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随机事件及其概率 课件(共22张PPT)- 《统计学》同步教学(吉林大学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一章 随机事件及其概率 课件(共22张PPT)- 《统计学》同步教学(吉林大学版)

资源简介

(共22张PPT)
第一节 随机事件
第二节 随机事件间的关系及运算
第三节 随机事件的概率
第一章 随机事件及其概率
第四节 条件概率
第五节 事件的独立性
  1.随机事件。
  2.随机事件间的关系及运算。
  3.随机事件的概率。
  4.条件概率与事件的独立性。
学习重点
第一章 随机事件及其概率
1. 随机现象
自然界与人类社会存在和发生的各种现象,大致可归结为两类:一类称为确定性现象,即条件完全决定结果的现象.另一类称为随机现象,即条件不能完全决定结果的现象.
第一节 随机事件
2. 随机试验
为了深入研究随机现象,就必须在一定的条件下对它进行多次观察.若把一次观察视为一次试验,观测到的结果就是试验结果.概率论中把满足下列特点的试验称为随机试验.
(1)可以在相同的条件下重复进行;
(2)有多种可能结果,且知道试验可能出现的全部结果;
(3)试验前不能预言会出现哪种结果.
第一节 随机事件
3. 随机事件
在随机试验中,人们通常不仅关心某个样本点出现,更关心满足某些条件的样本点出现,即关心试验时可能出现的某种结果.例如,在掷骰子的试验E6中,我们可能关心是否出现点数1,亦或可能关注是否出现奇数点(即点数1,3,5)等结果.它们皆为样本空间的子集(随机试验可能出现的结果),我们称之为随机事件,简称为事件.
第一节 随机事件
4. 样本空间
我们把随机试验E的所有可能结果组成的集合称为随机试验E的样本空间,用Ω来表示.Ω中的元素,即E的每一个可能结果,称为样本点,一般用ω表示.
第一节 随机事件
1. 包含关系
若事件A发生必然导致事件B发生,则称事件B包含事件A.
2. 和(并)事件
事件A与事件B中至少有一个发生,即事件A发生或事件B发生,这个事件称为事件A与事件B的和(并)事件,记作A∪B(或A+B).
3. 积(交)事件
事件A与事件B同时发生,即事件A发生且事件B发生,这个事件称为事件A与事件B的积(交)事件,记作A∩B(或AB).
一、事件间的关系和运算
第二节 随机事件间的关系及运算
4. 差事件
事件A发生且事件B不发生,这个事件称为事件A与事件B的差事件,记作A-B(或AB).
5. 互斥关系(互不相容)
若事件A与事件B不可能同时发生,则称事件A与事件B互斥,或称事件A与事件B互不相容.
6. 对立(逆)事件
对于事件A,若事件A满足A∪A=Ω,A∩A=空集,则把事件A称为事件A的对立事件.
一、事件间的关系和运算
第二节 随机事件间的关系及运算
二、事件间的关系和运算的性质
第二节 随机事件间的关系及运算
如同集合运算规律一样,事件间的运算满足下列规律:
(1) 交换律:A∪B=B∪A;A∩B=B∩A.
(2) 结合律:A∪(B∪C)=(A∪B)∪C;
A∩(B∩C)=(A∩B)∩C.
(3) 分配律:A∪(B∩C)=(A∪B)∩(A∪C);
A∩(B∪C)=(A∩B)∪(A∩C).
二、事件间的关系和运算的性质
第二节 随机事件间的关系及运算
古典概率模型简称古典概型,通常是指具有下列两个特征的随机试验模型.
(1) 随机试验只有有限个可能的结果,即有限个样本点(有限性);
(2) 每一个样本点发生的可能性相等(等可能性).
古典概型又称为等可能性概型.在概率论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中,它是最早的研究对象,在实际应用中它也是最常用的一种概率模型.
一、概率的古典定义
第三节 随机事件的概率
定义1.1(概率的古典概型定义)
对于给定的古典概型,若样本空间中有n个样本点,事件A含有m个样本点,则事件A的概率为
一、概率的古典定义
第三节 随机事件的概率
性质1.1(古典概率的性质)
(1) 对于任意事件A,0≤P(A)≤1;
(2) P(Ω)=1,P(空集)=0;
(3) 若A1,A2,…,An是两两互不相容的事件,则
P(A1∪A2∪…∪An)=P(A1)+P(A2)+…+P(An).
