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复习之小说的叙述艺术课件(共32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届高考复习之小说的叙述艺术课件(共32张PPT)

资源简介

(共32张PPT)
小说的叙述艺术
叙述艺术
叙事视角
叙事技巧
叙事方式
叙事节奏
叙事人称
叙事腔调
叙事顺序
顺叙
倒叙
插叙
补叙
平叙
第一人称
第二人称
第三人称
快速
慢速
讲述(有议论抒情)
显示(客观叙述为主)
全知视角
有限视角
转换视角(人称、对象)
第三人称全知视角
“我”是主人公
“我”是次要人物
双线索式、对话式、对比式
独白式、重复式、片段式、抑扬式
交叉式
历史与现实、历史与文学
真实与虚构、真实与荒诞
叙事与写景、魔幻与现实
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
设悬念、巧突转、后照应、
做铺垫、埋伏笔
叙事顺序

类别 释义 特点
顺叙 按照时间(空间)的先后顺序来写。 情节发展脉络分明,层次清晰。如莫泊桑《项链》按照借项链——丢项链——寻项链——换项链的顺序展开故事的。
倒叙 不按时间先后顺序来写,而是把某些发生在后面的情节或结局先行提出,然后再按顺序叙述下去。 制造悬念,引人入胜。
插叙 就是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根据表达的需要,暂时中断主线而插入的另外一些与中心事件有关的内容的叙述。叙述完插入的事件后再接上原来的事件写。插叙内容不影响主要事件的表达。 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完整,结构更严密,内容更充实。插叙的内容是基本事件之外的,去掉它,不影响故事的完整性。
补叙 也叫追叙,在行文中用两三句话或一小段话对前边说的人或事作一些补充的交代,补充另一与之有关的事件,使事件的整个过程更加清晰完整。 是对上文的内容作补充交代,有助于更好地表达主题,使文章结构完整,行文跌宕起伏,收到出人意料的效果。若无补叙,就会影响故事的完整性。
平叙 就是平行叙述,即叙述同一时间内不同地点所发生的两件或两件以上的事。通常是先叙一件,再叙一件,常称为“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因此又叫做分叙。 条理清楚,便于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
补叙和插叙的区别如下:
①插叙不是叙述的主体组成部分,一般不发生在叙述主流的时间范围内。删去它虽然会影响和削弱主题的深刻性,但不影响主要情节的完整性。
②补叙是情节构成的一个有机部分,一般发生在记叙的时间范围内,删去它会直接影响情节的完整性。
③补叙可以在篇中,也可以在篇末,而插叙只能在篇中,不能在篇末。

叙事人称

类别 特点
第一人称 只能局限于叙述人的所见所闻,与“有限视角”一样会受到一定的叙述限制,但它能使小说显得真实亲切,拉近与读者的距离,同时便于抒发感情。
第二人称 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
第三人称 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
人称交叉 使用第一人称的,往往穿插第三人称的转述,以进一步扩大表现的时空领域;使用第三人称的,则常常夹杂进人物的独白、对话等,从而增强文章的真实感和亲切感。人称交叉叙述的方法,可以扬长补短,使叙述的对象得到全方位、立体化的表现。例如《外国小说欣赏》中《安东诺夫卡苹果》一文是采用第一人称来叙述的,但在第三节庄园狩猎的倒数三段却变成了第二人称。这种人称的转换,意味着叙述者“我”移位到了小说之外,有欣赏、依恋和倾诉的意味。而且“你”的称呼和表述,极易把读者带入情境之中,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小说的节奏也由前面狩猎时的紧张激烈变得舒缓平和起来,充满了慵懒、安宁、甜蜜的气息。总之,人称的交叉或转换,能让作品同时具备几种人称的表达效果。

