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氓》课件(共43张PPT)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1《氓》课件(共43张PPT)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资源简介

(共43张PPT)
爱情启示录——
卫风








































































课堂导入
了解相关文学常识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原本称《诗》,编成于公元前6世纪的春秋时期,共305篇,所以也叫《诗三百》。孔子将《诗三百》做为道德教育的教材,后来儒家学派把它当成经典,奉为“六经”之一,才称为《诗经》。
《诗经》广泛地反映了古代社会生活,富于写实精神,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
相关常识
《诗经》的由来
《诗经》
是西周时期各地的民间歌谣;
是宫廷宴享或朝会时的乐歌;
是统治者宗庙祭祀时的乐歌。
诗经六义
内容
手法
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
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诗经》是我国第 部 诗歌总集,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多年的诗歌 篇,所以又称“ ”。在先秦典籍中被称为“诗”,汉代学者奉为经典,才称为《诗经》。

305
诗三百
全集分 、 、 三部分,采用 、 、 三种表现手法。风包括十五国风,大多为民间歌谣;“雅”,分为大雅、小雅,多为贵族创作的宫廷乐曲歌词;“颂”分周颂、鲁颂、商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诗经》开创了 文学源头。






现实主义
为“五经”之一,其他四经分别是:
书、礼、易、春秋
理解文意,梳理结构
氓(méng)之蚩(chī)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qiān)期,子无良媒。将(qiāng)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guǐ)垣(yuán),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lián)涟。既见复关,载(zài)笑载言。尔卜尔筮(shì),体无咎(jiù)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xū)嗟(jiē)鸠(jiū)兮,无食桑葚!于(xū)嗟女兮,无与士耽(dān)!士之耽兮,犹可说(tuō)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yǔn)。自我徂(cú)尔,三岁食贫。淇水汤(shāng)汤,渐(jiān)车帷(wéi)裳(cháng)。女也不爽,士贰(èr)其行。士也罔(wǎng)极,二三其德。三岁为妇,靡(mǐ)室劳矣。夙(sù)兴夜寐(mèi),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xì)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xí)则有泮(pàn)。总角之宴,言笑晏(yàn)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读准字音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民,这里指男主人公
忠厚的样子
交易,交换
不是
就,靠近
谋划,商量
渡过
拖延
请,愿
理解文意
第一章: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1.请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出第一章的三个场景。
初次相逢;定情相送;约期相别。
2.氓最初给女主人公的印象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用原文回答)
3.你觉得“蚩蚩”解释为“忠厚老实”合理还是“笑嘻嘻”合理?
蚩蚩
①解为“笑嘻嘻”,男子嬉皮笑脸不严肃,耍着花招,表现出男子的狡黠、急切,为下文两人的婚姻悲剧埋下伏笔。
②解为“忠厚”,貌似忠厚,表里不一。
③解为“忠厚”,男子一开始也是真诚的,但世事变化无常。
第一章: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4.“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中可以看出两人什么性格特点。想象一下他们的婚姻生活。
男主人公生气了,可见急躁、任性。
女主人公善解人意、温柔、体贴。
“性格决定命运”,加上当时的社会环境特点,这就预示了两人今后的悲剧性的婚姻生活。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登上
指示代词,那
残破的墙
卫国地名,氓所住的地方
已经
助词,加强语气
占卜显示的兆象
灾祸
财物,这里指嫁妆
理解文意
第二章: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1.姑娘与心上人约定了婚期,在漫长的等待中,女子思念男子的具体表现有哪些?用原文回答。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2.根据第二章,想象女子嫁给男子的时候的心理。
“乘彼垝垣”等六句绘声绘色地描述了热恋中少女的心理及表现;
根据卦象显示这是天赐良缘;
因此,女子是带着对幸福生活的憧憬嫁给男子的。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沉溺,沉醉
感叹词。于,通“吁”
同“毋”,不要
同“脱”,摆脱,脱身
润泽的样子
理解文意
第三章: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1.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比兴:用桑叶茂盛比喻年青貌美,爱情炽热。
2.“鸠”比喻什么?“桑葚”比喻什么?
以 “鸠”比喻自己
诱人的桑葚比喻令人沉醉的爱情
以 “鸠”贪吃桑葚比喻自己深陷情网。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陨落,坠下

