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 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 课件(共48张PPT)--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9课 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 课件(共48张PPT)--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资源简介

(共48张PPT)
第19课 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
第八单元 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
1.能够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角度,掌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干预,理解“福利国家”的利弊得失。(唯物史观、历史解释)
2.能够了解科学技术的新发展,从生产力发展角度分析科学技术的新发展的影响。(历史解释)
3.运用相关史料,探究资本主义国家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阶级关系发生的变化。(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4.掌握黑人民权运动和妇女运动兴起的情况,利用相关史料分析各类社会运动高涨的原因和影响。(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学习目标
相互影响
主要内容
单元
课时
主线
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
国际格局之变
两极对峙→多极趋势
(基本和平)
世界各国之变
(不同的发展之路)
第18课时
冷战与国际格局
的演变
第19课时
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
第20课时
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
第21课时
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与新兴国家的发展
冷战与两极格局
冷战的发展与多极力量的成长
两极格局的瓦解
苏联的发展、改革与解体
东欧的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和剧变
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
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
发展中国家的成就
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挑战
国家的宏观调控
科学技术的新发展
社会结构的新变化
“福利国家”与社会运动
英国
美国
日本
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采取怎样的措施重建家园,恢复经济繁荣?
凯恩斯:英国经济学家,其代表著作是1936年出版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主张由国家政权直接干预经济生活。其理论被习惯上称之为“凯恩斯主义”,在战后成为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生活的理论基础。对于凯恩斯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一是被称为“战后经济繁荣之父”,一是被称为“七十年代滞胀之母”。
一、国家的宏观调控
(1)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暴露了自由放任的弊病。
牧场主倾倒牛奶
美国人排队领取救济
1、背景:
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根源: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冲突)
一、国家的宏观调控
1、背景:
(2)罗斯福新政的成功经验和凯恩斯主义的理论影响。
罗斯福新政
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主张国家采用扩张性的经济政策。即扩大政府开支,实行赤字财政,刺激经济,维持繁荣。
一、国家的宏观调控
(3)苏联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的冲击与影响。
轰炸后的断壁残垣
战场上的血腥杀戮
1、背景:
苏联的工业化成就
二战后苏军的钢铁洪流
罗斯福新政
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的冲击与影响
凯恩斯主义
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
第二次世界大战
理论基础
成功典范
稳定政治、经济和社会
现实需求
外部刺激
惨痛教训
市场主导
国际协调
政府调控
市场机制
+
+
一、国家的宏观调控
1、背景:
(1)措施
①加大政府在公共事业领域的开支,增加就业机会、刺激消费需求;
②制定经济计划,促进经济协调发展;
③利用信贷、利率、税收等经济杠杆实施宏观调控;
2、国内调控
英国于1945~1951年和1974~1975年,两度出现“国有化”高潮,除把英格兰银行收归国有外,还把濒于破产的铁路、煤矿、内河航运等许多部门实行国有化。 
为了引导经济发展,日本政府积极制定了一系列经济计划,如1955年的《经济自立五年计划》、1957年的《新长期经济计划》和1960年的《国民收入倍增计划》等,引导全社会集中力量进行经济建设,有效的推动了日本经济的高速发展。
一、国家的宏观调控
——国家干预经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美国联邦政府在战后对许多新兴的工业部门、重大科研项目、进行大量的投资。比如美国政府对发展原子能工业的投资,从1945年至1970年共计175亿美元;对宇航工业的投资,从60年代末起每年投入50多亿美元。
二战后美、英、日国家宏观调控各有何特点?日本的经济计划与苏联的计划经济有何区别?
