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3张PPT)第4节 环境因素参与调节植物的生命活动学有目标——新课程标准必明 记在平时——核心语句必背1.概述其他因素参与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如光、重力和温度等。2.理解植物生长发育调控的网络。 1.参与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环境因素主要有光、重力和温度等。2.在受到光照射时,光敏色素的结构发生变化的信息会传递到细胞核内,影响特定基因的表达,从而表现出生物学效应。3.植物生长发育的调控是基因表达调控(基因控制)、激素调节和环境因素调节共同完成的。[理清主干知识]一、 光对植物生长发育的调节1.在自然界中,__________,植株生长、_____、衰老等,都会受到光的调控。2.光敏色素是植物中一种接收________的分子,其化学本质是_______。种子萌发开花蛋白质光信号二、参与调节植物生命活动的其他环境因素1.温度参与植物的生长发育主要是通过影响__________、植株生长、__________和叶的衰老、脱落等生命活动实现的。2.重力是调节植物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重要环境因素。3.植物的根、茎中具有感受重力的___________,可以将_____信号转换成___________的信号,造成生长素分布的不均衡,从而调节植物的生长方向。4.植物生长发育的调控,是__________调控、_____调节和__________调节共同完成的。种子萌发开花结果生长发育形态建成物质和细胞重力运输生长素基因表达激素环境因素[诊断自学效果]1.判断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1)光敏色素是一种能接收光信号的色素分子。 ( )(2)在我国北方地区春季播种冬小麦往往不能抽穗开花是受光照的影响。 ( )(3)重力信号可以直接调节植物的生长方向。 ( )(4)植物生长发育的调控是激素调节和环境因素调节共同完成的。 ( )××××2.环境因素参与调节植物的生命活动,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烟草种子只有在光下才能萌发是因为种子萌发需要利用光能B.绿豆芽长出长的茎而没有发育成豆苗说明光照影响植物形态的建成C.冬小麦的春化作用现象说明温度影响植物生殖D.温带地区秋季树叶变黄原因之一是低温等因素抑制叶绿素合成解析:烟草种子只有在光下才能萌发是因为种子萌发需要光信号,由光敏色素接收,而不是利用光能,A错误;绿豆芽长出长的茎是下胚轴伸长,而没有发育成豆苗说明光照影响植物形态的建成,B正确;冬小麦的春化作用现象是低温诱导抽穗开花,C正确;衰老的叶片叶绿素会降解,秋天低温又抑制叶绿素合成,D正确。答案:A 新知探究一 光对植物生长发育的调节[在探究中学明]1.阅读教材第105、106页,观察图5-12,分析下列问题。(1)光作为一种________,影响、调节植物生长发育的全过程。如种子萌发、____________、开花的季节等。(2)接收光信号的物质是____________,它是由________________组成的复合体,能够将光信息转导后传递到____________内,影响特定基因表达。2.分析资料,回答问题。资料:科学家曾用大型光谱仪将红光分离成单色光处理莴苣种子,发现在红光下萌发率最高,而远红光会逆转这一过程。交替进行红光和远红光照射,实验结果如下表。交替地暴露在红光(R)和远红光(FR)下的莴苣种子萌发率(在26 ℃下,连续进行1 min的R和4 min的FR曝光)[在深化中提能]辨析光合色素和光敏色素:(1)化学本质不同。绿色植物的光合色素包括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不是蛋白质;光敏色素是由色素参与组成的一种蛋白质复合体。(2)接收光照有本质区别。光合色素能吸收并转化光能储存在有机物中,是自然界各种生物的能量和物质基础;光敏色素是光的受体,光仅是一种信号,被接收后经信息传递系统传导到细胞核,影响基因表达,从而达到调节植物的生长发育的目的。(3)分布不同。光合色素主要分布在叶肉细胞的叶绿体中,光敏色素分布在植物的各个器官中,尤其在分生组织细胞中更多,如胚芽鞘尖端、根尖等。(4)合成条件不同。光是叶绿素合成的必要条件,黑暗培养的黄化苗不含叶绿素,但黄化幼苗的光敏色素比绿色幼苗多20~100倍。[典例] 在自然界中,种子萌发,植物生长、开花、衰老等,都会受到光的调控。植物的向光性生长,实际上也是植物对光刺激的反应。光作为一种信号,影响、调控植物生长、发育的全过程。机制如下:阳光照射→光敏色素被激活,结构发生变化→信号经过转导,传递到细胞核内→细胞核内特定基因的转录变化→表现出生物学效应。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幼苗横放后茎背地生长是光调控的结果B.光可调控基因组的表达进而调控植物的生长发育C.人为控制光照时间,可实现花卉分批上市D.光敏色素可能是一种接收光信号的受体[解析] 幼苗横放后,重力作用导致近地侧生长素浓度高于远地侧,茎的近地侧生长速度比远地侧快而表现出背地生长,因此幼苗横放后茎背地生长不是光调控的结果,A错误;由题干信息“阳光照射……细胞核内特定基因的转录变化→表现出生物学效应”可知,光可调控基因组的表达进而调控植物的生长发育,B正确;由题干可知,植物开花会受到光的调控,人为控制光照时间可以调整花期(例如长日照花卉采用短日照处理可以抑制其开花),从而实现花卉分批上市,C正确;由题干信息“阳光照射→光敏色素被激活,结构发生变化→信号经过转导,传递到细胞核内”可知,光敏色素可能是一种接收光信号的受体,D正确。