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渝西名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3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重庆市渝西名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3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重庆市渝西名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3月月考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
1.下图名为彩绘龙纹陶盘,出土于距今4000多年的山西襄汾陶寺遗址,盘内绘有一个长着蛇的身体,鳄鱼的头部,口中还吐出了一条类似禾苗形象的舌头,盘曲的朱红色龙纹。在遗址中,这样的龙盘只在四座大型墓葬中各出土一件,是王室使用的礼仪用品。在该陶器所处的这个时空中( )
A.审美取向追求质朴真实 B.华夏认同观念得到发展
C.龙已成为政治权力象征 D.栽培作物开始定居生活
2.西周时期,周王以“授民授疆土”的方式改变了夏商时期亲族聚居的政治结构。在打破旧式部族方国血缘界限的基础上,建立起一批周人统治,各族混居的新型国家。这表明西周时期( )
A.宗法血缘观念日趋淡化 B.贵族统治秩序逐步建立
C.国家组织形态发生改变 D.王权逐渐实现高度集中
3.历代职官制度的演进,既有传承又有创新。下表所列秦、元、明、清四朝职官信息,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 理藩院尚书、军机大臣、水师提督
② 丞相、御史大夫、郡守
③ 大学士、内阁首辅、锦衣卫指挥使
④ 监察御史、宣政院使、福建行省右丞
A.①③②④ B.②④③① C.③①②④ D.④②①③
4.宋朝政府对土地所有权的转移,奉行“不抑兼并”的政策,但对于“兼并之家”(新兴地主、商人),不仅采取抑制政策,而且在抑制的广度和深度上均超过汉唐时期。据此可知,宋朝( )
A.租佃制成为农村的主要形式 B.奉行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
C.注重稳定地主制经济的基础 D.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质变
5.粟是仰韶农业中广泛种植的农作物。与热带早期农业的芋薯类作物不同,粟的播种、耕耘和收获都需特定时节,耕种者不得不观察四季、气候、日月、星辰等,以总结经验。这反映出当时中国( )
A.早期农业与文化的发展密切相关 B.物种单一制约农业发展的水平
C.形成了精耕细作的农业技术特色 D.种植业起源于黄河中下游地区
6.1895~1898年间,强学会、知耻学会、粤学会、保国会、保浙会、保川会、保滇会等纷纷成立、这些民间团体的出现表明( )
A.中央权力的下移 B.救亡路径的求新
C.革命力量的发展 D.社会转型的完成
7.晚清时期,常关、海关、厘金局三者业务范围变化示意图(图2)如下:这一变化过程表明( )
注:常关负责管理水路沿岸与主要内陆贸易,收入归中央;厘金局负责管理地方贸易,收入主要归地方。
图2
A.清政府财政自主权逐步削弱 B.列强资本输出缓慢增加
C.税收机构重叠影响行政效率 D.地方财政收入日益减少
8.下面为20世纪30年代初,上海各类煤炭的市场占有量(单位:吨)变化情况。由此可推知,当时( )
1931年 1932年 1933年 1934年
华资煤 470443(14.51%) 514873(18.45%) 936731(28.26%) 1292930(40.68%)
外资煤 1361255(41.99%) 1343090(48.129%) 1226089(36.99%) 1320137(41.53%)
抚顺煤(日控) 610230(18.82%) 361572(12.96%) 429870(12.97%) 176600(5.56%)
日本煤 614953(18.97%) 369173(13.23%) 520458(15.70%) 255054(8.02%)
其他外煤 185249(5.71%) 202139(7.24%) 201406(6.08%) 133857(4.219%)
总量 3242130 2790847 3314554 3178578
A.民族工业发展环境得到根本改善 B.中国的煤炭工业水平逐渐超越日本
C.时局变化影响中国社会经济发展 D.经济危机使列强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9.如果以1963年全国省会城市人口规模指数为100,到1978年全国省会城市人口规模指数平均达150.44,而同期的成都、贵阳、昆明、兰州、银川、太原等城市人口规模平均指数达268.54。到1980年,贵阳、昆明、兰州都已经发展成为100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这一变化可用于说明( )
A.国家经济的重心发生了转移 B.三线建设助推内地社会发展
C.区域经济发展水平逐渐均衡 D.西部大开发促进城市化进程
10.据统计,1992—1997年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外资企业的企业数量的增长速度分别为85.8%、309.1%和180.6%,发展速度最快的是私营企业。这反映了( )
A.计划经济开始转向市场经济 B.经济体制改革激发发展活力