定义1.2(频率的定义)若在同一组条件下将试验E重复N次,事件A发生了m次,则称比值mN为事件A在N次重复试验中发生的频率,记为fN(A),即
二、概率的统计定义
第三节 随机事件的概率
定义1.3(概率的统计定义)在观察某一随机事件A的随机试验中,随着试验次数n的增大,事件A发生的频率fn(A)会越来越稳定地在某一常数p附近摆动,这时就以常数p作为事件A的概率,并称其为统计概率,记作:P(A)=p.
性质1 P(空集)=0,即不可能事件的概率为零.
性质2 若A1,A2,…,An是两两互不相容的事件,则
P(∑ni=1Ai)=∑ni=1P(Ai).
性质3P(A)=1-P(A).
性质4若B?A,则P(A-B)=P(A)-P(B),且P(B)≤P(A).
性质5 对于任意事件A、B,P(A∪B)=P(A)+P(B)-P(AB).
三、概率的性质
第三节 随机事件的概率
定义1.4设A、B为试验E的两个事件,且P(B)>0,则称
一、条件概率
第四节 条件概率
为事件B发生的条件下事件A发生的概率,简称条件概率.
条件概率具有以下性质:
(1) 若A、B为随机事件,且P(B)>0,则0≤P(A|B)≤1;
(2) 若P(B)>0,则P(Ω|B)=1,P(?|B)=0;
(3) 若A1,A2,…,An是两两互不相容的事件,P(B)>0,则P(∑ni=1Ai|B)=∑ni=1P(Ai|B);
(4) 若P(B)>0,则P(A|B)=1-P(A|B).
定理1.1 设P(B)>0,则有P(AB)=P(B)·P(A|B).
设P(A)>0,则有P(AB)=P(A)·P(B|A).
概率的乘法公式可以推广到任意n个事件的情形.
若事件A1,A2,…,An满足P(A1A2…An-1)>0,则
P(∩ni=1Ai)=P(A1)P(A2|A1)P(A3|A1A2)…P(An|A1A2…An-1).
二、乘法公式
第四节 条件概率
定理1.2(全概率公式)若A1,A2,…,An(n有限或无限)是两两互不相容的事件,P(Ai)>0,i=1,2,…,n,事件B?∪ni=1Ai,则对于事件B,有P(B)=∑ni=1P(Ai)P(B|Ai).称为全概率公式.
三、全概率公式
第四节 条件概率
定理1.3(贝叶斯公式)设A1,A2,…,An(n有限或无限)是两两互不相容的事件,P(Ai)>0,i=1,2,…,n,事件B?∪ni=1Ai,则有P(Ai|B)=P(Ai)P(B|Ai)∑nj=1P(Aj)P(B|Aj).
上式称为贝叶斯(Bayes)公式(或逆概率公式,后验概率公式),它是由英国科学家贝叶斯建立的.
四、贝叶斯公式
第四节 条件概率
定义1.5 设A与B为两事件,若P(AB)=P(A)·P(B)成立,则称事件A与事件B相互独立.
定理1.4 设A、B为两事件,且P(A)>0,则A与B相互独立的充要条件是P(B|A)=P(B).
性质1.2 (1)不可能事件?与任何事件独立;
(2) 若事件A、B相互独立,则A与B,A与B,A与B分别相互独立.
一、相互独立事件
第五节 事件的独立性
定义1.6 对于随机事件A1,A2,A3,若下列4个等式成立,则称A1,A2,A3是相互独立的.
P(A1A2)=P(A1)P(A2)
P(A2A3)=P(A2)P(A3)
P(A1A3)=P(A1)P(A3)
P(A1A2A3)=P(A1)P(A2)P(A3)
定义1.7 设有n个事件A1,A2,…,An.如果对于任意正整数k(2≤k≤n)以及1≤i1<i2<…<ik≤n有P(Ai1Ai2…Aik)=P(Ai1)P(Ai2)…P(Aik)成立,则称事件A1,A2,…,An是相互独立的.
一、相互独立事件
第五节 事件的独立性
定理1.5 设在一次试验中事件A发生的概率为p(0<p<1),则在n重伯努利试验中A恰好发生k次的概率为
二、独立试验序列概型
第五节 事件的独立性
谢谢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