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备考之如何写申论课件(共38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届高考备考之如何写申论课件(共38张PPT)

资源简介

(共38张PPT)
如何写申论
目录
一、申论的定义
二、申论与议论文的区别
三、如何写申论
四、小试牛刀
(一)确定论点
(二)拟写标题
(三)拟写开头
(四)文章主体
(五)拟写结尾
第一章节
一、申论的定义
“申”是申述,“论”是议论,“申论”,就是要求作者就特定的材料、事件或者问题进行陈述、说明、概括,并据以发表见解,阐述理由,推断逻辑关系。简而言之,就是“讲道理”。申论一般用于考查观察社会现象、分析和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
第二章节
二、申论与议论文的区别
申论文章写作,要求考生依托给定资料提供的事实和观点展开分析和评论。议论文是对某个问题或某件事进行分析、评论,表明自己的观点、立场、态度、看法或主张的一种文体。因此,议论文是最适合申论文章论述题要求的一种文体。
议论文有三要素,即论点、论据和论证。申论文章既具有一般议论文的特点,又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它是一种特殊的政治性论文(政论文),又是考场应试作文,正因为如此,申论文章也被称为“戴着镣铐的舞蹈”。它是从政府角度阐述和评论当前重大事件和社会问题的议论文。
二、申论与议论文的区别
申论文章最大的特点就是源于材料、高于材料。申论文章,要求针对给定资料进行申发论述,其实质就是划定了写作范围的应试作文。
1.源于材料
申论文章的论点必须符合材料的主旨,忠于材料原意,不能有偏差,更不能另起炉灶,表达与材料信息相反的观点。
2.高于材料
申论文章的论点、论据不能完全照抄材料,对材料要灵活运用,找准材料的弦外之音。
第三章节
三、如何写申论
(一)确定论点
1.总论点
总论点,是高度概括全文、简单明了的一句话。它是作者对文章所论述问题的最基本看法,也是文章最主要的思想观点。
(1)论点关键词来源于材料
总论点,是文章整体论述要围绕的中心,也是一篇文章的灵魂。论点关键词就是论点中体现中心问题和核心态度的词语。一篇申论文章的总论点,其关键词一定要来源于给定资料。关键词和材料关系越近,文章和材料内容联系得就越紧密。
(2)立意角度依材料而定
申论写作中,考生经常会碰到“角度”这一词语。简单理解,角度就是把文章的主题思想即总论点定在某一方面。选择涵盖整体材料的宏观大角度,还是选择取材于部分材料的微观小角度,这都取决于考生对材料的理解透彻度。
大角度文章,由于视野宏观,考生在实际操作中,可以从材料中获得大量的参考信息。但大角度文章容易流于“假大空”,难以写出真情实感。小角度文章,是从部分给定资料出发,将材料中提到的众多关键信息中的某一点,作为文章中心论点来写,而不涉及材料中的其他部分。选取小角度,由于涉及面较窄,容易写出与众不同、见解深刻的出色文章。但受到知识储备的影响,考生很难就某一问题进行深入的论述,这是难点。
例如:
给定材料
1995年《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颁布实施,对全民健身活动的蓬勃开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这二十年来,我国全民健身事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健身理念日益深入人心,人们的健身热情不断高涨,丰富多彩的健身活动涌动神州大地,群众体育组织不断加强,群众健身的环境和条件明显改善,参与体育健身活动人数大幅增加,具有中国特色的全民健身体系基本建成,我国逐渐由体育大向体育强国迈进。
如果说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显著增强了中国的国民体质,那么,1977年恢复高考的重大政策,则显著改变了中国人的精神生活。很多人的求知欲、读书欲被唤醒、被激活。上海图书馆的老员工们至今还记得当年图书馆开门营业时的盛况。每天早上,上海图书馆门口6点多就开始排队了,到了开门时间,读者像潮水一样涌入,挤进图书馆的人基本就不出去了,一旦出去你的位置也就没了。这项好的政策不仅焕发了亿万青少年的读书热情,更奏响了中华民族复兴的前奏曲,让人们看到了我们民族的希望。