政府投资采购
实行国有化
制定经济计划
1973年,“黄金时代”结束,发达国家出现经济“滞胀”现象。
各国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出售部分国有企业,削减社会福利开支。
(2)影响:
① 积极:20世纪50年代—70年代初,经济增长较快,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期”。
② 消极:70 年代,出现“滞胀”现象(经济停滞+通货膨胀)。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 1950-1973 1974-1982
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 6% 2.4%
通货膨胀率 3.4% 9.9%
减少干预
(3)调整
1929
1939
1945
1973
1982
1990
经济大危机
第二次世界大战
50-70黄金二十年
经济危机:滞胀
低速增长
自由放任
国家干预
减少干预
开始
大规模
私人垄断资本主义
15-16世纪
1765
19C中期
19C末20C初
全球航路的开辟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1933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自由资本主义
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
实质:资本主义国家不断变革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重商主义
(1)组成:
① 金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② 投资:世界银行
③ 贸易:关税与贸易总协定(1995年发展为世界贸易组织)
3、国际:建立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加强国际协调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1945年12月27日在华盛顿成立的。其宗旨是稳定国际汇兑;消除妨碍世界贸易的外汇管制;加强国际货币合作,通过提供短期贷款缓解成员国国际收支不平衡。
世界银行(WB)又称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其职责是向成员国提供(长期)贷款,以推动该国经济的恢复与发展,推动并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世界银行贷款对象最初是西欧国家,后来逐渐转向发展中国家。
世界贸易体系
以美国为主导
关税及贸易总协定(GATT)签订于1947年10月30日,1948年生效,是一个政府间缔结的有关关税和贸易规则的多边国际协定,简称关贸总协定。它的宗旨是通过削减关税和其它贸易壁垒,促进国际贸易自由化,以充分利用世界资源,扩大商品的生产与流通。
1995年1月1日,世界贸易组织(WTO)成立,这是一个独立于联合国的永久性国际组织,总部设在瑞士日内瓦,其基本原则是通过实施市场开放、非歧视和公平贸易等原则,来实现世界贸易自由化;有“经济联合国”之称。
秩序的重建
1947年
布雷顿森林体系
(世界金融体系)
世界贸易体系
战后国际经济组织
原则:以美元和美国为中心
1945年
1945年
1995年
思考:战后国际经济组织对世界经济的发展有什么影响?
时间 1948—1960 1960—1965 1965—1970
增长率 6.8% 7.9% 11%
世界出口贸易总额年均增长率
① 有利于加强国际协调,维护经济秩序;世界经济向制度化、体系化方向发展,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②确立了美国的主导地位。
它使战后资本主义世界重建经济秩序。正如法国哲学家伯克所说,“良好的秩序是一切美好事物的基础”。
196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耶鲁大学教授詹姆斯·托宾说:“在自家的院子里有印钞机是一件愉快的事,而黄金兑换标准给了我们这个特权,……十年来我们在收支平衡中能够允许亏空,是因为我们的债券普遍地被作为货币接受。”
3、国际:建立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2)影响
以美元为主导的
国际货币金融体系
以美国为中心的
国际贸易体系
积极——有利于维护经济秩序,使战后资本主义经济朝着体系化、制度化方向发展
弊端——形成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和以美国为主导的世界贸易体系,
有助于维护其世界霸主地位。
二、科学技术的新发展
1.背景