指多年
吃苦受贫
水流盛大的样子
浸湿
车两旁的布幔
差错,过失
不专一,有二心
没有准则
感情不专一
理解文意
第四章: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比兴:女子年老珠黄(爱情枯萎)。
整体看有以桑叶由鲜嫩而枯黄来比喻爱情生活由幸福而至痛苦。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无,没有
家务劳动
日,天
如愿
讥笑
伤感,哀伤
助词,无实义,与上文“言既遂矣”用法相同
理解文意
助词,无实义
第五章: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1. 四五两章写婚后,男女主人公分别表现出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男:不体谅人 暴躁 三心二意
女:勤劳 任劳任怨 专情(忠贞)
2. 如何理解“暴”?
更有可能是“冷暴力”。
(五)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讨论:作者一连使用了5个“矣”,分别表达了什么情感?在诵读时应该用怎样的语调?
1.回忆过往辛苦,辛酸涌上心头,语调缓慢低沉。
(五)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情感变化
2.想起多年来一直任劳任怨,酸楚更甚,语调加重。
3.想起丈夫对自己的凶暴,悲愤交加,语调升高。
4.遭到家人嘲笑,孤立无助,加倍痛苦,语调更高。
5.独自反省,伤感不已,语调缓慢低沉。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怨恨
淇水有岸,池沼有边
少年时代
快乐
和悦的样子
诚恳的样子
违背
违背誓言不再顾及
止,了结
理解文意
第六章: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1.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暗含什么意思?这是什么表现手法?
比兴手法。
一方面说自己的愁思无尽;
另一方面也表明自己的态度,什么事物都有一定的限制,反衬男子的变化无常,对男子的忍耐已经到极限。
探究问题
分析形象
从女主人公对氓称呼的变化中你能感受到什么?
1.
①“氓”,意为“民” ,没有土地,这里用来指外地男子。女主人公一开始时用叙述语气称男方为“氓”,是因为双方的婚姻关系未定,感情还较疏远。
②“子”是对古代男子的美称,当面称对方为“子”,尊重,客气,有礼貌,也透露出女主人公愿意与对方建立婚姻关系的欲望。
从女主人公对氓称呼的变化中你能感受到什么?
1.
③“复关”是借指住在复关的那个人,用地名代人名,流露出热恋中的女子对男子的热烈思念与羞涩。
复关
④“尔”是第二人称代词,直呼对方,是因为女子明白双方的婚姻关系已定,感情的距离已拉近,这样称呼更加亲切。
⑤“士”是对古代男子的通称,女主人公在遭遇婚姻的不幸后,深思教训,将对个体的怨恨推向对群体的批判,同时用“士”来称呼丈夫,讲究礼节,却也包含着嘲讽的意味。
送子过淇,至于顿丘。
淇水汤汤,渐车帷裳。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诗中“淇水”这一意象出现了三次,反映了女主人公怎样的情感变化?
热情,幸福
怨恨,沉痛
清醒,刚强
决绝
婚变
恋爱
2.
沉醉爱河
汹涌澎湃
回头是岸
《氓》中男女主人公的婚姻为什么走向悲剧呢?
3.
①“士”之变心说
“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②年老色衰说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年老色衰,引起“士”的变心。
《氓》中男女主人公的婚姻为什么走向悲剧呢?
3.
③社会制度说
“自我徂尔,三岁食贫。”到“言既遂矣,至于暴矣。”由贫富的变化引发婚姻危机,可以看出当时的婚姻制度是建筑在经济之上。
④社会道德说
“兄弟不知,咥其笑矣”是由当时的社会风俗、人们的爱情观所造成的。
鲍鹏山曾说“《诗经》中最完美的女性,我认为当是那位卫国女子。”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
课堂探究
e7d195523061f1c0600ade85ab8d19863d296bbd6d3c8047FB0A4867354E4F1E3A7DEAE3C4C4B5C9777EC9E9D7F78045DB0296A4194571101A21F67FC7D6C39966CE50B69116E2EE84E571E25F3C0CCE0AFFA0E5806AD43A7E5E14FDF5731181DBA1DE28D2A704D06A922471FF3CBEAFDFB04668E9C03848DE9DF3920F8CE62CF644BFA00BEF21DFF856E0787504BAA5
女子
郑风·遵大路
遵(沿着)大路兮,掺(shǎn,持有)执子之祛(qū,衣袖,袖口)兮,无我恶wù兮,不寁(zǎn,丢弃)故(旧情)也!
遵大路兮,掺执子之手兮,无我魗(即丑)兮,不寁好也!

……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赏析艺术特色
①赋、比、兴交替运用,抒情含蓄
艺术特色
第一、二章采用赋的手法讲述故事,写男子求婚、女子恋爱、两人结成夫妻的甜蜜回忆,缠绵情深。
第三、四章比、兴结合,皆以桑树起兴,从女子的年轻貌美写到体衰色减,同时揭示了男子对女子从热爱到厌弃的经过。
第五章用赋的手法叙述女子婚后的不幸。
第六章赋兼比兴,比中有兴,强烈地抒发了一腔怨愤,诉说了弃妇无边无际的痛苦。
②善用对比,揭示文章主题
艺术特色
第一,人物形象的对比:女主人公善良、真诚而深情;“氓”则虚伪、自私而绝情,两相对比,个性鲜明。
第二,男女不同境遇的对比:“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第三,人物自身在婚前婚后的对比:“氓”始而蚩蚩,终而暴戾;女主人公始而快乐,终而凄苦。另外,还有“不见复关”与“既见复关”的对比,“桑之未落”与“桑之落矣”的对比。
《论语·阳货》:“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单击此处输入你的正文
分析《氓》的多重作用
“兴”:引譬连类,感发意志。
“观”:观风俗之盛衰,考证得失
“群”:互相切磋,和而不流
“怨”:观照现实,表达不满,批评社会政治。
美学作用和社会教育作用
分析《氓》的多重作用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以桑叶之润泽有光,比喻女子的容颜亮丽。“桑之落矣,其黄而陨”,以桑叶的枯黄飘落,比喻女子的憔悴和被弃。
女主人公日常劳动生活,“能近取譬”,更显真切自然。
比兴的运用,表面上中断了叙事,舒缓了节奏,实则往往暗示故事的走向,起到了过渡作用。
分析《氓》的多重作用
探究:我们从《氓》中“观”到了春秋时期卫国怎样的社会风貌?
(一)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当时婚俗
分析《氓》的多重作用
娶妻如之何?匪媒不得。
——《诗经·齐风·南山》
霜降逆女。
——《荀子·大略》
秋为期兮时已征。
——张衡《定情赋》
“秋冬为正,仲春为权”以及“三月庙见”等,从定亲到迎娶有三个月的考察期,这样的礼俗是存在的。
(一)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当时婚俗
古代婚礼习俗视频讲解
活动四 整体探究,分析《氓》的多重作用
社会不安
战乱频繁
分析《氓》的多重作用
(二)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尔卜尔筮,体无咎言。
生产生活
分析《氓》的多重作用
初,晋献公欲以骊姬为夫人,卜之,不吉;筮之,吉。公曰:“从筮。”
——《左传·僖公四年》
1.原始物物交易的商业模式。
2.卜筮对古人有着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