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题 掌握运输课时 2课时(90 min)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1)理解运输的概念、作用和分类等相关知识 (2)掌握运输合理化的概念及其合理化途径 思政育人目标: 通过分组形成团队,在讨论中实现团队合作、共同解决问题的目标,增强团队意识和沟通能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运输的概念、作用 教学难点:运输合理化的概念及其合理化途径教学方法 讲授法、问答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教学用具 电脑、投影仪、多媒体课件、教材教学设计 第1节课:考勤(2 min)→互动导入(8 min)→传授新知(25 min)→案例分析(10 min) 第2节课:传授新知(25 min)→头脑风暴(15 min)→课堂小结(3 min)→作业布置(2 min)教学过程 主要教学内容及步骤 设计意图第一节课考勤(2 min) 【教师】清点上课人数,记录好考勤 【学生】班干部报请假人员及原因 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掌握学生的出勤情况互动导入(8 min) 【教师】请学生阅读案例,并提出问题 案例:“丝路快运”跑出跨境贸易加速度(详见教材) 提问:(1)运输在物流活动中发挥了哪些作用? (2)除了铁路运输,还有哪些常见的运输方式? 【学生】阅读案例、思考、小组讨论、组长总结全组结论,派代表进行发言 【教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总结 通过互动导入,引导学生思考,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传授新知(25 min) 【教师】通过大家的发言,引入新的知识,讲解运输的概念、作用和分类 一、运输的概念 广义的运输是指人和物通过运输工具在空间中的移动。电子商务物流中的运输是指在不同的地域范围间,以改变“物”的空间位置为目的的活动,专指对“物”进行的空间位移。 二、运输的作用 (一)运输是物流的主要功能要素之一 物流是“物”的物理性运动,其不但改变了“物”的时间状态,也改变了“物”的空间状态,而运输是改变空间状态的主要手段。在电子商务物流领域,运输配以搬运、配送等活动,就能圆满完成改变货物空间状态的全部任务。 (二)运输是社会物质生产的必要条件 在社会生产过程中,运输活动联结着生产与消费环节,联结着国民经济各部门和各单位,联结着城乡广大区域,联结着不同的国家和地区。 (三)运输是物流系统中具有增值效应的环节之一 首先,运输可以创造“场所效应”。 其次,运输是“第三利润源”的主要来源。 三、运输的分类 (一)按运输设备分类 物流是“物”的物理性运动,其不但改变了“物”的时间状态,也改变了“物”的空间状态,而运输是改变空间状态的主要手段。在电子商务物流领域,运输配以搬运、配送等活动,就能圆满完成改变货物空间状态的全部任务。 1.公路运输 公路运输是指主要利用汽车在公路上进行货物运输的方式。 优点:① 机动灵活,适应性强;② 可实现“门到门”运输,即从发货人门口直到收货人门口,而不需要转运或反复装卸搬运;③ 短距离运输时,运费较低。 缺点:① 易污染环境和发生事故;② 不适宜大批量运输;③ 长距离运输时,运费相对较高。 2.铁路运输 铁路运输是指使用铁路列车运送货物的运输方式。 优点:① 不受天气影响,稳定安全;② 中长距离运输时,运费低廉;③ 运输能力大,运输速度快;④ 网络遍布全国,可以运往各地。 缺点:① 列车编组、解体需要时间,导致货物滞留时间较长;② 短距离运输时,运费昂贵;③ 不适宜紧急运输;④ 车站固定,不能随处停车,因此无法实现“门到门”服务。 【多媒体】播放“铁路运输如何连接世界”短视频,使学生更好地了解铁路运输 3.水路运输 水路运输是指以船舶为主要运输工具、以港口或港站为运输基地、以水域(海洋、河、湖等)为运输活动范围的运输方式,如图2-3所示。其优点如下:① 长距离运输时,运费低廉;② 运输能力强,资源消耗少。其缺点如下:① 运输速度较慢;② 港口设施需要高额投资;③ 易受天气影响,运输时间难以保证。 4.航空运输 航空运输是指使用飞机等航空器运送货物的运输方式。 优点:① 运输速度快,不受地形限制;② 机动性强,安全性好;③ 破损率低。 缺点:运费较高,运载量和运输货物种类有限。 5.管道运输 管道运输是指利用管道输送气体、液体和粉状固体的运输方式。 优点:运输量大,运输成本低,安全环保,连续性强。 缺点:运输货物种类有限;运输路线固定,灵活性较差;管道易积垢,清理成本高。 (二)按运输范围分类 按运输范围分类,运输可分为干线运输、支线运输、二次运输和场内运输。 1.干线运输 干线运输是指利用铁路、公路的干线,大型船舶的固定航线进行的长距离、大批量运输。干线运输具有运输距离长、数量多、速度快和成本低等特点。 2.支线运输 支线运输是指在与干线相接的分支线上进行的运输。支线的建设水平往往低于干线,因而支线运输的速度一般也较慢。 3.