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第五章 统计指数 课件(共60张PPT)- 《现代统计学》同步教学(西工大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05第五章 统计指数 课件(共60张PPT)- 《现代统计学》同步教学(西工大版)

资源简介

(共60张PPT)
01 统计指数的基本知识
02 综合指数的编制
03 平均指数的编制
04 指数体系
(一)统计指数的概念
统计指数简称指数,是一种对比性的分析指标,主要反映的是事物总体数量的相对变化,这种对比性的分析指标一般表现为相对数形式。指数的含义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
广义的指数是指一切说明社会经济现象在不同空间、时间的数量变动或差异程度的相对数,如动态相对数、比较相对数、计划完成相对数等都可称为指数。
狭义指数是一种特殊的相对数,指不能直接相加和对比的复杂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综合变动程度的相对数。例如,要说明一个地区消费品价格的综合变动情况,但消费品多种多样,用途、规格、计量单位等都不同,不能简单地将它们的价格相加,所以为了解决这类情况,我们就需要借助统计指数来进行。常见的统计指数有:商品零售价格指数,是说明全部零售商品价格总变动的相对数;工业产品产量指数,是说明一定范围内全部工业产品实物量总变动的相对数;等等。统计指数理论主要是探讨复杂现象总体综合变动状况和对比关系。
一、统计指数的概念及性质
第一节 时间数列的概念及编制
(二)统计指数的性质
统计指数一般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1.综合性
同一现象总体在各项目间变化的情况往往相差悬殊,指数不是反映单一事物的变动,而是综合反映多种事物构成总体的变动,所以它是一种综合性的指数。
2.平均性
每个个体的变动基本都是参差不齐的,指数所反映总体的变动也只是一种平均意义上的变动,即各个个体变动的一般程度。
3.相对性
指数是指总体各变量在不同场合下对比形成的相对数,它可以是度量一个变量在不同时间或不同空间的相对变化,如一种商品的价格指数;它也可以用于反映一组变量的综合变动,如消费价格指数。
一、统计指数的概念及性质
第一节 时间数列的概念及编制
统计指数的概念产生于18世纪后半期,从18世纪后半期至今的几百年历史中,指数相关理论在不断地发展、创新,指数的运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泛,并逐渐扩大到产量、成本、劳动生产率等指数。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统计指数已成为分析客观现象数量变动情况的一种特有方法,并被应用于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一些重要的指数已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晴雨表。
(一)个体指数的起源
指数的编制是研究物价的变动时产生的。价格指数的萌芽和首创起源于英国经济学家伏享所著的《铸货币及其货币铸造论》一书。到1707年,英国主教佛里特伍德出于和伏享同样的目的,为了计算货币交换价值,将1440—1480年5英镑货币所购买的谷、畜、鱼、布、菜等物品的数量加以比较,以研究数百年间这些物品价格的变动。一般认为佛里特伍德在价格指数史上的贡献,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这实际上也是个体指数的比较问题。由于个体指数是分别说明某种商品的价格涨落或货币升贬情况,因此,无论是计算还是理解都不会太困难。
二、统计指数的发展
第一节 时间数列的概念及编制
(二)总体指数的起源及发展
在指数的编制过程中,总指数的编制要比个体指数更复杂。因为总指数需要同时反映多种不同商品价格的变动,人们容易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并使用不同的计算方法。例如,在1738年,法国学者杜托在其《从政治上考虑财政和商业》中,就路易十四(1638—1715)与路易十二(1462—1515)两个时代的商品价格,从总数上加以比较,即把两期价格单纯地加在一起,来研究商品的价格变动并进行综合说明,这是简单综合法的起源。但由于该方法存在一些问题,以至于采用者并不多。
