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九 会计工作组织 课件(共34张PPT)-《基础会计(第2版)》同步教学(清华大学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项目九 会计工作组织 课件(共34张PPT)-《基础会计(第2版)》同步教学(清华大学版)

资源简介

(共34张PPT)
项目九 会计工作组织
任务一 会计基础工作规范
任务二 会计机构
任务三 会计人员
任务四 会计法规
任务一 会计基础工作规范
一、会计核算管理的基本模式
会计核算管理模式是指会计活动在不同区域或不同历史时期的特征的总括。
以《会计法》为依据制定会计准则,并以会计准则统驭会计制度的会计核算管理模式。
(一)会计工作组织的意义
1.科学地组织会计工作,有利于保证会计工作的质量和提高会计工作的效率;
2.科学组织会计工作,有利于加强同其他经济管理工作协调一致,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3.科学地组织会计工作,有利于加强各单位的内部经济责任制;
4.科学地组织会计工作,有利于保证企业单位正确地执行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法规制度,维护财经纪律,保护企业财产安全与完整。
二、会计工作的组织
(二)会计工作组织的原则
1.统一性原则;
2.适应性原则;
3.效益性原则;
4.内部控制原则;
5.责任制原则。
二、会计工作的组织
(三)单位内部的会计工作组织管理
单位负责人是本单位会计行为的责任主体。单位负责人是指法定代表人或者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代表单位行使职权的主要负责人。
二、会计工作的组织
(三)单位内部的会计工作组织管理
单位负责人是本单位会计行为的责任主体。单位负责人是指法定代表人或者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代表单位行使职权的主要负责人。
二、会计工作的组织
任务二 会计机构
☆会计机构:是指组织领导和直接从事会计工作的职能机构。
一、会计机构的设置
1.中央和地方各级主管部门会计机构的设置
财政部:是我国会计工作的主管部门,主管全国的会计工作
地方财政部门: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会计工作。
2.基层企业、行政和事业单位会计机构的设置
(1)具备条件的单独设置会计机构;
(2)具备条件的可以委托代理。
二、会计机构内部的岗位设置
☆会计工作岗位的设置:
会计机构负责人或会计主管人员;
出纳;
会计;
稽核、仓管。
三、企业会计工作的组织形式
1.集中核算
是指把整个单位的会计核算工作都集中在单位会计部门进行。
2.非集中核算
是指单位内部各职能部门、生产车间作为内部独立核算单位,对本部门、本生产车间所发生的经济业务负责办理编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和编制会计报表,进行完整的会计核算。
任务三 会计人员
会计人员是直接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
一、会计人员的任职资格
(一)一般会计人员的任职资格
☆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必须取得会计人员从业资格证书。
(二)会计机构负责人的任职资格
☆会计机构负责人除了应具备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具备会计师以上专业技术资格,或从事会计工作3年以上的经历。
会计人员是直接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
一、会计人员的任职资格
(一)一般会计人员的任职资格
☆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必须取得会计人员从业资格证书。
(二)会计机构负责人的任职资格
☆会计机构负责人除了应具备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具备会计师以上专业技术资格,或从事会计工作3年以上的经历。
任务三 会计人员
一、会计人员的任职资格
(一)一般会计人员的任职资格
(二)会计机构负责人的任职资格
(三)总会计师的任职资格
二、会计人员的职责和权限
(一)会计人员的职责
1.进行会计核算;
2.实行会计监督;
3.拟定本单位办理会计事务的具体办法;
4.办理其他会计事务。
二、会计人员的职责和权限
(二)会计人员的权限
(1)有权要求本单位有关部门、人员认真执行国家批准的计划、预算,遵守国家法律及财经纪律和财务会计制度。
(2)有权参与本单位编制计划,制定定额,签订经济合同,参加有关的生产、经营管理会议。
(3)有权监督、检查本单位有关部门的财务收支,资金使用和财产保管、收发、计量、检验等情况,保证财产真实、收支合法、合理。
三、会计人员回避制度
根据有关规定:
1.国家机关,国有企业、事业单位任用会计人员应当实行回避制度;
2.单位负责人的直系亲属不得担任本单位的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单位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的直系亲属不得在本单位会计机构中担任出纳工作。
