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高考二轮复习】2024高考二轮复习作文冲刺提升格局——提高站位,立足更高格局精准突破 高考语文写作鲜明地体现出与时代精神相结合的特点,牢牢抓住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从而引导学生关注家国、关注时代,将个人发展和国家的发展紧密关联起来。由此写作时应提高站位,立足更高格局。提升格局方法一:要有家国意识,融入“大我”家国情怀熔铸在传统文化的基因和民族的灵魂里,是个体对国家民族的深情大爱,彰显着高尚的道德理想和人生情怀,有悠远的历史感和民族性;它常与当下的政治、文化、民生热点紧密相连,包含着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高考作文命题有着鲜明的时代性,理应引导学生树立家国情怀。在审题立意时要多联系国家的发展、祖国的未来,以自身力量为我国的大国形象建设添砖加瓦。[2021·全国乙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古人常以比喻说明对理想的追求,涉及基础、方法、路径、目标及其关系等。如汉代扬雄就曾以射箭为喻,他说:“修身以为弓,矫思以为矢,立义以为的,奠而后发,发必中矣。”大意是,只要不断加强修养,端正思想,并将“义”作为确定的目标,再付诸行动,就能实现理想。上述材料能给追求理想的当代青年以启示,请结合你对自身发展的思考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审题过程】材料共三句话,分两个部分。第一句话说 “古人常以比喻说明对理想的追求,涉及基础、方法、路径、目标及其关系等”,这是在引导考生打开思维。第二、 三句话举了汉代扬雄以射箭来比喻追求理想的例子,以此说明确立理想,以及实现理想的方法、 途径。扬雄把“义”作为自己的理想,这是儒家追求的崇高目标。“义”指正义、道义,孟子说“舍生而取义”,把“义”看得比生命还重要。确定了如此宏大的人生理想之后,第二步要付诸行动,要“修身”,要“矫思”,要加强修养,要端正思想,最后经过积淀,厚积薄发,就能够实现自己的理想。考生可以举一反三,写出自己的理想,并从不同的角度写出实现理想的途径和方法。写作导引语只有一句话,前半句的关键词(短语)有三个,分别是“追求理想”“当代青年”“启示”,由此可知,作文不是要写古人的理想,而是要写当代青年的理想。材料写古人的理想,只是一个引子。后半句的关键词(短语)有两个,分别是“自身发展”“思考”。在内容上要结合自身的发展谈理想,自身的发展要与当代青年相匹配,把自己的理想、自身的发展与当下的时代、社会相结合。结合自身发展谈理想,但抛开时代,只谈个人主义,不谈家国情怀,就是低品质的作文,就是没有思考的作文。整个材料言简意丰,把传统文化和生活情境中蕴含的理性思辨,生发到学子对理想信念的思考中,对青年的品德修养起到潜移默化的引导作用,充分体现了高考通过命题立德树人的基本要求。参考立意:讨论当代青年追求怎样的理想。以“义” 为崇高目标,以至善价值等为标准。当代青年追求理想的基础应该是立德树人。先成人再成事。3.当代青年实现理想的途径只能是以上基础的矢志不渝、坚持奋斗。【优秀范文】奠品行之基,逐理想于远方安徽一考生罗曼·罗兰曾说:“没有伟大的品格,就没有伟大的人。”如苍鹰振动双翼才能飞翔,车轮围绕中轴才能转动,弓箭有了明确的目标才能发射,一个人拥有良好的品行、端正的思想,才能拥有立足世间、追逐理想的坚实底气。我们讴歌理想散发的光华,因为它如同天上的启明星;但我们也不能忘了品行蕴含的珍贵,因为它是我们脚下的土地。自古以来,人们从来没有停止对品行的砥砺,无论是孔子的“君子坦荡荡”,还是苏格拉底的“美德即知识”,都反映了这种追求已经融进人类文化基因;无论是“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教诲,还是“先成人再成才”的呼唤,都反映了这种追求已经融为时代的心声。历史自有判断,公道自在人心。战败投降的李陵,早已湮没在历史尘埃之下,而啮雪吞毡的苏武却名垂青史,成为后人的偶像;迫害忠臣的蔡京,即使写得一手好字,也不配名列“苏黄米蔡”宋四家,人们代之以为官正直的蔡襄;精忠报国的岳飞,一首《满江红》,能够一词压两宋,因为它充满人间正气。修身为弓,矫思为矢,品行是一个人为人最重要的因素,是我们擘画人生的底色版,更是我们乘风破浪、逐梦远方的最好的桨帆。拥有好的品行还只是基础,我们更要有远大的理想,对于缺乏目标的船,所有风都是逆风。比如老子的治国理念,“无为而治”“小国寡民”“老死不相往来”,以当今全球化的视角来看,显然与我们所需要的、所推崇的相悖。这或许从另一个角度解释了道家没有取得像儒家那样的正统地位的原因。时代大幕已经拉开,任何“躲进小楼成一统”的逃避行为都是要不得的。把时针拨回百年以前,夏明翰以“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坚毅,江竹筠以“为共产主义革命事业奋斗到底”的情怀,刘伯坚以“生是为中国,死是为中国”的深情告白……为共产党百年初心生动注脚。无数共产党人,怀着建设新中国、争取人民自由幸福的梦想,前赴后继。