意大利贵族卡里提出简单算术平均指数数法。
1863年,英国经济学家杰文斯(William Stanley Jevons)在《金价的暴跌》一文中,提出了计算价格指数的简单几何平均法。为了证实这种方法的优越性,他编制了一种英国价格指数,并且通过对价格指数的分析研究,概括出金价跌落是因为从1849年起黄金产量增加的缘故。
现在,物价指数编制已运用到我们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
二、统计指数的发展
第一节 时间数列的概念及编制
三、统计指数的作用
第一节 时间数列的概念及编制
(一)按照说明现象的范围和计算方法不同,分为个体指数、总指数以及类指数
用于说明个别事物或个别项目的数量对比关系的比较指标称为个体指数(Individual Index)。
用于说明多种事物综合数量变动的比较指标称为总指数(General Index)。
在计算总指数时,总体现象中会出现多种事物,它们的计量单位多不相同,从而出现不能够直接相加也不能进行简单综合对比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采用多种方法。
计算统计指标时,可以同时使用分组方法,即对包含的多项事物进行分类或分组,按每个类或组计算统计指数。这样在个体指数和总指数之间又产生了一个类指数(Class Index)。
四、统计指数的种类
第一节 时间数列的概念及编制
(二)按照统计指标的性质不同,分为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
指数化指标是指在指数中反映其数量变化和对比关系的那种变量,当一个指数化指标具有数量指标的特征,并说明客观现象总体规模和总体水平变动情况的相对数,那么称作数量化指标,也称为数量指标指数,例如工业产品物量指数、职工人数指数等。
当一个指数化指标具有质量指标的特征,并说明客观现象的相对水平、平均水平或工作质量和效益等的变动程度的相对数,那么称作质量化指标,也称为质量指标指数,例如股票价格指数、工资水平指数、物价指数等。
四、统计指数的种类
第一节 时间数列的概念及编制
(三)按照指数计算方式不同,分为综合指数、平均指数和平均指标对比指数
综合指数(Composite Index)是通过两个有联系的综合总量指标对比计算的总指数,例如,国民生产总值指数、工资总额指数等是属于综合指数。
平均指数(Average Index)是根据个体指数用加权平均的方法计算出来的一种总指数,分算术平均数指数和调和平均数指数。综合指数和平均指数是计算总指数的两种形式。
平均指标对比指数是用两个加权算术平均数对比计算的指数,例如平均工资指数、平均劳动生产率指数等属于平均数指数。平均指标对比指数包括可变构成指数、固定构成指数和结构影响指数。
四、统计指数的种类
第一节 时间数列的概念及编制
(四)按照指数所说明的因素多少,分为两因素指数和多因素指数
两因素指数反映由两个因素构成的总体变动情况,多因素指数则反映由三个或三个以上因素构成的总体变动情况。两因素指数原理是基本的,多因素指数是两因素指数的推广。
(五)按对比的基期不同,分为定基指数和环比指数
指数时常是连续编制的,形成在时间上前后衔接的指数数列。凡是在一个指数数列中的各个指数都是以某一固定时期作为基期,叫作定基指数(Fixed Base Index)。如果各个指数都是以前一时期作为基期的,就是环比指数(Chain Base Index)。
四、统计指数的种类
第一节 时间数列的概念及编制
(六)按对比的内容不同,分为动态指数和静态指数
动态指数(Dynamic Index)是由两个不同时期或时点的同类现象变量值对比形成的指数,反映现象在不同时间上发展变化的过程和程度。
静态指数(Static Index)包括空间指数和计划完成情况指数两种,空间指数也称地域指数,是讲同一时间不同空间的同类现象进行综合比较的结果,反映现象在空间上的差异程度。计划完成程度指数是将某种现象的实际指标值与计划指标值对比而形成的指数,反映计划的执行情况或完成程度。
四、统计指数的种类
第一节 时间数列的概念及编制
如何设计综合指数的形式,关键是在经济联系中寻找同度量因素,而后再把它固定不变,以反映我们所要研究总体的某种现象的变化情况。即要解决以下三个问题。
(一)怎么确定指数化因素?
指数化因素(Factor of Indexation)是指需要通过指数的编制来反映其变化程度的那个因素,如物量指数的销售量,质量指数的价格。通常将指数化因素是数量指标的指数称为数量指标指数,指数化因素是质量指标的指数称为质量指标指数。
一、综合指数编制的原理
第二节 综合指数的编制
(二)用什么因素作为同度量因素是合理的?