[答案] A[名师点睛]明确光照对植物生长的两方面作用及区别是解答此题的关键:光照是影响植物生长的重要环境因素,不仅为光合作用提供能量,还为生长发育的调节提供光信号。[在应用中落实]1.下列植物生长发育与光照的关系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叶绿体内的色素吸收并转化光能也是动物赖以生存的基础B.叶绿素可感知光信号,调节光合作用C.光信号照射光敏色素使其结构发生变化是光调节的关键一步D.光信号会影响植物有关基因的表达解析:叶绿体内的色素吸收并转化光能储存在有机物中,是生物界的物质和能量基础,动物的生存也依赖光合作用形成的有机物,A正确;叶绿素可以吸收转化光能,但不是接收调节信号的受体,B错误;细胞内光信号的重要受体是光敏色素,是实现光调节的重要蛋白质,C正确;光信号的信息经细胞内转换后,最终传递到细胞核影响基因的表达,D正确。答案:B 2.植物生长离不开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光可以影响种子的萌发B.光往往对植物繁殖有重要影响C.光影响基因表达D.光是光合作用光反应的信号解析:种子萌发有的需要光照或黑暗条件,A正确;光周期对成花诱导有重要影响,B正确;光信号经转换传导到细胞核影响基因表达,C正确;光反应是利用光能,而不是光信号,D错误。答案:D 答案:(1)增大 白天较高温度有利于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夜间降温可以降低有机物的消耗量 (2)播种前对小麦种子进行低温处理[在深化中提能]春化作用与植物的生长:(1)植物花的形成除了内部发育因素,还受外界环境条件的严格调控,主要是春化和光周期。(2)低温诱导植物开花的形成,称为春化作用。成花受低温影响的植物,主要是一些二年生植物(如芹菜、萝卜、白菜、葱、蒜、天仙子等)和一些冬性一年生植物(如冬小麦、冬黑麦等)。(3)在春化过程结束前,如遇高温,低温效果就会削弱或消除,这种现象称为脱春化作用。冬季气温过高会导致小麦减产就是这个道理。(4)春化形成的刺激物质称春化素,利用春化植株的叶片同种嫁接,使没经过春化的植株开花,证明了春化素的存在。[典例] 植物的生命活动受植物激素的调节,下图为某植物感知外界光照、温度等变化,通过调节激素的合成促进植物冬天休眠、夏天生长过程示意图。下列分析最合理的是 ( )A.长日照能促进过程②④,短日照能促进过程⑤⑥B.10 ℃有利于过程②④,30 ℃有利于过程⑤⑥C.10 ℃有利于过程①②③④,30 ℃有利于过程①③⑤⑥D.长日照能促进所有过程,短日照能抑制所有过程[解析] 夏季长日照、温度高,植物生长旺盛,细胞分裂素和赤霉素分泌增多,所以长日照、较高温度能促进过程②④;冬季短日照、气温低,叶和果实衰老、脱落,生长受到抑制,所以短日照、低温能促进过程⑤⑥。[答案] A[名师点睛]植物的所有生理活动都是在一定温度范围内进行的,温度可以影响种子萌发、植株生长、开花结果和叶的衰老、脱落等生命活动,这些生命活动的节奏追随着季节的步伐。此外,温度对植物的地域性分布也有着较大影响。[在应用中落实]1.以下说法不可能是重力影响的是 ( )A.倒伏植株的茎背地生长B.插条两端涂抹生长素后只能一端生根C.生长素分布不均的信号转换D.作为直接影响基因表达的信号解析:倒伏植株的茎背地生长是重力影响了生长素的分布,A、C正确;植物细胞能感受重力的影响区分“上下”,所以插条两端涂抹生长素后只能一端生根,B正确;植物细胞感受重力影响后经过信号转换,通过激素等信息分子的传递最终才能影响到基因的表达,D错误。答案:D 2.树木年复一年地加粗,构成一圈圈的年轮,表现出季节周期性变化,其中对于年轮的形成,主要因素是 ( )A.水分 B.光照C.温度 D.二氧化碳浓度解析:年轮形成的原因是在春夏季细胞分裂快、细胞体积大,在树干上形成颜色较浅的带;在秋冬季细胞分裂慢、细胞体积较小,在树干上形成颜色较深的带。答案:C 3.在自然界中,种子萌发,植株生长、开花及衰老等生理过程都受到基因表达、激素调节和环境因素三方面的影响。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温度影响植物的生理活动,但不影响植物分布的地域性B.重力是调节植物生长、发育和形态建成的重要环境因素C.光可作为一种信号,通过影响特定基因表达影响植物生长、发育D.生长素作为一种信号,通过给细胞传递信息来调节生命活动解析:温度影响植物的生理活动,植物分布的地域性很大程度上是由温度决定的,A错误。植物的根、茎中具有感受重力的物质和细胞,可以将重力信号转换成运输生长素的信号,造成生长素分布的不均衡,从而调节植物的生长方向,B正确。光作为一种信号,可通过影响特定基因的表达来调控植物的生长、发育,C正确。生长素作为一种化学信号,能给细胞传达信息,起着调节细胞生命活动的作用,D正确。答案:A 解析:植物对光作出反应,说明植物可以感知光信号,A正确;胚芽鞘的感光部位是尖端,接收光信号的光敏色素在胚芽鞘的尖端分布较多,B正确;光敏色素是一类结构色素—蛋白复合体,受到光刺激后结构就会发生变化,这种变化的信息传到细胞核内,影响特定基因的表达,C错误,D正确。答案:C 2.下列关于“引来繁花缀满枝,瓜熟蒂落也有时”现象的分析,错误的是( )A.环境因子能通过改变激素的作用来影响植物的各项生命活动B.适当喷2,4-D能延长“繁花缀满枝”的时间C.乙烯和脱落酸协同调节了“瓜熟蒂落”的过程D.这一现象是多种植物激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解析:环境因子能够改变激素的合成、含量等,进而影响植物生命活动,无法改变激素的作用,A错误;一定浓度的2,4-D能防止落花落果,所以可以延长“繁花缀满枝”的时间,B正确;乙烯可促进果实的成熟,脱落酸可促进果实的脱落,则乙烯和脱落酸协同调节了“瓜熟蒂落”的过程,C正确;植物的生命活动是在多种植物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下进行的,D正确。