特别注意:
叙事人称只有三种,即第一人称、第二人称和第三人称,如果视角与人称可以等同,那么视角也应当只有三种,但实际情况却远非如此。1962年瑞典文论家伯尔梯尔· 隆伯格关于视角类型提出了四分法:全知作者叙述、第一人称叙述、视角叙述、客观叙述。美国文论家诺尔曼·弗里德曼更是建议把叙述视角分成八类:全知叙述有作者干预、全知叙述无作者干预、第一人称叙述观察者式、第一人称叙述主角式、有限视角全知式,复式、有限视角全知式,单式、纯客观叙述,
戏剧式、纯客观叙述、记录式,等等。由此可见,人称与视角不存在一一对应
的关系,更没有某种固定的搭配模式。
比如许多第一人称小说中的叙述者就表现出了全知全能的特点,莫言的《红高梁》就是一例,我们来看:
一九三九年古历八月初九,我父亲这个土匪种十四岁多一点。他跟着后来名满天下的传奇英雄余占鳌司令的队伍去胶平公路伏击日本人的汽车队。奶奶披着央袄,送他们到村头。余司令说:“立住吧。”奶奶就立住了。奶奶对我父亲说:“豆官,听你干爹的话。”父亲没吱声,他打了一个战,肚子咕噜噜响了一阵。
这段叙述像“他看着奶奶高大的身躯,嗅着奶奶的夹袄里散出的热烘烘的香味,突然感到凉气逼人”这样的叙述话语属于人物内在的心理感受,明显超出了叙述者“我”的感知范围,使小说具有了“全知”的叙述特点。
叙事节奏
这部分资料来源于晏铌老师,感谢。

小说里的时间与生活中的时间是不对应的。小说有自己的节奏,有时加速,一笔带过;有时减速,徘徊不去。小说的生命魅力与生动性,恰恰体现在速度的不停变化和恰到好处的节奏上。
当小说要加快叙事速度时,一般采用简约的概括性叙述,而当小说要放慢叙事速度时,就会进行大量详尽的描写。比如,《安东诺夫卡苹果》中大量的场景描写,《山羊兹拉特》中关于环境变化的描写,《礼拜二午睡时刻》中对火车所经过的几个一模一样的小镇的描写等,这些都使小说的节奏变得舒缓。叙述和描写,是控制小说速度和营造叙事波澜的法宝,它们能让小说呈现出一种有张有弛的叙述节奏。
2019年浙江卷《呼兰河传(节选)》
中“分析文本叙述上的特征”一题的参考答案第③④点如下:
按照时间顺序自然展开,叙述散文化,节奏舒缓。注重场景的细节描绘,细腻、生动、传神。根据以上分析,笔者发现,这一表述是不够准确的。准确来说,“注重场景的细节描绘”不属于“叙述"特征。我们不妨重新组织答案:按照时间顺序自然展开,叙述过程中,穿插了大量的场景描写,描写细腻、生动、传神,使整个叙述节奏舒缓,呈现散文化特点。
同时,在讲述故事的过程中,还会运用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还可能插入回忆、叙写历史、展开联想和想象(如插入神话故事、童话、民间传说)等。这些手法的运用,能舒缓原本紧张的情节,能更充分地抒发情感、表达观点,也能更好地引起读者的思考与共鸣。
另外还有延迟、摇摆等手法的运用,也能起到调节情节的作用。比如《牲畜林》中,六次采用延迟的手法,迟迟不让朱阿扣响扳机,整个小说在战争阴影的笼罩下,在朱阿紧张的情绪中,却让人感觉到一阵阵的轻松,别有幽默感和喜剧效果。
叙事腔调
1讲述(有议论抒情) 2显示(客观叙述为主)

腔调是作家创作或者叙述人讲述故事的一种独特风格,但也有一些作家会把自己的腔调抹除干净,完全让人物自己在那里说话和活动,比如海明威的“零口吻”或者说“无腔调”就是这种类型。
有腔调的小说一般以“讲述”为主,也就是说小说中有许多叙述者的叙述,其中还夹杂着叙述者的情感、判断;而无腔调的小说一般以“显示”为主,叙述者不夹杂主观情感,客观地展示画面和场景,是非曲直交由读者去判断。相对来说,“显示”重客观呈现,讲述人一般是旁观者;而“讲述”带有主观色彩,讲述人为亲历者、参与者,和故事及故事的主人公之间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比如,《桥边的老人》重“显示”,而《祝福》重“讲述”。《祝福》的叙述者“我”一个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在被濒死的祥林嫂问过有无灵魂和地狱之类的问题之后,良心上惶恐不安,同时对鲁镇的封闭落后及鲁四老爷的守旧无情有说不出的反感。因此,小说中有大段的“我”对祥林嫂一生尤其是死亡的看法,体现自我的省察。