现在,时代的接力棒传到我们手中,我们即将踏入大学之门,成为社会的中坚力量,怎敢辜负先烈们的殷殷期盼 扬雄说:“修身以为弓,矫思以为矢,立义以为的,奠而后发,发必中矣。”这句对理想的注解,在当下显然有深厚的现实意义。我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对每个中国人而言永远都不会过时。或许我们已经告别了老一辈筚路蓝缕的创业环境,但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高枕无忧,我们要有鲁迅先生“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的家国情怀。人不只为自己而活,来世界一趟,就要成就一番事业,不能只做个匆匆过客。“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箭已在弦上,你准备好了吗 提升格局方法二: 要有青年担当意识,立足当下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青少年和共青团工作,亲切关怀青少年健康成长。习近平同志围绕青少年和共青团工作发表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指明了当代青年的历史使命和成长道路,引导青少年树立远大理想、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动员广大青少年为实现“两个一百年” 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勤奋学习、努力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近年来, 全国以及部分省市的高考作文命题中已有对“时代青年”主题的涉及,在审题立意时也要联系到自己的责任担当。[2023·北京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写作。“续航”一词,原指连续航行,今天在使用中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如为青春续航、科技为经济发展续航等。请以“续航”为题目,写一篇议论文。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实,论证合理;语言流畅,书写清晰。不少于700字。【审题过程】由“续航”这个词结合自身成长、社会发展而产生联想、思考,做到由虚到实的转换。“续航”本义是连续航行,它原本是指不停止地飞行,而根据现实文化、社会背景的影响,它能产生引申义:为青春续航,为经济发展续航。“等”字意味着我们也可以继续延伸,如为生命续航,为梦想续航,为时代续航……特别指出,这次习作应落实到“行动”上,即如何才能完成“续航”呢 事物本身的性能越好,对外消耗的能量越小,它的续航功能就越强,发挥的作用就越大。如:为生命续航,就让生命更健康地存在吧,可将之与公共环境卫生、强身健体意识联系起来;为梦想续航,就让汗水尽情地挥洒吧,可将之与笃定的信念、坚持的热爱联系起来;为时代续航,就是要树立远大理想,坚定奋斗意志,时代青年勇担时代使命与责任,才能为时代续航。参考立意:围绕“续航是什么”“为什么续航”“怎么续航”“续航会怎样”,结合时代青年的使命与责任,展开多角度和多层次的论述。【优秀范文】续 航新时代,新气象,新青年。原指连续航行的“续航”一词有了更为深层的含义,即精神的赓续。国家需要一代代青年续航,经济需要科技发展续航,文化、教育和体育的荣光也需要人民续航。国家为我们提供了无数的“加油站”“充电桩”,我们怎能趑趄不前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前人的努力奋斗为精神续航带来不竭动力。老子、孔子、墨子、孟子、庄子、荀子等百家,留下谆谆教诲作为续航的能量。他们散发的光和热,不断地激励着我们前行。教育也是一代代人传承下来的,老师被称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张桂梅老师创办全国第一所免费的女子高中,是因为她发现每个悲惨的家庭都有一个文化水平低的母亲。为了打破这个困局,她用这种方式帮助贫困的女学生们续航青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吾辈青年当劈波斩浪,续航辉煌。新时代的太阳,必将光芒万丈,照射四方。那些阻挡光芒的阴霾必将消散在续航远方的路上。“六边形战士”马龙心怀对乒乓球的热爱,成为世界乒坛史上第一位男子双满贯加全满贯得主。许昕虽然被定义为“国乒喜剧人”,但他是世界一流的乒乓球直板选手、国家乒乓球队的黄金左手。如若将马龙比作乒乓球界的巨龙霸主,许昕则更像是暗夜中的游蟒。华丽如蛇盘旋的球线,往往能让对手落败于诧异之中。樊振东、王楚钦又后来居上,使得中国乒乓球和中国女排、中国女足一样成为体育界的王牌。他们是新时代的雄鹰,划破天空;他们是新时代的杉树,顶天立地;他们像新时代的“山东号”“福建号”,动力澎湃,技术精良,续航前行。“知责任者,大丈夫之始也;行责任者,大丈夫之终也。”