答案:A 3.重力是调节植物生长发育和形态建成的重要环境因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植物根向地、茎背地生长,就是在重力的调节下形成的B.植物的根、茎中具有感受重力的物质和细胞C.重力信号需要转换成运输生长素的信号D.在根的近地侧和远地侧,生长素的浓度相同解析:重力是调节植物生长发育和形态建成的重要环境因素。植物根向地、茎背地生长,就是在重力的调节下形成的。植物的根、茎中具有感受重力的物质和细胞,可以将重力信号转换成运输生长素的信号,造成生长素分布的不均衡,从而调节植物的生长方向。答案:D 4.某些植物必须经过春化作用(用低温诱导促使植物开花)才能开花结实,下表 是对冬小麦进行春化处理的研究结果。下列对研究结果的分析错误的是( )处理方式 未经低温处理 经低温处理 先低温处理后高温处理检测结果 没有某些特殊蛋白质 有某些特殊蛋白质 出现某些特殊蛋白质,高温处理后这些蛋白质消失现象 不能抽穗开花 抽穗开花 不能抽穗开花A.决定冬小麦抽穗开花的环境因素是温度B.高温可以解除小麦的春化作用C.春化产生的特定蛋白质是低温诱导基因突变的结果D.北方春季补种的冬小麦只会长苗不会开花结果解析:根据表格分析,第1组未经低温处理,小麦不能抽穗开花,而第2组经低温处理,小麦抽穗开花,说明决定冬小麦抽穗开花的环境因素是温度,A正确;第2组经低温处理,小麦抽穗开花,而第3组先低温处理后高温处理,小麦不能抽穗开花,说明高温可以解除小麦的春化作用,B正确;由于春化后每次都能产生同样的特定蛋白质,所以不是由基因突变引起的,只是控制特殊蛋白质合成的基因在低温下才能表达,在其他温度下不能表达,C错误;北方春季补种的冬小麦只会长苗不会开花结果,因为没有经过低温处理,D正确。答案:C 5.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有机物,称作植物激素。下列有关植物激素的说法,错误的是( )A.各种植物激素不是各自单独发挥作用的,而是通过复杂的途径共同调节着植物的生命活动B.黄化豌豆苗切段实验研究发现,当生长素浓度增高到一定值时,就会促进切段中乙烯的合成C.光照、温度等环境因子的变化,会引起植物体内产生包括植物激素合成在内的多种变化,进而对基因组的表达进行调节D.生长素和赤霉素、细胞分裂素、乙烯、脱落酸协同合作、共同调节植物的生命活动解析:生长素和赤霉素、细胞分裂素、乙烯、脱落酸五种植物激素之间有些是协同合作,有些是相互拮抗,共同调节植物的生命活动,D错误。答案:D (共41张PPT)第3节 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学有目标——新课程标准必明 记在平时——核心语句必背1.举例说明生长素、细胞分裂素、赤霉素、脱落酸和乙烯等植物激素及其类似物在生产上得到了广泛应用。2.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扦插枝条生根的作用。3.探究乙烯对水果的催熟作用。 1.植物生长调节剂是由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其具有原料广泛、容易合成、效果稳定等优点。2.预实验可以为进一步的实验摸索条件,也可以检验实验设计的科学性和可行性。[理清主干知识]一、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类型和作用1.植物生长调节剂:由__________的,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_____作用的化学物质。2.类型(1)分子结构和生理效应与植物激素类似,如__________。(2)分子结构与植物激素完全不同,但具有与植物激素类似的生理效应,如__________、_______等。3.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可以提高____________、改善__________,还可以_______________,如减少园林植物的修剪次数。4.施用植物生长调节剂,需要关注可能存在的__________。人工合成调节吲哚丁酸α-萘乙酸矮壮素农作物产量产品品质减轻人工劳动负面影响二、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施用1.预实验的意义是可以为进一步的实验__________,也可以检验实验设计的_______和_______。2.探索生长素类调节剂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1)适当浓度的2,4-D可以_____插条生根,浓度过高时会_____生根,甚至会_________________。(2)常用的生长素类调节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处理插条的方法有:______法和______法。科学性摸索条件可行性促进抑制杀死双子叶植物NAA、2,4-D、吲哚丙酸、IBA浸泡沾蘸3.利用乙烯利催熟水果(1)采摘水果一般不等完全成熟,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乙烯利的工业品为_____,当溶液pH<3.5时它比较稳定,随溶液pH_____,会分解释放乙烯。和销售过程容易腐烂完全成熟后采摘,经过储存、运输升高液体[诊断自学效果]1.判断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1)植物生长调节剂是分子结构和生理效应与植物激素类似的物质。 ( )(2)植物生长调节剂具有原料广泛、容易合成、效果稳定等优点。 ( )(3)预实验可以为进一步实验摸索条件。 ( )(4)探索生长素类调节剂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的实验中,生长素类调节剂的用量是自变量。 ( )(5)乙烯利是用于水果催熟的气体激素。 ( )×√√××2.与植物激素对应的生长调节剂及应用实例(连线)。答案:(1)原料广泛 效果稳定 (2)分子结构 相似 完全不同 (3)种子、芽或块茎 雌雄比例 诱导或防止 高度、形状 (4)赤霉素 α-淀粉酶 膨大剂 青鲜素[在深化中提能]常见植物生长调节剂类型及原理。(1)植物生长促进剂:①生长素类,如吲哚丁酸、NAA、2,4-D等。②赤霉素(GA)类,已发现108种,其中GA3应用最广泛。③细胞分裂素类,已知12种左右,如玉米素、激动素等。④乙烯类,如乙烯利促进开花,促进果实成熟。⑤其他,如芸苔素内酯、三十烷醇等。(2)植物生长延缓剂:作用是抗赤霉素,不同的植物生长延缓剂原理是抑制赤霉素生物合成的不同环节,如矮壮素、缩节胺、多效唑等。(3)植物生长抑制剂:抑制顶端分生组织生长,如青鲜素、三碘苯甲酸。[典例] (2021·辽宁高考)下表为几种常用的植物生长调节剂,下列有关其应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名称 属性萘乙酸 生长素类6-BA 细胞分裂素类乙烯利 乙烯类PP333 赤霉素合成抑制剂A.用一定浓度的萘乙酸处理离体的花卉枝条,可促进生根B.用一定浓度的6-BA抑制马铃薯发芽,以延长贮藏期C.用乙烯利处理棉花可催熟棉桃,便于统一采摘D.用PP333处理水稻可使植株矮化,增强抗倒伏能力[解析] 萘乙酸的作用与生长素类似,用一定浓度的萘乙酸处理离体的花卉枝条,可促进生根,A正确;6-BA的作用与细胞分裂素类似,能促进细胞分裂,促进芽的分化、侧枝发育,故6-BA不能抑制马铃薯发芽,以延长贮藏期,B错误;乙烯利的作用与乙烯类似,故用乙烯利处理棉花可催熟棉桃,便于统一采摘,C正确;PP333的作用与赤霉素合成抑制剂类似,赤霉素能够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植株增高,故用PP333处理水稻可使植株矮化,增强抗倒伏能力,D正确。[答案] B[在应用中落实]1.(2022·广东高考)我国自古“以农立国”,经过悠久岁月的积累,形成了丰富的农业生产技术体系。下列农业生产实践中,与植物生长调节剂使用直接相关的是 ( )A.秸秆还田 B.间作套种C.水旱轮作 D.尿泥促根解析:秸秆还田与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有关,A不符合题意;间作套种可以合理、充分利用环境资源,B不符合题意;水旱轮作可以有效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提高土壤肥力,还可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最终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C不符合题意;尿泥里面含有生长素类物质,能促进根的生长,D符合题意。答案:D 2.下列生产措施与预期结果对应一致的是 ( )A.给香蕉喷洒适宜浓度的乙烯利溶液促进果实发育B.播种前用适宜浓度的脱落酸浸泡小麦种子促进种子萌发C.蔬菜成熟期喷洒一定的细胞分裂素加速叶片的黄化速度D.用一定浓度的赤霉素处理生长期的芦苇增加芦苇纤维长度解析:给香蕉喷洒适宜浓度的乙烯利溶液促进果实成熟,A错误;播种前用适宜浓度的脱落酸浸泡小麦种子不能促进种子萌发,因为脱落酸有维持种子休眠的作用,B错误;细胞分裂素促进细胞分裂,成熟期喷洒一定浓度的细胞分裂素溶液,可延缓叶片的黄化速度,C错误;一定浓度的赤霉素处理生长期的芦苇,可增加芦苇纤维长度,因为赤霉素能促进细胞伸长,进而促进芦苇的生长,D正确。答案:D (2)实验步骤:2.分析资料,回答问题。资料:为探究植物生长素对枝条生根的影响,研究人员在母体植株上选择适宜的枝条,在一定部位进行环剥去除树皮(含韧皮部),将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涂抹于环剥口上端,并用湿土包裹环剥部位,观察枝条的生根情况,实验的部分结果如表所示。答案:(1)枝条自身产生的生长素较少,积累到生根所需浓度时间长 生长素浓度高时会促进乙烯的合成,乙烯能够抑制植物的生长 (2)每个枝条的生根数量 根的长度[在深化中提能]1.对实验结果的处理方法。(1)文字描述法:通过语言文字直接对实验的结果或可能出现的结果进行准确地描述。(2)曲线图法:利用数学中的曲线图描述实验结果。采用该方法时,横坐标一般为实验中的自变量,纵坐标为因变量。(3)列表法:将实验结果通过表格的形式呈现出来。采用该方法时,一定要标明横栏和竖栏的项目内容。2.实验注意事项。(1)需进行预实验:预实验可以为进一步的实验摸索条件,也可以检验实验设计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以免由于设计不周、盲目开展实验而造成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2)设置对照组、重复组:①设置对照组。蒸馏水空白对照;设置浓度不同的几个实验组进行相互对照,目的是探究生长素类调节剂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的最适浓度。②设置重复组,即每组不能少于3个枝条。(3)控制无关变量:无关变量在实验中的处理要采用等量性原则。如选用相同的花盆、相同的植物材料,插条的生理状况、带有的芽数相同,插条处理的时间长短一致等。(4)处理插条:①生长素类调节剂处理插条可用浸泡法(溶液浓度较低)或沾蘸法(溶液浓度较高,处理时间较短)。