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3学年第二学期九年级3月份素养监测科学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5DCCBD 6-10CCBAD 11-15CDCAC二简答题16(1)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2)重力势能17(1)Ⅲ(2)肾单位(3)③④⑤(4)甘油和脂肪酸18(1)草→害虫→鸡(2)分解者(3)无机盐(4)同化作用19(1)抗原 保护易感人群(2)B 疫苗变质,该组老鼠体内不能产生相应的抗体白色沉淀 Fe2+21.110N 120N22.1 1:1 1623(1)种群(2)猎豹因惯性继续向前,无法立即随高角羚改变运动方向(3)水、二氧化碳三实验探究24(1)不足 碳 (2)取适量第2组反应后的溶液,向其中加入氯化钡溶液,若出现白色沉淀,则证明猜想1成立 (3)铜与稀硫酸、浓硫酸等合理即可25 66.7% 大 C26(1)酵母汁 杀灭蔗糖汁中的杂菌,避免干扰实验结果 (2)李比希 (3)ACD27(1)电压表有示数,电流表无示数(或电压表示数为6V,电流表示数为0)1.1428(1)液体对容器侧壁有压强(2)继续向左侧加水,发现橡皮膜向右凸起程度变大(或向右侧加水至水面超过左侧,发现橡皮膜向左凸起,其他答案合理即可)29(1)漏斗 (2)3NH3·H2O+FeCl3=Fe(OH)3↓ +3NH4Cl(3)(NH4)2CO3四简答题30热值 5.4×103J;311)2.2g(2设H2SO4的质量为x,Na2CO3的质量为y,Na2SO4的质量为zNa2CO3+H2SO4=Na2SO4+H2O+CO2↑106 98 142 44y x z 2.2g98:44=x:2.2g x=4.9g106:44=y:2.2g y=5.3g142:44=z:2.2g z=7.1g(3)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7.1g+22.2g-5.3g=24g而溶液质量 22.2g+100g-2.2g=120g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24g/120g×100%=20%32(7分)(1)2(2)423.5(3)解:加热Q1=P加热t=800W×10×60s=4.8×105J;保温Q2=P保温t=100W×10×60s=6×104J;总热量:Q总=4.8×105J+6×104J=5.4×105J,由η= 得Q吸=ηQ总=80%×5.4×105J=4.32×105J由Q吸=cmΔt可得,水的质量:m=33(1) ③ (2)甲 (3)10m2/3m1*100%34(1)9.6g (2)CuO (3)0.2g35化学能 混合物 2036(1)吸收 (2)葡萄糖→(酶)乳酸+能量(少量) (3)AC(4)①⑥ 少开私家车,植树造林等2023学年第二学期九年级3月份素养监测科学答题卷考生须知: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试题卷8页,满分16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2.答题前,必须在答题卷内填写班级、姓名、试场号、座位号。3.所有答案都必须写在答题卷标定的位置上,务必注意试题序号和答题序号相对应。4.沉着应试,认真书写,祝你取得满意成绩!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5分,每小题3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 2 3 4 5 6 7 8 9 1011 12 13 14 15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5分,16-19每空1分,20-23每空2分)16.(1) (2)17.(1) (2) (3) (4)18.(1)(2) (3) (4)19.(1)(2)(3)20.(1) (2) 、21.22.23.(1) (2)(3)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 40 分,每空2分)24.(1)(2)(3)(1) _(2)(3)26.(1)(2) (3)27.(1)(2) (3)28.(1)(2)29. (1)(2)(3)四、解答题(本大题共 40分)30.(4分)(1) (2)31.(8分)(1)(2)(3)(7分)(1) (2)(3)33. (6分) (1) (2) (3)34.(7分)(1) (2)(3)35.