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百年党史 课件(共65张PPT)--2024届高三统编版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中共百年党史 课件(共65张PPT)--2024届高三统编版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资源简介

(共65张PPT)
中 共 百 年 党 史
从1921年到2023年,中国共产党走过了一百多年的历程。这是用鲜血、汗水、泪水、勇气、智慧、力量写就的百年;是筚路蓝缕、披荆斩棘、艰苦创业、砥砺前行、充满艰险、充满神奇的百年;是苦难中铸就辉煌、挫折后毅然奋起、探索中收获成功、失误后拨乱反正、转折中开创新局、奋斗后赢得未来的百年。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的主题和主线;“不懈奋斗史”“理论探索史”“自身建设史”,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的主流和本质;把革命、建设、改革、复兴事业不断推向前进,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的鲜明特征;逐步实现救国、兴国、富国、强国的奋斗目标,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的庄严使命。
百 年 党 史
四件大事铸就百年辉煌
开天辟地(1921年07月~1949年10月):
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完成救国大业。
改天换地(1949年10月~1978年12月):
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完成兴国大业。
翻天覆地(1978年12月~2012年11月):
中国共产党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推进富国大业。
惊天动地(2012年11月~2049年10月):
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推进并将在21世纪中叶实现强国大业。
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探索
革命胜利的三大法宝:
中国共产党领导民主革命取胜的条件和经验有许多,通常认为最重要的是“三大法宝”,即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统一战线是实行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而党的组织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
百 年 党 史
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探索
我党的三大优良作风:
我党的三大优良作风是指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与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以及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这是毛泽东在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作的《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中总结概括出来的,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特别是延安整风运动中形成的全党统一的优良作风,是我们党同其他政党相区别的显著标志。
百 年 党 史
中共党史
背景:近代中国社会各阶级对国家出路的探索
1840—1949年,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农民阶级→太平天国运动
地主阶级洋务派→洋务运动
资产阶级维新派→戊戌变法
资产阶级革命派→辛亥革命
资产阶级激进派→新文化运动
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五四运动
中共党史
口诀
一大立党二立纲,三大国共要合作,四大领导工农盟,五大批评陈独秀,
六大苏联求帮忙,南昌打响第一枪,八七枪杆出政权,三湾军队要听党,
古田军队建新军,遵义军事与组织,瓦窑抗日统一线,洛川全面建敌后,
六届六中马中化,七大确定毛指导, 七届二中转城市,八大主矛和建设。
十一三中要开放,十二小平提中特,十三阶段路线定,南方三猫论本质,
十四目标在市场,十五小平成指导,十六提出三代表,十七科学发展观,
十八科学成指导,十九走进新时代。



革命时代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建设时代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改革时代
——改革开放新时期

复兴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革命时代
(1921—1949)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
(一)早期的斗争实践(1921~1923年)
时间 内容
1921.7.23 中共一大 1.确定党名(中国共产党);
2.通过党纲(最高纲领):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3.中心工作(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
4.选举中央(成立中央局,陈独秀任书记)
1922年7.16 中共二大 1.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共产主义;
2.最低纲领即民主革命纲领是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3.决定加入共产国际,确认中共是共产国际的一个支部。
1923年 中共三大 确定了与中国国民党合作的方针。
“一大” 上海会址
浙江嘉兴南湖画舫
一大召开
1921年7月23日,“一大”在上海李汉俊召开(13人),后转移至南湖船上继续开会,中国共产党诞生,中国革命有了新的舵手,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中共成立条件】
(1)阶级基础:工人阶级队伍壮大并登上政治舞台。
(4)国际条件:共产国际的帮助。
(2)思想基础: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的迅速传播。
(3)组织基础: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
①确定党的名称:中国共产党。
②明确党的奋斗目标: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③确定党的中心工作:组织工人阶级,领导工人运动。
④选举党的领导机构:中央局,陈独秀任书记。
“一大”内容
“一大”意义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一个开天辟地的大事变,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使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力量。给中国革命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意义: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的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主要人物:
李达,李汉俊,张国焘,刘仁静,毛泽东,何叔衡,董必武,陈潭秋,王尽美,邓恩铭,陈公博,周佛海,包惠僧
(最后一天转至嘉兴南湖的一画舫上)
中共党史
建党工作的完成——“二大”
【思考】“一大”已宣告党的成立,但为何说直到“二大”才完成党的创建任务?