C.多种经济成分开始共同发展 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11.托勒密王朝经常借用埃及人的房屋来安置军队,而埃及人则在这些地方修建祭坛以免房子被占。塞琉古王国的统治者由于推行希腊化政策而引发了犹太人马卡比起义,后来犹太人基本独立,传统的犹太文化继续发展。由此可知,在希腊化时代( )
A.民族矛盾导致亚历山大帝国的解体 B.文化认同和族群认同未能真正实现
C.埃及、犹太以激进方式获民族独立 D.各地区依旧保持原有的宗教和风俗
12.下面为1855年英国某报刊刊载的漫画《对泰晤士河污染情况的观察》,并配有文字:“法拉第向泰晤士河递去了他的名片;我们希望这个肮脏的家伙能向这位知识渊博的人求教。”该漫画表明( )
A.工业革命加剧了社会贫富分化 B.文明进步应注重社会协调发展
C.环境保护已成为英国社会共识 D.上层社会主导环境污染的治理
13.1934年9月15日,以英法为首的30个“国联”成员国邀请苏联加入“国联”,并得到瑞典、挪威、丹麦、芬兰等国的支持。9月18日,“国联”以38票对3票的绝对优势通过了苏联加入“国联”的提案,并让苏联担任理事会常任理事。这反映出( )
A.世界反法西斯阵营力量的逐渐壮大 B.近代欧洲外交的功利主义特征
C.经济危机缓和了欧洲意识形态对立 D.苏联的外交环境得到显著改善
14.20世纪末,欧洲知识分子通过美国学者长期忽视的美欧文化比较研究,实现了“美国学的欧洲化”;亚洲的美国学专家依托本国的学术立场与档案资料,开始在跨国移民、女性和亚裔文学等议题上频频发声,继而对美国学者产生一定的启发。这些现象反映出( )
A.世界各国民族独立意识的觉醒 B.文化多样性发展深受各国重视
C.美国的文化霸权遭到一定冲击 D.文化保护主义倾向的日益加剧
15.16世纪,大量黄金白银流入西班牙,使得国内物价飞涨,于是西班牙开始大量进口英、法、荷等欧洲其他国家的小麦、布匹及五金产品等。甚至西班牙政府也鼓励商人出口羊毛,并进口半成品和成品商品。该材料可用于研究( )
A.殖民扩张与欧洲社会转型的联系 B.西欧贸易中心转移的背景
C.西班牙殖民霸权衰落的直接原因 D.欧洲争夺世界霸权的开端
二、非选择题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8分)
材料一 到目前为止,全世界已形成三次现代化高潮:英国工业革命触发了第一次高潮,并在大西洋两岸形成现代化的始发区;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是第二次高潮,它使欧洲核心地区迅速卷入现代化,并且向其他地区强劲推进;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出现真正的全球性浪潮,世界一切地区几乎都身不由己地卷入了现代化潮流。
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初是中国现代化的初始阶段,封建旧王朝体制下的清政府谋求封建王朝的延续和资本主义的改革。从1911年到1946年,中国的现代化虽然实现了向资本主义模式的转变,但处于自发的游离状态。新中国建立后,中国选择了适合自身国情的现代化道路,探索非资本主义现代化。1979年后开始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找到了顺应全球发展潮流、兼采各国发展所长、发挥自身独有特色的发展方式。
——摘编自钱乘旦《世界现代化进程》和罗荣渠《现代化新论》
材料二 西方人认为世界就像一部“自动扶梯”;各国根据其发展阶段的不同水平,朝着同一个方向前进,注定要像西方一样,站在自动扶梯的顶端。按照这种思维,现代化意味着整个世界的西方化。但问题在于它忽视了历史和文化,每个社会都被简化为在本质上与西方相同的社会。显而易见,不同的历史和文化深刻地塑造了不同的社会,这反过来又决定了它们现代化的性质和现代性的特征。
——摘编自【英】马丁·雅克《西方化不是现代化的唯一标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史实,概述近代以来中国是怎样应对世界现代化潮流的。(10分)
(2)综合材料,谈谈你对“西方式现代化道路”和“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认识。(8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在党的建设上,古田会议开辟了思想建党这一独特道路……古田会议决议明确规定了新党员入党的条件,具体规范发展新党员的方法和程序,以严格的组织把住党员质量关……古田会议决议规定了党组织在红军中的领导地位和领导范围,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在红军组织中担负着红军政治领导的作用,决议提出必须加强各级党组织建设,使党的组织确实成为“领导中枢”……古田会议决议规定了红军的性质、宗旨和任务,要求红军必须担负起打仗、做群众工作等任务,规定了红军政治工作和政治机关的重要地位,规定红军处理内外关系的准则,提出要加强对官兵的纪律教育,实行优待俘虏的政策等。
——改编自窦道琴《古田会议精神永放光芒》
材料二
图2 红军战士参加古田会议的笔记
材料三 表6 新中国兵役制发展(部分)
1978年 大量技术含量较高的国产武器装备部队,许多关键技术岗位的士兵因服役期较短而很难胜任工作,军队建设和国防需要与1955年以来实行的义务兵役制之间的矛盾日益显现。中央军委规定:义务兵超期服役满5年后可申请改为志愿兵,服役期“为12年至20年”。
1998年 部队武器装备现代化水平迅速提高,专业技术兵比重大幅提高,兵役制度的现代化势在必行,第三部《兵役法》颁布,规定:“实行义务兵与志愿兵相结合”的兵役制;“志愿兵也可以直接从非军事部门具有专业技能的公民中招收。”