担当续航责任,靠国家提供的“空中加油机”,飞向美好未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曹丕、曹植父子三人都以诗歌为剑,披荆斩棘,书写强烈的爱国情怀。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三人的文学作品影响了世界,在历史的画卷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子承父业,形成良好家风,雏凤清于老凤声。他们像北斗导航系统,引领人们在文化领域续航写华章。“追风赶月莫停留,平芜尽处是春山。”国家是我们不断续航的坚强后盾。吾辈青年当以雄心斗志,握紧接力棒,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续航致远!提升格局方法三:要有昂扬基调,积极奋发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高考作文承担着“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的核心功能,肩负着“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的重任,因此高考作文写作主体的青年就应该体现出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阔征程上,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的能力,迫切需要迎难而上、挺身而出的担当精神和积极奋发的昂扬斗志。[2020·上海卷] 世上许多重要的转折是在意想不到时发生的,这是否意味着人对事物发展进程无能为力 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和思考。要求:①自拟题目;②不少于800字。【审题过程】这则新材料作文,一共有两句话,可谓言简意赅,哲理无穷。考生扣住“转折”“意想不到”“无能为力”等关键词, 一般来讲,这样意想不到的转折,多指不好的转折、挫折、逆境等,这局面让人痛苦又矛盾:是肯定无能为力,还是否定无能为力,或者兼而有之 本身这三个观点并无高下之分,只要言之成理,文采飞扬,那都是可行的。然而从高考作文所承载的功能来看,写作时应该持事在人为的态度,昂扬斗志、积极进取才是命题人的初衷。切题立意:积极行动,追求美好未来;直面惨淡人生,改变不幸命运;人生不能因挫折而甘于平凡;刚健有为,用个人奋斗撬动时代发展;面对磨难,勇敢作为;积极有为才能迎来转机;7.因势利导,定有转机。【优秀范文】道阻且长,行则将至“生活需有明有暗、有晴有雨,滋味就在变而不猛的曲折中。”诚哉此言,世上许多重要转折常在意料之外发生,在人们的生活中添上不一样的色彩。面对这出乎意料的转折点,除了坦然接受,人们还能做些什么呢 坦然接受生活中突如其来的转折,的确不失为一种应对转折的积极方式。生活中的转折总在不经意间袭来,顺生乐生的心态显示出拥抱转折的释然。就像面对突然而至的仕途失意,苏轼依然发出“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之言。当我们承认转折并欣然接受它的到来,才有可能正面应对。转折是人生的必然,如何直面转折的挑战确是一道必修课。不过,如果一味只知坦然接受转折的到来,而不去思考如何在转折到来后尽己所能地推动事物的发展,那么人终将在一次次的妥协中丧失自我存在的生命意志,丢失自我的生命价值。因而,在突如其来的双腿残疾后,史铁生依然说:“命定的局限尽可永在,不屈的挑战却不可须臾或缺。”直面转折的挑战,用已有的生命意志去战胜存在的可怕深渊,人方可在困厄中起舞,展示出自我独特的生命意志。对于真正的强者而言,转折只会增加他们行路的趣味,却终将无法改变他们行路的目的地。面对突如其来的打压与空穴来风的诬陷,汪曾祺却将苦难化为动力,将不幸化为幸运。而后,他凭借乐观而坚毅的精神继续写作,写出那些体察万物的清雅之作,站在那些看似无法改变的转折之上,达到“方寸之间怀有对万物的深情”的境界,更给当时虚浮的文坛带来一阵清风。以理性战胜转折,以坚毅战胜未知,无畏而不屈,无悔而无怨。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进一步而言,世上的转折总在未知中突袭,而最大的未知其实是我们自己。何况,有些转折或许是一次出乎意料的惊喜,积极应对则将创造意料之外的可能;有些转折看似增加了波澜,但当我们理性迎战,就有可能扶大厦于将倾。而无论转折走向何方,我们所最终遇到的都将是一个全新的自己。其实,当我们敢于运用勇气与智识冲破那些突然而至的转折时,那些转折也都不再重要了,一切不过云淡风轻。生活中的转折很多时候并不可逆,生老病死,天灾人祸,以人为之力根本无法预料,更无法改变,但当我们以开阔的心胸站在高处藐视那些突如其来的转折,当我们在向前奔跑时曾深切地爱过、活过,我们就能够向死而生。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王小波说:“我不能选择怎么生、怎么死,但我能决定怎么爱、怎么活。”我说:“我不能决定转折怎么来、怎么去,但我能决定怎么一路向前,怎么一路高歌。”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