②处理时插条上下不能颠倒,否则扦插枝条不能成活。③扦插时常去掉插条成熟叶片,原因是去掉成熟叶片能降低蒸腾作用,保持植物体内的水分平衡。[典例] 激动素是一种细胞分裂素类植物生长调节剂。为了探究激动素对侧芽生长的影响,某同学将生长状态一致的豌豆苗随机分为A、B、C三组,实验处理如表。处理后,定期测量侧芽的长度,结果如图所示。组别 顶芽处理 侧芽处理A 去除 2 mg/L激动素溶液涂抹B 保留 2 mg/L激动素溶液涂抹C 保留 蒸馏水涂抹[解析] (1)顶芽能抑制侧芽生长,即顶芽优先生长的现象称为顶端优势。(2)顶芽是产生生长素的场所,去除顶芽后没有生长素向下运输,故A组侧芽附近的生长素浓度低于B组相应侧芽附近的生长素浓度。(3)为了验证激动素对A组侧芽生长有促进作用,还应该增加一个处理组D,D组的处理是去除顶芽,用蒸馏水涂抹侧芽,预测该处理的实验结果是:D组侧芽生长量小于A组的生长量。[答案] (1)顶端优势 (2)低于 顶芽是产生生长素的场所,去除顶芽后没有生长素向下运输 (3)去除顶芽,用蒸馏水涂抹侧芽 小于[名师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读懂题目中采用的方法措施及实验结果。分析实验时要结合实验目的进行,找出实验中的自变量、因变量和无关变量,以正确设置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应用中落实]1.某同学发现了一株花色奇特的杜鹃花,于是采摘了部分枝条,打算用扦插的方式进行繁殖。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采摘的枝条中,嫩芽较多枝条相对来说更容易生根B.生长素促进生根效果与生长素处理枝条的时间长短成正比C.生长素类似物有一定的毒性,实验结束后应妥善处理废液D.可发现两个不同浓度的生长素促进根生长的效果相同解析:嫩芽可以产生生长素,生长素能促进生根,因此,嫩芽较多的枝条相对来说更容易生根,A正确;若用生长素处理枝条的时间过长,会抑制植物的生根,B错误;生长素类似物的毒性一般是低毒或微毒,但在使用中仍然要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保证人、畜的安全,因此实验结束后应妥善处理废液,C正确;生长素促进植物生长具有“低促高抑”的作用特点,因此相同的促进效果可以对应两个不同浓度,D正确。答案:B 2.甲图是某同学在“探究生长素类调节剂NAA促进迎春花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实验中获得的曲线图,乙图是燕麦胚芽鞘受到单侧光照射的示意图。下列关于实验及图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促进迎春花插条生根的最适NAA浓度为cB.迎春花插条上侧芽的数目及饱满程度不会影响实验结果C.生长素由④移向③,所以③处生长速度比④快D.生长素由①移向③,由②移向④解析:由甲图可知,在NAA浓度由a增大至c的范围内,插条平均生根数目随NAA浓度的增加而增多,说明对插条生根均起促进作用,因缺少NAA浓度高于c的实验组,所以不能说明促进迎春花插条生根的最适NAA浓度为c,A错误。侧芽产生的生长素会对实验结果产生干扰,因此迎春花插条上侧芽的数目及饱满程度会影响实验结果,B错误。在单侧光的照射下,生长素在胚芽鞘的尖端可发生横向运输,即生长素由②向①移动,导致背光侧浓度高于向光侧;这种生长素的不均匀分布由极性运输传至尖端下方,即生长素由①移向③,由②移向④,C错误,D正确。答案:D 解析:α-萘乙酸(NAA)是人工合成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具有与植物激素类似的生理效应,但与植物激素具有完全不同的分子结构,A、B正确,C错误;合理使用α-萘乙酸可以刺激生长,诱导开花,促进早熟和增产等,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D正确。答案:C 2.植物激素及其类似物能够调节植物的生长发育。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分裂素可用于收获后的农产品的储藏保鲜B.用高浓度的2,4-D处理,可以抑制双子叶类杂草的生长C.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处理未受粉的番茄雌蕊,可得到大量番茄种子D.用适宜浓度的赤霉素处理大麦种子,可促进种子萌发解析:细胞分裂素能促进细胞分裂,可用于收获后农产品的储藏保鲜,A正确;生长素具有高浓度抑制植物的生长的特点,喷洒高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可以选择性地去除杂草,B正确;生长素促进果实的发育,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处理未受粉番茄雌蕊,可得到无子番茄,C错误;用适宜浓度的赤霉素处理休眠的种子可促进种子萌发,D正确。答案:C 3.下列生产措施中,与植物激素的应用无关的是 ( )A.棉花栽培过程中,适时摘心有利于提高棉花产量B.给三倍体无子西瓜授以二倍体西瓜花粉,有利于提高西瓜产量C.植物移栽时,去除部分枝叶有利于移栽植物的存活D.喷施适宜浓度的赤霉素有利于水稻的生长解析:棉花适时摘心实际上是解除棉花的顶端优势,避免生长素浓度过高抑制侧芽生长,故适时摘心有利于提高棉花产量;给三倍体无子西瓜授以二倍体西瓜花粉,是利用二倍体西瓜花粉能刺激子房产生大量生长素,促进三倍体西瓜的子房发育成果实,有利于提高西瓜产量;植物移栽时,去除部分枝叶是为了减少叶片气孔对水分的散失,与植物激素无关;喷施适宜浓度的赤霉素有利于水稻的生长。答案:C 4.