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议论文结构:“起承转合”课件(共18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届高考议论文结构:“起承转合”课件(共18张PPT)

资源简介

(共18张PPT)
议论文结构之“起承转合”


【第一章】
何谓“起承转合”
【第二章】
例文欣赏。
【第三章】
限时训练


何谓“起承转合”
起承转合,本是中国古典诗歌的结构之法,后被广泛运用于其他文体的写作中。
“起承转合”能够给写文章的人提供一个从无话可说到有话可说的结构思维操作模型。掌握“起承转合”,有助于写好议论文。

起,就是在文章的开头明确地提出论点或论题。起力求“平直”,就是要开篇破题,从文题生发开来,为后文进一步展开做好导引、整理和铺垫。起笔宜开不宜合,或单刀直人、或启人思考、或引人注目,变化多端,以自然为佳。
“起”因文而异,灵活多变,但不管采用哪种方法,都要注意简洁,文字一般不要超过全文的八分之一,非议论语言更要控制,叙述或描写的功能定位要准确,即必须定向一为提出论点服务。



所谓“承”,就是承接,就是承接中心论点或从正面或从反面阐述自己的理由。具体写作时, 或正起正接,或正起反接,或反起正接,以顺畅为妙。
“承”是承接开篇的论点进入分析论证,既由上文引出,又是进入“转”之前的必要一步。“承”得好,才能文脉顺畅,流转自如。“承”的方式多种多样,但无论采用哪种方法,都要注意三点:一是由“起”到“承”须有自然的过渡语句;二是注意安排好由“承”到“转”的伏笔或铺垫;三是注意整体布局的合理。
所谓转,就是转而说开。如果说“承”要求紧承中心论点,顺势而下借助大量的论据论证中心论点,那么“转”,则是在此基础上,从材料的选择上,行文的方式上体现变化。古人云:“文似看山不喜平。”议论文也是如此,要克服平淡无奇,就要在行文上寻求变化。
“转”分三种情况:由正面论述转入反面论述叫“反转”,由反面论述转入正面论述叫“正转”,由正面论述进而转入更深一层意义的论述叫“进转”。
“转”是议论文充分展开论证、体现思想深刻性、新颖性的重要部分。如果只有“承”而缺少必要的“转”,文章势必显得单薄,缺乏深度。“转”必须避免同一层次上相同类型的事例或名人名句的简单重复。


所谓合,就是全文结尾。“合”是补充、归纳、总结、回应、深化,无论采用何种形式,“合”都要简要、醒目,宜运用修辞手法显出亮色,在照应点化中给人“豹尾”之美感。

简单一点讲,“起”,就是开头;“承”,就是承接上文加以阐述、分析或论证;“转”,就是转折,从另一方面生发开去;“合”,就是结束全文。


例文欣赏
2022上海卷作文
小时候人们喜欢发问,长大后往往看重结论。对此,有人感到担忧,有人觉得正常,你有怎样的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葆赤子心 做孤勇者
一个仰起的面孔,黑暗中的瞳仁似乎有一些银色的光斑,那是映在其中的变形的星空。排险者说:“这个原始人仰望星空的时间超过了预警阈值,已对宇宙表现出了充分的好奇,而当生命意识到宇宙奥秘存在时,距他最终解开这个奥秘就只有一步之遥了。于是,创世级的地球文明就此出现。”
这是刘慈欣在《朝闻道》中写的一个场景。原始社会,正是人类文明的幼年时期,原始人对星空的疑问就此成为人类文明的发端。果真如此么?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喜欢发问,是我们求索本能的外显,也是我们开启智慧之门的钥匙。我们都有一个“十万个为什么”的时期,而正是在这些脑洞大开的发问里,文明结出一片片璀璨晶片:有“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万千感慨;有“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的哲学追问;有“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终极思考。听听曹操、张若虚和苏东坡的这些疑问,想想“建安风骨”“孤篇压全唐”等风采,我们就知道,问,学之始也。永葆赤子之心,从喜欢发问到思考问题,我们的智慧之门就慢慢打开了。(起。由刘慈欣的小说引发思考:对星空的疑问是否成为人类文明的发端。接着举例论证表明观点“问,学之始也。”此处“起”略长。)
而从思考问题到解决问题,依然需要我们以赤子之心来不断发问。在这一过程中,学习的重要性得以凸显。无论是向老师学习,还是向社会学习,抑或是读书自学,都需要我们不断发问、不断质疑。老师受限于个人知识,社会更关注世俗生活,书籍无法跟随时空变化。这些学习对象,各有优劣,需要我们去质疑、去甄别。随着我们在“有疑而学”和“学则须疑”的螺旋发展中逐渐积累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也就慢慢成型,那么,最后结论的出现也就自然而然、水到渠成了。
(承。承接前文的观点,联系自身与现实,论证“问”需要的条件,以及“问”的意义。由“问”可以得出最后的结论。)
结论得出之后,是否就意味着文明大功告成了呢?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原因有二。
其一是限于自身的知识和经验,我们得出的结论,可能是有失偏颇的。如果我们过分看重这结论,而以专家自居,于个人而言,那就会志得意满、抱残守缺,从而进入“好为人师”的油腻状态;于国家而言,那就会固步自封、陷入停滞,最后被淘汰、被毁灭。其二是所有的结论都有时间、空间或其他条件限制。世易时移,沧海桑田之后,再一味满足于我们得出的结论,刻舟求剑,难免会闹出“拿明朝的尚方宝剑斩清朝的官”一类的笑话。牛顿三大定律在接近光速或者光速的条件下也可能不成立,遑论其他?(反转。由前文的“问得到结论”的观点,到这反转,进一步说明得到结论还不够,从两个方面论证了如果我们只满足于结论的弊端。)
刘禹锡说:“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学习是淘金,结论即如金,但是这金成色几何,还有无精炼的可能,都依然需要我们去发掘、去精进。即使到科技发达的今天,也不过是99.9%的千足金,焉能志得意满、止步不前?
既然我们不能一味看重结论,那么,结论之后,我们该怎么办?葆赤子心,继续追问;成践行者,继续结论;做孤勇者,继续前行。如是,于自身而言,终身学习,此生不油腻;于人类而言,文明才可能得以向更高阶的文明迈进。
所以刘慈欣在《朝闻道》里又接着写道,(外星文明的代言人)排险者接着说:“如果说那个原始人对宇宙的几分钟凝视是看到了一颗宝石,其后你们所谓的整个人类文明,不过是弯腰去拾它罢了。”(进转。在前文“得出结论的观点还不够”观点之下,再进一步论证得出结论之后,我们还应该进一步追问,并且指出保持追问需要的条件,提出对应的办法。)
是的,结论诚可贵,追问价更高,永葆赤子心,孤勇向明朝!
(合。对前文的观点进行总结、归纳、深化。)

