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初中科学七年级下册3.1机械运动 培优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浙教版初中科学七年级下册3.1机械运动 培优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浙教版初中科学七年级下册3.1机械运动 培优卷
一.选择题(共15小题)
1.宁波市机场高架建成后,极大地方便了市民出行,小轩驾驶一辆汽车在高架桥上由南向北行驶,则(  )
A.以该汽车为参照物,司机是运动的
B.以高架桥参照物,该汽车是静止的
C.以桥上路灯为参照物,该司机向南运动
D.以司机为参照物,桥上路灯是运动的
2.下列现象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
A.春风拂面 B.桂花飘香 C.雪花飘飘 D.柳絮飞扬
3.现有甲、乙、丙三个完全相同的物体,在相等的恒力F作用下,分别在水平方向、沿斜面向上、竖直方向由静止开始通过了相等的距离s,如图所示。地面和斜面都光滑,则最后甲、乙、丙速度大小的关系是(  )
A.v甲>v乙>v丙 B.v甲<v乙<v丙
C.v甲=v乙=v丙 D.V甲=V乙<V丙
4.战斗机水平飞行时,飞行员从舷窗看到如图甲所示的“天地分界线”,当飞行员从左侧舷窗看到的“天地分界线”如图乙所示时,飞机可能在(  )
A.斜向上爬升 B.斜向下俯冲
C.竖直向上爬升 D.竖直向下俯冲
5.甲、乙两位同学,同时从同一地点沿直线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的s﹣t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0~4s内乙的平均速度为4m/s
B.2~4s内乙做匀速直线运动
C.4s时甲、乙两物体的速度相等
D.3s时乙在甲的前方
6.甲、乙两物体从同一地点同时向相同方向做直线运动,其s﹣t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  )
A.两物体在0~10s内都做匀速运动,且v甲<v乙
B.两物体在15~20s内都做匀速运动,且v甲<v乙
C.两物体在15s末相遇,且0~15s内通过的路程相等
D.两物体在20s末相遇,且0~20s内通过的路程相等
7.寒假期间,小明与爸爸、妈妈一起驾驶小汽车回家,当汽车在快速路上快速行驶时,小明却感觉到自己是静止的。则小明所选取的参照物是(  )
A.路对面驶过来的汽车 B.地面
C.路边的树 D.自家行驶的小汽车
8.为了践行“绿色环保”的生活理念,小张、小王、小李从同一地点A沿同一道路同时出发,最终都到达地点B,小张驾驶电瓶车以30km/h的速度匀速前进,小王以5m/s的速度跑步匀速前进,小李以每分钟通过0.6km的速度骑自行车匀速前进,则(  )
A.小张先到达B地 B.小王先到达B地
C.小李先到达B地 D.三人同时到达B地
9.神舟十七号于2021年10月26日发射,在火箭加速上升阶段,航天员汤洪波、唐胜杰、江新林感觉自己是静止不动的,他们选择的参照物是(  )
A.地面上的指挥人员 B.火箭发射塔
C.火箭 D.地球
10.图中的A、B、C、D分别是用照相机拍摄(每0.1s拍摄一次)的小球在四种不同运动状态下的照片,其中小球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