二次运输 二次运输是指通过干线、支线将货物运输到站后,站点与用户仓库或指定接货地点之间的运输。二次运输距离较短,是干线与支线运输的一种补充形式。 4.场内运输 场内运输是指在企业范围内,直接为生产过程提供服务的运输。这种运输一般在车间与车间、车间与仓库之间进行。 (三)按运输作用分类 按运输作用分类,运输可分为集货运输和配送运输。 (四)按运输协作程度分类 按运输协作程度分类,运输可分为一般运输和联合运输。 【学生】聆听、思考、理解、记忆 通过讲解,让学生理解运输的概念、作用和分类案例分析 (10 min) 【教师】请学生阅读案例,并回答问题 案例:青岛跨境电商“空海联运”专线开通(详见教材) 提问:联合运输与一般运输相比,有哪些优势? 【学生】阅读案例、思考、小组讨论、组长总结全组结论,派代表进行发言 【教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总结 通过案例分析,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第二节课传授新知(25 min) 【教师】讲解运输合理化 (一)运输合理化的概念 运输合理化是指在保证货物运输量、运输距离、流向和中转环节合理的前提下,在整个运输过程中确保运输质量,并以合理的运输工具、最少的运输环节、最佳的运输路线、最低的运输成本将货物从起运地运送至目的地。 (二)影响运输合理化的因素 1.运输距离 运输距离的长短是决定运输合理与否的最基本因素。运输距离与运输时间的长短、运输费用的高低、运输工具的周转等都有一定的关系,因此,物流企业应尽可能就近运输,避免舍近求远。 2.运输环节 每增加一次运输,不但会增加总运费,而且还要进行装卸搬运等工作,花费大量的劳动力。因此,应尽量减少运输环节,尤其是同类运输方式的中转环节。 3.运输工具 在运输中,由于需求不同,选择运输工具时所考虑的侧重点也不同。总体来说,物流企业应根据货物的特点选择相应的运输工具,以发挥各种运输工具的优势。 4.运输时间 运输是物流过程中需要花费较多时间的环节,所以运输时间的缩短对整个物流时间的缩短具有决定性作用。运输时间缩短,不仅有利于加快运输工具和资金的周转,还可以提高运输路线的通过能力。 5.运输费用 运输费用是衡量运输经济效益的一项重要指标,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整个物流系统的竞争能力。无论对电子商务企业还是相关的物流企业来讲,降低运输费用都是运输合理化的重要目标。 (三)不合理运输的表现形式 不合理运输是指在运输过程中违反货物流通规律,不按照经济区域和货物自然流向组织货物运输,从而导致运力浪费和运输费用增加的现象。不合理运输的表现形式如表2-2所示。 (四)实现运输合理化的途径 1.合理选择运输方式和运输工具 2.提高运输工具实载率 3.减少动力投入,增加运输能力 4.发展社会化的运输体系 5.开展中短距离“以公代铁”的运输 6.尽量发展直达运输 【学生】聆听、思考、理解、记忆 通过讲解,让学生掌握运输合理化的概念、影响运输合理化的因素、不合理运输的表现形式、实现运输合理化的途径头脑风暴 (15 min) 【教师】组织学生讨论以下问题: 某电子商务企业计划向某省出售20 t水果,目的地到该企业的距离为公路路程1 500 km、铁路路程1 400 km、水路路程1 700 km。请为该企业选择合适的运输方式。 【学生】聆听、思考、分组讨论,然后由组长将讨论结果以书面形式交给老师 【教师】展示各组讨论结果,并与学生一起评价、分析 【学生】相互交流评价,巩固理解理论内容 通过头脑风暴,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课堂小结(3 min) 【教师】简要总结本节课的要点 本节课学习了运输的概念、作用、分类,以及运输合理化的概念、影响运输合理化的因素、不合理运输的表现形式、实现运输合理化的途径。希望大家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对运输的相关概念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学生】总结回顾知识点 总结知识点,巩固印象作业布置(2 min)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 完成项目二思考与练习中有关运输的习题 【学生】完成课后作业 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使教师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教学反思 在这节课中学生能在互动环节深入沟通,效果不错。教师还要多与学生进行深入的沟通和交流,这一方面是与学生探讨学习方法和策略让学生在探讨中发现、认识自身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纠正,从而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质量和效率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