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课件(共32张PPT)--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课件(共32张PPT)--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资源简介

(共32张PPT)
历史上唐朝非常繁盛,在海外各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宋代时,“唐”就已经成了东南海外诸国对中国的代称。历宋、元至明,外国将中国或与中国有关的物事称之为“唐”。不仅以“唐”作为“中国”之地的代称,而且称中国人为“唐人”。
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课程标准】
1.了解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的高度繁荣。
2.认识隋唐时期的制度创新、民族交融和区域开发的新成就。

昙花一现是隋朝
隋朝的兴起、统一与灭亡。
北魏
东魏


北周
西魏

北齐

隋朝
581年
589年
北朝
南朝
隋文帝杨坚
隋炀帝杨广
一、隋朝兴亡
1.隋的建立和统一
一、隋朝兴亡
2.隋的建设
隋文帝
在长安、洛阳两都和地方广设仓库。
隋炀帝
兴建洛阳城;开通大运河;科举制
广建粮仓
开凿运河
营建洛阳
计天下储积,得供五六十年
—《贞观政要》
材料一 “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 ——胡曾《汴水》
材料二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皮日休《汴河怀古》
根据以上材料,概括大运河开通的历史意义
弊:过度劳役民力,加重民众负担;开凿过程中滥用刑法,激化阶级矛盾,加速了隋的灭亡。
大运河:功过得失
利: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有利于促进南北经济交流;有利于促进运河沿岸城市的发展。
3.隋的暴政和灭亡
暴政表现:
①大兴土木,劳民伤财;
②三征高丽,穷兵黩武 ;
③徭役繁重,严刑峻法。
结果:
爆发大规模农民起义,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
隋炀帝下江南木版画

盛世大唐天下知
从贞观之治、武周时代到开元盛世。
二、唐朝的繁荣与民族交融
1、建立:618年,李渊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2、繁荣
(1)贞观之治
(2)武周政权
(3)开元盛世
(4)唐朝经济
贞观之治
唐太宗像
1.贞观之治
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 文教昌盛,历史上称之为“贞观之治”
2. 措施
(1)吸取隋亡教训,重视人民
(2)轻徭薄赋,劝课农桑,戒奢从简
(3)知人善任,虚心纳谏。
3. 表现
唐太宗李世民统治时期
武周政权
高宗死后不久,武则天废唐称帝,改国号为周,定都洛阳
武则天当权期间,尽管政局纷纭,但唐朝社会经济持续发展
郭沫若给予武周很高的评价,称其:“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武则天像
武则天立无字碑
开元盛世

隆基
措施:选贤任能、整顿吏治
发展生产、大兴文治
改革兵制
唐玄宗(685—762 年),
名李隆基,又称唐明皇,
712 —756年在位。
表现:
唐朝的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了鼎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唐朝曲辕犁
适宜精耕细作
筒车
唐朝经济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
二、唐朝的繁荣与民族交融
民族交融
唐与回纥、靺鞨
唐玄宗封回纥首领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
封靺鞨族粟末部首领大祚荣为渤海郡王。
①太宗时文成公主入藏,嫁给松赞干布;
②9世纪中期唐与吐蕃会盟。
唐与吐蕃
①东突厥:
贞观初年大败东突厥,东突厥灭亡,唐太宗被尊称为“天可汗”。
②西突厥:
唐太宗设置安西都护府;
高宗时灭亡西突厥;
武则天时设置北庭都护府。
唐与突厥
(战争→设置机构)
(册封)
(和亲、会盟)
①战争;③设立行政机构;②册封;④和亲;⑤会盟
唐朝处理民族关系都有哪些措施?
促进民族交融
造就了唐代的开明和繁荣,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日益巩固
开明的民族政策