毫无疑问,在社会生活中,如何通过政策来促进公民的理性思考,合理引导人们的善意、提升公民的自我修养,是政府的职责和担当。政策的最终目的,是维护公共利益,使公民的生活更加美好。良好的政策有助于构建和谐的社会生活,让公民更趋于理性,更加崇尚和维护社会公德。从某种意义上说,好的政策不仅仅是对公民意愿的满足,更是对公民理性乃至德性的滋养。
题目:“给定资料”中提到:“从某种意义上说,好的政策不仅仅是对公民意愿的满足,更是对公民理性乃至德性的滋养。”请你从对这句话引发的思考说开去,写一篇文章。(40分)
要求:
(1)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见解明确、深刻;
(2)思路明晰,语言流畅;
(3)参考“给定资料”,但不拘泥于“给定资料”;
(4)总字数800——1000字。
确定论点
根据材料具体内容,可以确定总论点为“好的政策应当在满足公民意愿的同时,滋养公民理性乃至德性。”其中,论点关键词“好的政策”“公民意愿”“公民理性”“德性”全都来源于题干给出的那句话,而那句话选自“给定资料”的结尾。
(二)拟写标题
文章标题应符合三个基本要求:语言简明精炼、反映材料主题、体现文章总论点。
1.简明精炼
标题不宜过长,因此语言要简明精炼,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力争用最少的词句表达出文章的中心思想,让简短的一句话包含尽可能多的信息。“简明精炼"的具体表现一是言简意赅,二是包含必备的信息。
2.反映材料主题
标题要能够较为明显和直接地反映出给定资料的主题,就应该有与材料主题相关的关键词。比如材料主题都是“涵养公共意识”。标题为《让公共意识内化于心才能实现文明进步》。
3.体现文章总论点
标题应该对文章总论点有所体现,使阅卷者通过标题看到文章的核心思想。类似“公共意识之我见”这样的标题,并没有在第一时间亮出文章的总论点,在考试中应该尽量避免。
(三)拟写开头
文章开头要有气魄,要有特色,要有文采,令人一见钟情,过目不忘,但要掌握一个基本原则就是:开头必须是文章的一部分。具体来讲,就是开头论述的内容要与文章总论点有关联,用华丽辞藻堆砌出来的“万能开头”是万万不可取的。因此,一个好的开头应当具备以下几点:
1.内容实际
文章的开头要为文章总论点服务,无论是引出总论点,还是直接提出总论点,文章的开头要有实际内容,要让阅卷者开篇便知晓文章围绕的主题是什么。这一点是对开头的硬性规定。
2.语言优美
开头的语言最好有适当的修饰,体现文采,尽量不要平铺直叙。这样才能吸引阅卷者,给阅卷者留下好印象。
例1
挤公交地铁,踩到别人,却无丝毫歉意;小区里遛狗,从不拴绳,只因“狗不咬人”;餐馆中聚餐,语惊四座,可仍旁若无人。类似画面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出现,但当别人上前制止时,这些违背社会公德的人们,却“请你不见外”。其实,维护公共道德并非“见外”之举,它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关键。
点评:文章开头列举事例,将种种不文明行为呈现于纸上,随即笔锋一转,直指“维护公共道德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关键"这一中心论点。本段通俗易懂,表述正确且精练,但事例选取不够
突出、新鲜,文采稍逊。
例2
材料:前不久,一位普通农妇刘女士在骑电动三轮车赶集的归途中,遇到同村76岁的李老太太及其孙女步行回村,遂热心搭载她们坐“顺风车”。不料路上三轮车侧翻,三人均受伤,其中李老太太伤情最重,经抢救无效去世。出于愧疚,刘女士主动提出给予经济赔偿,而李老太太家属四次坚决拒绝。刘女说:“如果不是我好心办坏事,老太太就不会走得这么早。无论花多少钱都必须补偿!”李老太太家属则说:“我们不能让好人做了好事,却得不到好报。 ”
开头: 加强道德建设 弘扬社会正能量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国家的长治久安和个人的修身立业都需要道德做支撑。农妇刘女士出于好心搭载李老太回家,不料路上翻车致李老太意外死亡,而李老太太家属对于每次刘女士的主动赔偿都坚决拒绝。刘女士的乐于助人、敢于担当和李老太家人的感恩宽容都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道德是相互的,而双方的道德汇聚在一起会产生更大的社会正能量。在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时期,面对难题和难关,我们仍然呼唤道德,高度重视和大力加强道德建设,更显得尤为重要。
