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课 《石壕吏》课件(共32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24课 《石壕吏》课件(共32张PPT)

资源简介

(共32张PPT)
我们曾学习过杜甫的一首诗《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这首诗的写作背景是唐朝爆发了:
安史之乱
安史之乱,使山河支离破碎,百姓流离失所。杜甫,亲身经历了这场战乱,写下了著名的“三吏”“三别”。今天,让我们跟随诗人的脚步走进石壕村,去重温那段兵荒马乱的历史,感受诗人心系苍生的情怀。
导入新课
石壕

1.掌握相关文学常识,疏通诗歌大意。(重点)
2.赏析诗句,理解诗歌的内容以及写作特点。(重点)
3.感受诗中所描写的社会现实,体会诗人的情怀。(难点)
学习目标
作者
杜甫
生卒年
712-770
朝代
唐代

子美
籍贯
巩县(今属河南)
评价
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由于他能忧国忧民,被尊为“诗圣”;由于其诗真实反应所处的时代,后世称为“诗史”。
代表作品
《春望》《望岳》《兵车行》以及
“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等。
作者简介
杜甫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他热爱生活,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他疾恶如仇,对朝廷的腐败、社会生活中的黑暗现象都给予批评和揭露;他同情人民幻想着为解救人民的苦难甘愿做自我牺牲。他的诗歌创作贯串着忧国忧民这条主线。他的诗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强烈的时代色彩和鲜明的政治倾向,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一个历史时期政治时事和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因而被称为一代“诗史”。
作者简介
选自《杜诗详注》卷七(中华书局1979年版)。唐肃宗乾元元年(758),为平定安史之乱,郭子仪、李光弼等九位节度使率兵二十万围攻安庆绪(安禄山之子)所占的邺郡(今河南安阳),胜利在望。但第二年春天,由于史思明派来援军,加上唐军内部矛盾重重,形势发生逆转。在敌人两面夹击之下,唐军全线崩溃。郭子仪等退守河阳(今河南孟州),并四处抽丁补充兵力。杜甫这时刚好从洛阳赴华州,途经新安、石壕、潼关等地,根据目睹的现实,写了一组诗,《石壕吏》是其中的一首。
背景简介
《石壕吏》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的诗作,是一首杰出的现实
主义叙事诗。这首五言古诗通过作者亲眼所见的石壕的差役乘
夜捉人的事,揭露封建统治者的残暴,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乱”引
起的战争给广大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
的深切同情。此诗在艺术上的一大特点是精炼,把抒情和议论
寓于叙事之中,爱憎分明。场面和细节描写自然真实。
作品简介
暮投 石壕村,有吏 夜捉人。
老翁 逾墙走,老妇 出门看。
吏呼 一何怒!妇啼 一何苦!
听妇 前致词:三男 邺城戍。
一男 附书至,二男 新战死。
存者 且偷生,死者 长已矣!
划分朗读节奏
室中 更无人,惟有 乳下孙。
有孙 母未去,出入 无完裙。
老妪 力虽衰,请从 吏夜归。
急应 河阳役,犹得 备晨炊。
夜久 语声绝,如闻 泣幽咽。
天明 登前途,独与 老翁别。

shù
石壕吏
杜 甫
点我
朗读课文
点我
朗读课文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投宿
翻越,跨越。

多么
防守。
走上前去(对差役)说话。
捎信回来。
最近。
停止,这里指生命结束。
理解诗词大意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还在吃奶的孙子。
(因为)有孙子在,(所以)他的母亲还没有离去。
完整的衣服。裙,这里泛指衣服。
老妇。
形容低微、断续的哭声。
傍晚我投宿在石壕村,夜里有差役前来抓人。老翁翻墙逃跑,老妇出门查看。差役吼叫得多么凶恶!老妇哭得多么悲伤!听见老妇上前对差役说:我三个儿子都在邺城防守。一个儿子捎信回来,说另外两个儿子最近战死了。活着的人姑且活一天算一天,死去的人生命已经结束!家里实在没有能打仗的男人了,只有一个吃奶的孙子。
因为有孙子,所以他的母亲还没有离去,但是连一件完整的衣服都没有,无法出来见人。老妇我虽然年老力衰,但请允许我跟你连夜归营,赶快去投向河阳的兵役,还能够为部队准备早饭。夜深了,说话的声音消失了,隐隐约约听到低微断续的哭声。天亮后我继续赶路,只能与(返回家中)老翁告别。
叙事诗
叙事诗是诗歌体裁的一种。它用诗的形式刻画人物,通过写人叙事来抒发情感。它的情节一般较为简单、完整而集中,人物性格突出而典型,有浓厚的诗意,又有简练的叙事和层次清晰的生活场面。古典诗歌中著名的叙事诗有《十五从军征》《木兰诗》《孔雀东南飞》《长恨歌》《琵琶行》等。
这是一首抒情诗还是叙事诗?
时间:
地点:
人物:
起因:
经过:
结果:
安史之乱的某个夜晚
石壕村
吏、妇人、老翁、诗人
支援战争前线,官吏半夜捉人
老翁逃跑,妇人痛陈家庭悲剧
妇人随军赴前线,老翁送别诗人
记叙六要素
发展
结局
高潮
第一段:吏夜捉人
开端
第二段:吏呼妇啼
第三段:老妇哭诉
第四段:独别老翁
梳理文章结构
把脉诗歌 理清结构。
天明——告辞——独与老翁别——结局
暮———投宿——有吏夜捉人——开端
夜———住宿——听妇前致词——发展
夜久——听闻——请从吏夜归——高潮
线索:以诗人的行踪为线索
时间顺序
你能概括一下老妇人一家的遭遇吗?
①三子应征,两子战死。
②家境贫寒。
③自请应役。
“有吏夜捉人”中的“夜捉”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写出了兵荒马乱的社会现状,表明到了无兵可征的地步,“夜捉”表明官府捉人之事常发生,人民白天躲藏无法“捉”到和县吏捉人手段狠毒,深夜突然袭击,刻画了官吏们的凶残和霸道,揭示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沉重灾难,表达了诗人对人民的同情。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中的两个“一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感彩
两个“一何”(反复)加重了感彩,有力地渲染出官吏如狼似虎、叫嚣隳突的横蛮气势,并为老妇的诉说制造出悲愤的气氛。
老妇“致词”是围绕哪个字来写的?