A. B.
C. D.
11.甲、乙、丙三人在操场同一条跑道上进行体育中考跑步训练,某时刻三人所处位置如图①,10秒后,三人所处位置如图②。若判断甲是静止的,则选取的参照物可能是(  )
A.乙 B.丙 C.跑道 D.旗杆
12.公路边有一农舍,它的烟囱正冒着烟,插有旗帜的a、b两车在农舍旁的公路上。观察图中旗与烟的情况,判断以下关于a、b两车相对于房子的运动情况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a、b两车一定向左运动
B.a、b两车一定向右运动
C.a车可能运动,b车向右运动
D.a车可能静止,b车向左运动
13.校运动会上可用无人机带的摄像头对运动员进行遥控拍摄。当无人机上升时,有人认为无人机是静止的,则此人所选参照物是(  )
A.地面 B.运动员 C.摄像头 D.遥控者
14.下列语句中划线部分描绘的运动情景,选取山为参照物的是(  )
A.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B.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
C.满眼风波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
D.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1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在相等时间的情况下,物体通过的路程s越长,其速度v越大
B.在通过相等路程的情况下,物体运动所用的时间t越少,其速度v越大
C.匀速运动的物体,其速度v由决定,但与s、t的大小无关
D.匀速运动的物体,其速度与路程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
二.填空题(共6小题)
16.甲、乙两个物体同时从同一地点向西做直线运动,速度与时间关系如图所示。以甲为参照物,乙以    米/秒的速度向东运动,经过9s,甲、乙两物体相距    m。
17.某艘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为6m/s,现在它在水流速度为2m/s的河中逆流行驶,在经过一座桥时掉落了一只空木箱,经过了2分钟船上的人才发现,马上调头去寻找漂走的木箱,从此处到追上木箱,船行驶的路程至少为   m。
18.流速为5km/h的河流中有一只自由漂浮的木桶,甲、乙两船同时从木桶位置出发,以如图所示速度计上显示的速度分别逆流、顺流而行,1小时后甲船离木桶的距离是    ,乙船离木桶的距离是    。
19.如图所示是道路旁某监控时隔2s拍摄到的两张照片,小明正骑着自行车由西向东行驶,以地面为参照物,道路旁的树是    (填“静止”或“运动”)的;小明认为树是向西运动的,则小明选择的参照物是    ;以小轿车为参照物,则大卡车是向    (选填“东”或“西”)运动的。
20.(1)“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这是唐代诗人李白《早发白帝城》中的诗句,从物理学的角度来看,以高山为参照物,轻舟是    的,以轻舟为参照物,船篷是    。
(2)歼15战机从航空母舰的甲板起飞,以    为参照物,飞行员是静止的;以    为参照物,飞行员是运动的。
21.观察甲图可知汽车做    直线运动;观察苹果下落时的频闪照片(乙图),可知苹果做    直线运动。
三.实验探究题(共4小题)
22.小宁想研究气泡运动的规律,气泡运动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做出猜想】
猜想一:跟气泡的长度有关;
猜想二:跟玻璃管与水平面间的倾角大小有关。
【实验过程】
在细玻璃管中注入水,管中留一个气泡,让玻璃管与水平面间保持不同的倾角,观察气泡的运动情况,如图所示。为了便于研究,她在玻璃管上做出记号A、B,测出气泡经过AB段所需时间。
【实验数据】
气泡长度约2cm
实验序号 倾角/° 气泡经过AB段的时间/s
1 15 22.5
2 30 14.9
3 45 12.2
4 60 13.8
5 90 19.9
(1)实验中,除刻度尺、量角器外,还需要的测量仪器为    。
(2)分析表中数据,可得出气泡的运动快慢随倾角大小的变化规律为:   。
(3)老师建议小宁每一个倾角都做3次实验,测出气泡3次经过AB段的时间,再取其平均值,这样做的目的是    。
23.近年以来,整治酒后驾车行为在全国进行。林子的爸爸对此却不以为然,为了说服爸爸,林子和爸爸一起做了一个“测定反应速度”的实验。实验操作如图,实验结果如表:
A不饮酒 B饮一杯啤酒 C饮两瓶啤酒
第一次 24.4 32.2 48.7
第二次 25.5 34.2 ①
第三次 25.1 35.0 51.3
说明:表中测量值为林子松开直尺后,爸爸尽快用拇指和食指夹住直尺时手指所在位置的刻度值,单位为厘米(cm)。请分析回答:
(1)测量并记录手指所在位置的刻度,这在科学探究过程中属于    。
A.提出问题
B.建立假设
C.收集事实证据
D.表达与交流
(2)请帮林子将表中C组第二次测量数据填上,①   。
(3)实验结果表明:饮酒会影响人的反应速度,且饮酒越多,测量值越    ,人的反应速度越    。
(4)小林还可以通过增加    方法来改进实验,增强实验的说服力。
24.为保障学生安全,交通部门通常会按规定在学校附近设置30km/h的限速标识,如图所示。
(1)从能量角度分析,限制汽车速度能减轻被撞时伤害的原因是    。
(2)小乐经常发现经过学校门口直道上的汽车行驶速度较快,可能超过30km/h。为验证自己的想法,他组织同学一起测量随机驶过校门口的某些汽车的速度。
实验器材:100m长的皮尺、若干个秒表、粉笔等。
请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为他们设计实验方案并作出判断。
25.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纸锥和小金属球来研究“空气阻力和速度的关系”。 取三个相同的纸锥,每个纸锥的质量为m,并编号为甲、乙、丙,其中在乙纸锥内固定质量为3m的小金属球,在丙纸锥内固定质量为8m的小金属球。让它们从不同高度分别自由落下,并以竖直砖墙为背景,当进入竖直砖墙的区域时,用照相机通过每隔相等的时间曝光一次的方法记录纸锥的运动过程,如图是其中一段的示意图。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对于图中的这段运动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只有甲做匀速直线运动
B.只有乙做匀速直线运动
C.只有丙做匀速直线运动
D.甲、乙、丙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2)对于图中的这段运动过程,甲、乙、丙三个纸锥的速度之比是   ;它们所受的空气阻力之比是   ;由此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
四.计算题(共3小题)
26.19.港珠澳大桥(如图甲)全长55km,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由引桥、跨海桥、海底隧道三部分组成,其中跨海桥长22.9km,海底隧道长6700m,大桥设计使用寿命120年,可抵御8级地震、16级台风、30万吨船舶撞击。图乙是港珠澳大桥的限速牌。请根据以上信息,求:
(1)当汽车以最高限速行驶,通过港珠澳大桥全程需要多少时间?