2008年 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有相当数量大专以上毕业生不易找到稳定工作。中央军委在冬季征兵命令中明确,兵员征集对象主体调整为大专院校应届毕业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田会议的内容,并分析材料二的史料价值。(8分)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78年以来中国兵役制度调整的意义。(4分)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
材料一
拉美一体化思想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独立战争时期,拉美的“解放者”西蒙·玻利瓦尔提出“组成一个联邦”的思想。他主张“把整个新世界组成一个国家,用统一的渠道使各个部分同整体相连”,他认为拉美各国有“共同的经历、共同的语言、共同的风俗习惯、共同的宗教信仰以及共同的事业、原则和利益”,这是拉美实行一体化的依据。在其努力下,1826年6月22日至7月25日,美洲联盟第一次大会在巴拿马举行。他是人类历史上首次提出以团结、联合、统一和整体论为主要内容的一体化思想的伟人,是拉美一体化理论的奠基者和积极推动者。
——摘编自洪国起《玻利瓦尔主义与拉美一体化》
材料二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拉美一体化的发展虽历经波折,但经过40多年的发展,几乎所有拉美次地区都达成了一体化协议,几乎每个国家都以某种形式加入了一个或多个区域性组织。60年代成立的中美洲共同市场、拉丁美洲自由贸易协会和安第斯共同体等一体化组织,70年代成立加勒比共同体和共同市场、拉美经济体系,80年代成立了中美洲共同市场和拉丁美洲一体化协会,90年代成立了南方共同市场,而2004年成立的南美国家共同体使拉美一体化进入一个新阶段。
——摘编自张建《地区主义与拉美一体化——以南方共同市场为例》
(1)据材料一,概括“拉美一体化”能够实现的条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拉美一体化”的具体诉求。(7分)
(2)据材料二,分析“拉美一体化”的发展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拉美一体化”未来发展的认识。(6分)
19. 材料 人们试图从不同视角认识历史,下表是学者们对中国古代部分王朝特征的不同看法。
王朝 特征
汉 豪民社会;儒法国家
唐 律令社会;世界帝国
宋 科举社会;租佃社会
明 市民社会;白银时代
清 士绅社会;“大一统”王朝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知识,围绕表中王朝的一个或多个特征,提出自己的见解(赞同、质疑、修改皆可),并加以阐释。(要求:见解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12分)
历史答案
一、选择题
1.【答案】C【解析】彩绘龙纹陶盘只在四座大型墓葬中各出土一件,是王室使用的礼仪用品,据此可得当时龙已经成为王室统治权力的象征,故选C项;由彩绘龙纹陶盘所描绘的龙的形象“长着蛇的身体,……盘曲的朱红色龙纹”可得,该陶器所绘制的龙并不是真实的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动物,而是人们根据已有动物的某些特征想象出来的具有权力象征意义的形象,所以据此不能得出距今4000多年的山西审美取向追求质朴真实的结论,A项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题干所述彩绘龙纹陶盘中的龙成了统治者权力的象征,这与华夏观念的发展无关,所以不能据此得出华夏认同观念得到发展的结论,排除B项;由于陶盘是王室使用的礼仪用品,所以不能据此推断出当时栽培作物开始定居生活的结论,且我国先民栽培作物开始定居生活是在距今约1万年前,这与题干时间也不符,排除D项。
2.【答案】C【解析】西周时期,周王以“授民授疆土”的方式,改变了夏商时期亲族聚居的政治结构,建立起由周人统治,各族混居的新型国家。这一变化说明西周时期的国家组织形态与夏商时期相比已经发生了显著变化,由以血缘为纽带的部族国家向以地缘关系为基础的国家转变,故选C项;西周时期仍然重视宗法血缘关系,“宗法血缘观念日趋淡化”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夏商时期已经有了贵族统治秩序,西周时期“贵族统治秩序逐步建立”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据所学可知,西周时期王权尚未实现高度集中,排除D项。
3.【答案】B【解析】①理藩院是清朝时处理外藩事务的部门,始创于清朝皇太极年间;雍正时设军机处,军机大臣由被指派的朝臣兼职充任;水师提督是清朝地方的高级军事长官,①为清朝;②秦朝在中央设三公,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在地方实行郡县制,“郡”是直属于中央的地方行政设置,设郡守、郡尉、监御史等职官,②为秦朝;③明成祖设内阁:锦衣卫是明朝时期的专有特务机构,锦衣卫指挥使,为锦衣卫首领,③为明朝;④宣政院是元朝统治中国时期设立的一个直属中央政府管辖的国家机构,初名总制院,负责掌管全国佛教事宜并统辖吐蕃地区的军政事务;元朝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④为元朝;故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②④③①,选择B项符合题意。