(1)政治保障:资本主义发展相对稳定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
(2)理论准备:20世纪科学理论取得重大突破。
(3)社会条件:两次世界大战的促进。
2.兴起:20世纪40年代中期
3.内容
①原子能的开发利用;
②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和互联网的建立,空间技术和海洋技术迅速发展
③各种新材料的出现,生物工程技术的突破等。
1945年7月16日上午,美国科学家奥本海默领导实验室工作人员,在新墨西哥州沙漠成功地爆炸了一颗威力为2万吨的TNT原子弹,并用于二战。
▲ 个人计算机
20世纪80年代初,个人计算机的出现使工作条件发生了革命性变化,引发了深刻的社会变革
原子能的开发利用
电子计算机互联网技术
空间技术
海洋技术
生物工程技术
新材料的出现及应用
原子能的开发利用
4,意义:
科学技术的新发展使社会发展进入信息时代,劳动方式日益自动化和智能化,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二、科学技术的新发展(第三次科技革命)
人工智能(ArtificialIntelligence),英文缩写为AI。它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
三、社会结构的新变化
1.原因:
科学技术的新发展带来社会生产力的提高。
2.表现:就业结构变化
① 农业和工业就业人口所占比重下降,从事服务业人口所占比重上升。
2.表现:
②“中间阶层”人数增加
中间阶层:是来自社会分层理论的一个概念。自20世纪40年代起,西方几个主要的现代化国家的社会分层结构中,均先后出现了以管理人员和公职人员为主的新中间阶层,亦称“中产阶层”、“新中产阶级”。20世纪80年代以来,稳定保持在发达国家人口比例的25%—30%左右,已成为推动现代化社会发展、引导社会消费、稳定社会形势、定型社会规范及主流社会价值观的主体力量。
特点:不拥有生产资料,但有较高的收入,有可观的生活资产(住房、汽车、股票等)。
趋势:20世纪80年代,发达国家中间阶层的发展趋于稳定,保持在人口比例的25%—30%。
美国社会各阶层分布
1、含义:是指国家通过构建社会保障体系,保证个人和家庭的经济安全;通过加大社会服务开支,保证全体公民享受较好的公共福利。
(一)“福利国家”
2、特点及评价
(1)一定程度保障人民利益,促进社会公平;有效缓解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
四、社会之变之二:“福利国家”与社会运动
特点:种类多、覆盖面广、低收入阶层受惠多
实质:国家干预社会财富再分配
(2)增加了国家财政负担,造成财政赤字,70 年代后,西方国家减少社会福利;
助长惰性,降低人们工作积极性;
贫富差距仍然存在;
没有从根本上触动资本主义的生产资料私有制,无法解决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根本矛盾
1966年的
青年学生
1975年
美国妇女
1963年
马丁·路德·金
《时代周刊》年度风云人物
运动名称
参与群体
主要诉求
取得成果
依据表格梳理美国社会运动的代表事件、各自的诉求、取得的结果。
黑人民权运动
美国黑人
争取自己的平等权利
国会通过民权法案,宣布种族隔离和种族歧视为非法
美国妇女运动
美国妇女
争取与男子平等的权利
获得了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美国学生运动
美国学生
反对越南战争
对越南实现全国统一
起了一定作用
1、美国黑人民权运动,反对种族隔离和歧视政策。
我梦想有一天,这个国家会站立起来,真正实现其信条的真谛:“我们认为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
我梦想有一天,在佐治亚的红山上,昔日奴隶的儿子将能够和昔日奴隶主的儿子坐在一起,共叙兄弟情谊。
……
我梦想有一天,我的四个孩子将在一个不是以他们的肤色,而是以他们的品格优劣来评价他们的国度里生活。
2、妇女运动,争取妇女与男子平等的权利。
3、学生运动,反对越南战争。
答案在风中飘扬
——鲍勃·迪伦
一个人要走过多少路
才能被称为真正的男子汉
一只白鸽要飞过多少片大海
才能在沙丘安眠
炮弹要多少次掠过天空
才能被永远禁止
答案啊 我的朋友 在风中飘扬
答案它在这风中飘扬
……
一个人要仰望多少次
才能望见天空
一个人有多少耳朵
才能听见身后人的哭泣
要牺牲多少条生命
才能知道太多的人已经死去
答案啊 我的朋友 在风中飘扬
答案它在这风中飘扬
【情境探究·关键能力】
探究1 科学技术的新发展
【情境一】1953-1973年的世界工业总产量相当于1800年以来一个世纪的工业总产量,其中科技进步的因素由20世纪的百分之五左右上升到20世纪末的百分之七十到百分之八十。
【思维交互1】材料反映出科学技术的新发展具有什么影响 从科技革命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社会的发展中,你能得出什么样的结论或认识 (唯物史观、历史解释)