“二大” :
①时间、地点:1922年7月16日至 23 日在上海举行。
②主要内容:大会通过的《中国共产党宣言》实际上制定了中国共产党的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
③意义:制定了中国近代以来第一个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革命指明方向。
【“一大”不足】:只提出“最高纲领”——“以无产阶级军队推翻资产阶级统治”,但没有提出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纲领(即最低纲领)
“二大” 是党的历史上一个重要里程碑,与党的一大共同完成党的创建任务。“二大”第一次在全国人们面前提出彻底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纲领, “如果说,一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纲领》确立了党的初心(最高纲领),那么二大通过的民主革命纲领(最低纲领)则指明了当时当刻的使命,即反帝反封建。”
三、中共“三大”(1923年6月 广州
中国工人运动的第一次高潮(教材补充)
1922~1923年,中共领导了香港海员罢工,京汉铁路工人罢工(二七大罢工)等。因工人阶级孤军奋战,基本上都失败。
背 景:
主要内容:大会正确估计了孙中山和国民党的革命立场,决定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同时党必须在政治、思想、组织上保持自己的独立性
意 义:
是党史上开统战工作先河的会议。
党在实践中认识到结成最广泛的统一战线的重要性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
(二)国民革命运动(1924~1927年)
1.准备:1925年,国民政府在广州成立,两次东征消灭陈炯明势力。
2.高潮:1926年,国共合作开始北伐,革命势力发展到长江流域,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
3.结果:失败 (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国民革命失败)
①原因: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
②标志: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7月15日,汪精卫集团在武汉“分共”。
主要内容:
明确提出了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问题以及工农联盟的问题。表明党已经把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思想的要点提出来了,对中国革命规律的认识又前进了一步。
“中 共 四 大”(1925年上海)
1927年4月27日至5月9日,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武汉召开。
陈独秀代表第四届中央执行委员会向大会作了《政治与组织的报告》,涉及中国各阶级、土地、无产阶级领导权、军事、国共两党关系等11个问题。报告既没有正确总结经验教训,又没有提出挽救时局的方针政策,反而为过去的错误进行辩护,继续提出一些错误主张。
中共五大旧址的资料照片。
“中 共 五 大”(1927年武汉)
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简介
党的五大虽然批评了陈独秀的错误,但对无产阶级如何争取领导权,如何领导农民进行土地革命,如何对待武汉国民政府和国民党,特别是如何建立党的革命武装等迫在眉睫的重大问题,都未能作出切实可行的回答,因此,难以承担在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挽救大革命的重任。而真正结束中央所犯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制定正确的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方针,是在3个月后的八七会议上完成的。
中共五大旧址的资料照片。
【小结】
1、刚刚成立的中国共产党尚处幼年时期,开展的斗争主要接受共产国际的指导,照搬苏俄经验,工作重心在城市,主要是组织工人阶级、领导工人运动。
2、第一次工运高潮的失败,使中共认识到统一战线的重要性,统一战线后来成为革命致胜的三大法宝之一。
3、国民大革命时期在共产国际错误指导下,中共犯了“右倾错误”,放弃了革命领导权,导致轰轰烈烈的国民大革命失败。
失败阴霾下的中共共产党人毅然拿起武器,武装反抗国民党右派的屠杀政策,开辟了革命的新道路……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
(三)十年对峙时期(“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开辟1927~1937年)
1927.8.1 南昌起义
领导:周恩来、贺龙、朱德等
意义: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1927.8.7 八七会议
内容:总结教训,纠正陈独秀右倾错误,确定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毛泽东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重要思想。
1927.9 湘赣边秋收起义
领导:毛泽东
概况:攻打长沙受挫,改向山区进军。
1927.12 广州起义
领导:张太雷、叶挺
概况:攻打广州,在城市建立苏维埃政权的尝试。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
(三)十年对峙时期(“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开辟1927~1937年)
“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工农武装割据”道路是指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将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和根据地建设三者结合起来的道路。
内容: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制度。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所有制。
开展游击战争,打退国民党军队的“围剿”
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武装
斗争
根据地建设
工农武装割据
土地革命
材料一 经过了一次大革命的政治经济不平衡的半殖民地的大国,强大的敌人,弱小的军,土地革命──这是中国革命战争四个主要的特点。
——引自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
思考:中国走“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的原因以及党内关于革命道路的看法
具体原因:城市和农村的敌我力量对比。
城市:工人阶级力量薄弱,反动势力相对强大;
农村:农民阶级占主体,且有革命的要求,是革命的主力军。(敌弱我强)
根本原因:国情(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
材料二 1930年6月11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通过了由李立三起草的《新的革命高潮与一省或几省首先胜利》,决定发动武汉、南京、上海等地暴动,提出“会师武汉”、“饮马长江”。假使没有城市做领导,则任何乡村都是不能“联合起来”的。并且,没有城市工人激烈斗争,则一切“包围城市”的计划完全是空谈。
存在问题“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虽然已经实践,但没有作为全党的指导思想。
①“工农武装割据” 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对中国革命的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指导意义。
