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测试题填空(共20分)1. 、 、 等是影响人体健康的环境因素。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2.地球上存在多种多样的植物。我们身边的植物形态结构千变万化,我们可以从植物的 、 、 、 、 、 等方面了解植物的特征,然后根据特征,按一定的标准将不同的植物进行分类。3.雾霾天气时,气压 ,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 ,空气流动性 ,有害细菌和病毒向周围扩散的速度 ,导致空气中细菌和病毒浓度 疾病传播的风险 。4. 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人工林场,能为京津冀地区 、 、 。5.将特征不同的植物用一分为二的方法逐步对比排列,叫做 。选择(共30分)如果按照是不是种子植物将下列植物进行分类,与其他两种植物不同的是( )。A.肾蕨 B.葫芦藓 C.松树2.羊、兔子等动物随着季节的变化会出现换毛的现象,引起这种现象发生的主要因素是( )。A.温度 B.水分 C.光照3.“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这说明可以听到蛙声一片的环境特点是( )。A. 夏季、有水 B.夏季、无水 C.冬季、有水4.生活在北极的北极狐身体胖胖的,有厚厚的皮毛和脂肪层,而生活在热带的沙漠狐的皮毛却较少,身体也很矫健。这说明( )。A.生物会影响环境 B.生物会适应环境 C.环境会适应生物5.关于生物与环境,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①污染了环境,最终受害的是人类自己 ②气候发生变化,动物的活动规律也会发生变化③不同环境中适宜生长的植物不同A. ①②③ B. ②③ C.①②6.下雨前昆虫低飞的原因( )。A.气压较低 B.空气湿度大 C.飞累了7.环境是人类生存的空间,可以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的生活和发展,下列关于环境对人体的影响的阐还不正确的是( )A.雾霾天气只会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不会影响人们的心理健康B.高强度的噪音会使听力下降其至耳聋c.垃圾和污水会引起肠胃疾物病,皮肤病等8.关于分类,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多选)A.给植物分类的方法有很多种B给植物分类前必须正确掌握每种植物的特征c.给植物分类是认识植物的重要方法D.给物体分类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技能之一9.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食用被污水浇灌的农作物会给人体带来危害B.路上没人的时候,可以把垃圾随手一丢C.保护环境要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D.国家为了保护环境制定了相应的法律法规10.在缺水的季节里,非洲肺鱼深藏在泥洞中进行夏眠。在夏眠时,肺鱼不吃不动通过类似于肺功能的鳔来完成微弱的呼吸,直到雨季来临才破洞而出。关于肺鱼夏眠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不需要氧气 B.呼吸完全停止 C.为了适应夏季环境判断(共20分)1.面对全球变暖,北极熊为了获取食物,不得不选择迁徒。( )2.同一种动物.在野外生活和由人工饲养在身体和行为上没什么不同。( )3.食物发生变化时动物的行为也会发生变化。( )4.雾霾和雾没有本质的区别。( )5.蚯蚓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容易生存。( )6.污染的水人不能喝,但可以用来浇灌树木和庄稼。( )7. 国家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国家组织和鼓励植树造林,保护林木。( )8.在野外遇见迁徙中“掉队”的鸟时,我们不应该打扰。 ( )9.很多环境变化是由人类的生产生活造成的。 ( )10.使用一次性木筷干净卫生,能预防传染病,所以要提倡使用。( )四、实践1.分分类。请利用二歧分类的方法对下列植物进行分类。(7分)桃树 西瓜 凤仙花连一连。(6分)松树小麦有种子 海带花生无种子 葫芦藓肾蕨3.小明做了下面的实验探究蚯蚓的行为变化。(7分)①把6条蚯蚓和潮湿的土壤一起放在塑料盒内。②待蚯蚓都钻入土壤中,把凉水倒入土壤中,使水浸透土壤。③2~3分钟以后观察现象。小明观察到蚯蚓 (填“会”或“不会”)爬出土壤。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土壤中缺少 。他做实验时选用6条蚯蚓而不是1条的目的是 。实验结束后,萌小牛应该将蚯蚓放到( )。A.垃圾桶里 B.花坛的土壤里 C.池塘里你还知道哪些动物的行为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请列举两例。4,2024年3月22日是第三十二届“世界水日”,3月22-28日是第三十七届“中国水周”,活动主题为“强化依法治水携手共护母亲河”。(10分)(1)生产生活中存在着哪些污染水的行为 污水对人的身体健康有哪些危害?保护环境迫在眉睫,作为青少年,你要呼吁大家如何保护环境?答案:填空雾霾 污水 噪声根 茎 叶 花 果实 种子降低 骤增 差 变慢 增高 很高塞罕坝机械林场 抵御风沙 净化水质 缓解污染二歧分类选择B A A B A A A ABCD B C判断对错对错对 错对对对错实践略(1)会 空气 (2)避免实验偶然性,确保实验的准确性、普遍性B (4)下雨前,燕子低飞;缺水时,肺鱼会将自己裹进泥土里,不吃不喝等待雨季的到来。(1)工厂排放污水;把生活垃圾倒入水中;化肥、农药等的使用污染水。引起急性和慢性疾病;可能引发癌症;会引起以水为媒介的传染病。植树造林;旱厕改造;净化污水;修建隔音设施;绿色出行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