提示:影响:科学技术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各种因素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结论或认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推动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情境二】
【思维交互2】据材料,概括科学技术新发展的影响。(历史解释)
提示:科学技术的新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改变人们的生活结构;人们的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发生变革)
右图为2018年天猫“11·11购物狂欢节”标志。2018年天猫双十一当天,60.3%的交易订单都是通过支付宝指纹、刷脸支付完成,这也标志着双十一正式进入了新零售时代
探究2 社会结构的新变化
【情境】现在人们将包括经理、监督者、专家经理、专家和技术工人在内的
所谓“白领”阶层称为“新的中产阶级”。
1960—1990年美国的阶级结构分布(%)
——赖特《后工业社会中的阶级》
阶级位置 1960 1970 1980 1990
非所有者 1.经理 2.监督者 3.专家经理 4.专家 5.技术工人 6.蓝领工人 7.50 13.66 3.87 3.53 13.46 44.58 7.57 14.86 4.41 4.53 14.08 44.13 7.95 15.23 5.06 5.49 12.92 44.05 8.25
14.82
5.99
6.90
12.77
41.38
所有者 7.小资产者 8.雇主 5.54 7.86 5.09 5.33 4.53 4.77 5.19
4.70
【思维交互】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劳动者结构的变化趋势并说明产生变化的原因。(时空观念、历史解释)
提示:变化:蓝领工人数量比例不断降低;(中产阶级)白领阶层的人数继续增长,并超过蓝领工人的比例。
原因: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垄断组织(跨国公司)发展,管理阶层壮大;福利制度的实行;科学技术的新发展;第三产业崛起;新经济(知识经济)的出现;高等教育大众化。(任答3点即可)
史料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给英国经济造成巨大破坏,人民生活水平急剧下降①。1942年,工党提出了不分阶级,不分贫富,人人都有权享有社会福利的主张,得到越来越多的民众的支持②。1948年,工党政府宣布实行《家庭津贴法》《国民保险法》等一系列社会保障法③,为英国建立福利国家奠定了基础。
史料二 70年代的瑞典:几乎100%家庭生活富裕。高收入者纳税高达80%,低收入者免税。人人享受医疗保险、失业救济、住房补贴等;每年享受2个月假期,近100天的休假;新生婴儿的父亲有权9个月不上班;母亲可以领全薪在家看管孩子。
史料三  20世纪70年代西方经济陷入滞胀,福利制度也面临着危机。一是经济停滞导致财政状况恶化,福利国家难以为继。二是国际竞争加剧,福利制度的公平原则与经济发展的效益原则之间的矛盾更加突出。
——李景治《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材料四 英国最懒家族。英格兰西北小城布来克朴的麦高雷一家一母五女,六人都不外出工作,她们和8条宠物狗住在一套政府提供的房子里,收入居然也近3万英镑,被称为英国最懒家族。虽然年入3万英镑现钞,她一家居然还不知足,抱怨住的太挤,正申请更宽敞的大福利房。
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造成英国经济凋敝、人民生活困苦;工党的政治主张赢得社会广泛支持。
特点:以法律形式推行社会保障;种类多;覆盖面广;实行国家干预。
思考:结合材料分析建立福利国家的背景、特点并全面评价?
积极:一定程度上缓和了收入分配不平等,保持了社会的稳定。
消极:增加了国家财政负担,当 70 年代发生“滞涨”后,西方国家减少社会福利;降低了人民的工作积极性。
答:①过去的社会福利政策扩大了财政支出,加重国家财政负担,造成纳税人的税款增加,引起纳税人的不满。②一些人依靠福利生活,不事生产。一定程度上损害了社会风气,降低了人们的工作积极性,滋生社会惰性。
③尼克松政府提出的社会福利改革计划(家庭援助计划)是对福利政策进行调整,希望使美国的福利制度更为合理,从而缓解社会矛盾,保持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维护国家统治。
P117学思之窗:为什么尼克松政府要提出新的社会福利改革计划?
