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高考二轮复习】2024高考二轮复习作文冲刺审题立意精准突破漫画作文审题、立意真题体悟(2021·全国新高考卷Ⅱ)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唐光雨漫画作品,有改动)【注】描红:用毛笔蘸墨在红模子上描着写字。请整体把握漫画的内容和寓意写一篇文章,反映你的认识与评价、鉴别与取舍,体现新时代青年的思考。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作文以“人”字漫画为题,给考生提供足够的写作空间任其驰骋。漫画材料没有标题,从四幅漫画看,不妨把标题拟定为:如何写人?从画面内容及蕴含的意思看,四幅图聚焦:如何写成一个完美的端方的“人”字?如何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图1“撇”,书写说明是“逆锋起笔,藏而不露”,结合“起”字,“藏”可理解为贮藏、隐藏之意。可意指:人生之始应敢于迎难而上,适时积累并隐藏自己的能力、实力,不外露、张扬、虚浮。图2的书写说明是“中锋用笔,不偏不倚”,蕴含的道理是人生应该在有为的过程中不偏不倚,不偏私,不履斜,不取巧,踏实勤恳,为人做事适宜得体,端方正直。图3的书写说明是“停滞迂回,缓缓出头”,其意为“人”字的那一捺在收笔时要顿一顿,实则是说,人之行事和为人做事讲求方式方略,即使胜利在望,在收官阶段也要行稳,不要轻率冒进、仓促而为。图4是一个完美的、端方的“人”字。意思是:方正的“人”字写出来后,就可以让他人去描红、去模仿,成为别人的榜样了。结合以上对四幅画内容的分析,再联系现实,考生可以从以下方面选择立意:①谈“如何做人”或“书写人生”。可以谈一个完美端方的人,在人生的每一个阶段,应该如何立身行事。②谈人生如何起步,如何追求目标、追求理想,如何做事立人、追求美好。③探讨如何看待不同的人生态度和行为,并结合当下辩证思考,写出作为一个新时代青年的正确认识和评价,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表达自己鲜明的人生抉择。审题技法归纳漫画作文是新材料作文的一种特殊形式,材料的实质是图文结合。写作的过程,要求把图画转化为文字(漫画中的文字尤其要引起注意),此外还要联系漫画多具有讽刺性的特点以及现实生活加以思考。漫画作文审题立意,主要要注意以下方面:1.看标题标题往往告知人们图画的主题思想,是图画的“眼睛”。透过这“眼睛”,我们可洞察图画的主题。所以审读时首先要看标题是什么,然后再把标题同图画的内容结合起来进行分析,这样就容易弄清图画的寓意所在。一些漫画材料可能没有标题(如2021年全国新高考卷Ⅱ作文),不妨根据漫画内容拟定一个话题标题。2.观画面对于以图画为材料的作文,分析画面是解题的重要环节。画面上的每一个细节都对表达图画的寓意有提示作用。因此,我们在审读图画题时,一定要仔细、全面、认真地观察画面。一些材料作文由几幅画面组成,在观察画面时,要细细查看出画面的细微变化与不同之处。这些变化与不同之处,往往是漫画的寓意所在。【例1】 仔细观察下面这幅石榴图,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这幅图画对我们的心理健康和心灵成长有启示意义。请就此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观点和思考。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通过观画面得知:石榴没成熟时,没有绽开,石榴成熟了,就绽开了。两个石榴的区别在于,成熟的必然是想开的。由此可以得出立意:想开了,把一切都看开了,也就成熟了。3.读注释图画是一门艺术,为了表达其寓意,题目常常配有言简意赅、画龙点睛的注释文字。这注释是弄清图画寓意的一把金钥匙,考生必须仔细品味,思考其所隐含的信息和观点。