同度量因素(Horometrical Factor)是指将若干度量单位不同、价值不统一,不能直接相加的指标过渡为可以相加和对比的媒介因素。例如,要求计算社会商品零售价格总指数,由于不同商品的单价代表的价值不一致,计量单位不统一,故不能相加而无法计算,如果用同度量因素把单价过渡为销售额,计量单位相同就可以相加了。又如,要计算社会商品销售量指数,由于实物量计量单位不同而不能相加,用同度量因素把它过渡为销售额就可以相加了。同度量因素不是随意选定的,而是从它们的经济联系考虑,这个假设就是从下面的经济关系式出发的。
商品销售额=商品销售量×商品销售价格
计算商品销售价格总指数时,以商品销售量为同度量因素;计算商品销售量总指数时,以商品销售价格为同度量因素。计算商品零售价格总指数,用商品销售价格乘以对应的商品销售量,过渡为销售额,就可以相加了。要计算商品销售量指数,用商品销售量乘以对应的商品销售价格,把它过渡为销售额就可以相加了。其中,商品销售量和商品销售价格都充当了同度量因素。经济关系式中的三个指标各自独立而又互相联系,既可以把销售额作为销售量与销售价格的综合,又可以把销售量、销售价格视为销售额的分解。
一、综合指数编制的原理
第二节 综合指数的编制
(三)把同度量因素固定在哪个时期是恰当的?
确定同度量因素的时期是指数编制的又一重要问题,应从实际情况出发,根据编制指数的具体目的、任务和研究对象的经济内容来确定。
根据同度量因素的时期选择不同,综合指数有不同的计算公式,国际上通用的是拉氏指数和派氏指数。
拉氏指数是将同度量因素固定在基期水平上,故又称为基期加权综合指数。拉氏指数可以消除权数对指数的影响,从而使不同时期的指数具有可比性。实际应用中常用拉氏公式来计算数量指标(如产量或销售量综合指数)。
派氏指数是将同度量因素固定在报告期水平,故又称为报告期加权综合指数。派氏指数不能消除权数变动对指数的影响,因而不同时期的指数缺乏可比性。但派氏指数可以反映质量指标(如商品价格)和数量指标(如销售量)的同时变动,具有较明显的经济意义。实际应用中常用派氏公式来计算价格、成本等质量指标综合指数。
一、综合指数编制的原理
第二节 综合指数的编制
(一)数量指标综合指数公式的建立
数量指标综合指数是说明总体规模变动情况的相对数,例如商品销售量指数、工业生产指数、货物运输量指数等。
此处以商品销售量指数为例来说明数量指标综合指数计算公式的形成过程。
二、数量指标综合指数的编制
第二节 综合指数的编制
(一)数量指标综合指数公式的建立
二、数量指标综合指数的编制
第二节 综合指数的编制
(二)用基期的质量指标作为同度量因素的数量指标综合指数
二、数量指标综合指数的编制
第二节 综合指数的编制
(二)用基期的质量指标作为同度量因素的数量指标综合指数
二、数量指标综合指数的编制
第二节 综合指数的编制
(三)用报告期的质量指标作为同度量因素的数量指标综合指数
如果不用基期价格作为同度量因素,而是采用报告期价格作为同度量因素,结果就有所不同。
计算表明,无论是对商品销售量的增加程度还是对销售额的影响,都不同于用基期价格作为同度量因素的销售量指数。总体分析,该超市商品销售量增长了5.68%,由于销售量上涨了,促使销售额也上涨了,并且还说明由于销售量的增长,乐家超市的销售额绝对值增加了800元。
二、数量指标综合指数的编制
第二节 综合指数的编制
(三)用报告期的质量指标作为同度量因素的数量指标综合指数
在综合指数中,编制数量指标综合指数往往用基期质量指标作同度量因素较好,即数量指标综合指数
我国在编制数量指标综合指数时,多数采用的是这个公式,即数量指标综合指数是以基期的质量指标为同度量因素。
二、数量指标综合指数的编制
第二节 综合指数的编制
(一)质量指标综合指数公式的建立
质量指标综合指数是说明总体内涵数量变动情况的相对数,例如商品价格指数、工资水平指数、成本指数、股票价格指数等。
我们用商品价格指数为例来说明质量指标综合指数的编制方法。仍使用表5-2的例子。