(2)若一辆通过海底隧道的小客车车长10m,车身完全在隧道中的时间为223s,请通过计算说明该车是否超速?
(3)一车队以90km/h的速度完全通过海底隧道,所用时间为280s,该车队的长度为多少米?
27.据统计,全国发生的车祸中有超过四分之一是超速引起的!为此,宁夏近年来加大了道路限速监控管理。一种是“定点测速”,即监测汽车在某点的车速;另一种是“区间测速”,就是测算出汽车在某一区间行驶的平均速度。如果超过了该路段的最高限速,即被判为超速。若监测点A、B相距25km,全程限速120km/h,一辆轿车通过监测点A、B的速度分别为100km/h和110km/h,通过两个监测点的时间如图所示。
(1)采用“定点测速”,该轿车通过监测点A、B时会不会被判超速?
(2)采用“区间测速”,这辆轿车在该路段会不会被判超速?(请通过计算进行说明)。
28.某司机驾车前行,突然发现前方80m处有障碍物。司机从发现险情到踩刹车制动需要的反应时间为0.75s,这段时间内汽车保持原速前行了15m。汽车制动后还要继续向前滑行30m才能停下。
(1)汽车制动前的速度是多少?
(2)若司机酒后驾车,反应时间是平时的4倍,请通过计算判断汽车是否会撞上障碍物?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浙教版初中科学七年级下册3.1机械运动 培优卷 答案
一.选择题(共15小题)
1.解:A、小轩驾驶一辆汽车在高架桥上由南向北行驶,以该汽车为参照物,司机小轩的相对位置没有发生改变,是静止的,故A错误;
B、汽车与高架桥的相对位置不断变化,以高架桥参照物,该汽车是运动的,故B错误;
C、司机由南向北行驶,以桥上路灯为参照物,该司机向北运动,故C错误;
D、司机与桥上路灯的位置不断发生变化,以桥上路灯为参照物,司机是运动的,故D正确。
故选:D。
2.解:A、春风是流动的空气,说明空气的位置不断变化,属于机械运动,故A不符合题意;
B、桂花飘香,属于扩散现象,不属于机械运动,故B符合题意;
C、雪花在飘落的过程中,位置不断变化,属于机械运动,故C不符合题意;
D、在柳絮飞扬的过程中,柳絮相对于地面位置发生变化,属于机械运动,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解:由于力F可以把物体竖直提起,说明力F≥物体的重力G,地面和斜面都光滑,说明摩擦力为零。
甲在水平方向只受拉力F的作用,其合力大小等于F,方向与F的方向相同,物体做加速运动;
乙沿斜面上升时,要克服物体重力的分力,则物体受到的合力为F﹣G分,方向与F相同,物体做加速运动;
丙竖直向上,物体受到的合力为F﹣G,合力≥0,则物体做匀速或加速运动。
综上所述,甲受到的合力最大,乙其次,丙最小,因此,通过了相等的距离s后,甲的速度最大,丙的速度最小,即v甲>v乙>v丙。
故选:A。
4.解:A、当战斗机斜向上爬升时,飞行员以飞机为参照物时,将从左侧舷窗看到的“天地分界线”左高右低,倾斜向上,故A正确;
B、当战斗机斜向下俯冲时,飞行员以飞机为参照物时,将从左侧舷窗看到的“天地分界线”左低右高,倾斜向下,故B错误;
C、当战斗机竖直向上爬升,飞行员以飞机为参照物时,将从左侧舷窗看到的“天地分界线”应该是竖直的,故C错误;
D、当战斗机竖直向下俯冲时,飞行员以飞机为参照物时,将从左侧舷窗看到的“天地分界线”应该是竖直的,故D错误;
故选:A。
5.解:AB、乙的s﹣t图象前2s为一条倾斜直线说明乙在这段时间内做匀速直线运动,2s以后乙的s﹣t图象为水平直线说明此时乙静止,则第3s时乙的路程为8m,第4s时乙的速度为0,由图可知0﹣4s乙的平均速度为:v===2m/s,故AB错误;
C、甲的s﹣t图象是一条倾斜直线说明甲始终做匀速直线运动,而2s以后乙一直静止,
故4s时甲、乙两物体的速度不相等,故C错误;
D、甲、乙两位同学,同时从同一地点沿直线向同一方向运动,且从图中可知,3s时甲的路程小于乙的路程,故乙在甲的前方,故D正确。
故选:D。
6.解:
A、由图象看出两物体在0~10s内的图象是一条斜线,表示物体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且在此时间内甲物体通过的路程大于乙物体通过的路程,所以v甲>v乙.此选项错误;
B、甲物体在15~20s内的图象是一条和时间轴平行的直线,所以甲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此选项错误;