(4分)(1) (2)(3)36(4分)(1) (2)(3) (4)3 / 42023学年第二学期九年级3月份素养监测科学 试题卷考生须知: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试题卷共8页,满分16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2. 如需画图作答,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图形线条描黑,本卷g=10N/kg相对原子质量:C:12 H:1 O:16 Na:23 Mg:24 S:32 Fe:56 Cu:64 Zn:65 Ag:108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5分,每小题3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我们在生活中感受到的各种味道、气味、光线及色彩等都与化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下列有关生活化学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在柠檬水中加适量小苏打可缓解酸度B.羽绒服填充物的鉴别可采用点燃闻气味法C.天然气在空气中燃烧时可观察到蓝色火焰D.波尔多液呈蓝色是因为溶解了氢氧化铜2.“酒驾入刑”已成社会共识。目前,交警对驾驶员是否酒后驾驶的一种测定原理是:橙色的酸性K2Cr2O7遇呼出的乙醇蒸气迅速生成蓝绿色的Cr3+。下列关于乙醇的性质中,与此测定原理有关的是( )①乙醇沸点低;②乙醇密度比水小;③乙醇有还原性;④乙醇与水以任意比互溶;⑤乙醇可燃烧;⑥乙醇是含氧化合物。A.②⑤ B.②④⑥ C.①③ D.①③⑥3.跳绳是杭州市体育中考的选考项目之一,男女生满分皆为185次/分。某位男生在体育中考中跳了 190下,得了满分, 则他的功率最接近于( )A.0.7W B.7W C.70W D.700W4.如图,加拉帕戈斯群岛上生活的地雀种类存在差异。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多种地雀具有共同的祖先B.地雀为适应环境发生了变异C.地雀不同的喙型由基因控制D.不同喙型的地雀是自然选择的结果5.如图所示是生活中的一些事例或者所使用的工具,目的主要是为了省力的是( )A.用镊子夹取物体 B.用船桨划水 C.旗杆顶部用滑轮 D.修建盘山公路6. 如图所示为俄罗斯世界杯葡萄牙队对阵西班牙队比赛中C罗的那脚精彩绝伦的任意球。关于这个“任意球”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运动员对足球施加力的同时也受到了足球对他的反作用力B.以球门为参照物,射向球门的球是运动的C.球能在空中飞行是受到惯性的作用D.足球在运动员力的作用下由静止变为运动,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7.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有关该化学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反应是置换反应B.丙遇到空气中的水会生成硫酸C.该反应生成的丙、丁分子个数比为1:1D.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化合价都不变8.有一包白色固体,可能由硫酸钾、氢氧化钾、碳酸钙、氯化钡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组成。为探究该白色固体的组成,某小组取样溶于水,有白色沉淀产生,过滤后向该沉淀加适量稀盐酸,沉淀全部溶解;同时往滤液中通入CO2气体,滤液变浑浊。由此推断该白色固体中( )A.可能存在硫酸钾 B.一定存在氢氧化钾C.可能存在氯化钡 D.有且仅有两种物质构成9.如图所示是青蛙人偶在步行街上提着木杆售卖青蛙气球的情景。青蛙气球由细线拴在木杆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细线对青蛙气球的拉力与青蛙气球对细线的拉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B.青蛙气球轻飘飘的,不受重力的作用C.青蛙人偶的重力和地面对青蛙人偶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D.青蛙人偶对地面的压力和青蛙人偶受到的重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10.如图四个图像分别表示对应的四种操作过程,其中表示正确的图像是( )A.图甲表示加热高锰酸钾固体至质量不再减轻,剩余固体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B.