【例5-4】根据表5-2的资料,如果计算三种商品价格的个体指数,按照前述方法计算可得
计算结果说明,甲商品价格保持不变,乙商品价格上涨了80%,丙商品价格降低了12%。三种商品的价格有高有低,有的保持不变,有升有降,如果要反映三种商品价格的综合变动,就要计算三种商品价格总指数。现在要说明三种商品价格总的变动情况,即计算价格总指数。同数量指标综合指数编制方法相同,商品价格指数要以商品销售量为同度量因素。
三、质量指标综合指数的编制
第二节 综合指数的编制
(二)以基期的数量指标作为同度量因素的质量指标综合指数
【例5-5】利用表5-2数据,计算以基期作为同度量因素的质量指标,结果如下:
将同度量因素“销售量”固定在基期,其计算结果表明:(1)三种商品的价格报告期比基期平均增加了35.65%;(2)由于三种商品的单位价格上涨了35.65%,说明家庭购买商品的总费用也增加了35.65%;(3)式(5.8)中分子与分母相减的差额说明由于单位价格的变动对销售总额的绝对值的影响。
本例中三种商品的购买力保持不变,分子与分母差额表明居民在维持基期生活水平的情况下,由于商品的单位价格上涨了,导致报告期比基期多支出3 700元。
三、质量指标综合指数的编制
第二节 综合指数的编制
(三)以报告期数量指标作为同度量因素的质量指标综合指数
【例5-6】利用表5-2数据计算以报告期作为同度量因素的质量指标,结果如下:
将同度量因素控制在报告期,这个公式是由德国经济学家派许在1874年提出的,称派许质量指标指数,简称派氏指数。将同度量因素“销售量”固定在报告期,其计算结果表明:
(1)三种商品的单位价格报告期比基期平均增加了30.53%;(2)由于商品的单位价格上涨了30.56%,销售额报告期比基期也增加了30.56%;(3)分子与分母相减的差额说明由于单位价格的变动对销售额绝对值的影响。
本例中三种商品价格平均上涨了30.53%,分子与分母之差,表明居民在维持报告期生活水平的情况下,由于物价上涨,多支出3 480元。
三、质量指标综合指数的编制
第二节 综合指数的编制
(四)用固定时期的数量指标作为同度量因素的质量指标综合指数
公式如下:
三、质量指标综合指数的编制
第二节 综合指数的编制
(四)用固定时期的数量指标作为同度量因素的质量指标综合指数
公式如下:
在综合指数中,编制质量指标综合指数往往用报告期质量指标作同度量因素较好。故在编制质量指标综合指数时,一般采用下式:
我国在编制质量指标综合指数时,多数采用的是这个公式,即质量指标综合指数是以报告期的数量指标为同度量因素。
三、质量指标综合指数的编制
第二节 综合指数的编制
(一)马歇尔-艾奇沃斯指数(简称马-艾指数)
1887年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Alfred Marshall,1842-1924)提出以基期与报告期实物平均量作权数的综合物价指数,其计算公式为
此公式又为英国统计学家艾奇沃斯(Francis Ysidro Edgeworth,1845-1926)所推广,故被称为马歇尔—艾奇沃斯公式。此公式的思想也可用于计算综合物量指数,其计算公式为
四、其他形式的综合指数
第二节 综合指数的编制
(二)费雪理想指数
1911年美国统计学家费雪(Irving Fisher,1867-1947)提出了交叉计算指数的公式,即拉氏与派氏公式的几何平均公式:
费雪系统地总结了各种指数公式的特点,提出了对指数优劣的三种测验方法。
(1)时间互换测验——时间互换测验,指报告期对基期的指数和基期对报告期的指数的乘积应等于1;(2)因子互换测验——因子互换测验,指物价指数和相应的物量指数的乘积应等于其价值指数;(3)循环测验——第一个时期对比基期的指数和第二个时期对比第一个时期指数的乘积,应等于第二个时期对基期的指数,即环比指数的乘积等于相应的定基指数。
四、其他形式的综合指数
第二节 综合指数的编制
(一)加权算术平均数指数
加权算术平均指数是对个体指数采用加权算术平均的方法计算的总指数。加权算术平均数指数的计算步骤如下:
ー、平均指数的基本形式
第三节 平均指数的编制
(一)加权算术平均数指数
ー、平均指数的基本形式
第三节 平均指数的编制
(二)加权调和平均数指数
加权调和平均指数的编制步骤如下:
ー、平均指数的基本形式
第三节 平均指数的编制
(二)加权调和平均数指数
加权调和平均指数的编制步骤如下:
ー、平均指数的基本形式
第三节 平均指数的编制
(二)加权调和平均数指数
ー、平均指数的基本形式
第三节 平均指数的编制
(一)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又称生活费用指数,是度量城乡居民家庭购买并用于日常生活消费的一篮子商品和服务项目价格水平随着时间变动的相对数,综合反映居民购买的生活消费品和服务价格水平的变动情况。它是进行国民经济核算、宏观经济分析和预测、实施价格总水平调控的一项重要指标。世界各国一般用消费价格指数作为测定通货膨胀的主要指标。
在实际中,居民消费价格指数采用加权算术平均公式编制。年度指数计算以上年为基期的指数,月度指数分别计算以上年同期和上月为基期的同比和月环比两种指数。
二、几种主要价格指数的编制
第三节 平均指数的编制
二、几种主要价格指数的编制
第三节 平均指数的编制
二、几种主要价格指数的编制
第三节 平均指数的编制
(二)股票价格指数
1.道·琼斯股价指数
道·琼斯股价指数是由美国新闻出版商道·琼斯公司计算并发布的,是历史最悠久的股票价格指数。最初组成道·琼斯股票价格平均数的股票只有11种,采用简单算术平均法计算。后来几经变动,选择的股票种类不断增加,从1938年至今增加到65种,其中包括30种工业股票、20种交通运输业股票及15种公用事业股票,编制方法也从简单算术平均改为平均修正法。由于各种股份公司经常有股数增加和股票拆细的情况发生,这样,作为分母的股票总股数必然增加,促使单位股份降低,难以体现股票价格变动的真实情况,因此,需要对分母做适当处理,以免平均数受到影响。道·琼斯股票价格平均数以1928年10月1日为基期,即以该日的股份平均数为基数,以后各期股票价格同基期相比计算出来的百分数就成为各期的股票价格指数。
由于道·琼斯指数的采样股票数目较少,且多是热门股,缺乏广泛的代表性,并且没有考虑权数,导致少数几种流动性较小的股票价格的大幅度涨落对平均数产生很大影响。
二、几种主要价格指数的编制
第三节 平均指数的编制
(二)股票价格指数
2.标准-普尔混合指数
标准-普尔混合指数是1923年由美国最大的证券研究组织标准-普尔公司编制发布。该指数最初包括233种上市的工业、铁路、公用事业的普通股票,以后逐步调整为500种。其中工业股票400种、公用事业股票40种、金融机构股票40种、交通运输业股票20种。
标准-普尔混合指数包括的500种普通股票总价值很大,其成分股有90%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其中也包括一些在别的交易所和店头市场交易的股票,所以它的代表性比道·琼斯平均指数要广泛得多,故更能真实地反映股票市价变动的实际情况。比较起来,道·琼斯工业股票指数对股价的短期走势具有一定的敏感性,而标准-普尔混合指数用于分析股价的长期走势,则较为可靠。从对股票市场价格分析研究的角度,一些银行的证券专家和经济学家偏向采用标准-普尔混合指数,而从实用的角度,大多数证券公司和投资者则喜欢采用道·琼斯工业股票指数。
二、几种主要价格指数的编制
第三节 平均指数的编制
(二)股票价格指数
3.纳斯达克指数
纳斯达克市场的英文直译名为“全美证券交易商协会自动报价系统”,它是全球第一个电子化的股票市场。纳斯达克指数由纳斯达克证券市场编制发布。纳斯达克证券市场有限公司隶属于美国国家证券交易委员会,该协会是一个自律性的管理机构,几乎所有的美国证券经纪和交易商都是它的会员。纳斯达克指数的编制始于1985年1月,对在纳斯达克股市上市的公司股票价格,以资本量的大小为权数加权平均计算得出。纳斯达克指数主要有两个:NASDAQ综合指数和Nasdaq-100指数。