【例2】 (2019·课标全国卷Ⅲ)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据“小林漫画”作品改编)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上述漫画材料作文的画面中配图文字“毕业前最后一节课。老师说:‘你们再看看书,我再看看你们。’”就是理解漫画的核心所在。通过配图文字,我们看出这是一幅师生临考前在教室的画面。结合画面内容,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立意:①从学生的角度:亲其师而信其道,感恩老师。毕业不是学业的结束,而是另一个学习阶段的开始。作为学生应以最真挚、纯粹、朴素的情感铭记师恩,告别过去,重新出发,去追求更大的梦想,去成就更好的自己。②从老师的角度:守望学生,期许学生能够实现梦想,不负青春。每当毕业季,看着朝夕相伴的学生即将踏上人生新的征途,老师们都会百感交集。从这个角度切入,可写的内容很多,可以呈现老师在特定情境中的那份欣慰、伤感、期许、眷恋、担忧等,审视老师对学生那份深沉的爱。③从老师和学生的综合角度:师生关系应和谐发展。老师春风化雨,唱响“爱的奉献”;学生“负命”前行,演绎“青春精彩”。写作时,要将二者结合起来考量:一方面要肯定老师的无私付出、对学生的爱和栽培;另一方面要突出学生如何回应老师的爱,毕业后如何走向更好的未来。4.析夸张很多图画常常对人物行为或场景描绘进行变形夸张,以达到讽刺或警世的目的,引起观者共鸣。夸张之处往往就是图画的弦外之音,是图画所要表达的寓意所在。所以,审读题目时必须注意图画的夸张之处。【例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在大数据时代,各类软件纷纷采用“用户定制”的方式,根据你的浏览记录不断优化针对你的内容推送,仿佛你身边有个“周到”的管家,无时无刻不在留意你,记录下你的兴趣、喜好,然后竭尽所能地“满足”你的品位。人们逐渐被大数据引入“信息茧房”之中,获得的信息单一闭塞。对于如何破除“信息茧房”,你有何思考或建议?请据此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读图审题上述漫画材料作文中三个人的茧房,大小不一,这是变形的夸张。通过变形的夸张,我们可以感受到,无论网络多么发达,我们还是作茧自缚。由此可以看出立意:①从“信息茧房”破“茧”而生。②以理性之光破“信息茧房”。③广开信息源流,慎取为我所用。5.联现实图画大多具有针砭时弊、抨击社会不良现象的功能,解读时必须展开想象,跳出画面,联系现实,揣摩画外之音。考生要多角度思考,切忌就画论画。例如2021年全国新高考卷Ⅱ的作文,我们不能只停在书法“写人”上,还应从“写人”联想到“做人”。审题强化训练1.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题目。上述漫画给我们以启示。请你结合启示与自身发展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思考与认识。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认真阅读上述画面及文字,写出你的立意角度及立论观点。【答案】①从加、减、乘、除符号给我们的思考与认识综合起来分析,可立意为“善做加减乘除法,走好人生之路”。②从“以加法快乐”的角度分析,可立意为“添加美好,快乐人生”“叠加快乐,让人生更幸福”“多感受人生幸福,让人生之路顺畅”等,也可以延伸到个人学习、社会生活、社会发展、国家发展等多个方向,写出有加法的加持,从而让其更美好。③从“用减法生活”的角度分析,可立意为“减去过重负担,让心灵更惬意”“删繁就简,看得更透彻,活得更轻松”“减去贪欲,成就本色人生”等。④从“以乘法感恩”的角度分析,可立意为“要用加倍感恩的态度对待人生”“感恩生活,幸福人生”等。⑤从“用除法放下”的角度分析,可立意为“放下怨念,走好人生路”“放下烦恼,快乐生活”等。【解析】本道漫画作文题由材料、写作任务、写作要求三部分组成。画面呈现的是一个人被加、减、乘、除符号包围,下边的四句话“以加法快乐”“用减法生活”“以乘法感恩”“用除法放下”则形象地表明了加、减、乘、除四种数学符号在人生中所起的作用。