图乙表示向pH=1的硫酸溶液中逐滴加入pH=13的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后溶液的pH与所加氢氧化钠溶液质量的关系C.图丙表示某温度下,向一定量的水中持续加入食盐并不断搅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与所加食盐质量的关系D.图丁表示等质量的锌、铁与足量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11.向一定质量的Mg(NO3)2、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m克Zn,充分反应后过滤,将滤渣洗涤、干燥后再称量,得到的固体质量为m克。据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有几个( )①滤渣的组成可能有三种情况②取反应后的滤液观察,滤液可能呈蓝色③取反应后的滤渣,向其中滴加硝酸银溶液,溶液一定变成蓝色④反应前后溶液质量保持不变(忽略过滤等操作的影响)⑤滤液中一定有硝酸锌和硝酸镁,一定没有硝酸银和硝酸铜⑥取反应后的滤渣,向其中滴加稀硫酸,可能有气泡产生两个 B.三个 C.四个 D.五个12.在竖直平面内用轻质细线悬挂一个小球,将小球拉至A点,使细线处于拉直状态。由静止释放,不计空气阻力,小球可在A、C两点间来回摆动,B点是小球运动轨迹中的最低点,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从A运动到C的过程中,小球的机械能减小B.小球运动到C点时,小球速度为0,处于平衡状态C.小球运动到B点时,若细线断开,之后小球的重力势能先增大后减小D.小球运动到C点时,若细线断开,小球将竖直下落13..如图为一种蒸汽船玩具,在玻璃瓶内装适量水,将小船放置在水面上, 点燃蜡烛加热玻璃瓶一段时间,产生大量水蒸气, 并和受热膨胀的空气一起从细窄的吸管冲出,推动小船前进。下列有关该实验的说法不合理的是( )A.加热过程中, 玻璃瓶内的水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增大内能B.吸管处出现白雾, 冲出的水蒸气内能减小, 温度降低C. 蒸汽推动小船前进, 小船的动能增大, 重力势能不变D. 蒸汽推动小船前进能的转化方式和内燃机的做功冲程相同14.在给定条件下,下列选项所示的物质间转化能实现的是( )A.B.C.D.15小乐猜想:“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的多少可能跟电流、电阻和通电时间有关”,于是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①和②,先将电阻丝(R1<R2)分别装入规格相同的烧瓶中,然后将带有相同的玻璃管的塞子塞紧烧瓶,玻璃管在外侧的一端与相同的瘪气球相连;实验过程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探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电流大小的关系,可比较气球甲、乙的体积变化B.探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电阻大小的关系,可比较气球丙、丁的体积变化C.装置①和②同时实验,通电相同时间后,体积变化最大的气球是丙气球D.装置①和②同时实验,通电相同时间后,体积变化最大的气球是甲气球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5分,16-19每空1分,20-23每空2分)16.如图所示为高速公路旁的一处紧急避险车道,实则为向上的斜坡。当高速运行的车辆遇刹 车失灵时,可以冲上避险车道使车辆停止。请你用所学科学知识分析:(1)避险车道上铺上砂石,增大了 ▲ ,从而增大了摩擦力,使汽车能很快的停下来; (2)刹车失灵的汽车冲上避险车道,汽车的动能转化成内能和 ▲ 。17.如图是人体消化、呼吸、循环和泌尿等生理活动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1)异氟烷是一种无色透明易挥发的全身麻醉药,它通过动物呼 吸吸入肺内进入血管,经血液循环到达大脑,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可达到止痛和无意识的双重功效。小强进行手术时采用异氟烷气体麻醉,异氟烷最先进入心脏的哪个腔? ▲ (填I、Ⅱ、Ⅲ或Ⅳ)。(2)图中c器官的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 。(3)图中所示血管中流静脉血的有 ▲ (填序号)。