NASDAQ综合指数包括在纳斯达克上市的所有美国公司和非美国公司,每一家公司的股票通过其市值在综合指数中的比例来影响NASDAQ综合指数。
Nasdaq-100指数,是由在纳斯达克全国市场上市的、最大的100家非金融性国内公司的4个指数综合而成,反映纳斯达克成长最快的主要非金融性公司的情况,每一家公司的股票通过其市值在综合指数中的比例来影响Nasdaq-100指数。
二、几种主要价格指数的编制
第三节 平均指数的编制
(二)股票价格指数
4.上证指数体系
作为国内外普遍采用的衡量中国证券市场表现的权威统计指标,由上海证券交易所编制并发布的包括上证180指数、上证50指数、上证综合指数、上证380指数,以及上证国债、企业债和上证基金指数为核心的上证指数体系,科学表征上海证券市场层次丰富、行业广泛、品种拓展的市场结构和变化特征,便于市场参与者的多维度分析,引导市场资金的合理配置。
二、几种主要价格指数的编制
第三节 平均指数的编制
(三)房地产价格指数
房地产价格指数是反映一定时期房屋销售、租赁和土地交易过程中房地产价格水平变动趋势和变动程度的相对数,它是通过百分数的形式来反映房价在不同时期的涨跌幅度。它是房屋销售价格指数、房屋租赁价格指数和土地交易价格指数的统称。
1.房屋销售价格指数
房屋销售价格指数反映一定时期商品房、公有房屋和私有房屋各大类房屋的销售价格的变动情况。其中,商品房细分为经济适用房、普通住房、高档公寓等各类住宅,以及商业用房、写字楼等非住宅。在房屋销售价格指数的计算中,小类指数是以报告期的销售收入作为计算权数,大类指数和总指数是以上一年全市各类房屋的销售额作为权数,采用加权算术平均的方法计算出来的。
2.房屋租赁价格指数
房屋租赁价格指数反映一定时期住宅、办公用房、商业用房、仓库的租赁价格变动情况。房屋租赁价格指数的计算与房屋销售价格指数的计算相同,小类指数是以报告期的租赁收入作为计算权数,大类和总指数是以上一年全市各类房屋的租赁额作为权数,采用加权算术平均的方法计算出来的。
二、几种主要价格指数的编制
第三节 平均指数的编制
(三)房地产价格指数
3.土地交易价格指数
土地交易价格指数反映一定时期房地产开发商或其他建设单位,为取得土地使用权而实际支付价格的变动情况。土地交易价格指数主要分类为住宅用地、工业用地、商业、旅游用地等,它是以上一年各类用地的成交额作为权数,采用加权算术平均的方法计算出来的。
房地产价格指数采用重点调查与典型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取得被调查项目的价格资料,然后采用由下到上逐级汇总的方法编制。以房屋销售价格指数为例,具体的计算方法如下:
二、几种主要价格指数的编制
第三节 平均指数的编制
(三)房地产价格指数
3.土地交易价格指数
二、几种主要价格指数的编制
第三节 平均指数的编制
(一)指数体系的概念
指数体系是指几个指数之间在一定的经济联系基础上所结成的较为严密的数量关系。其表现形式为:一个总体变动指数等于两个或两个以上因素的连乘积。如果在实际中,它们有如下关系:
商品销售额=商品销售量×商品销售价格 工资总额=职工人数×平均工资
增加值=职工人数×增加值率×劳动生产率
那么,在指数中,它们也存在这样的关系:商品销售额指数=商品销售量指数×商品销售价格指数 工资总额指数=职工人数指数×平均工资指数
增加值总指数=职工人数指数×增加值率指数×劳动生产率指数
这些就是一个指数体系。在指数体系中,商品销售量与商品销售价格两个指数成为商品销售额指数的两个因素,在上面的关系式中是作为因式出现的。
一、指数体系的概念和作用
第四节 指数体系
(二)指数体系的作用
指数体系的作用可以概括为两方面。
1.根据指数体系可以用已知指数来推算体系中某一个未知的指数
如商品销售价格指数(物价指数)经常公布,可以用它来推算商品销售量指数。某商场销售额报告期比基期增加了15%,物价指数增加了5%,问该商场商品销售量指数是如何变动的?