叙事视角
一部分资料来源于邹春盛老师,感谢

1全知视角
全知视角又称零聚焦叙事,热奈特在其叙事学名著《叙事话语·新叙事话语》用公式表述为:叙述者>人物,也就是说叙述者比任何人物知道的都多。作为观察者的全知叙述者处于故事之外,可以从任何角度来观察事件,可以透视任何人物的内心活动,也可以偶尔借用人物的内视角或佯装旁观者。
全知视角的叙述优势之一是有利于多角度叙事。叙述者可以到达故事人物停顿的地方,形成一个真实的叙事空间,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
如2019年全国卷的《赵一曼女士》:
那个地方我去过,有一座纪念碑。环境十分幽静,周围种植着一些松树。
叙述者出现在故事人物牺牲的地方,描摹客观存在的景致,使得作品的真实性得到读者的认可。
全知视角的叙述优势之二是便于叙述者自由地描写人物对话、深入人物内心世界。
如赵一曼对董宪勋的争取,全知叙事者可以自由地描写两人之间的对话,描写复杂的心理变化,而不用向读者解释叙述者是如何知道得这么清楚的,这是全知视角的特长。作品还两次写了董宪勋的“忸怩”,突出了董宪勋在赵一曼追问薪水后的尴尬心理,表现了他良知未泯和内心深处对日本人的排斥,这就为他后文参与营救行动打下基础。
全知视角的叙述优势之三是可以拓展叙事空间。
如2015年全国卷的《马兰花》,叙述者讲了马兰花借钱给生病的麻婶,引发了家庭风波,同时,借助麻婶女儿的来信,穿插了麻婶一家人知恩图报的故事,让读者可以了解不同地点发生的故事,可以大大地增加故事的容量。

2有限视角
有限视角用热奈特的公式就是:叙述者=人物,也就是叙述者所知道的同人物知道的一样多,叙述者只借助某个人物的感觉和意识,从他的视觉、听觉及感受的角度去传达一切。而这个人物,有时是作品的主要人物,有时是起到线索性作用的次要人物。
有限视角的叙述优势之一是可以增强作品的神秘感。
2015年全国卷《古渡头》为什么以渡夫的任情高歌为结尾呢 就是通过突转产生戏剧性效果,最后以歌声结尾,余韵悠长,产生神秘感,引发读者的思考。
2017年的《天嚣》以没有谜底的“美好的谜”结尾,引发了读者对送瓜汉子身份的好奇,增加了阅读期待。
有限视角的叙述优势之二体现在给读者以更多的参与空间,成熟的读者往往比叙述者知道的还要多。
如2020年全国I卷《书匠》采用的是第一人称限知视角,设置的题目是“本文画线部分表达了老董怎样的心情”。文中的叙述者“我”还是个懵懂的学童,不知道老董为什么要带我到这个陌生的地方来看橡树,也不清楚为什么“老董的目光,渐渐变得肃穆”。
但是,成熟的读者从前后文可以推知几个重要信息:
(1)人物的身份信息。“老馆长”是老董的师父,是“我”的爷爷,是“毛羽”的父亲。
(2)故事的时长信息。老董带着“老馆长”的后人去寻橡碗,一晃已经过去三十了,自然就有了岁月如梭、世事沧桑的生命感悟,表达了老董对“老馆长”的思念和感恩,也解释了父亲“毛羽”为什么会托朋友找到一块“质地和经纬,都很接近内府绢”,帮老董一个大忙。
(3)橡碗的核心信息。
3转换视角(人称、对象)
叙述视角的转换还可以起到深化主题的重要作用,也可以增加作品的艺术容量。
《林黛玉进贾府》一文中运用了转换叙述视角的方法,用人物之间的相互观察来刻画人物的外貌特征。贾母及贾府中的重要人物是通过林黛玉的眼睛和心理感受来写的,而黛玉的外貌和气质则通过王熙凤、贾宝玉和众人的眼睛来观察。这样,每个人物的肖像既都具备一定的客观特征,又打上了叙述主体的感情烙印,成为主客观统一的有机整体,从而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给读者留下相对客观又全面的印象。
比如我们熟悉的鲁迅小说《药》,在第一节采用的是华老栓的限知视角,他躲在后边看到一批人围在一起,并不知道为什么杀人和杀了什么人;第三节是康大叔的全知视角,他好像是全知全能的目击者,听到夏瑜和阿义的对话,也看到了阿义打了夏瑜一个嘴巴。这是全知和限知视角相糅合的写法。
叙事方式
1双线索式、对话式、对比式
2独白式、重复式、片段式、抑扬式
3交叉式(历史与现实、历史与文学、真实与虚构、真实与荒诞、叙事与写景、魔幻与现实、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