2015全国二卷
当代风采人物评选活动已产生最后三名候选人:大李,笃学敏思,矢志创新,为破解生命科学之谜作出重大贡献,率领团队一举跻身国际学术最前沿。老王,爱岗敬业,练就一手绝活,变普通技术为完美艺术,走出一条从职高生到焊接大师的“大国工匠”之路。小刘,酷爱摄影,跋山涉水捕捉世间美景,他的博客赢得网友一片赞叹:“你带我们品味大千世界”“你帮我们留住美丽乡愁”。
这三人中,你认为谁更具风采?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潜心于学术,造福于未来
人生之路,以其多样和繁盛充实着我们的生活,亦用其复杂和差异考验着我们的选择。不同的人生之路决定不同的人生价值,我尤为欣赏大李,认为他的人生最具风采。【起——确定任务,表明看法,肯定大李最具风采。】
不可否认,爱岗敬业,勤于奉献,变普通技艺为完美艺术的老王有他的风采,他让我们看到,平凡如你我的小人物,也可以通过潜心所热爱事业的创造,为人生延展与增添价值;酷爱摄影,跋山涉水的小刘凭借对山水的热爱和对艺术的执着,将青山悠悠,流水深深的美景定格于镜头瞬间,带给人们以美的感受。这样的人生,同样具有风采。【反承——先肯定其他两位的风采。以退为进,扣住题干中的“风采人物”阐述。同时紧扣材料“比较、权衡”的任务。】
但是,我还是认为大李最具风采。在他的身上,体现的是“板凳做得十年冷”的对学术的纯粹钻研;是“吾志所向,一往无前”的对创新的极致追求;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对生命价值的充分自信与尊重。在人心浮躁的当下,人们往往为了一纸文凭,一个空名争得头破血流,而像大李这样葆有纯净与积极的人格就显得尤为珍贵。【正转,回到最具风采的那个。运用 “原因分析”中的“背景分析”,紧扣材料中“当代”一词,分析大李“最具风采”的理由,阐述自己看法。】
我们的社会,需要“老王”们用精妙的技艺增添精致,需要“小刘”们用精湛的艺术增加精彩。但若没有了“大李”们对学术的潜心研究,我们就很可能被禁锢在当代截面上,难以博古通今,继往开来。我们的国家,亦可能失去创新带来的无限发展动力与潜力。大李依靠笃学敏思,矢志创新的精神继承前辈的学问,寻得生命科学的奥秘,无愧于先人,造福于后世,这样的人,又怎能不具风采
【进转——原因分析(假设分析)、比较分析,紧扣“学术”一词,论证大李的最具风采。】
宋儒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历史责任感与文化性格在大李的身上得到了传承;袁隆平以及“两弹一星”研制专家们的科学精神亦在大李身上得到彰显。大李用努力与拼搏,用理想与信念,用坚守与坚持,用热爱与热情走出了一条极具价值的科研人生之路。这样的人,自然熠熠闪光;这样的人生,注定风采无限!【进转——从历史层面,紧扣“科学”一词,运用例证法和原因分析,进一步证明大李的最具风采】
从时间的长河来看,每个人的存在不过是极短暂的一瞬;以宇宙为疆,光明也不过是局促的一隅。但是,人之为人的伟大,就在于我们可以依靠无限的创造与热爱,探索生命的奥秘与科学的精彩,超越时间与生命的界限,为后世留下无限的财富。大李潜心学术,他的人生极具风采!【进转——运用原因分析,从人的存在价值层面,再次论证大李的最具风采】
我愿如大李,潜心于学术,造福于未来!【合——重申论点,结束全文。】

限时训练
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火出圈的全国政协委员、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校长唐江澎曾经在两会上谈及他对教育真谛的认识。他说“好的教育应当是培养终生运动者、责任担当者、问题解决者和优雅生活者,给孩子们健全而优秀的人格,赢得未来的幸福,造福国家社会。”
在唐校长提及的教育要培养的“终生运动者”“责任担当者”“问题解决者”“优雅生活者”中,哪一种你最认同 感触最深 请结合材料内容,并联系现实生活,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