进行“探究生长素类调节剂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实验时,正确的处理方法是选择 ( )A.高浓度 B.低浓度C.任一种浓度 D.一系列浓度梯度解析:研究生长素类调节剂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的最适浓度,自变量是生长素类调节剂的浓度,因变量是生根的数目和长度,因此实验过程中需要设置一系列浓度梯度才能得到实验结果,由此可知D项符合题意。答案:D 5.图1曲线表示不同生长素浓度对某植物茎生长的影响,图2是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调节剂处理扦插枝条的实验结果。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由图1可知,茎弯曲生长时背光的一侧的生长素浓度应高于D点对应的浓度B.从图2信息可确定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的最适生长素类调节剂浓度在8~12 ppm之间C.图1和图2分别说明生长素对茎和根的生长都具有较低浓度促进,较高浓度抑制的特点D.利用低浓度的2,4 -D作除草剂,可抑制单子叶作物农田中的双子叶杂草生长解析:横轴以上曲线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均促进生长,横轴以下曲线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均抑制生长。茎弯曲生长时背光的一侧的生长素浓度表现为促进生长,应低于D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A错误。与对照组(生长素类调节剂浓度为0 ppm)对比,可推测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的最适生长素类调节剂浓度在8~16 ppm之间,B错误。结合上述分析可知,图1体现较低浓度生长素(D点以前)促进生长,较高浓度生长素(D点以后)抑制生长;图2体现出较低浓度生长素类调节剂(≤12 ppm)促进生根,而较高浓度生长素类调节剂(16 ppm)抑制生根,C正确。利用高浓度的2,4 -D作除草剂,可抑制单子叶作物农田中的双子叶杂草生长,D错误。答案:C (共41张PPT)第1节 植物生长素学有目标——新课程标准必明 记在平时——核心语句必背1.概述科学家经过不断的探索,发现了植物生长素,并揭示了它在调节植物生长时表现出浓度较低时促进生长,浓度过高时抵制生长。2.说明生长素的运输方式、作用特点。 1.植物的向光性是由生长素分布不均匀造成的:单侧光照射后,胚芽鞘背光一侧生长素含量多于向光一侧,因而引起两侧生长速度不一致,从而造成向光弯曲。2.生长素主要的合成部位是芽、幼嫩的叶和发育中的种子,相对集中地分布在生长旺盛的部分。生长素的运输方向分极性运输和非极性运输两种。3.植物生长素的作用特点:在浓度较低时促进生长,在浓度过高时会抑制生长。[理清主干知识]一、生长素的发现过程弯曲生长尖端胚芽鞘尖端背光面比向光面生长快琼脂分布不均匀温特的实验 胚芽鞘的尖端确实产生了?______________,这种物质可由尖端向下运输,促进下部的生长,该物质被命名为?________一种化学物质生长素续表二、生长素的合成、运输、分布和生理作用1.主要合成部位:芽、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2.运输方式:①_____运输;② ________运输。3.分布:相对集中分布在__________的部位。4.生理作用:①在细胞水平上起着促进细胞_________、诱导细胞_____等作用;②在器官水平上则影响器官的____________等。5.作用特点:在浓度较低时__________ ,在浓度过高时则会__________ 。幼嫩的叶发育中的种子极性非极性生长旺盛伸长生长分化生长、发育抑制生长促进生长[诊断自学效果]1.判断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1)植物向光性的原因是单侧光照刺激导致的生长素分布不均匀。 ( )(2)温特通过研磨胚芽鞘获得了生长素提取液进行研究。 ( )(3)生长素的合成部位就是生长素发挥作用的部位。 ( )(4)生长素从顶芽运送到侧芽需要消耗能量。 ( )(5)生长素可以与受体特异性结合,促进细胞伸长生长和分裂、分化。 ( )√××√√2.将研究者和相关的结论连线。2.分析资料,回答问题。资料Ⅰ:为研究生长素在单侧光影响下运输方向的变化,研究人员做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资料Ⅱ:研究人员做了进一步实验,将生长状况相同的胚芽鞘尖端切下来,用不能透过生长素的薄玻璃片分割,放在琼脂切块上,实验处理及收集到的生长素(IAA)的含量如下图所示。[在深化中提能]胚芽鞘系列实验的六个结论:(1)胚芽鞘感光部位——尖端。(2)胚芽鞘弯曲生长的部位——尖端下面的一段。(3)生长素的产生部位——胚芽鞘尖端。(4)生长素的产生是否需要光——不需要。(5)生长素发生横向运输的部位——胚芽鞘尖端。(6)胚芽鞘弯曲生长的原因——生长素分布不均匀。[典例] 如下是生长素发现过程中的部分实验示意图,根据图中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一证明生长素的产生依赖光照B.实验二证明顶端产生的生长素能向下运输C.实验三证明胚芽鞘弯曲生长原因是尖端产生的“影响”分布不均D.