(4)小江中饭时吃了较多油脂类食物,这些油脂最后会被消化成 ▲ 再通过B过程进入组织处毛细血管。18.(4分)茶园养鸡是从改善茶园生态系统的结构入手,建立的一种高效的生态农业。鸡在茶园内活动,可以增进茶树植株间通风,鸡啄食园内杂草,寻食害虫,不仅有效减轻了病虫害及杂草的发生,也减少了对鸡的喂食量。鸡粪能培肥茶园,喂养蚯蚓、昆虫等,如此形成食物链,达到鸡、茶增收。请据此回答问题:(1)请写出茶园内的最长的一条食物链: ▲ 。(2)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看,蚯蚓能将鸡粪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供给茶树重新利用,属 ▲ 。(3)鸡粪属有机肥,它能为茶树生长提供所需的且丰富的 ▲ 。(4)吃了害虫后,鸡将害虫中的有机物转变成自身的有机物,这一过程属于鸡的 ▲ 作用。19.(5分)2016年3月,山东警方成功破获非法疫苗案。庞氏母女从各省疫苗贩子手中以低价购入25种人用疫苗(部分临期疫苗),并将未经冷藏(一般为2~8 ℃)保存和运输而失效的疫苗以高价销售给接种单位。某探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究未经冷藏的疫苗的危害,设计了探究实验:将10只小白鼠平均分成2组,作如下处理后,在相同条件下饲养。组别 第一次注射(适量等量) 第二次注射(等量)A 5 ℃冷储乙肝疫苗 乙肝病毒B 20 ℃未经冷藏乙肝疫苗 乙肝病毒合格的疫苗注射给人体后,从免疫的角度疫苗相当于 ▲ 。注射疫苗从预防传染病的措施分析,属于 ▲可以预测,经过一段时间后, ▲ 组小白鼠将会患上乙肝,原因是 ▲ 。(3)有同学提出可注射青霉素等抗生素为患有乙肝的小白鼠进行治疗,这种治疗方法可行吗? ▲ 。20.(4分)物质的组成决定物质的性质,含有相同离子的盐具有相似的性质。 (1)向氯化钡和硝酸钡溶液中滴加稀硫酸,都会产生 ▲ ,这是因为溶液中都含有钡离子。(2)向CuSO4溶液中加入过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如图表反应前后溶液中存在的主要离子变化情况,请写出 代表的离子是 ▲ (填离子符号)。21.(4分)为抗风,搭帐篷时要用“地钉”(类似长铁钉)将帐篷固定在地面上,小明用100N的压力将重10N的地钉竖直缓缓地匀速插入地面,则地钉与地之间地摩擦力大小为 ▲ ;若要将地钉拔出,则至少需要的拉力大小为 ▲ 。22.(6分)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的一物体,受到方向不变的水平推力F的作用,推力大小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甲所示,物体的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乙所示。第1秒,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 ▲ N,2~4秒和4~6秒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之比为 ▲ ,4~6秒物体克服摩擦力做功为 ▲ J。23.(6分)科学家研究发现,生活在草原上的猎豹和高角羚之间有着巧妙的平衡:在捕猎的“生死时速”中,猎豹和高角羚都不会全力以赴,通常只保持在最高速度的80%;猎豹跑得比高角羚更快一点,也更善于加速和减速,但高角羚会在逃跑时频繁做出90°转向的动作来甩掉猎豹;高角羚会在躲避捕食和保存体能之间保持一个平衡,允许少量个体被捕食,猎豹也不会对高角羚赶尽杀绝,维持着自身足以糊口、猎物足以延续的捕猎成功率。(1)这片草原上的所有猎豹属于一个 ▲ ;(2)高角羚在奔跑中突然90°转弯,处于高速追捕中的猎豹会被甩开的原因是 ▲ ;(3)奔跑需要消耗能量,主要来自体内细胞的某一生命活动,写出该生命活动产生的氧化物 ▲ (写名称)。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40分,每空2分)24.(8分)科学课上学生分组进行碳酸钠溶液与稀盐酸的实验后形成了下面两份报告单(部分)。 第1小组:实验过程: ①、用试管取2mL稀盐酸。②、用滴管滴加碳酸钠溶液,边滴边振荡,直至滴完5滴。实验现象:有气泡产生实验结论:碳酸钠溶液与盐酸会发生反应,并产生气体。第2小组:实验过程: ①、 用试管取2mL碳酸钠溶液。②、用滴管滴加稀盐酸,边滴边振荡,直至滴完5滴。实验现象:无明显现象发生。实验结论:碳酸钠溶液与盐酸可能没有发生反应,也可能发生了反应,但无明显现象。.两个小组对比报告单,发现实验现象和结论都不一样。