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账户和复式记账 课件(共55张PPT)- 《基础会计》同步教学(武汉大学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3章 账户和复式记账 课件(共55张PPT)- 《基础会计》同步教学(武汉大学版)

资源简介

(共55张PPT)
第三章 账户和复式记账
会计科目和账户
第一节
复式记账和借贷记账法
第二节
第一节 会计科目和账户
一、会计科目
二、会计账户
一、会计科目
会计科目是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科学分类的名称。每一会计科目都反映其特定的经济内容。
(一)设置会计科目的原则
1.合法性原则
2.相关性原则
3.实用性原则
(二)会计科目的分类
1.按照经济内容分类
企业会计科目按照经济内容可分为资产类、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成本类和损益类五大类。
按提供会计指标的详细程度,会计科目可分为总分类科目和明细分类科目。
2.按照提供会计指标的详细程度分类
【例3-1】
某生产红木家具的企业,生产用材料有:红木、普通木、辅助用的铁钉、油漆。其一级科目、子目、细目相互关系,如图表3-1所示。
表3-1
一级科目、子目、细目相互关系
二、会计账户
(一)账户的概念
账户是根据会计科目设置的,用以分门别类地核算和监督会计主体各项以货币表现的交易、事项的发生情况,和由此而引起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与费用变化及其结果的一种方式,是对会计信息进行整理、加工的载体。
(二)账户的基本结构
由交易、事项引起的会计要素的变动不外乎增加和减少两种情况,因此账户的基本结构也相应地划分为左、右两方。一方记录增加数,另一方记录减少数。账户的基本结构采用“T”字形,具体格式如图表3-3所示。
图表3-3 账户基本结构
上列账户的左方和右方,究竟用哪一方登记增加数,哪一方登记减少数,这主要取决于账户的性质和所采用的记账方法。通过账户记录的数额,可以提供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额和期末余额四个方面的核算资料。
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额
(三)账户和会计科目的区别与联系
区别:会计科目只是对会计要素进行分类的项目,它本身并不直接记录会计要素及每个项目的增减变化情况,而账户则具有一定的结构,能够把交易、事项的发生及其结果连续、系统地进行记录。联系:账户是根据会计科目开设的,会计科目的名称就是账户的名称,两者的经济内容和分类相同。
第二节 复式记账和借贷记账法
一、复式记账
二、借贷记账法
一、复式记账
(一)单式记账法
单式记账法是指对发生的每一项交易、事项只在一个账户中进行单方面记录的一种记账方法。
在通常情况下,单式记账法只重视记录现金的收付,以及债权、债务等事项。
(二)复式记账法
复式记账法是指对发生的每一项交易、事项都要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账户中以相等的金额进行全面、连续、系统的登记的一种记账方法。
二、借贷记账法
(一)借贷记账法的基本内容
借贷记账法是以“借”、“贷”作为记账符号,反映各项会计要素增减变动情况的一种复式记账方法。我国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明确规定,中国境内的所有企业会计记账都采用借贷记账法。
借贷记账法的记账符号就是“借”和“贷”,在此,“借”和“贷”二字并无贷出与借入的意义,它们只是代表账户上两个对立(增和减)的方向或部位而已,用来指明应记入某一账户的哪一部位(或方向),记录数量上的增减变化。对于每一个账户来说,如果规定借方用来表示增加额,则贷方就用来表示减少额;如果规定借方用来表示减少额,则贷方就用来表示增加额。
1.记账符号
(1) 资产类账户结构。资产类账户的借方登记资产的增加额,贷方登记资产的减少额。由于资产的减少额不可能大于它的期初余额与本期增加额之和,所以,这类账户期末如有余额,必定在借方。
2.账户结构
在一定的会计期间,借方登记的合计数称为借方发生额,贷方登记的合计数称为贷方发生额。该类账户期末余额的计算公式如下:
资产类账户期末借方余额=借方期初余额+借方本期发生额-贷方本期发生 额
图表3-5 资产类账户结构
(2) 负债类账户结构。由会计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所决定,负债类账户结构与资产类账户结构正好相反,账户贷方登记负债的增加额,借方登记负债的减少额。
由于负债的增加额与期初余额之和,通常也要大于或等于其本期减少额,所以,这类账户期末如有余额,必定在贷方。该类账户期末余额的计算公式如下:
负债类账户期末贷方余额=贷方期初余额+贷方本期发生额-借方本期发生额
图表3-6 负债类账户结构
(3) 所有者权益类账户结构。由会计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所决定,所有者权益类账户结构与资产类账户结构正好相反,账户贷方登记所有者权益的增加额,借方登记所有者权益的减少额。
由于所有者权益的增加额与期初余额之和,通常也要大于或等于其本期减少额,所以,这类账户期末如有余额,必定在贷方。该类账户期末余额的计算公式如下:
所有者权益类账户期末贷方余额=贷方期初余额+贷方本期发生额-借方本期发生额
图表3-7 所有者权益类账户结构