C、由图象看出两物体在15s末相遇,且0~15s内通过的路程相等,都是100m。此选项正确;
D、由图象看出两物体在15s末相遇,不是在20s末相遇,0~20s内通过乙通过的路程大于甲。此选项错误。
故选:C。
7.解:ABC、以路对面驶过来的汽车、地面、路边的树为参照物,小明的位置都发生了变化,是运动的,故ABC不符合题意;
D、以自家行驶的小汽车为参照物,小明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是静止的,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8.解:由题意知,v小张=30km/h,v小王=5m/s=18km/h,v小李=0.6km/min=36km/h,
由速度公式v=可知,时间:t=,由于他们的路程s相同而小李的速度最大,
则小李的运动时间最短,小李最先到达B地,故C正确;
故选:C。
9.解:航天员汤洪波、唐胜杰、江新林他们相对于地面上的指挥人员、火箭发射塔和地球的位置在发生变化,是运动的,相对于火箭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是静止的,因此他们选择的参照物是火箭,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10.解:A.图中物体在相同时间内的运动距离越来越大,不是匀速运动,故A不符合题意;
B.图中物体在相同时间间隔内,通过的距离相同,是做匀速直线运动,故B符合题意;
C.图中物体下落速度在加快,故C不符合题意;
D.图中物体运动方向不断发生变化,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1.解:若判断甲是静止的,则选取作为参照物的物体应该相对甲位置没有发生改变,故乙符合题意;丙、跑道、旗杆相对甲位置发生了改变,选其为参照物,甲是运动的,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2.解:由图中的信息可以判断出:因为房子的烟向左飘,所以风是向左吹
所以a车运动状态有三种可能 1、向右运动 2、静止 3、向左运动,车速小于风速;
因为b车旗向右飘,所以b车只能向左运动,且速度要大于风的速度。
故选:D。
13.解:无人机相对于摄像头来说,位置没有发生改变,所以无人机相对于摄像头来说是静止的,故C符合题意;无人机相对于地面、运动员、遥控者的位置发生了改变,故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4.解:A、“两岸青山相对出”是相对于船来说的,以船为参照物,山是运动的,故A错误;
B、“巍巍青山两岸走”是以竹排为参照物,青山是运动的,故B错误;
C、“看山恰似走来迎”选择的参照物是自己或者船与船上的物体,此时山是运动的,故C错误;
D、“轻舟已过万重山”,以山为参照物,舟是运动的;故诗人选取的参照物为山,故D正确。
故选:D。
15.解:A、在相等时间的情况下,物体通过的路程s越长,根据速度公式v=,其速度v越大,故A正确;
B、在通过相等路程的情况下,物体运动所用的时间t越少,根据速度公式v=,其速度v越大,故B正确;
C、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速度大小保持不变,速度的大小由决定,但与s、t的大小无关,故C正确;
D、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保持不变,与路程s不成正比,与时间t不成反比,故D错误;
故选:D。
二.填空题(共6小题)
16.解:
由图象可知,v甲=15m/s>v乙=10m/s,都做匀速直线运动;由于甲、乙均向西运动,且v甲>v乙,则以甲为参照物,乙向东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为15m/s﹣10m=5m/s;
由v=可得,经过9s甲、乙两物体通过的路程分别为:
s甲=v甲t=15m/s×9s=135m,s乙=v乙t=10m/s×9s=90m,
所以,经过9s甲、乙间的距离为:s=s甲﹣s乙=135m﹣90m=45m。
故答案为:5;45。