4.【答案】C【解析】据材料“‘兼并之家’……抑制……超过汉唐”可知,宋朝政府对于新兴地主、商人,政府采取了抑制政策,这实际上是为了防止地主和商人势力过大,威胁到中央政府的统治,因此,宋朝政府通过抑制新兴地主、商人的势力,旨在稳定地主制经济的基础,故选C项;租佃制是土地的经营方式,材料没有涉及租佃制的内容,不能推断租佃制是否成为农村的主要形式,排除A项;材料中提到宋朝政府对于新兴地主、商人采取抑制政策,但抑制新兴地主和商人不等同于抑制整个商业的发展,奉行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的说法与主旨不符,排除B项;宋朝的社会经济结构并没有发生质变,仍然是封建经济,排除D项。
5.【答案】A【解析】据题干可知,人们在种植粟这种农作物时,总结了四季、气候、日月、星辰等经验,反映出早期农业与文化的发展密切相关,故选A项;题干述及的是“广泛种植”,这并不等于说仰韶农业中仅种植这一种农作物,排除B项;据所学可知,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排除C项;题干仅述及了“仰韶农业”,并不能据此推断为“种植业起源于黄河中下游地区”,排除D项。
6.【答案】B【解析】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随着民族危机不断加深,越来越多爱国团体成立,它们宣传民权观念,传播维新思想,不同于之前学习“器物”的救亡运动,他们的主要主张是学习西方的制度,因此,这些民间团体的出现表明救亡路径的求新,故选B项;这些团体是民间团体,并没有掌握地方权力,与中央权力的下移无关,排除A项;其中部分团体主张维新变法,并不主张革命,排除C项;此时中国依旧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并未完成社会转型,排除D项。
7.【答案】A【解析】据图2可知,19世纪50年代以来,常关、海关、厘金局三者的业务范围出现了重叠,特别是在19世纪90年代,被列强控制的海关管理权也管理了一部分厘金局和常关的税收权力,这表明清政府财政自主权逐步削弱,故选A项;常关、海关、厘金局的税收是关于商品贸易的,与资本输出无关,排除B项;19世纪70年代以来的税收机构重叠,体现的是地方和海关的税收机构侵占了清政府的税收权,与效率无关。排除C项;图2反映的是税收机构的业务范围变化,不能看出税收的实际数目,不能得出地方财政收入日益减少的结论,排除D项。
8.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30年代初(中国)。根据材料可知,1931年后华资煤在上海的市场占有率急速增长,而外国煤炭在上海的市场占有率出现下降,尤其是与日本相关的煤炭,其市场占有率急剧下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1年爆发九一八事变,中日民族矛盾日益激化,进而影响日本煤炭在华的销售,这反映出时局变化对社会经济的影响,C项正确;“根本改善”的说法过于绝对,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摆脱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属性,民族工业发展环境得到根本改善,排除A项;华资煤炭在上海市场占有率的上升受关税自主化、爱国运动及南京国民政府的经济建设运动等因素的影响,且日本在明治维新后,其工业水平始终领先于近代的中国,排除B项;经济大危机使列强迫切需要海外市场倾销商品,加紧侵略,排除D项。故选C项。
9.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63年至1980年(中国)。根据材料可知,20世纪60年代以来,我国内陆部分城市发展速度快,远超全国平均水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60年代,为维护国防安全,我国开展了大规模的工业内迁运动,推动了内陆城市的快速发展,B项正确;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是国家经济的重心,排除A项;材料只涉及内陆城市的发展情况,未涉及东部发达城市的发展情况,无法得出C项结论,排除C项;西部大开发是21世纪初期的发展战略,排除D项。故选B项。
10.B【详解】根据材料,1992——1997年私有制经济发展迅速,并结合所学知识。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明确了计划和市场的关系,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可知经济体制改革激发了发展活力,B项正确;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开始于1978年的经济体制改革,而非1992年,排除A项;材料体现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尤其强调私营企业发展迅猛,而且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在所有制上,变单一的公有制经济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排除C项;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排除D项。故选B项。