上述例子就是要求通过指数体系进行有关的推算,这种推算首先要找到指数之间的关系式,然后根据关系式推算相关的指数变动情况。由于商品销售额指数=商品销售量指数×商品销售价格指数,所以销售量指数=115%105%=109.52%,即销售量报告期比基期增加了9.52%。
一、指数体系的概念和作用
第四节 指数体系
(二)指数体系的作用
2.可以作为因素分解方法之一
如:净产值=直接生产人员劳动生产率×直接生产人员数,即净产值受直接生产人员劳动生产率和直接生产人员数两个因素的影响。如果再进一步分解,那么净产值也可以受三个因素影响:
净产值=直接生产人员劳动生产率×员工数×直接生产人员数/员工数
净产值=净产值/直接生产人员数×直接生产人员数/员工数×员工数=直接生产人员劳动生产率×直接生产人员数在全部员工数中所占比重×员工数
一、指数体系的概念和作用
第四节 指数体系
(一)两因素综合指数的指数体系
综合指数体系的一般形式。根据同一个资料计算的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形成指数体系,它是综合指数因素分析法的基础。指数体系是
二、指数体系的编制和使用
第四节 指数体系
(一)两因素综合指数的指数体系
【例5-10】仍然以乐家超市三种商品销售量和相应的商品价格资料为例,根据表5-2的资料计算分析,看影响销售总额变化的主要因素是销售量变化还是价格的变化,或销售量和价格各自影响是多少?方法如下:
(1)建立指数体系:
二、指数体系的编制和使用
第四节 指数体系
(一)两因素综合指数的指数体系
【例5-10】(2)相对数和绝对量的计算。
1)总量指标变动程度及绝对变动量的分析。
销售额总动态指标
二、指数体系的编制和使用
第四节 指数体系
(一)两因素综合指数的指数体系
【例5-10】(2)相对数和绝对量的计算。
2)数量指标变动程度及绝对变动量分析。相对数计算:
销售量指数
二、指数体系的编制和使用
第四节 指数体系
(一)两因素综合指数的指数体系
【例5-10】(3)综合分析。
二、指数体系的编制和使用
第四节 指数体系
(二)多因素综合指数的指数体系
在实际分析中,有些现象受到三个或者三个以上因素的影响。
例如:利税总额=销售量×销售价格×利税率
工业产品原材料支持额=产品产量×单位产品原材料消耗量×原材料价格
凡是影响因素在三个或三个以上时,应用指数体系进行因素分析,被称为多因素分析。总体现象的多因素分析法与双因素分析法基本一样,根据现象总体因素分解后进行排序的规则是先数量指标后质量指标,同时,相邻的两因素有经济关系。下面通过对利润额变动的分析来说明总体现象的多因素分析。由于利润额的变动受销售量、销售价格、利润率的影响,根据排序原则,三因素的顺序为:利润额=销售量(q)×销售价格(p)×利润率(c),因此,可以按照下面的分析顺序来进行分析:
二、指数体系的编制和使用
第四节 指数体系
(二)多因素综合指数的指数体系
二、指数体系的编制和使用
第四节 指数体系
(二)多因素综合指数的指数体系
【例5-11】以表5-6资料为例,对总体现象进行多因素分析。
二、指数体系的编制和使用
第四节 指数体系
(二)多因素综合指数的指数体系
【例5-11】以表5-6资料为例,对总体现象进行多因素分析。
二、指数体系的编制和使用
第四节 指数体系
(二)多因素综合指数的指数体系
【例5-11】以表5-6资料为例,对总体现象进行多因素分析。
二、指数体系的编制和使用
第四节 指数体系
(二)多因素综合指数的指数体系
【例5-11】以表5-6资料为例,对总体现象进行多因素分析。
综上所述,乐家超市利润总额增加了1 446.4元,增长了50.5%,其中销售量的增加使总利润额增长了10.03%,总利润额绝对额增加了316元;销售价格增加促使利润总额增长了26.79%,总利润额绝对额增加了852元;利润率的增加使得总利润额增长了6.90%,总利润额绝对额增加了278.4元。
二、指数体系的编制和使用
第四节 指数体系
(三)平均指标对比指数的指数体系及其因素分析
在实际分析中,常常需要对平均指标的变动进行对比分析。在平均指标对比指数中,也存在着指数体系,总平均指标变动的因素分析,需要区分三种平均指标指数,即可变构成指数、固定构成指数和结构变动影响指数。
三者间的关系为:可变构成指数=固定构成指数×结构影响指数
可变构成指数也称为总变动指数,是反映指标值水平变动和单位结构变动共同影响程度的指数。
固定构成指数是反映各组平均水平变动影响程度的指数。
结构影响指数是单纯反映各组单位结构变动影响程度的指数。
二、指数体系的编制和使用
第四节 指数体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