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启示
【以史为鉴】
国家的宏观调控
深化改革,国家调控与市场调节相结合
构建国际经济体系
福利国家的建立
积极融入全球化
科学技术的新发展
重视科技、教育
加强社会保障体系
社会结构的变化
三个产业协调发展
资本主义国家新变化
整合二 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几大经济政策
1、重商主义: 产生于15 世纪,盛行于16-17 世纪,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生活,禁止金银输出,增加金银输入,通过提高关税税率及限制对外贸易来保护国内市场,这是反映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商业资产阶级利益的理论和政策体系。
2、自由主义: 英国的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主张政府应减少对经济的干预,提倡自由经营、自由竞争、自由贸易,盛行于19世纪中后期,反映了工业革命后工业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
3、凯恩斯主义: 又被称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主张加强对经济的全面干预,反对自由放任,反映了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
4、混合经济政策: 20世纪7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经济“滞胀”现象,各国立即进行调整,适当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逐渐发展出一种将政府干预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国有制与私有制并存的“混合经济”。
《状元桥》P114
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经济政策
社会政策
增长途径
国际协调
阶级关系
社会矛盾
国家的宏观调控
构建国际经济体系
科学技术的新发展
福利国家的建立
社会结构的变化
社会运动的兴起
资本主义制度的自我调节和发展
人民要求
科技革命
自身认识深化
两大阵营对抗
殖民体系瓦解
大危机教训
变化原因
变化类别
举措
变化实质
【透现象看本质】
无论自由放任、国家干预,还是福利国家,
实质都是资本主义制度的自我调节和发展,
目的都是为了维护资本主义制度,
但是这些变化使资本主义焕发出新的活力。
变化——统治的手段方法
不变——资本主义制度
本课小结
2、“滞胀”就是经济增长停滞和通货膨胀严重同时存在的经济现象。20世纪70年代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经济滞胀,各国应对“滞胀”的经济模式的基本特征是( )
A.政府加大对经济的干预
B.推行福利政策,建立“福利国家’
C.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和兴办“新经济”
D.政府干预与市场相结合、国有制与私有制并存
【小试牛刀】
D
3、有学者认为,新航路开辟后的早期殖民扩张,显示出全球化开始时的无序状态。20世纪中叶,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等世界性经济组织的建立,标志着全球有序的自由贸易新时期的开始。这一观点的依据是 ( )
A.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
B.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经济联系密切
C.大国之间关系由战时对抗走向战后合作
D.经济合作呈现体系化和制度化的特点
【小试牛刀】
D
4、二战后,英国建立“从摇篮到坟墓”的社会保障制度;法国“为大众提供基本生活保障”;联邦德国社会保障制度耗资几乎占国民生产总值的三分之一。资本主义国家不同程度地推行社会福利政策,其目的是 ( )
A.消除贫富差距
B.美化政府形象
C.刺激社会消费
D.缓和社会矛盾
【小试牛刀】
D
5、20世纪70年代以来,尼克松政府改革社会福利政策,变救济性福利为工作性福利;实施就业培训计划,为寻找新工作创造条件;改革政府管理社会福利保障的权限,推行岁入分享计划;精简政府的社会保障机构。这些政策调整主要是应对 ( )
A.经济滞胀和社会保障过度
B.“知识经济”时代面临新问题
C.国民文化素质的普遍下降
D.美国行政权过分扩张的弊端
【小试牛刀】
A
6、1968年4月4日,美国黑人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在孟菲斯市举行非暴力游行时,被白人枪杀。他的遇刺触发了黑人抗暴斗争的巨大风暴,全美100多个城市出现骚乱。对此理解正确的是,当时美国( )
A.民主政治亟待完善
B.政治动荡引发经济滞胀
C.联邦体制危机重重
D.南北之间矛盾不可调和
【小试牛刀】
A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