安史之乱、黄巢起义和五代十国
思考一下,是什么导致了安史之乱
唐玄宗安于享乐,怠于政事
边镇军49万
中央军9万
节度使权力不断增大,外重内轻
1.安史之乱
(1)背景
安禄山
①唐玄宗统治后期,沉于享乐,怠于政事,任人唯亲,政治腐败。
(2)影响
唐朝由盛转衰;
中央集权削弱,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③边疆危机:边疆形势随着版图的拓展日益紧张。
②在边境重地增置军镇,军镇长官节度使兵力扩大,出现外重内轻局面。
755年,安禄山、史思明在范阳起兵,这场叛乱历时八年,后被唐平定,史称“安史之乱”
(2)特点
政治:拥有自主权,可以自行任免官吏,节度使死后职位传给儿子或部将
经济:拥有财权
军事:拥有武装,独霸一方
(3)影响
藩镇割据局面在唐朝后期持续了100多年,严重削弱了唐朝统治,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
(1)背景
“安史之乱” 期间和以后,唐朝陆续增设藩镇。有些藩镇独立性强,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2.藩镇割据
安史之乱平定后,唐政府任命一批安史降将为节度使,内地军将、地方长官也被委任为节度使,形成了藩镇割据的局面,削弱了中央集权。
——《中国大通史·隋唐五代上》
3.唐朝灭亡
(3)907年,宣武节度使朱温废唐称帝,国号梁,史称后梁,唐朝灭亡。
(1)唐朝后期,宦官专权和朋党之争,进一步削弱了唐朝的统治。
(2)唐末爆发黄巢起义。起义军横扫大半个中国,一度攻占长安,沉重地打击了唐朝的统治。
4.五代十国——合久必分的产物
朝代 都城 年代 开国皇帝
五代 后梁 汴州(今开封) 907-923 朱温
后唐 洛阳 923-936 李存勖
后晋 汴州(今开封) 936-946 石敬瑭
后汉 汴州(今开封) 947-950 刘知远
后周 汴州(今开封) 950-960 郭威
十国 吴国 广陵(今扬州) 892-937 杨行密
南唐 金陵(今南京) 937-975 李昇
前蜀 成都 891-925 王建
后蜀 成都 937-965 孟知祥
闽国 长乐(今福州) 893-945 王审知
楚国(南楚) 长沙府(今长沙) 896-951 马殷
南汉 兴王府(今广州) 905-971 刘隐
荆南(南平) 江陵(今荆州) 907-963 高季兴
吴越 杭州 893-978 钱镠
北汉 太远 951-979 李崇
五代十国形势图(后周时期)
后梁帝国 朱温 梁王.宣武节度使
后唐帝国 李存勖 晋王.河东节度使
后晋帝国 石敬瑭 河东节度使
后汉帝国 刘知远 北平王.河东节度使
后周帝国 郭威 邺都留守
五代十国的根源: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
课堂总结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文帝建隋
隋朝的“基础设施”建设:仓库、洛阳城、大运河
炀帝亡隋
大唐初建(唐高祖李渊)
贞观之治(唐太宗李世民)
武周政权(武则天)
开元盛世(唐玄宗李隆基)
盛世大唐的民族关系:战争→设置机构、册封、和亲、会盟
安史之乱:唐朝由盛转衰
藩镇割据:
唐朝灭亡(黄巢起义)
隋朝
(581-618)
唐朝
(618-907)
五代十国(907-960)
典题训练
1.宰相魏征去世后,唐太宗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知人善用的唐太宗统治时期史称 ( )
A.“文景之治”
B.“贞观之治”
C.“开元盛世”
D.“光武中兴”
B
2.“万国尽征戍,烽火被冈峦。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这是杜甫在《垂老别》一诗中对“安史之乱”的描绘。造成这一动乱的原因有( )
①唐玄宗朝政腐败
②地方节度使势力膨胀
③藩镇割据局面的形成
④农民起义的打击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③④
C
3. “忆昔开元盛世日,小邑犹藏万家室”和“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这是唐代一位著名诗人的诗句。从诗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位诗人的诗 ( )
A.深刻反映了唐朝由盛而衰的历史
B.达到了诗歌艺术的高峰
C.充满了忧国忧民的情绪 D.为唐诗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A
4.武则天遗言:“死后在她墓前立无字碑”表示一生是非功过由后人评说。当代史学家肯定武则天者居多,主要是因为( )
A.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B.执政时期社会经济持续发展
C.创立科举制度,重视人才
D.重文轻武,强化了中央集权
B
5.唐朝时期,我国历史上出现第二次人口南迁的高潮,其政治原因是 ( )
A.安史之乱 B.永嘉之乱 C.七国之乱 D.靖康之变
A
6.唐太宗曾说:“自古皆贵中 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唐朝统治者的这种“抚九族以仁”的做法,说明当时( )
A.统治者放弃了对边疆用兵 B.“和亲”是当时最有效的策略
C.各族之间关系自古一直非常和睦D.统治者实行了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
7.唐代诗人王建在诗歌《凉州行》中描绘到:“蕃人旧日不耕犁,相学如今种禾黍。……城头山鸡鸣角角,洛阳家家学胡乐。”诗中所反映的盛唐气象为( )
A.经济发展,国力强盛 B.民族交融更进一步
C.中外文化交流频繁 D.社会风气昂扬进取
D
B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