点评:在文章需要材料中的某件事例时,作者没有大篇幅照抄材料,而是在概括浓缩的基础上,提炼出材料事例的中心内容加以引用,并进行了适当加工,用73个字概括表达出了材料201个字的内容。概括材料要抓总结性语句。在概括事实时,尽量回避直接使用材料中的数字信息和描述性语句。比如材料中对李老太太年龄的描述就可以直接忽略。引述材料后直接表明论点:要大力加强道德建设,弘扬正能量。照应标题,总领全文。
(四)文章主体
文章的主体部分,即总论点的具体论述部分。文章在具体论述过程中,在结构上要注意论述严谨、条理清晰、详略得当,在内容上要注意论证充分,在语言上要注意表达灵活。
条理,即脉络、秩序、层次;清晰,即清楚、明晰。“条理清晰”,简言之,就是指申论文章的脉络要清楚,布局要有序,层次要鲜明。
(1)脉络清楚
人们对事物或问题的认识有一个循序渐进、由浅人深、由表及里的过程,申论文章亦如此。因此,申论文章一定要有清晰的脉络,要按照正确的逻辑顺序组织安排文章的段落。
申论文章是通过说明某个问题,来阐明某些道理,本质上属于议论文。议论文的一般写作思路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考生可按照这一宏观的逻辑顺序行文,以达到文章脉络清楚的目的。
例1:首段引出了我国国民健康问题,而后分别从国民健康关系国家强盛、关系社会和谐、关系人民幸福三个层面着重分析了国民健康的重要性,紧接着从政府角度精要提出了提高国民健康的措施,最后总结全文。整体上遵从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一议论文的常规写作思路,脉络清晰。
(2)布局有序
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一宏观的结构框架实现了文章脉络清楚,接下来还要对这一脉络进行加工、完善,使其在微观结构上的布局更加有序。
根据文章的不同展开方式,可将申论文章分为分析问题型、解决问题型、评论型、论证A与B关系型、驳论型五类结构。这五类结构不仅能使申论文章脉络清楚,而且能使各个段落间形成严密的逻辑的关系。
一篇典型的分析问题型结构文章
文章整体框架 评述
有的人文学者对科学存在傲慢与偏见,相信人文是精彩的,而科学是呆板的。这只看到人文和科学的表面特点,将两者割裂,没有注意到两者的内在联系和互动。科学并不缺少精彩,只缺少发现的眼睛,用人文的眼光照亮科学的精彩,能让科学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境地。 开篇点题,提出总论点。
科学的精彩体现在科技的发现和创造过程中..... 三个分析型分论点,即科学的精彩体现在科技的发现和创造过程中、集中体现在给世界带来的改变上、蕴藏在与人文学科的紧密联系中,分别用段首句形式开门见山地提出,干脆利落,条理分明。
科学的精彩集中体现在给世界带来的改变上... ...
科学的精彩蕴藏在与人文学科的紧密联系中.....
运用人文的眼光来发现科学的精彩,能够避免以人文专业视角管窥科学特性所造成的局限;想深一步,用人文学科的智慧成果去照亮科学发展前路,未来的科学发展必将是合乎人性的、共生性的发展。站在人类全体的高度,思考以科学推动社会问题的解决,又将调动全人类的智慧和力量,使科技的发展更精彩。 结尾总结提升,提出自己的思考展望。
一篇典型的解决问题型结构文章
文章整体框架 评述
当前,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国家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建立,保障范围日益扩大。然而,在广大城镇居民享有比较全面的社会保障制度,分享改革发展成果的同时,占城乡建设者队伍相当比例的农民工却由于跨越城乡的特殊身份,在社会保障问题上受到不公平待遇,出现了农民工不能顺利参加养老保险或参保后普遍退保的现象,且局部地区退保率高达95%,严重损害了农民工应得的社会保障权益。
开头描述了国家社会保障的现状,指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依然存在很多问题。
社会保障是国家为保障人民基本生活,实现社会安定团结、人民安居乐业的重要途.....而当前农民工退保现象则反映了我国农民工社保体系由于存在社会保险统筹层次低、各地无法实现转移接续.....
二、三、四、五、六段,是文章的主体。其中,第二段对社会保障的重要意义进行阐述,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从第三段开始,文章针对我国社保建设落后的现状,从健全法律法规、加大社保投入力度、加强社保资金监督管理和调动社会各界力量参与完善社保体系建设四个方面,给出了对策性分论点。
首先,应健全法律法规,完善相关政策制度......