(4) 成本费用类账户结构。 从性质上看,成本费用会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减少,所以,成本费用类账户的结构与所有者权益类账户的结构是相反的,与资产类账户的结构是基本相同的,账户的借方登记成本费用的增加,贷方登记成本费用的减少(或转销),平时若有借、贷方差额一般在借方。
图表3-8 成本费用类账户结构
(5) 收入类账户结构。收入与费用类账户是所有者权益类账户派生出来的。从性质上看,收入会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增加,所以,收入类账户的结构与所有者权益类账户的结构基本相同,账户的贷方登记收入的增加,借方登记收入的减少或转销,平时若有借贷方差额一般在贷方。
图表3-9 收入类账户结构
图表3-10 借贷记账法下各类账户结构
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概括地说就是“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是根据以下内容来确定的:
(1) 复式记账原理。
(2) 借贷记账法下“借”、“贷”记账符号经济含义的规定性。
(3) 资金运动及其数量变化的规律性。
3.记账规则
试算平衡是指根据“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平衡关系原理,按照记账规则的要求,通过对本期账户记录进行汇总计算和比较,以检查和验证账户记录正确性和完整性的一种方法。
(1)发生额试算平衡法。
全部账户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全部账户本期贷方发生额合计
4.试算平衡
(2) 余额试算平衡法。这种数量相等的关系用公式表示为:
全部账户借方期末余额合计=全部账户贷方期末余额合计
即 资产总额=负债总额+所有者权益总额
表3-18
总分类账户本期发生额试算平衡表
表3-19
总分类账户期末余额试算平衡表
表3-20
总分类账户本期发生额及余额试算平衡表
(三)借贷记账法的应用
1.账户对应关系和对应账户
按照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登记每一项交易、事项时,在有关账户之间就形成了应借、应贷的相互关系,账户之间这种应借、应贷的相互对照关系就称为账户对应关系,存在对应关系的账户就称为对应账户。
会计分录,是指按照复式记账的要求,对每一项交易、事项分别标明其应记入的账户名称(会计科目)、记账方向和记账金额的一种记录形式。会计分录的书写格式通常是“借方”在上,“贷方”在下,“借”、“贷”前后错开。
会计分录按照所涉及账户的多少分为简单会计分录和复合会计分录两种。
2.会计分录
将每一项交易、事项编制成会计分录,仅仅是确定了该项交易或事项发生后应记入的账户、账户的方向及金额;会计分录只是分散地反映了交易、事项对各账户的影响,还不能够连续、系统地反映一定会计期间内全部交易、事项对各账户的综合影响。为了实现这一目的,还需将会计分录的数据过入各有关账户中去,这一过程就是过账。
3.过账
图表3-21 过账的结果
(四)借贷记账法应用实例
1.资料
某企业2010年3月初有关总分类账户期初余额表,如图表3-22所示。
表3-22
总分类账户期初余额表
该企业3月份内发生下列的主要交易或事项:
(1) 以银行存款归还短期借款50 000元。
(2) 接受某投资者投入新设备1台,价值68 000元,设备已投入使用。
(3) 收回某单位所欠货款35 000元存入银行。
(4) 购买原材料价值12 500元,货款暂欠,材料已验收入库。
(5) 从银行提取现金20 000元,以备发放职工工资。
(6) 以应付票据抵偿应付账款30 000元。
(1) 根据本期发生的交易、事项编制会计分录:
①以银行存款归还短期借款50 000元。此项交易、事项编制会计分录为:
借:短期借款 50 000
贷:银行存款 50 000
2.账务处理
②接受某投资者投入新设备1台,价值68 000元,设备已投入使用。此项交易、事项编制会计分录为:
借:固定资产 68 000
贷:实收资本 68 000
③ 收回某单位所欠货款35 000元存入银行。此项交易、事项编制会计分录为:
借:银行存款 35 000
贷:应收账款 35 000
④ 购买原材料价值12 500元,货款暂欠,材料已验收入库。此项交易、事项编制会计分录为:
借:原材料 12 500
贷:应付账款 12 500
(2)过账并结账。将上列交易、事项的会计分录记入相应的账户,并结出本期发生额及余额,参见教材第47页和第48页的图表3-23~3-32所示。
(3)进行试算平衡。编制总分类账户本期发生额及余额试算平衡表,如图表3-33所示。
表3-33
总分类账户本期发生额及余额试算平衡表
(五)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的平行登记
所谓平行登记,就是对发生的每项交易、事项,既要记入有关的总分类账户,设有明细分类账户的,还要记入有关的明细分类账户;登记总分类账和明细分类账的原始依据必须相同,借贷记账方向必须一致;记入总分类账户的金额必须与记入有关明细分类账户的金额之和相等。
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平行登记之后可产生的数量关系为:
总分类账户本期发生额=总分类账户所属明细分类账户本期发生额合计
总分类账户期末余额=总分类账户所属明细分类账户期末余额合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