1双线索式、对话式、对比式
双线索式
【2015年高考新课标1卷《马兰花》】
小说有明暗两条线索,分别是什么?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简耍分析。(6分)
答:第一问(2分)明线是马兰花一家为借款而引发的冲突,暗线是麻婶母女的还款过程。
第二问(4分)①设置麻婶母女还款这一暗线,虽然着墨不多,但仍可展现她们的品质,丰富小说的主题;②明暗线索交织,使小说情节更为集中紧凑,突出了主人公的形象。

对话式
【2020·新课标Ⅰ《越野滑雪》】
两人在喝完酒离开客栈前有一段一再相约的对话。请结合上下文分析对话者的心理。
答:①两人一再相约,表明他们对此有强烈的愿望;②分别之际的一再相约,也表达出依依不舍的心情;③但已经感觉到这一愿望不会实现,心情有些惘然。

【2014年高考新课标1卷《古渡头》】
作品是怎样叙述渡夫的故事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6分)
答:(1)以“我”的视角来叙述,使事件显得真实可信;(2)以“钱”为话题引入渡夫的故事,提起读者的阅读兴趣;(3)以对话的形式,以渡夫之口自述他自身的经历,使叙事更加集中;(4)情景描写和渡夫的自述相结合,赋予渡夫的故事哀而不伤的诗意美。(一点2分,6分为止)
对比式
【2019·新课标Ⅰ卷《理水》】
鲁迅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请谈谈本文是如何具体塑造这样的“中国的脊梁”的。(6分)
答:(1)外貌描写。作者描写了“一群乞丐似的大汉,面目黧黑,衣服破旧”,写他破黑瘦的面目、粗手粗脚。
(2)语言描写。简短有力的语言,突出人物的朴素、沉着、坚定、务实和富于远见卓识。
(3)对比手法。通过大禹和大臣们的对比来刻画形象大禹脚踏实地、埋头苦干、拼命硬干的精神和勇于改革的胆识。
2独白式、重复式、片段式、抑扬式
独白式
如歌德的《少年维特的烦恼》,作品中只有一个写信人维特,从来没有人给维特写过复信,一直是主人公以第一人称的方式进行描写、叙事和抒情。维特写信的内容,就相当于他的独白。
重复式
“重复”叙事是在文学作品中把要叙述的内容多次进行叙述。它一般包括话语的重复、情节的重复、场景的重复等,这种手法拓展了作品的结构,丰富了作品的意义。
例如:
《祝福》中,祥林嫂第二次到鲁家后,逢人便讲儿子被狼吃掉的经过“我真傻,真的,” “我单知道下雪的时候野兽在山坳里没有食吃,会到村里来;我不知道春天也会有。我一清早起来就开了门,拿小篮盛了一篮豆,叫我们的阿毛坐在门槛上剥豆去……”
这样的叙述,鲁迅几乎一字不动地让它几次重复,但正是这种一字不差的重复叙述突出了祥林嫂内心的忧伤、痛苦,也显示了祥林嫂孤独、无助,急于向人诉苦的倾诉欲望。也正是这种重复的话语负载着许多信息:祥林嫂受刺激太深,几近于病态;祥林嫂的命运如雪上加霜,格外凄惨;祥林嫂悲痛万分,她的痛苦成了别人咀嚼的笑料;祥林嫂的孤苦无助,众人的麻木冷漠;众人落井下石,祥林嫂走投无路。作品未加丝毫的描述,只借用人物话语的单纯重复,就展示出人物的内心和命运,表现出当时社会冷酷的现状。
其他内容参加“筱葭的葭”公众号课件“读懂小说重复性叙事”
片段式(由几个镜头组成,不记叙故事全貌,记叙时大量留白)
金桂,你等等我
  “金桂,你等等我!你等等我!我不再欺负你了!”
  金桂没有停下来等他,只顾迈开小脚步往前跑。两条小辫子在后脑勺一下一下地弹跳着,像在远处跟他招手。小辫子跳啊跳地就隐没在通往水井的那条乡间的小路上了。他气得直想哭,把握在手里的一只椰叶蚱蜢扯个稀烂。
  “金桂,你等等我!你等等我!我不会再骗你了!”
  金桂没有停下来等他,只顾迈开脚步往前跑,一条马尾的发辫在后脑勺一下一下地弹跳着,像在远处跟他闹别扭。马尾发辫跳啊跳地就隐没在那辆红色的小轿车里了。小轿车绝尘而去之后,他气得把身旁的一个垃圾桶一脚给踢翻了。垃圾桶翻倒的时候,发出了一阵撕心裂肺的咆哮。那一晚,他把一腔懊恼全倾倒在冷冷的街道上。
  “金桂,你等等我!你等等我!我知道我错了!”
  金桂没有停下来等他,只顾迈开脚步往前走。一头蓬松凌乱的头发在风中乱舞,像在远处对他倾诉她的苦楚。乱发在风中舞啊舞的就隐没在那道铁栅门外了。他站在铁栅门内痛苦地数着手指头。一个手指头就是一年,他一直在铁栅门内把手指头数了好几遍!
  “金桂,你等等我!你等等我!你不能就这样地走了!”
  金桂终于停下了蹒跚的脚步,回过身来时已一头栽倒在他的怀里。他抚摸着金桂的一头白发凄苦地说:
  “你终于肯停下脚步来等我了!你已原谅了我的这一生,是不?”
问题:请探究这篇小说的构思特点。
答(1)以小见大的手法。作者只用一句说话(男人表示后悔的话)与一句素描(有关女人的相貌)轮流出现四次表现时光与人物心态之变化。小说仅千字篇幅的故事不仅概括了男女主人公的一生,而且揭示了一种人类普遍存在的人生悲喜剧。
(2)蒙太奇手法。小说犹如电影的四个组接镜头,既巧妙组接,又各有内涵,形象而含蓄地透示了社会与人生的变迁。
(3)一线串珠的手法,作者只抓住一个点切人入。用“金桂,你等等我”一句话作为故事的线索,串起人物跨越近半个世纪的人生经历。