②“工农武装割据”从理论上阐明了符合中国国情的中国民主革命的正确道路,即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走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对“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认识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
(三)长征
1、原因:
3、转折:
遵义会议
①时间:
1935年1月
②内容:
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
③意义:
是党和红军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纠正了“左”倾错误
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4、意义:
2、过程:
根本原因——中共左倾错误,
直接原因——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实现了红军战略转移;
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1934.10——1936.10
中共党史—新中国成立前中共各大会议
中国共产党第六次代表大会
1928年6月18日至7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在莫斯科近郊兹维尼果罗德镇“银色别墅”秘密召开。出席大会的代表共142人,其中有表决权的正式代表为84人。代表党员4万多人。大会通过了关于政治、军事、组织、苏维埃政权、农民、土地、职工、宣传、民族、妇女、青年团等问题的决议,以及经过修改的《中国共产党党章》。
中共党史—新中国成立前中共各大会议
中国共产党第六次代表大会
它集中解决了当时困扰党的两大问题:一是在中国社会性质和革命性质问题上,指出现阶段的中国仍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引起中国革命的基本矛盾一个也没有解决,现阶段的中国革命依然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主义革命。二是在革命形势和党的任务问题上,明确了革命处于低潮,党的总路线是争取群众,党的中心工作不是千方百计地组织暴动,而是做艰苦的群众工作,积蓄力量。
中共党史—新中国成立前中共各大会议
中共党史—新中国成立前中共各大会议
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和制度:
发端于南昌起义,
奠基于三湾改编,
定型于古田会议。
稿定PPT,海量素材持续更新,上千款模板选择总有一款适合你
02
会议 时间 内容 意义
八七会 议 1927 总结国民革命失败的教训,纠正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毛泽东提出了“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重要思想 八七会议指明了今后革命斗争的正确方向,为挽救党和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
古田会 议 1929 规定了红军的性质、宗旨和任务,重申了中国共产党对红军实行绝对领导的原则,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建党建军原则 探索出一条新型人民军队的建设道路,为后来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奠定了基础。
遵义会 议 1935 会议纠正王明、博古左倾错,改组中央领导机构,增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 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八七会议、古田会议和遵义会议(中国共产党从幼年逐渐走向成熟1921-1935)
中国共产党从幼年逐渐走向成熟
(1921-1935)
1922
1921
1923
中共一大
遵义会议
中共二大
1929
1927.8.7
中共三大
八七会议
古田会议
1935
最终奋斗目标
党诞生的意义
确立最低纲领
决定国共合作
土地革命
武装反抗
秋收起义
思想建党
政治建军
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一、革命时代
瓦窑堡会议(1935年12月,陕北瓦窑堡)
主要内容:确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瓦窑堡会议是一次极为重要的会议,是遵义会议的继续和发展。会议提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既着重批判了“左”倾教条主义在政治策略上的错误,也警戒全党汲取大革命中无产阶级放弃领导权而导致革命失败的教训,从而使党在新的历史时期将要到来时掌握了政治上的主动权。这有力地表明,中国共产党在总结革命中的成功和失败的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已经成熟起来,能够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创造性地进行工作。
中共党史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
(四)抗日战争时期(1931~1945年)
1.1935年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中共政策转变);
2.1935年瓦窑堡会议,制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3.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4.1937年,中共提交合作宣言;
5.1937年 ,洛川会议
《八一宣言》
毛泽东根据会议精神,在党的活动分子会议上作了《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统一了党内思想。
瓦窑堡会议
会议通过了《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和《抗日救国十大纲领》,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全面抗战路线的形成。
洛川会议
稿定PPT,海量素材持续更新,上千款模板选择总有一款适合你
02
洛川会 议 (中共六届六中全会) 1937 陕 北 洛 川 毛泽东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任务。 制定了全面抗战路线即人民战争路线;通过了《抗日救国十大纲领》;还决定在敌后开展游击战争,开辟敌后战场,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 洛川会议正确分析了抗日战争开始后的形势,确定了共产党和八路军在新形势下的战略任务,制定了中国共产党各方面工作的基本政策,解决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共产党的领导权问题,坚持了统一战线中独立自主原则。它向全党指明了抗日战争的方向和争取抗战胜利的具体道路。
洛川会议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
(四)抗日战争时期(1931~1945年)
敌后战场——军事
日本投降
反攻阶段
相持阶段
防御阶段
七七事变
(1937.7)
(1938.10)
(1945.8)
(1945.8.15)
广州、武汉陷落
全面反攻
敌后战场的开辟,战略上配合了正面战场作战,牵制了在华日军一半以上的兵力
八路军以破袭日军华北交通线为主要目标,发动进攻作战(百团大战)
敌后战场逐渐成为全国抗战的主战场
百团大战中的彭德怀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
(四)抗日战争时期(1931~1945年)
敌后战场——政权建设
政治
经济
军事
中间派
左派进步分子
共产党员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
(四)抗日战争时期(1931~1945年)
抗战胜利的准备:中共七大
时间:1945年4至6月,在延安举行,毛泽东作了《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