其次,应切实加大社保投入力度......
再次,应加强农民工社保资金的监督管理......
最后,应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力量,参与完善农民工社保体系建设......
国家需要发展,社会需要和谐,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需解决。农民工社保问题的解决将带动城乡同步发展的脚步,促进“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我们必须遵循客观规律、尊重现实国情,有目的、有步骤、有计划地去推进这一工作,完善符合当代中国发展要求的农民工社保体系。 结尾总结提升,强调了解决社保问题的迫切性,并上升到贯彻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
一篇典型的评论型文章结构文章
文章整体框架 评述
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经历了长达30多年的经济高速增长,特别是过去10年,经济总量翻了两倍,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快”成了社会生活的常态,而“慢”越来越稀缺。慢,作为一种心理定势,不仅决定着社会生活形态,也影响着经济发展方式。昆德拉认为自在有为的生活是急不得的,为了保证人民的生活质量与心理感受,我们需要放缓节奏,从容不迫推进社会转型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全面打造中国发展升级版。 陈述事实:中国发展重视快速度,摒弃慢方式,进而提出总论点。
......学习忙、工作忙、身体忙、心理也忙,人们把健康卖给时间和压力,不仅易引发有害的聚合行为,且可能导致社会断裂,影响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由于部分社会个体心态失衡导致的社会代价越来越大,加剧了整个社会的不安全感,影响了国家推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战略部署。 树立靶子:“加急”的生活不但影响个体,更危害社会安全。
记得“7.23"动车事故发生之后,一位媒体人曾经发出这样的呼唤:“中国,请停下飞奔的脚步。等一等你的人民,等一等你的灵魂......”这实际上是在提醒,发展必须以人为本......在米兰·昆德拉祖国的首都布拉格,人们习惯在音乐与读书中陶冶心性,度过闲暇.....这一切都是在告诫我们,如果再不放缓节奏,我们今天的成绩也许无法持久。 展开论述:针对靶子分析论述。
从本质上说,一种美好的生活既有物质的“此处”,亦有精神的“别处”,那些生活中最有吸引力的更多是来自精神层面。把此处和别处统一起来, 可以让中国发展更均衡.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 结尾发出统一“此处”和“别处"的号召,总结提升。
一篇典型的论证A与B型结构文章
文章整体框架 评述
《周易》有言: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长期以来,我国金融垄断饱受诟病,许多中小企业深陷资金瓶颈....保持金融创新与稳定的平衡,已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关键。 开篇引出金融创新与金融稳定问题,由此提出总论点。
事物是变化发展的,新事物在不断取代旧事物....目前,我国已经跨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新时期,面临的矛盾和问题更加复杂,亟待通过创新来披荆斩棘,闯过难关。对于金融发展来说,加强创新是客观需要,而维护稳定则是必要保障。 结合理论、实际进行阐述,简单推出二者关系。
加强金融创新是金融稳定发展的客观需要......维护金融稳定是金融创新的必要保障..... 具体分析金融创新与金融稳定二者关系。
马云曾经放出豪言:“如果银行不改变,我们就改变银行。”随着余额宝、百度百发、微信支付等相继“引爆”",壁垒森严的传统金融业被成功撬开一道缺口。与金融创新的高歌猛进相比,金融监管还比较滞后,金融稳定则存在很大风险。只有加强金融监管,为金融创新保驾护航,才能更好地推动金融改革,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结尾总结全文,深化主题。
一篇典型的驳论型结构文章
文章整体框架 评述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太多的“肇事者”反而使得雾霾成了一件“找不到责任人的公共事故”。然而,面对下一波污染事件,某政府部门显得信心不足:告别雾霾还得“靠天吃饭”。 联系材料及实际,陈述题目中的错误观点。
不容置疑,中国曾长期“靠天吃饭”,即使到今天,我国农业生产的连年丰收,也离不开气候的风调雨顺......但假如“靠天吃饭”成为政府、企业以及社会公众环保不作为的“障眼法”,建设美丽中国势必大打折扣。环保不作为,只“靠天吃饭”,那么城市环境改善不会有实际效果,更不会对污染环境的不法行为形成震慑。从经济发展与环保之间的关系来讲,如果继续打着“靠天吃饭”的旗号而不作为,一味地发展经济,中国的空气污染问题将会继续蔓延,我们这一代人以及后人的生存环境将会更加恶....那么这种发展付出了很大的环境代价,为此埋单的是我们当代的每个国民乃至我们的后代。 从危害角度批判错误观点。
其实,驱散雾霾并非只能“靠天吃饭......如果说空气污染是城市发展浴火重生前的涅槃,那么这些工业先驱的经验已经告诉我们:驱散雾霾更需要我们积极主动地面对。 陈述论点。