11.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希腊化世界)。据所学知识可知,亚历山大帝国与亚历山大帝国分裂后形成的托勒密埃及、塞琉古王国和马其顿王国被称为希腊化世界,积极推广希腊化文化,据材料“借用埃及人的房屋来安置军队,而埃及人则在这些地方修建祭坛以免房子被占”“由于推行希腊化政策而引发了犹太人马卡比起义,后来犹太人基本独立,传统的犹太文化继续发展”及所学知识可知,塞琉古王国和托勒密埃及在进行统治和推行希腊化政策时引发了埃及人和犹太人的反对,体现了埃及人和犹太人对于希腊文化的并没有完全认同,反映了文化认同和族群认同未能真正实现,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亚历山大帝国解体后的托勒密埃及和塞琉古王国的统治,并非亚历山大帝国解体的原因,排除A项;材料虽然涉及埃及人和犹太人对托勒密埃及和塞琉古王国的反对,没有涉及他们获得民族独立,排除C项;在希腊化时代,埃及地区、西亚地区已经收到了希腊文化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B项。
12.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英国)。根据材料可知,该漫画反映了科学家法拉第向拟人化的泰晤士河发放了一张名片,以备为其治理污秽提供建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时英国处于工业革命时期,满身污秽的泰晤士河是工业化负面影响的结果,人们希望肮脏的泰晤士河向科学家求教,则反映出人们对工业发展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追求,即文明进步应注重社会协调发展,B项正确;材料涉及环境污染,与贫富分化无关,排除A项:只有一个人的观点,不能体现“共识”,排除C项;材料只涉及科学家预备给治污提供建议,并不表明其主导社会治污,且仅以科学家代表上层社会属于以偏概全、排除D项,故选B项。
13.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1934年(世界)。根据材料可知,1934年苏联得到英法等大量西欧国家的支持,加入国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时德、日等法西斯势力逐渐膨胀。英法邀请苏联加入国联意在借助苏联力量遏制法西斯势力,苏联加入国联也意图建立良好的国际环境,西欧诸国与苏联的外交选择都是出于当下利益的考量,展现了一定的功利主义特征,B项正确;1942年《联合国家宣言》发表标志着反法西斯阵营的建立,排除A项;苏联加入国联主要是应对德国法西斯的冲击,而非经济危机,排除C项;“显著改善”的说法过于夸大,由于反共思想的存在,苏联仍受英法美资本主义国家的排斥,排除D项。故选B项。
14.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20世纪末(世界)。根据材料可知,20世纪末欧、亚各洲知识分子的学术研究出现了独立化的趋势,或推进美国学的本土化,或通过对本土问题研究形成新的成果,这反映出美国的全球文化霸权遭到一定的冲击,C项正确;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各地民族独立意识已基本觉醒,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欧、亚地区学术文化的独立发展倾向,这与文化多样性发展深受各国重视无关,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学术独立而非文化保护主义,排除D项。故选C项。
15.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6世纪(西班牙)。根据材料“16世纪,大量黄金白银流入西班牙,使得国内物价飞涨,于是西班牙开始大量进口英、法、荷等欧洲其他国家的小麦、布匹及五金产品等。甚至西班牙政府也鼓励商人出口羊毛,并进口半成品和成品商品。”和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后,大量白银流入西班牙,引发西班牙的通货膨胀,进而导致西班牙大量进口西欧其他国家的商品,这推动了英、法、荷等国家的工业和商品经济发展,即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进而推动这些国家的社会转型,A项正确;西欧贸易中心转移是指贸易中心由地中海转移至大西洋沿岸,材料与之无关,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西班牙霸权衰落的经济根源,而非直接原因,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西班牙对西欧其他国家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这与争夺世界霸权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
二、材料题
16.(1)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世界第二次现代化高潮兴起。此时的中国内忧外患,民族危机严重,有识之士顺应世界现代化的浪潮,先后掀起了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运动以及君主立宪运动等,探索自强求富、救亡图存、君主立宪的新途径,这是中国在西方现代化浪潮冲击下进行的早期现代化探索。但由于没有改变社会性质,并没有使中国走上现代化道路。(3分)中华民国建立后,追求民主共和,民国政府通过立法,开展一系列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民族资本主义有了明显发展,城市化、商业化以及工农业都有了明显进步。但这一时期的现代化道路举步维艰。(2分)
