息息相通的,掌握它有助于提高人们自身的艺术修养,提升我们的创作能力和欣赏水平。这些形式美法则既有人们固有的审美习惯,同时它又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并随之发展。作为设计师,最重要的是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和一个善于总结美的规律的头脑。
上一页
返回
图2-1 "点"形饰物在服装中的运用
返回
图2-2 服装局部结构中的"点"
返回
图2-3 "点"状图案的运用
返回
图2-4 线的使用
返回
图2-5 几何曲线在帽子、裙摆中的运用
返回
图2-6 自由曲线的使用
返回
图2-7 面在图案中的使用
返回
图2-8 面在造型中的使用
返回
图2-9 点、线、面的综合使用
返回
图2-10 对称
返回
图2-11 左右对称
返回
图2-12 紧与松、长与短的款式对比
返回
图2-13 色彩对比
返回
图2-14 柔软的纱与硬质面料的对比、裘皮的松软与昵绒的挺括对比
返回
图2-15 不同款式塑造不同的
视觉比例
返回
图2-16 服装各部件间的比例
返回
图2-17 耳环与脸型的比例
返回
图2-18 饰品与整体的比例
返回
图2-19 色彩的比例搭配
返回
图2-20 均衡在服装中的体现
返回
图2-21 节奏的运用
返回
图2-22 袖子的夸张
返回
图2-23 裙摆的夸张
返回
图2-24 突出面料的设计
返回
图2-25 参照流行色的发布来做适时的调整
返回
图2-26 强调造型的设计
返回
图2-27 不同装饰手法的运用
返回
图2-28 以蝴蝶为主题的设计
返回
图2-29 主题系列设计
返回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