请用语言概括老妇苦在何处?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三男二死
丧子之苦
衣不蔽体
贫困之苦
自请服役
应征之苦
一家三男全部被征,说明唐军兵源枯竭,兵役苛酷;三男已死其二,可见战争之惨烈。     
听妇之苦
战争给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家破人亡,贫困交加。     
在官吏的一再威逼下,老妇人怕儿媳被抓,饿死孙子,为了掩护老翁,她挺身而出,请求去服兵役,实则不得已而为之。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独”字有怎样的表达效果?换成“挥手别老翁”好不好?
“独”字暗示老妇已被带走。
诗人日暮投宿,老翁与老妇共同接待县吏,一夜之间,只剩老翁,“独”字表现了诗人的凄苦、悲愤之情。改后的诗句体现不出这种意思和情感。
石壕吏:               
老妪: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石壕吏:              
老妪:室中更无人。
石壕吏:               
老妪:惟有乳下孙。
石壕吏:               
老妪: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石壕吏:               
老妪: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你家男人都到哪去了?快交出来!
难道你家再没别人了?快交出来!
你竟敢撒谎!不是有个孩子哭吗?
孩子总有个母亲吧,快交出来!
不管!今天总得交个人出来!
试补出吏的逼问
凶残霸道
男生模仿差役的语气,女生模仿老妇的语气,进行分角色朗读。
明确∶《石壕吏》的内容看似多写老妇,实际上无一处不在写官吏的凶狠野蛮,也就是明写老妇,暗写官吏。这种方法叫"藏问于答"。
“ 藏问于答”的手法语言简省,突出石壕吏步步紧逼、蛮横无理。
官吏之怒
  本诗在艺术表现手法上运用了“藏问于答,明暗结合”的手法,“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概括了双方的矛盾,但并没写吏的蛮横凶暴,而是从老妇的致词中暗示出来。
对于文中的“石壕吏”“老妪”和作者,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石壕吏:飞扬跋扈、凶神恶煞
老妪:饱受摧残、内心痛苦、勇于担当
诗人:忧国忧民、爱国无私
杜甫面对一家人的苦难,没有出来义正词严地阻止,是否是个冷漠无情之人
不是。这反映了诗人思想上的矛盾。
他对老妇一家的悲惨遭遇深感悲痛,对“ 安史之乱”中人民遭受的苦难深感同情,对统治阶级爪牙的残暴十分痛恨;
但是,他既忧民又忧国,这场平叛战争关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他支持朝廷的这场平叛战争,希望能取得最后的胜利,所以他歌颂石壕老妇自请服役、勇于承担苦难的精神,对差吏的横蛮只是含蓄地予以揭露。
这首古诗,通过作者亲眼所见的石壕吏乘夜捉人的故事,揭露封建统治者的残暴,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乱”引起的战争给广大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主旨归纳
新安吏
客行新安道,喧呼闻点兵。借问新安吏:“县小更无丁?”
“府帖昨夜下,次选中男行。”“中男绝短小,何以守王城?”
肥男有母送,瘦男独伶俜。白水暮东流,青山犹哭声。
莫自使眼枯,收汝泪纵横。眼枯即见骨,天地终无情!
我军取相州,日夕望其平。岂意贼难料,归军星散营。
就粮近故垒,练卒依旧京。掘壕不到水,牧马役亦轻。
况乃王师顺,抚养甚分明。送行勿泣血,仆射如父兄。
拓展阅读
潼关吏
士卒何草草,筑城潼关道。大城铁不如,小城万丈余。
借问潼关吏:“修关还备胡?”要我下马行,为我指山隅:
“连云列战格,飞鸟不能逾。胡来但自守,岂复忧西都。
丈人视要处,窄狭容单车。艰难奋长戟,万古用一夫。”
“哀哉桃林战,百万化为鱼。请嘱防关将,慎勿学哥舒!”
老翁逾墙走( )
出入无完裙( )
听妇前致词( )
◆古今异义
古义:跑 今义:行走
古义:泛指衣服 今义:专指裙子
古义:对……说话
今义:在举行某种仪式时说勉励、
感谢、祝贺、悼念之类的话
文言小结
◆词类活用
有吏夜捉人
(名词作状语,在夜里)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