二次世界大战后,全球性现代化浪潮出现。国民政府专制独裁,民主政治进程受阻,虽进行了现代化的探索,但忙于内战,收效甚微,直至中断。(1分)新中国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开始探索一条适合自身国情的现代化道路,中国式现代化已经初具规模。(2分)1979年后,中国不断加大改革开放,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大力解放和发展现代生产力,进一步完善民主政治,内政外交全面融入全球化浪潮,实现了现代化模式的根本转变,找到了一条顺应全球发展潮流、兼采各国发展所长、发挥自身独有特色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2分)
(2)认识:
西方式现代化道路是人类历史迄今为止影响最大的现代化道路,是基于西方历史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路径以及特定的阶级阶层结构而形成的,曾经取得重大成功。但是西方式现代化道路是建立在剥削、掠夺和压迫基础上的,并不适合所有的国家和民族。世界上既不存在唯一的现代化模式,也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现代化标准。(4分,必须答两面性)
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抓住两次现代化浪潮的机遇进行了不懈的努力,但只有在第三次现代化浪潮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才取得了成功。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从根本上突破了西方式现代化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老路,为世界现代化进程提供了中国模式。(4分,中共领导作用必答)
17.(1)内容:在党的建设上,确立思想建党的原则;在党和军队的关系上,确立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原则;在军队建设上,提出建设区别于旧式军队的人民军队的原则。
(6分,任答3点即可)
史料价值:材料二是文物史料,属于第一手史料(1分)。通过该史料,可以了解会议内容、参会者的感受,该史料可以与文献记录中古田会议的内容相互印证。(1分)
(2)意义:推动了现代兵役制度的建立;提高了兵员质量,改善了兵员结构,适应了部队武器装备现代化的需要,增强军队战斗力;利于巩固国防;一定程度上利于缓解就业压力,维护社会稳定。(4分,任答2点即可)
18.(1)条件:拉美国家实现独立;玻利瓦尔个人推动;拉美各国具有共同的经历(文化);拉美国家共同利益追求。(4点4分)
诉求:反对殖民主义;维护国家独立;实现经济发展。(3分)
(2)特点:参与范围广;曲折性:阶段性;长期性;合作以经济层面为主;合作形式多样。(任答其中4点4分)
认识:在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下,拉美一体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拉美内部矛盾和世界霸权主义是阻碍拉美一体化的重要障碍。(2分,需从两个角度出发,各1分)
19.【答案】论题:市民社会是明代社会变革的一个重要方面
论述:明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这个时期不仅在政治和经济上发生了巨大变化,同时也见证了市民阶层和市民文化的兴起。市民阶层的兴起是明代社会变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市民文化的兴起则是这个时期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明代市民阶层的兴起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社会变革,这个时期城市的人口逐渐增加,市民阶层的地位逐渐提高。在明代,市民的社会地位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他们在经济和文化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明代市民阶层的经济活动主要集中在商业和手工业两个领域。商业方面,市民主要从事货物买卖、贸易、资本运营等活动,其中以南方的商业城市如苏州、杭州、广州等最为繁荣。手工业方面,市民主要从事制造、加工和销售各种商品,这些商品不仅满足了市场需求,同时也成为了明代的重要出口产品。明代市民文化的兴起是中国文化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这个时期市民的文化水平和文化需求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在明代,市民文化主要表现在文学、戏曲、绘画、建筑等领域。
总之,明代是市民阶层和市民文化兴起发展的重要时期,对中国文化和社会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