四、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
(1)爱岗敬业;
(2)熟悉法规;
(3)依法办事;
(4)客观公正;
(5)搞好服务;
(6)保守秘密。
五、会计人员工作交接
(一)交接前的准备工作
会计人员在办理交接之前必须做好以下的准备工作:
1.已经受理的经济业务尚未填制会计凭证的应当填制完毕;
2.尚未登记账目的会计凭证应当登记完毕,结出余额,进行核对,在相关账户最后一笔余额后加盖经办人印章;
3.整理应该移交的各项资料;
4.编制移交清册;
5.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移交时,应将财务会计工作、重大财务收支问题和会计人员的情况等向接管人员介绍清楚。
五、会计人员工作交接
(二)交接的基本程序
1.移交点收;
2.专人负责监交;
3.交接后的有关事宜。
五、会计人员工作交接
(三)会计工作临时交接
会计工作临时交接是指会计人员临时离职或者因病暂时不能工作,需要有人临时接替或者代理工作时所办理的工作交接手续。
五、会计人员工作交接
(四)会计资料移交后的责任界定
移交人员对移交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和其他会计资料的合法性、真实性承担法律责任。
任务四 会计法规
一、会计法律法规体系;
二、会计法;
三、企业会计准则。
一、会计法规体系
会计法规:是由国家和地方立法机关及中央、地方各级政府和行政部门制定颁发的有关会计方面的法律、法规、制度、办法和规定。
一、会计法规体系
会计法规体系分为三个层次:
一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统一制定的会计法律,如《会计法》;
二是由国务院(或财政部)制定的会计行政法律,如《企业会计准则》;
三是企业根据《会计法》和《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和要求,结合其具体经济环境和生产情况制定的会计核算办法。
二、会计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于1985年公布,以后经过两次修订。
1985年1月21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通过,自1985年5月1日起施行;
1993年12月29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的决定》修正 ;
1999年10月31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修订,自2000年7月1日起施行。
1999年新修订的《会计法》共分七章五十二条,其中包括:总则,会计核算,公司、企业会计核算的特别规定,会计监督,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法律责任,附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具体内容见附录一。
三、企业会计准则
《企业会计准则》:最早的于1992年11月财政部发布,自1993年7月1日起施行,现行的于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发布,自2007年1月1日起施行。
企业会计准则体系:
☆1项基本会计准则;
☆ 38项具体会计准则;
☆会计准则应用指南。
(一)基本准则处于会计准则体系第一个层次
基本准则:在整个准则体系中起统驭作用,主要对会计核算的一般要求和会计核算的主要方面作出原则性规定,为具体会计准则的制定提供基本框架,也为会计实务中出现的具体准则尚未规范的新问题提供会计处理依据。
(一)基本准则处于会计准则体系第一个层次
基本准则包括六个方面内容:
1.会计核算的基础;
2.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
3.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4.会计要素;
5.会计计量;
6.财务会计报告。
(二)具体准则处于会计准则体系第二个层次
具体准则是根据基本准则制定的,用来指导企业各类经济业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规范。具体准则共有41项。
(三)应用指南处于会计准则体系第三个层次
应用指南是根据基本准则和具体准则制定的,指导会计实务的操作性指南。
应用指南主要解决在运用准则处理经济业务时所涉及的会计科目、账务处理、会计报表及其格式。
四、企业会计制度
会计制度:是根据会计法和会计准则所制定的具体的规章、方法、程序等。
会计制度主要包括:会计工作的基本规则;会计凭证的填制和审核;会计科目的设置及其核算内容;账簿组织和记账方法;会计事务处理方法程序;成本计算方法;财产清查方法;会计报表的格式、内容及其编报和审批程序;会计资料的分析和利用;会计检查的方法和程序;会计监督的形式和方法;会计档案的管理;会计工作的组织和管理;会计人员的职责权限等。
四、企业会计制度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