目的:为了系统地总结中国革命的基本经验,为彻底打败日本侵略者、建设新中国做准备。
内容:
①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
②确立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意义:使全党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达到了空前的团结,为抗日战争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思想基础和政治基础。
中共党史—新中国成立前中共各大会议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
(五)解放战争时期(1945~1949年)
1.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1945年8月重庆谈判,签署了“双十协定”,确定了和平民主建国的方针;但对人民军队和解放区政权的合法地位问题未能达成协议。1946年初,政治协商会议召开,通过了有利于人民的政协协议。
重庆谈判:国共代表经过43天谈判,双方于1945年10月10日签署《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规定了和平建国、坚决避免内战、召开政协会议等内容。
【国民党六届二中全会】国民党六届二中全会是第二次国共合作由巅峰走向破裂的转折点,不仅全面检讨了国民党的战后政策,确立了国民党战后政策的基本走向,而且着重讨论了政治协商会议与国共关系之相关问题,基本终结了自政协开始的战后民主化进程,最终导致内战战火再起。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
(五)解放战争时期(1945~1949年)
2.解放战争
(1)战略防御阶段(1946.6-1947.6):粉碎全面进攻,打退重点进攻
国民党进攻 共产党应对 结果
全面 中原解放区 自力更生、 自卫抗敌。 歼敌30万,粉碎全面进攻
重点 陕北解放区 中共中央撤出延安,转战陕北; 西北野战军→青化砭、沙家店战役。 粉碎敌人的进攻
山东解放区 华东野战军→孟良崮战役,消灭国民党王牌主力74师。 打退敌人的进攻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
(五)解放战争时期(1945~1949年)
2.解放战争
(2)战略反攻阶段(1947.6~1948.9):千里跃进大别山
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千里跃进大别山,直接威胁到国民党统治的中心南京、武汉,揭开战略进攻的序幕。
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这是蒋介石的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是一百多年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
(五)解放战争时期(1945~1949年)
2.解放战争
(3)战略决战阶段(1948.9-1949.1)
战役名称 参战部队 作战方针 结果
辽沈战役 48.9─48.11 东北 野战军 关门打狗 攻锦打援 东北全境解放
人民解放军在数量上取得对国民党军队的优势;
淮海战役 48.11─49.1 中原、华北野战军 中间突破肢解敌军各个击破 南线国民党精锐已被消灭,长江中下游以北地区解放
平津战役 48.11─49.1 东北 野战军 华北第二三兵团 先打两头 后取中间 瓮中捉鳖 基本解放华北全境
意义:三大战役共歼灭或改编国民党军队一百五十四万余人,基本摧毁了国民党的主要军事力量,为中国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
(五)解放战争时期(1945~1949年)
2.解放战争
(3)战略决战阶段(1948.9-1949.1)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①时间:
1949年春
②背景:
三大战役胜利后,革命即将取得全国胜利。
③主要内容:
A.提出了促进革命取得全国胜利的基本方针,指出了中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方向。
B.指出党的工作重心必须由乡村转移到城市。
C.提出了革命胜利后党在各方面的基本政策。
D.两个务必:“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有利于接管城市后恢复发展生产
中共党史—新中国成立前中共各大会议
(2)意义:
解决了中国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重大问题。
中国共产党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代表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得到了广大民众的支持。
1947年夏河北平山西柏坡全国土地会议,制定《中国土地法大纲》,废除封建性和半封建性剥削制度农民在政治、经济上获得了解放;为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保障。
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胜利,是毛泽东思想的胜利,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是20世纪人类历史上最具影响的伟大事件之一。
政治:统一战线,团结力量
经济:土地改革,吸引农民支前。
思想: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走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
军事:制定正确方针政策,坚持武装斗争。
中国共产党为何能够赢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政、经济、思、军)
建设时代
(1949—1978)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二、现代化建设时期——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1.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1949-1956)
(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与巩固:第一届政协会议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央人民政府第一次会议;肃清反革命,抗美援朝
巩固政权的措施:
政治:剿匪镇反,肃清土匪和一切反革命武装,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经济:完成土地改革,调整和稳定城市经济,稳定物价;
军事:抗美援朝
外交:开创独立自主的新外交
政治
二、现代化建设时期——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1.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1949-1956)
(2)民主政治建设: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3)社会主义法制初创:1954年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组织法》
政治
二、现代化建设时期——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经济
1.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1949-1956)
(1)国民经济的恢复:土地改革,稳定物价,“银元之战”“米棉之战”、统购统销。
(2)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实施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在中国基本建立起来。
措施:
①党和政府采取经济措施和行政、法律等手段,进行“银元之战”(行政、法律手段)和“米棉之战”(经济手段)。