17.解:已知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为v1=6m/s,水流速度为v2=2m/s,因为是逆流行驶,则行驶速度v=v1﹣v2=6m/s﹣2m/s=4m/s,t=2min=120s,
由v=可得,发现木箱丢失后船行驶的路程s1=vt=4m/s×120s=480m,
此时木箱漂流的路程s2=v2t=2m/s×120s=240m,
2min后木箱与船相距是s=s1+s2=480m+240m=720m,
设追上木箱的时间为t1,则追木箱的速度v3=6m/s+2m/s=8m/s,
则v2t1+720m=v3t1,
即2m/s×t1+720m=8m/s×t1,
解得t1=120s,
则从此处到追上木箱,船行驶的路程s3=v3t1=8m/s×120s=960m。
故答案为:960。
18.解:由图可知,v甲船=v乙船=30km/h,
甲船逆流而行,乙船顺流而行,木桶自由漂浮,
则甲船的实际速度v甲实=v甲船﹣v水=30km/h﹣5km/h=25km/h,
乙船的实际速度v乙实=v乙船+v水=30km/h+5km/h=35km/h,
木桶的速度v木桶=v水=5km/h,
根据v=可得,甲船、乙船和木桶1h通过的距离分别为:
s甲船=v甲实t=25km/h×1h=25km,s乙船=v乙实t=35km/h×1h=35km,s木桶=v木桶t=5km/h×1h=5km,
所以,1小时后甲、乙船离木桶的距离分别为:
s甲船′=s甲船+s木桶=25km+5km=30km,
s乙船′=s乙船﹣s木桶=35km﹣5km=30km。
故答案为:30km;30km。
19.解:以地面为参照物,道路旁的树相对于地面的位置没有改变,道路旁的树是静止的;
小明正骑着自行车向东运动,小明认为树是向西运动的,他选择自己或自行车为参照物;
以小轿车为参照物,大卡车的位置向东发生了改变,因此是向东运动的。
故答案为:静止;他自己(自行车);东。
20.解:(1)轻舟在行驶时,舟和山的位置发生了改变,故以高山为参照物,轻舟是运动的;轻舟与船篷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以轻舟为参照物,船篷是静止的;
(2)歼15战机从航空母舰的甲板起飞时,歼15战机和飞行员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故以歼15战机为参照物,飞行员是静止的;飞行员和航空母舰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故以航空母舰为参照物,飞行员是运动的。
故答案为:(1)运动;静止的;(2)歼15战机;航空母舰。
21.解: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且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这种运动称为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如果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这种运动称为变速直线运动。
由图可知:汽车行驶的路程与时间是成正比的,路程与时间的比值都是20m/s,所以汽车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
苹果在下落过程中,在相等的时间内(频闪的时间间隔是一定的)通过的路程不相等,所以苹果做的是变速直线运动。
故答案为:匀速,变速。
三.实验探究题(共4小题)
22.解:(1)实验需测量气泡的运动时间,故要用到秒表,所以实验中,除刻度尺、量角器外,还需要的测量器材为秒表;
(2)根据表格中数据可以看出,气泡长度相同时,当倾角变大,气泡在上升过程中,时间先变短再变长,根据v=知速度先变大后变小,当夹角为45度时,气泡运动的速度最大;
(3)本实验应该重复进行测量,取几次的平均值,目的是为了减小误差。
故答案为:(1)秒表;(2)当气泡长度相同时,倾角越大,气泡运动速度先变大后变小;(3)减少实验误差。
23.解:(1)科学探究包括提出问题、建立假设、设计实验、收集事实证据、得出结论、表达与交流;测量并记录手指所在位置的刻度,这在科学探究过程中属于收集事实证据,故C正确;