他们事后查阅到相关信息:盐酸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盐酸不足时反应为:HCl+Na2CO3=NaCl+NaHCO3;盐酸足量时,先与碳酸钠反应生成NaHCO3而后,继续与NaHCO3发生反应:NaHCO3+HCl=NaCl+H2O+CO2↑。于是,两个小组共同对第2小组第2步实验结束后试管中溶液溶质的成分提出了猜想:猜想1:NaCl、NaHCO3和Na2CO3 猜想2:NaCl、NaHCO3 猜想3:NaCl和HCl请回答:(1)对猜想的初步分析:当盐酸 ▲ 时,会出现猜想1提出的三种产物同时存在。根据第2小组实验时的现象和质量守恒定律,可判定反应后所得溶液中肯定有含 ▲ 元素的化合物,因此可判断猜想3肯定是不合理的。(2)对验证猜想1的实验设计:拟定一个方案,证明猜想1成立; ▲ 。(3)对实验过程的反思:分析上述实验可知,同样是两种反应物发生反应,滴加顺序不同,会导致现象和最终生成物可能都不一样。反应物的浓度也会导致两反应物反应时的现象或者生成物不相同,请用实例支持。 ▲ 。25.某实验小组测一滑轮组机械效率的数据如下表:实验 次数 动滑轮重 G 动 /N 钩码 重 G 物 /N 钩码上升 高度 h 物 /m 动 力 F 动 /N 动力作用点移动距离 S 动/m 滑轮组的机械效 率η1 0.53 1 0.1 0.7 0.3 47.6%2 2 0.1 1.1 0.3 60.6%3 4 0.1 2 0.3 ▲(1)请在表格下图画出本实验的绕绳方法;并在表格最后一栏写出正确的机械效率 。(1)请在表格下图画出本实验的绕绳方法;并在表格最后一栏写出正确的机械效率 。(2)用同一滑轮组提升不同重物至同一高度:提升的物重增加时,克服摩擦和绳重所做的额外功变 ▲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变大。 。(3)多次改变提升的物重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目的是为了 ▲ (填字母) 。A.减小摩擦 B.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减小误差C.获得多组数据归纳出物理规律26.(8分)[资料一]酶的发现,许多科学家曾做过一系列实验:[资料二]1897年,毕希纳研磨酵母细胞,从死亡的酵母细胞中提取出酵母汁,并进行了如图所示实验:(1)毕希纳实验的变量是 ▲ ,实验中加热灭菌的目的是 ▲ 。(2)毕希纳实验的结果支持资料一中哪位科学家的观点? ▲ (3)根据资料,下列关于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酶可以在细胞外起作用B.斯帕兰扎尼分离出的胃蛋白酶可以催化蔗糖汁的分解C.酶有催化作用,大多数酶是蛋白质D.科学的发现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修正的过程.27.(6分)小科想知道标有“3.8V”字样的小灯泡正常工作时的电功率,于是连接了如图所示的实验电路。电源电压6伏恒定不变,滑动变阻器规格为“50Ω 1A”。(1)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电路连接完整。(2)正确连接电路,闭合开关,发现小灯泡不亮,小科观察到两电表的示数情况是 ▲ ,由此判断故障是小灯泡断路;(3)排除故障后,小科进行了正确操作,观察到的现象和测得的数据如下:由表中数据可得,小灯泡的额定功率是 ▲ 瓦;28.(6分)小明用如图装置探究液体压强的特点,该装置用隔板将玻璃容器均分为两部分,隔板中有一小孔用薄橡皮膜封闭。(1)小明向隔板左侧倒入适量高于橡皮膜的水,橡皮膜向右凸起,该现象说明 ▲ ;(2)小明若想探究液体压强与液体深度的关系,他接下来的操作及现象为 ▲ ;29.(6分)如图是实验室模拟工业上用大理石(含少量Fe2O3和SiO2)为原料提纯碳酸钙的实验流程,请回答问题:已知:①SiO2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②氨水呈碱性,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H3 H2O+HCl=NH4Cl+H2O(1)操作a中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 ▲ 。(2)写出滤液A中加氨水生成Fe(OH)3的化学方程式: ▲ 。(3)滤液B中加入试剂X,恰好完全反应,若滤液C中只含有两种溶质,则试剂X的化学式为 ▲ 。四、解答题(本大题共40分)30.(4分)采用氢能源的“未来汽车”正逐渐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氢能源汽车主要有氢内燃汽车和氢燃料电池车两种。①从理论上讲,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携带相同质量的燃料,氢内燃汽车要比普通燃油汽车行驶更远的距离,这主要是因为氢气的 ▲ 大。