②政务院通过采取统一全国财政收支管理、物资管理、现金管理等措施实现了国家财政经济的统一。
结果:①到1950年春,全国物价趋于稳定,人民政府赢得全国人民的信任。
②到1952年底,国民经济得到全面恢复。
实质: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争夺市场领导权的斗争
60亿圆纸币:中国历史上面额最大的纸币
市值:在当时只值百分之一块银元。按当时上海一石米的价格是金圆券4.4亿元计算,这张60亿圆纸币只能买到88粒米
1.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1949-1956)
(1)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一边倒”“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三大外交政策。
一边倒”是凸显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革命外交
思考:如何认识“一边倒”政策,与独立自主是否矛盾?
周恩来同志当时就指出,“一边倒”并非倒向某一国,也不是依赖人家,而是指外交上采取的基本立场,赞成什么,反对什么。“一边倒”与独立自主的对外政策并不矛盾,当时周恩来同志主持下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就明文规定“互相尊重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及不干涉对方内政的原则”。
——钱其琛《周恩来十六个字教导外交干部》
认识:
(1)“一边倒”一是两极格局国际形势在中国的投射,二是美国敌对政策下不得已的选择,三是国内经济建设和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安全的战略需要。
(2)“一边倒”是主动的、有原则的选择,为更好地捍卫民族独立和国家主权。
二、现代化建设时期——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外交
1.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1949-1956)
(2)中苏建交,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3)参加日内瓦会议,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参加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日内瓦会议
(1)概况:1954年4月,瑞士日内瓦(万国宫)
(2)特点:新中国首次以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和身份参加讨论国际问题的重要会议。
(3)议题:朝鲜问题和印度支那问题
(4)作用:显示了新中国通过谈判解决国际争端、维护世界和平方面所起的积极作用。
万隆会议
(1)概况:1955年4月;印尼万隆(“克什米尔公主号”)
(2)特点:战后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国家参加的国际会议。
(3)成果:《关于促进世界和平和合作宣言》
史料阅读
周恩来在亚非会议的补充发言中说:中国代表团参加会议的目的“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我们的会议应该求同而存异”。 ——《周恩来年谱1949—1976)上卷
二、现代化建设时期——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外交
二、现代化建设时期——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2.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发展时期(1956-1978)
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以及主要任务是要集中力量来解决这个矛盾;
中共八大(1956)
①主要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②主要任务: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意义:是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一次成功探索。
实质
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与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史料阅读
我们一定要努力把党内党外、国内国外的一切积极的因素,直接的、间接的积极因素,全部调动起来,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历史纵横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提出
1956年4月28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大会议上作总结发言:““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我看这应该成为我们的方针。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成为我国促进艺术发展和科学进步,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繁荣的指导方针。
政治
二、现代化建设时期——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2.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发展时期(1956-1978)
外交
①60年代
④1971年
②1964年
⑥1976年
⑤1972年
③1970年起
出现与亚非拉独立国家建交的第二次建交高潮
1
恢复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4
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中日建交
5
与中国建交的国家达到111个,出现第三次建交高潮
6
与法国建交,逐渐突破西方国家的封锁
2
与意大利、奥地利等西方国家建交,中英、中荷关系深格为大使级
3
亚非拉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
(1)出现了以与亚非民族独立国家建交为基本特点的建交高潮。
(2)“两个拳头出击”,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中苏关系破裂。
(3)逐步冲破西方国家的封锁,中法建交。
(4)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关系逐步正常化,中日建交,迎来建交高潮,外交关系取得重大突破
改革时代
(1978—2012)

[改革开放新时期]
二、现代化建设时期——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3.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1978-今)
(1)民主政治建设: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错误口号;平反冤假错案;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政治
二、现代化建设时期——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3.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1978-今)
(2)法治建设:1982年底,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将长期存在和发展”被写入宪法;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地位 表现
