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课件(共25张PPT)--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课件(共25张PPT)--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资源简介

(共25张PPT)
BC1046年
BC771年
BC476年
BC256年
BC221年
西周
春秋
战国


夏商和西周,东周分两段,
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两晋前后延,
南北朝并列,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
第一单元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1.知道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和政治变动,理解战国变法运动的必然性。
2.了解“百家争鸣”的局面及其意义 。
材料一
周平王死后,其孙桓王继位,与郑国矛盾激化,刀兵相见,结果王室军队败北,桓王肩头还中了一箭,狼狈撤走。随后郑国派人去“慰问”,桓王只好忍气吞声,不了了之。此后诸侯纷争不断,“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时代一去不返。
材料二
楚庄王曾经率军到周都洛邑郊外示威,向周定王派来劳军的代表王孙满询问鼎之大小轻重。王孙满回答说:“周天子以德服天下,不在于鼎的大小轻重”。楚庄王说:“你无法阻止我铸九鼎。楚国单用折掉戟的钩尖,就足以铸造九鼎。”
礼崩乐坏,分封制宗法制走向崩溃
周天子
诸侯
周王与诸侯的关系
烽火戏诸侯!
周天子
诸侯
周王室衰微,周天子失去天下共主的地位
一 .列国纷争与华夏认同
1.背景:
周王室衰微,周天子失去天下共主的地位
礼崩乐坏,分封制宗法制走向崩溃
2.表现:
春秋五霸
三家分晋、田氏代齐
战国七雄
(一)列国纷争
齐桓公: 任用管仲,尊王攘夷。
晋文公: 秦晋之好,退避三舍。
楚庄王: 一鸣惊人,问鼎中原。
吴王夫差: 争霸中原,因女失国。
越王勾践: 卧薪尝胆,鸟尽弓藏。
春秋五霸典故
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
宋襄公、秦穆公

睢阳
临淄
咸阳









邯郸

大梁
中山
洛邑














东周都城
诸侯国国都
诸侯国疆域







战 国 七 雄
齐、楚、燕、韩、赵、魏、秦
一 .列国纷争与华夏认同
1.背景:
周王室衰微,周天子失去天下共主的地位
礼崩乐坏,分封制宗法制走向崩溃
2.表现:
春秋五霸
三家分晋、田氏代齐
战国七雄
(一)列国纷争
(二)华夏认同
华夏认同增强,华夏族分布更广泛
(一)经济发展
二、经济发展与变法运动
农 业:
手工业:
商 业:
影响:
铁制农具开始使用,牛耕得到推广;
水利灌溉工程(都江堰、郑国渠、芍陂)
农业进步推动社会分工,促进了工商业的繁荣
冶铁技术出现,手工业分工
更加细密
货币流通广泛;
中心城市(人口众多、商贾云集)
(二)变法运动
战国时期兼并战争日益剧烈;
新兴地主阶级兴起
生产力的发展
富国强兵
背景:
目的:
李悝变法
吴起变法
结果:
推动了社会转型,逐步建立起君主专制的政治制度

睢阳
临淄
咸阳









邯郸

大梁

中山
洛邑














东周都城
诸侯国国都
诸侯国疆域







乐毅改革
胡服骑射改革
邹忌改革
李悝变法
商鞅变法
申不害变法
吴起变法
战 国 七 雄 与 战 国 时 期 的 变 法
14
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废井田,开阡陌;
奖励军功、剥夺和限制贵族特权;
强制大家庭拆散为个体小家庭
实行什伍连坐,互相纠察告发;
普遍推行县制
商鞅变法(公元前356年)
1、内容
政治
经济
2、评价
①是战国时期持续时间最长、涉及面最广、改革最为彻底的一次变法。
②变法使秦国国富兵强,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百家争鸣
根本原因
三、春秋战国思想文化
1、背景
②争霸兼并战争,变法运动
①井田制崩溃,土地私有制兴起,社会经济发展。
③旧的贵族等级体系开始瓦解,新兴的士阶层崛起,他们提出自己的主张和要求,企图影响现实政治
④各国统治者处于争霸需要,礼贤下士,争相招揽人才
三、春秋战国思想文化
2、诸家代表及其思想
(1)儒家
①.孔子——儒家学派创始人
政治主张: “仁” 统治者爱惜民力;为政以德
社会规范:主张恢复西周等级森严的礼乐制度
教育理念:“有教无类”打破贵族阶层垄断文化教育的局 面,推动私学发展,“因材施教”等
整理六经:《诗经》《尚书》《礼记》《易经》《乐经》《春秋》
主要思想:弟子整理为《论语》
②.孟子
人性本善;提倡“仁政”民贵君轻;“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③.荀子
人性本恶,主张隆礼重法
(2)道家
①老子——道家学派创始人
哲学核心:“道”万物本源归为道
朴素的辩证法:事物互相依存、相互转化;物极必反、以弱胜强、柔能克刚
政治主张:对现实不满,反对制度束缚、主张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朴素唯物史观: “人法地......”,天人合一
主要著作:《老子》又名《道德经》
②庄子
崇尚逍遥自在
(3)阴阳家
(4)墨家
(5)法家
邹衍:提出“相生相胜”,代表了中国古代对自然界朴素的科学认识
墨子:提倡节俭,主张“兼爱”、“非攻”“尚贤”等。代表下层平民利
韩非子:以法为工具管理国家,控制臣民,体现了中央集权的政治思想
孔子
老子
孟子
3.百家争鸣的历史意义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波澜壮阔的 。
为 登上历史舞台奠定了思想基础。奠定了中国 的基础,并对 的塑造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孔院分布
截至2018年12月,全球已有154个国家(地区)建立了548所孔子学院和1193个中小学孔子课堂 。 其中,“一带一路”沿线有53国设立140所孔院和136个课堂,欧盟28国、中东欧16国实现全覆盖。
课堂小结
列国纷争与华夏认同
经济发展与变法运动
文化发展
春秋五霸
战国七雄
华夏认同
经济发展
变法运动
农业、手工业、商业
背景、商鞅变法(内容、意义)
百家争鸣
背景、代表人物和思想主张、意义
课堂练习
1.春秋战国实现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的根本原因是( )
A西周政治制度崩溃 B兼并争霸战争的推动
C百家争鸣的出现 D春秋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商鞅变法具备的条件有( )
①秦王嬴政的支持 ②地主阶级的支持 ③争霸斗争的需要
④守旧派的支持 ⑤法学思想的支持
A①③⑤ B②③④ C②③⑤ D①④⑤
D
C
3、春秋时期,诸侯称“王”现象很少,到了战国时期,许多诸侯纷纷称“王”。这反映了( )
A 春秋战国时国家从分裂走向统一 B 战国时周天子对诸侯失去统治
C 春秋时期周天子势力强大 D 春秋战国时分封制走向瓦解
4、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社会经历了划时代的变革。追根溯源,所有变革发生的根源都在于( )
A 铁犁牛耕的出现与推广 B 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C 人身依附关系逐渐削弱 D 变法改革浪潮的推动
5、下列言论是孟子思想的体现的有( )
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②“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③“制天命而用之”
④“人之初,性本善”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B
6、“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这体现了( )
A 老子的朴素辩证法思想 B 荀子“人定胜天”思想
C 墨子“兼爱、非公” D 韩非子的严刑峻法思想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