立意时,可以综合起来考虑,也可以单独从一个小的方面思考。2.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题目。请结合以上的图文材料,以“德与得”为主题,写一篇文章。认真阅读上述图文,写出立论观点。【答案】(示例)①德为得之先。②用有德之道取得,人生才有意义。③心中有德行,所失亦为所得。【解析】上述材料中的文字对图形进行了深入解读。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写作要求中,明确是以“德与得”为主题。这实际上就是要求对两者关系进行辩证分析。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以上是新时代漫画《乌鸦喝水》。请你认真思考漫画寓意,结合实际,写一篇文章。认真阅读上述漫画作文材料,写出图文材料的寓意。【答案】 (示例)要与时俱进,应时创新。【解析】 漫画《乌鸦喝水》的内容:瓶内的水,乌鸦喝不着。于是,两只乌鸦采取了不同的方式:一只乌鸦以传统套路方式,衔石头投入其中,借以抬高水面而喝;另一只乌鸦则直接插吸管吸水而喝。画面配图文字:你这家伙怎么不按套路出牌?从以上图文内容可以看出,材料真正的寓意在于:按传统方式思考并行事固然可取,但若创新思维,则可能更便捷与有效。可见创新是我们的一个好出路。写作技法归纳在写作时,要立足漫画材料,解读漫画内容,提炼漫画寓意,由此延伸拓展,行文过程也应该结合、照应画面内容。步骤一:描述画面内容(此为作文的原材料)这幅题为“……”漫画由X部分构成,中间……上面/下面/左边/右边……步骤二:揭示寓意(此为作文的立意)1.画面的对象(人或物)做了什么事情;2.判断这件事是对还是错,为什么?3.联想现实社会中一类事件或人;或联想漫画主体各部分中间的关系步骤三:证明自己提出的观点(文章主体)。步骤四:回扣画面内容,扣题点题。写法示例1.行文结构示例: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一只站在树上的鸟儿,从来不害怕树枝断裂,因为它相信的不是树枝,而是翅膀。请你认真思考漫画寓意,结合实际,写一篇文章。拟写标题(扣材/观点/文采,2分)《以己之能,振翅枝头》 《善假于物不如恃才傲物》《以己之力,傲立枝头》 《增强实力,才能无惧险境》《丰己羽翼,恃才无恐》 《能力为双翼,枝断又何惧?》写作思路《凭己之力,展翅枝头》引:人将全部力量寄托在脆弱的树枝上,惶惶不安。反观鸟儿,因它相信的不是树枝,而是自己的翅膀,故而轻松自在。人生亦是如此,我们唯有充盈羽毛,方能傲然挺立于枝头。议:凭借自己的力量,方可披荆斩棘,不惧风霜。凭借自己的力量,方可展翅枝头,翱翔云霄。联:如今的中国凭借力量勇立潮头,我们新时代的青年亦要不断提升自我,凭借自己的力量,与国同行,不负韶华。结:愿我们都拥有一双属于自己的翅膀,展翅在人生的枝头。整篇写作示例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漫画所讽刺的不仅是“刚出壳的鸡”,而类似的事情也许曾发生在你身上或身边。请自选角度,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要求:不要脱离漫画的内容及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抄袭。审 题1.材料解读这幅漫画的题目是《刚出壳的鸡》。漫画的内容是:画面左下方,有一个裂为两半的边缘不齐的蛋壳;右边是一只刚出壳的小鸡(小鸭、小鸟),小鸡嘴巴的斜上方写着“破玩艺儿!”。结合生物学知识来看,蛋壳对于小鸡而言,如同子宫、胎衣,它孕育过、保护过小鸡。2.命题意图“刚出壳的鸡”刚离开蛋壳,显然是瞧不起蛋壳,没有看到自己的出生曾得益于蛋壳,割裂并否定了自己与蛋壳的关系。小鸡否定蛋壳,说它是“破玩意儿”,其实是在否定自己。这反映出社会人生的一些什么现象呢?可以就事论事谈那些羽翼未丰就忘本的人或事。如果推而广之,当有深意,可以评说社会人生中的诸多现象。