(2)由图知C组的平均值是51,所以表中C组第二次测量数据为:51×3﹣48.7﹣51.3=53,所以表中的①是53;
(3)实验结果表明:饮酒会影响人的反应速度,且饮酒越多,测量值越大,人的反应速度越慢;
(4)实验中只对爸爸一人进行了测量,实验误差太大,具有偶然性。测量数据还缺乏足够的说服力,可以通过增加实验人数、增大饮酒量和测量次数来改进实验,增强可信度,让更多的人认识。
故答案为:(1)C;(2)53;(3)大;慢;(4)增加实验人数、增大饮酒量和测量次数。
24.解:(1)在汽车的质量不变的情况下,汽车的速度越小,动能越小,能减轻被撞时伤害的程度;
(2)要想测量出汽车的速度,需要测量出汽车的通过的路程和时间;实验方案如下:
①用粉笔画出校门口两边的起始点和终点;测量出校门口两侧的长度的大小;②多人同时使用秒表测量同一汽车通过两条粉笔划线之间的距离时的时间;③根据v=求出求出的速度的大小,然后与30km/h对比,得出汽车是否超速。
故答案为:(1)质量不变时,速度越小,动能越小;(2)①用粉笔画出校门口两边的起始点和终点;测量出校门口两侧的长度的大小;②多人同时使用秒表测量同一汽车通过两条粉笔划线之间的距离时的时间;③根据v=求出求出的速度的大小,然后与30km/h对比,得出汽车是否超速。
25.解:(1)由照相机的照片可知:在相同的间隔时间内,甲纸锥运动的距离是不变的,运动的轨迹是直线,说明甲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同样的道理,乙、丙也是做匀速直线运动的;
(2)在相同的间隔时间内,甲运动一个砖的厚度时,乙运动两个砖的厚度,丙运动三个砖的厚度,路程之比为1:2:3,时间一定时,速度和路程成正比,速度之比为1:2:3;
因为甲、乙、丙都是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所以纸锥受到的重力和空气阻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是相等的;
重力之比等于质量之比,甲的质量为m,乙的质量为m+3m=4m,丙的质量为m+8m=9m,甲、乙、丙的质量之比为m:4m:9m=1:4:9,重力之比也为1:4:9,空气阻力等于重力,空气阻力之比也为1:4:9;
12:22:32=1:4:9,所以得出结论:形状相同的纸锥,下落时所受空气阻力与速度的平方成正比;
故答案为:(1)D;(2)1:2:3;1:4:9;形状相同的纸锥,下落时所受空气阻力与速度的平方成正比。
四.计算题(共3小题)
26.解:(1)从图乙可知,限速v=100km/h,
由v=得,通过大桥的时间:
t===0.55h。
(2)客车通过海底隧道的路程:s′=s﹣s车=6700m﹣10m=6690m,
客车的速度:v′===30m/s=108km/h>100km/h,
可见,客车通过海底隧道时已经超速。
(3)车队的速度v″=90km/h=25m/s,
车队完全通过海底隧道的路程s″=v″t″=25m/s×280s=7000m,
海底隧道的长度s′=6700m,
车队的长度s车队=s″﹣s′=7000m﹣6700m=300m。
答:(1)通过港珠澳大桥全程需要0.55h的时间;
(2)该车已经超速;
(3)该车队的长度为300m。
27.解:(1)因为120km/h>110km/h>100km/h,所以该轿车通过监测点A、B时不会被判超速;
(2)图中所示轿车在该路段所用的时间是10:41﹣10:31=10min=h;
所以轿车在该路段的速度v1===150km/h,150km/h>120km/h,所以这辆轿车在该路段会被判超速。
答:(1)采用“定点测速”,该轿车通过监测点A、B时不会被判超速;
(2)采用“区间测速”,这辆轿车在该路段会被判超速。
28.解:(1)因为司机的反应时间是t=0.75s,且这段时间内行驶的路程s=15m,
所以汽车制动前的行驶速度:v===20m/s;
(2)由题知,酒后驾车的反应时间:t′=4t=4×0.75s=3s,
则酒后驾车的反应距离:s′=vt′=20m/s×3s=60m,
司机从发现险情到汽车完全停止时,汽车行驶的总路程:
s总=s′+s滑=60m+30m=90m>80m,
所以汽车将撞上障碍物;
答:(1)汽车制动前的速度是20m/s;
(2)汽车将撞上障碍物;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