②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举行期间,张家口赛区投入600余辆氢燃料电池车,为赛事提供交通保障服务。若氢燃料电池车采用功率为120kW的电机,其转化为机械能的效率为90%,那么当该车以72Km/h的速度匀速行驶时,能产生多大的牵引力 ▲ N。.31.(8分)现有一包 Na2CO3 和 Na2SO4 固体粉末混合物 22.2g,向其中加入足量的稀 H2SO4 ,产生气体的 质量和加入稀 H2SO4 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1)产生气体的质量为 ▲ g;(2)恰好完全反应时,求所用稀 H2SO4 中溶质的质量;(3)求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7分)如图甲所示某种智能型电饭锅,有加热、保温、断电的功能。内部简化的电路如图乙所示,开关S可根据设定在“1”、“2”、“3”挡之间自动转换,某次煮饭时电功率与时间的关系如图丙所示。(1)据图乙可知,温控开关S与触点 ▲ (选填“1”、“2”或“3”)接触时,电饭锅处于保温状态。(2)电阻R2= ▲ Ω。(3)此次煮饭产生的总热量如果用来烧水,其中80%热量被水吸收,则能将初温是20℃的多少质量的水烧开?(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比热容c水=4.2×103J/(kg ℃),计算结果保留1位小数。)33.(6分)小金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碳及其氧化物的性质实验,并测定赤铁矿(主要成分为Fe2O3,杂质不参与反应)中Fe2O3的含量,其中丁装置需要补全。回答问题:(1)该实验可通过丁装置吸收二氧化碳,并将未参与反应的CO气 体收集起来以避免污染环境,若要达到此目的,应将丁装置的导管补全为右图中的 ▲ (选填序号)。(2)在实验中,应先点燃 ▲ (选填“甲”或“乙”)处的酒精喷灯或酒精灯。(3)已知所取赤铁矿样品质量为m1,反应前后乙装置的质量差为m2,反应前后丁和戊装置的总质量差为m3,则赤铁矿中Fe2O3的质量分数为 ▲ 。34.(7分)向一定量镁铜混合粉末中加入足量的稀硫酸(该过程称为“酸溶”),充分反应后过滤,将洗净的滤渣在氧气中灼烧至固体质量不再发生改变,实验中固体质量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1)原混合粉末中Cu的质量为 ▲ ;(2)d处固体中成分为 ▲ ;(3)求加入足量的稀硫酸后产生氢气的质量。35.(4分)杭城为创建“绿色社区 ”,多地安装了节能环保的太阳能路灯(如图所示)。其内部安装的 是一个规格为“ 12V,20W ”LED 灯,需要照明时主要由总面积为 0.25m2 的太阳能电池板供 电。请回答。(1)在阳光充足时,太阳能电池板将多余的电能转化为 ▲ , 储存在蓄电池中。(2)铝合金材料属于 ▲ (填“混合物 ”或“纯净物 ”)。(3)资料显示,太阳光照射到地面时辐射功率为 800J/(s·m2),若不计能量损耗,则电池 板接受光照 2 小时,可供该灯正常工作 ▲ 小时。36(4分)“水循环”、“氧循环”和“碳循环”是自然界存在的三大重要循环。请结合如图回答问题:(1)保持自然界的碳~氧平衡离不开微生物的呼吸作用的进行,请写出乳酸菌呼吸作用的文字表达式 ▲ 。(2)关于碳循环和氧循环,说法正确的是 ▲ (填字母序号)。A.变化观:每个人都在参与碳、氧循环B.守恒观:碳、氧循环过程中各元素守恒,其化合价不变C.平衡观:碳、氧循环有利于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D.微粒观:绿色植物的作用是使自然界中的氧原子总数增加(3)自然界中的碳循环主要是通过二氧化碳来实现的,图中消耗二氧化碳的途径有 ▲ (填数字序号)。近年来,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不断增加,导致温室效应加剧。因此人类要积极采取措施以维持循环体系中的二氧化碳的相对平衡,请你说出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具体措施 ▲ (列举1项即可)。友情提示:请你再回头仔细检查,祝你取得优异成绩﹗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023学年第二学期九年级3月份素养监测科学答案.docx 2023学年第二学期九年级3月份素养监测科学答题卷.docx 2023学年第二学期九年级3月份素养监测科学试题卷.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