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写道:“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雾霾笼罩下,人人都是受害者,建设美丽中国,人人都是受益者。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推动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需要我们共同努力,建设美丽中国绝不能“靠天吃饭”。 结尾总结全文。
(五)结尾
结尾与开头的要求类似,不仅要好,引人注目,而且要与文章总论点有关联,同时,作为结尾,它也要与文章开头相照应。
申论文章的结尾应当做到:
1.体现总论点
文章结尾可以不像开头一样有实际的内容,但结尾仍是文章的一部分,要对文章的总论点即核心观点有所体现,这样才能给阅卷者留下中心突出、结构完整的良好印象。但考生需注意,体现文章总论点并不意味着照抄总论点,而是要对总论点做更进一步、更深刻的论述与阐释。这一点是对文章结尾的硬性规定。
2.要言不烦
结尾是给阅卷者以最后的、决定性印象的部分,更需要言简意赅。文章结尾尽量不要超过200字。
3.照应开头
文章开头、结尾相呼应,更能体现出文章的整体性。但要注意首尾呼应不意味着结尾可以摘抄甚至照抄开头,而应对开头的核心意思加以升华。
4.忌空喊口号
结尾喊口号是可以的,但不可只喊口号。申论文章的结尾可以基于实际论述的需要,进行一定的展望,但如果只有“让我们为......而拼搏吧!”“我们要......奋斗!”这些口号,则使结尾乏味至极,给人底气不足的感觉。
例如:
“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荀子的这句名言正是告诚人们:个人生活需要遵守规则,事业发展需要遵守规则,国家和谐更要遵守规则。我国当前正处于社会变革的关键时期,社会大众只有遵守社会公共道德,树立规则意识,戒掉“不见外”的习惯,才能重塑中国文明大国的国际形象,才能保证改革事业的稳定发展,才能实现中华文明的百年复兴。
点评:文章总论点为“维护公共道德并非‘见外’之举,它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关键”,结尾先是引用荀子名言告诫人们规则的重要性, 继而升华文章总论点,指出戒掉“不见外”习惯的重要意义。此结尾没有继续批驳,而是重在阐明意义,使文章立意巧妙上升到新的高度。
第四章节
四、小试牛刀
阅读下面的材料,提炼观点,围绕“文化走出去”的话题,联系社会生活,任选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1000字的申论。要求立意明确,有思想性;在90分钟之内完成。
“一个故事胜过一打道理。”讲好中国故事是外宣工作的基本方法,也是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的基本途径。从毛泽东同志向美国记者斯诺、史沫特莱等人讲述“延安故事”,到习近平总书记通过讲故事介绍中国道路和共建美好世界的理念主张,善于通过故事传播理念、以理服人、以情动人,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优良传统。今天,中国故事最精彩的主题,是讲清楚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什么管用。我们要围绕国际社会关注的问题,主动宣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动讲好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故事、中国人民奋斗圆梦的故事、中国坚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故事,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同时,要采用外国人听得懂、易接受的话语体系和表述方式生动鲜活地讲,贴近中国实际、贴近国际关切、贴近国外受众入情入理地讲,平等待人、虚怀若谷、真诚亲和地讲。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做好外宣工作,不断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既要宣介优秀传统文化,也要传播优秀当代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其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不仅是我们中国人思想和精神的内核,对解决人类问题也有重要价值。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不能停留在舞个狮子、包个饺子、耍套功夫上,不能满足于向国外提供一些表层的文化符号,关键是要把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提炼出来、展示出来,把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提炼出来、展示出来。同时,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不能厚古薄今,更要注重展示当代中国的发展进步、当代中国人的精彩生活,推动反映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价值理念、文艺精品、文化成果走向海外,既要入乡随俗,又要入情入理,努力进入主流市场,影响主流人群。
(摘自《不断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重要讲话精神》,2018年9月2日《人民日报》)
资料来源于《21天冲刺申论写作》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