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二节 中国环境管理政策体系问题导学主题 中国三大环境管理政策活动与探究材料一: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我国不断加强对工业污染治理的投资力度,政府通过政策引导企业减少污染排放,避免“先污染,后治理”。材料二:中国工业污染治理投资来源构成表。年份 投资总额(亿元) 国家预算内资金(%) 企业自筹资金(%) 其他来源(%)2002 188.37 22.28 4.25 73.472003 221.79 8.45 64.00 27.552004 308.11 4.50 73.81 21.692005 458.19 1.70 78.93 19.37(资料来源: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06》数据计算)1.分析表中数据,指出我国工业污染治理投资来源的变化趋势。2.通过表中数据分析我国污染治理责任的变化,这一变化体现了我国哪一个环境保护政策?3.企业应如何避免“先污染后治理”?中国三大环境管理政策的含义和作用环境管理政策 制度措施 含义 作用预防为主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对重大工程建设、区域开发或其他可能对环境造成影响的人类活动事先作出预测与评估 有效防止不利于环境的事件发生“三同时”制度 建设项目中的环境保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 防止新的污染源产生谁污染,谁治理 排污收费制度 利用经济手段实施环境管理政策 减少污染物排放量,有利于节约环境资源污染限期治理制度 对特定区域内的重点环境问题采取限定治理时间、治理内容和治理效果的强制性措施 治理项目针对社会公众反映强烈的污染问题,同时考虑资金和技术的可能性强化环境管理 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 依据国家法律规定,具体落实各级地方政府对本辖区环境质量负责的行政管理制度 将环境保护作为各级地方政府和决策者的政绩考核内容,纳入各级政府的任期目标中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 对城市环境系统进行综合规划、综合治理、综合控制 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改善和提高环境质量当堂检测1.我国环境保护的基本政策是( )。A.“预防为主”“谁污染,谁治理”和“强化环境管理”B.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化害为利,依靠群众,大家动手,保护环境,造福人民C.落实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D.治理污染的设施与主体工程的设施必须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2.对“预防为主”政策的理解,正确的是( )。A.对过去和现在造成的污染和破坏进行积极治理B.对可能产生的污染和破坏采取预先防范措施C.让污染者承担其治理责任和费用D.纠正“有钱铺摊子,没钱治污染”的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二十四条规定:产生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的单位,必须把环境保护工作纳入计划,建立环境保护责任制度;采取有效措施,防治在生产建设或者其他活动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废渣、粉尘、恶臭气体、放射性物质以及噪声、振动、电磁波辐射等对环境的污染和危害。据此完成第3~4题。3.该条规定体现了中国环境管理政策的__________功能( )。①以防为主,防治结合 ②谁污染,谁治理 ③强化环境管理 ④考核决策者的政绩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4.建立环境保护责任制度的原因是污染企业使用了__________资源( )。A.环境 B.大气 C.矿产 D.生物5.以“让湖泊休养生息,全球挑战与中国创 ( http: / / www.21cnjy.com )新”为主题的第13届世界湖泊大会于2009年11月在武汉召开。武汉市以世界湖泊大会为契机,制订全市各个湖泊的详细整治方案,限期整治,全面提升湖泊水质环境。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1)武汉对湖泊“限期整治”属于______的限期治理( )。①区域 ②流域 ③行业 ④点源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2)限期治理的项目主要针对哪些污染问题? 提示:用最精练的语言把你当堂掌握的核心知识的精华部分和基本技能的要领部分写下来并进行识记。参考答案【问题导学】主题一活动与探究:1.提示:国家预算内资金比重下降,企业自筹资金所占比重大幅上升,其他来源资金比重下降。2.提示:政府承担的责任减小,企业承担的责任增大,体现了“谁污染,谁治理”的政策。3.提示:清洁生产或发展循环经济;对废弃物进行无害化处理;利用清洁能源,加大技术投入。【当堂检测】1.A 解析:20世纪80年代我国政府制定了“预防为主”“谁污染,谁治理”和“强化环境管理”的三大环境保护政策。2.B 解析:紧扣关键词“预防”进行分析,环境保护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而要预防在先。3~4.3.C 4.A 解析:第3题,该条 ( http: / / www.21cnjy.com )规定是为了避免产生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的单位污染环境,具有“防”的功能;《环境保护法》本身就具有“强制功能”。第4题,人类的生产与生活离不开环境,说明环境本身就是一种资源。5.解析:第(1)题,武汉是一个区域,湖泊是流域。第(2)题,该制度是对特定区域内重点环境问题采取的强制性措施,同时也要考虑实际情况。答案:(1)A (2)社会公众反映强烈的、资金和技术许可的污染问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