如:我们与父母亲情、家乡风物、中华文明、国家民族等的关系。一言以蔽之,漫画寓意是讽刺社会上“忘本”的人,他们对孕育、培养、帮助、教育过自己的父母、故乡、学校、社会、文化,没有感激之心,不懂得回报反哺,反而轻视、看不起,甚至指责、辱骂。3.立意参考可提出正面观点:学会(对生我养我的父母、家乡等)心怀感恩,要知恩图报,寻找并了解自己的“根”。也可从反面提出观点:不可“出壳”“忘”本,不可忘“己”所“出”,不能忘掉自己本来的境况或自身的本源,不可忘恩负义,等等。从小鸡的角度行文最好,从蛋壳的角度言之成理亦可。不宜从反面写,比如“打破那个墨守成规的壳子就会获得不一样的生命”,比如“骂鸡蛋壳是一种‘破旧’(批判旧思想)”。较好的立意:谈中西文化。外来文化席卷而来,很多中国人就开始妄自菲薄,看不起本国文化与本土文化,盲目推崇西方文化,连饮食起居的生活习惯都以模仿西方人为荣。4.注意事项写漫画作文时,特别注意两方面:①一定把漫画当作作文材料,需要引述材料,论述时有针对性,绝不能无限制地扩大化、广泛化,比如写“感恩挫折”、“感恩对手”、“感恩朋友”就属于偏题。②又不能只谈漫画,要联系生活实际,由表及里,由“画”到社会,上升到理性思考,揭示人生道理或社会法则。作文题也有“类似的事情也许曾发生在你身上或身边”的提示。范 文:不忘昨日的来处天地之间,忘本者并不鲜见。出壳的雏鸡厌弃蛋壳之破,长成的树苗鄙夷根茎之丑,远行的游子不喜故乡之贫。但我却以为,唯有不忘自己的本源,感念自己的来处,方可成为真正的雄鹰、巨木和伟人。让我们感动的是,总会有人对孕育自己的“破鸡蛋壳”心怀感恩,时刻不忘自己的人生之源。是音乐教师顾亚,走出深山后毅然回到山村,用动听的音乐唤醒一个个本可能沉寂的命运;是村官秦玥飞,藏起世界名校的毕业证书,走入自己深爱而依恋的黑土麦田,在乡村的阳光下展现赤子情怀;是钱学森,聆听祖国的召唤,回国为“两弹一星”做出卓越贡献。找到了自己的源头,并付诸情意,担起责来,我们方可在时代的洪流中恣意奔腾。反之,倘若像那无知的雏鸡一般,厌弃乃至诋毁滋养、哺育自己的“破鸡蛋壳”,也将遭到他人和历史的鄙弃。且看那个叫许可馨的留学生,在疫情期间出言不逊,还有那些港毒分裂分子,气焰嚣张,这些人的所作所为是数典忘祖而令人不齿的,很难想象,他们能在人生路上走多远,攀多高。不可否认,“鸡蛋壳”确实残损、干瘪,不再充盈、丰润了。于是,有人会执这样的观点:当今时代之轮滚滚向前,我们也应迈向崭新未来,双眼向前瞻望而不是向后回首,否则无论人还是民族,都只会原地踏步。此言固然不无道理,这并不代表我们有资格冲着生养我们者,丢一句“破玩艺儿”,弃如敝履。我们所强调的那“不忘来处”,并不是指沉湎于一方小天地的固步自封,而是指永葆一份真挚而炽热的感恩情怀于心底。人为什么要不忘本?正如默温所写:“我们是历史的回声。”家国于己,是让我们汲取养分、羽翼渐丰的福地;己于家国,是一份铭恩于心、反哺回馈的义务。在人生的来处与去向之间,我们的身上早已被打上了血浓于水的印记,而唯有看清我们与本源之间不可分割、一脉相承的关联,唯有时刻铭记源头曾给我们的滋养,然后在破壳之后,一往无前,又懂得时时回首,这才是新时代新青年该有的模样。当今世界,日新月异的变化让人目不暇接,机遇与挑战并存的风云诡谲,向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已不仅是一片温婉的小桥流水,更是一方热土的守护者。我希望看见,破蛋壳不被寒心地鄙弃,看见树高过千丈,也忘不了根,看见游子们在收整行装,回归故园,带着一句人生箴言:认清明日的去向,不忘昨日的来处。点 评本文审题准确,切合漫画的核心命意——“忘本”。文章在开篇亮出观点后,紧接着采用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阐述“不忘本源,感念来处”的意义。再结合“有人”的不同观点,进行理性分析,有一定的思辨色彩。文章首尾照应,结构有新意,文章思路清晰,衔接较为自然。用例精简、贴切。行文能围绕漫画内容,也能结合社会实际。卷面书写美观,也为文章加分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