抑扬式
例如:《林黛玉进贾府》对贾宝玉的记叙,就是典型的抑扬式。

3交叉式(历史与现实、历史与文学、真实与虚构、真实与荒诞、叙事与写景、魔幻与现实、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

【2019·新课标Ⅰ卷《理水》】
《理水》是鲁迅小说集《故事新编》中的一篇,请从“故事”与“新编”的角度简析本文的基本特征。(6分)
答:(1)从内容上说,这篇小说取材于大禹治水的传说故事,但是作者虚构了很多原故事中不存在的人物和情节,推陈出新。作品考查典籍博采文献,富有历史韵味;
(2)“新编”表现为新的历史讲述方式,如细节虚构、现代词语掺入、杂文笔法使用,作品充满想象力及创造性;
(3)这篇小说以传说为基础,以新编为手法,体现出一种创新思维。着眼于对历史与现实均作出关照,作品具有深刻的思想性。
【2018年新课标Ⅰ卷《赵一曼女士》】
小说中历史与现实交织穿插,这种叙述方式有哪些好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答:①既能表现当代人对赵一曼女士的尊敬之情,又能表现赵一曼精神的当下意义,使主题内蕴更深刻;②可以拉开时间距离,更加全面地认识英雄,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③灵活使用文献档案,与小说叙述相互印证,使艺术描写更真实。

【2018年全国III卷《微纪元》】
结合本文,谈谈科幻小说中“科学”与“幻想”的关系。
答①科幻小说中的“科学”是“幻想”的基础。本文情节的基本框案,即地球灾难及文明重生,就是在宇宙科学基础上演绎的;而文中细节如宇宙飞船的星际航行、虚拟游戏、视频眼镜等,都已是或部分是科学事实。②科幻小说中的“幻想”虽然立足于“科学”,但更要突破具体科技的限制,充分发挥想象力,将人文关怀与科学意识融汇在一起。本文幻想出来的“宏纪元”与“微纪元”,有一定科学因素,主旨则是对人类文明的思考。

“虚构与真实”参见“筱葭的葭”公众号课件“读懂小说的虚构”

叙事技巧
设悬念、巧突转、后照应、做铺垫、埋伏笔
此部分内容参见“筱葭的葭”公众号课件“读懂小说的突转”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