实验四证明造成胚芽鞘弯曲生长的“影响”是生长素[解析] 图中实验一条件下,两个胚芽鞘都发生了生长,但是尖端见光的胚芽鞘发生了向光弯曲生长,该实验证明胚芽鞘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尖端,而不能证明生长素的产生依赖于光照,A错误;实验二中无尖端的胚芽鞘没有放琼脂片,有尖端的胚芽鞘放置了琼脂片,因此并不能证明生长素是尖端产生的,也有可能是琼脂片中的,B错误;实验三中实验自变量为尖端所处的位置,结果胚芽鞘向对侧弯曲生长,证明胚芽鞘弯曲生长的原因是尖端产生的“影响”分布不均匀造成的,C正确;实验四证明造成胚芽鞘弯曲的原因,来自尖端产生的生长素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匀造成的,D错误。[答案] C[在应用中落实]1.如图把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小块,分别放在甲、乙、丙三组胚芽鞘的不同位置上,然后从左侧给予光照,它们的生长方向是 ( )A.甲、乙、丙都直立 B.甲、乙、丙都向左C.甲向右、乙直立、丙向左 D.甲向右、乙向左、丙向左解析:三组胚芽鞘的尖端均被切去,不能感受光刺激,甲、丙放置琼脂块的一侧生长素含量较多,生长较快,因此,甲向右弯曲,丙向左弯曲,乙直立生长。答案:C 2.图1、2为实验的初始状态,下列关于生长素调节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图1的实验结果是a不生长也不弯曲,b直立生长B.图2中的实验结果是放M的胚芽鞘弯向一侧而放N的不弯曲C.图2中放M的胚芽鞘比放N的胚芽鞘生长快D.图3茎卷须中生长素含量内侧比外侧少解析:据图分析,图1中a胚芽鞘中的玻璃片不能让尖端产生的生长素通过,因此其不生长、不弯曲;b胚芽鞘的尖端被锡纸遮光,生长素在尖端不能进行横向运输,因此其直立生长。图2中单侧光导致生长素在尖端进行横向运输,所以琼脂块M含有的生长素多于琼脂块N,由于两个琼脂块都放在去掉尖端的胚芽鞘上方,所以两个胚芽鞘都直立生长,且放M的胚芽鞘生长较快。图3茎卷须的外侧生长较内侧快,说明生长素含量外侧高于内侧。答案:B 2.分析生长素浓度与植物的不同器官生长关系的图示,回答问题。答案:(1)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 (2)促进作用逐渐减弱 既不促进也不抑制[在深化中提能]1.辨析极性运输和横向运输:(1)极性运输只能由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是一种逆浓度梯度的主动运输过程,需要消耗ATP,与细胞呼吸强度有关。(2)横向运输发生在根尖、茎尖等生长素产生的部位。这些部位在受到单一方向的外界刺激(如单侧光、重力和离心力等)时会发生横向运输。(3)失重状态下水平放置的植物的根、芽中生长素分布是均匀的,植物会水平生长。2.比较植物激素与动物激素的区别:比较项目 植物激素 动物激素合成部位 无专门的分泌器官 内分泌器官或细胞作用部位 没有特定的器官 特定的器官、组织运输途径 极性运输、输导组织运输等 随血液(体液)循环运输化学本质 有机小分子 蛋白质(或多肽)类、固醇类、氨基酸衍生物类等3.“三看法”判断生长素的生理作用:特别提醒:若生长较慢处的生长素浓度<生长较快处的生长素浓度,则不能体现“低促高抑”,只能表明“低浓度促进生长”。如茎的向光性和茎背地生长,向光面或远地侧生长较慢均是由于其生长素浓度低于另一侧。[解析] 对照组未照光,胚芽鞘尖端IAA分布均匀;在单侧光照射下,IAA由向光侧(乙)向背光侧(甲)进行横向运输,使背光侧IAA含量多于向光侧,也多于对照组,使背光侧生长快于向光侧,伸长长度较大,A错误。对照组未经单侧光处理,能直立生长但不弯曲,B错误。胚芽鞘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在尖端,若光照前去除尖端,则甲、乙两侧的生长状况基本一致,C正确。IAA在胚芽鞘尖端先发生横向运输,使背光侧IAA含量多于向光侧,再经过极性运输至尖端下方,使背光侧生长快于向光侧,从而使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D错误。[答案] C[名师点睛]准确析图和理解植物向光性的原理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据图分析,与对照组相比,随着单侧光处理时间的延长,甲侧的细胞生长比对照组和乙侧快,说明甲侧的生长素浓度比对照组和乙侧高,促进生长的作用比对照组和乙侧大,因此甲侧表示背光侧,乙侧表示向光侧。[在应用中落实]1.如图表示生长素浓度对植物根、芽和茎生长的影响,由此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生长素对三种器官具有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例如10-1 mol·L-1)抑制生长的生理作用B.a、b、c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分别是促进根、芽、茎生长的最适宜浓度C.d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对茎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却抑制芽的生长D.幼嫩的细胞对生长素反应灵敏,成熟的细胞对生长素反应不灵敏解析:生长素对三种器官具有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的生理作用。生长素浓度为10-1 mol·L-1时,抑制根和芽的生长,促进茎的生长;a、b、c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分别是促进根、芽、茎生长的最适宜浓度;d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对芽和茎的生长都具有促进作用;图中不能体现出幼嫩的细胞对生长素反应灵敏,成熟的细胞对生长素反应不灵敏。