民主政治初步构想 1980年,邓小平《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
新时期治国安邦总章程 1982年,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全面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依法治国方略建立 1997年,中共十五大正式提出;
1999年,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正式将“依法治国”以国家根本大法形式确定下来。
法律体系的完善 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框架。
政治
二、现代化建设时期——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3.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1978-今)
1、对内改革
改革开放
深化阶段
2、对外开放
3、成果
南方谈话—
思想理论准备
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992年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
中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到21世纪初
措施: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总体思路推进国有企业改革;
大力推进财政、税收、外贸、外汇、价格、住房、社会保障等方面的体制改革。
经济特区
沿海港口城市
经济技术区和保税区
特点:
从沿海到沿江,从沿边到内陆,
多层次、多渠道、多种形式的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格局
2000年
十五届五中全会 “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开放战略
2001年
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2010年
发展目标:进入21世纪
经济总量跃升至世界第二位,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体
经济
二、现代化建设时期——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3.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1978-今)
经济
1987年
十三大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确立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2000年十五届五中全会
“引进来”和“走出去”
1982年
十二大
邓小平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重大课题
2001年
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992年
十四大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三、中国共产党对民族资产阶级政策的发展演变
(1)中共一大(1921年):制定了消灭资产阶级私有制,实现无产阶级专政的政策。组织领导了第一次工人运动。脱离实际,工运失败。(2)中共二大(1922年):制定民主革命纲领,要联合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符合中国革命的实际,成为新民主主义政策的重要内容,促成了国共实现了第一次合作。(3)国民革命运动时期(1924-1927年):国共精诚合作,建立了四大阶级联合的革命统一战线。推动了革命的高涨,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4)国共十年对峙时期(1927-1937年):“左”倾错误,使民族资产阶级曾一度被列入打击对象,如《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明确规定不允许资产阶级选派代表参加根据地政权。(5)全面抗战时期(1937-1945年):国共实现了第二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联合民族资产阶级共同抗日,如在抗日根据地,按照三三制原则,吸收民族资产阶级代表进入抗日民主政权。国共精诚合作,取得了中国近代一百多年来反帝斗争的完全胜利,提高了在中国的国际地位。(6)解放战争时期(1946-1949):中共争取并联合民族资产阶级,建立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最终赢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7)国民经济恢复时期(1949-1952年):七届二中全会以来,中共强调要继续联合资产阶级,着力实现经济的恢复与发展。恢复发展了经济,为有计划的经济建设提供了条件。(8)三大改造时期(1953-1956年):对民族工商业实行公私合营的改造方式,将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为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奠定了基础,连同新中国建立,实现了20世纪第二次中国历史巨变。
复兴时代
(2012—今)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1.中共十八大
会议 时间 主要内容
中共 十八大 2012
中共 十八届 三中 全会 2013
四、复兴时代
科学发展观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确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
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总部署、总动员,提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
2.中共十九大
会议 时间 主要内容
中共 十九大 2017
中共十九届 四中全会 2019
中共十九届 六中全会 2021
四、复兴时代
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
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是中国进入“强起来”新时代之后又一集结号与动员令。
主要内容
时间 2022年
内容
3.中共二十大
四、复兴时代
一个中心: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第一要务: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分两步走:从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建成现代化强国
三个务必: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主要内容
时间 2023年
书记嘱咐
4.两会:十四届 全国人大+全国政协
四、复兴时代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
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接力棒,历史地落在我们这一代人身上。
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必须靠自己解决这两个问题:一个是粮食饭碗中国必须端牢,再一个制造业必须筑牢。
始终把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当作自己人。
(1)坚持党的领导。(2)坚持人民至上。
(3)坚持理论创新。(4)坚持独立自主。
(5)坚持中国道路。(6)坚持胸怀天下。
(7)坚持开拓创新。(8)坚持敢于斗争。
(9)坚持统一战线。(10)坚持自我革命。
重要经验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