答案:B 2.豌豆种子刚萌发时,只有一个主茎,没有侧枝;切除主茎顶端,常会长出甲、乙两个侧枝(图1)。若将甲的顶芽切除后,甲、乙的侧芽均无明显生长(图2);若同时切除甲、乙的顶芽,其侧芽均明显生长(图3)。图2实验中甲的侧芽未明显生长最合理的假说是 ( )A.甲枝的侧芽因其顶芽被切除而缺少生长素B.甲枝的侧芽自身产生的IAA过多导致其死亡C.乙枝顶芽产生的IAA通过极性运输运至甲枝的侧芽抑制其生长D.乙枝顶芽产生的IAA运至根尖诱导生成的抑制性物质向上运输至甲枝的侧芽解析:甲枝的侧芽能够产生生长素,因此甲枝的侧芽不会因缺少生长素而未明显生长;植物激素具有微量高效的特点,因此不会出现甲枝的侧芽自身产生的IAA过多导致其死亡的情况;乙枝顶芽产生的IAA通过极性运输运至主茎(形态学下端),不能再继续运输到甲枝的侧芽(形态学上端)而抑制其生长;乙枝顶芽产生的IAA经极性运输运至根尖,诱导根尖生成的抑制性物质向上运输至甲枝的侧芽,可抑制甲枝侧芽的生长。答案:D [课堂巩固落实]1.在植物茎的向光性中,光的直接作用是 ( )A.促进植物合成生长素B.促进植物进行光合作用C.促进背光一侧的生长素合成增多D.促进生长素在茎尖的横向运输解析:植物之所以能显示出向光性,是因为在单侧光的照射下,生长素可由向光一侧朝背光一侧运输,使生长素分布不均匀,背光一侧的细胞纵向伸长生长得快,结果导致植物弯向光源生长。答案:D 2.“先春抽出黄金芽”的诗句形容早春茶树发芽的美景。研究表明,外源多胺能抑制生长素的极性运输。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生长素的极性运输需要消耗细胞释放的能量B.施用适宜浓度的外源多胺不影响植物的向光生长C.施用适宜浓度的外源多胺能促进侧芽发育D.光照、温度等环境因子会影响植物激素的合成解析:生长素的极性运输属于主动运输,需要消耗细胞释放的能量,A正确;植物的向光生长是由于单侧光使胚芽鞘尖端产生的生长素横向运输,再由极性运输将生长素的不均匀分布传至尖端下方,使背光侧生长素浓度高于向光侧,多胺能抑制生长素的极性运输,从而影响植物的向光生长,B错误;顶芽产生的生长素通过极性运输到达侧芽部位,引起侧芽部位生长素浓度过高,进而抑制侧芽的生长,而外源多胺能抑制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所以施用适宜浓度的外源多胺能促进侧芽发育,C正确;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在根本上是基因组在一定时间和空间上程序性表达的结果,光照、温度等环境因子的变化,会引起植物体内发生包括植物激素合成在内的多种变化,进而对基因组的表达进行调控,D正确。答案:B 3.如图表示用胚芽鞘中段和含生长素的琼脂块(黑色方框)做的一组实验,过一段时间后测定原先不含生长素的琼脂块(方框表示)中含有生长素的是 ( )A.琼脂块a和b B.琼脂块c和dC.琼脂块b和c D.琼脂块b和d解析: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方向是由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第一组生长素的运输方向从下向上,过一段时间后含有生长素的是b;第二组生长素的运输方向是从上向下,即c含有生长素。答案:C 4.(2021·全国甲卷)生长素具有促进植物生长等多种生理功能。下列与生长素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植物生长的“顶端优势”现象可以通过去除顶芽而解除B.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可以运到侧芽附近从而抑制侧芽生长C.生长素可以调节植物体内某些基因的表达从而影响植物生长D.在促进根、茎两种器官生长时,茎是对生长素更敏感的器官解析:顶端优势产生的原因是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到侧芽,使侧芽处生长素浓度过高,抑制了侧芽生长,可以通过摘除顶芽的方式解除植株顶端优势,A、B正确;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生长素能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是通过调控某些基因的表达来影响植物生长的,C正确;根、茎两种器官对生长素的反应敏感程度有明显差异,其中根对生长素更敏感,D错误。答案:D 5.在农业生产中,常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除去单子叶农作物田地中的双子叶杂草,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农田中的各种杂草都可用生长素类似物除去B.生长素类似物的浓度最好控制在d点C.b点时对杂草起抑制作用,对农作物起促进作用D.除草剂作用原理与植物向光性的原理相同解析:生长素类似物可以除去双子叶杂草,并非所有种类的杂草,A错误;d点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既能够抑制双子叶杂草的生长,又对单子叶农作物的生长起较强促进作用,因此图中d点浓度最适宜,B正确;据图可知,b点时,该生长素类似物浓度对杂草和农作物均起促进作用,C错误;除草剂的作用原理是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即浓度过高时抑制植物的生长,浓度较低时促进生长,而植物向光性的原理是生长素具有促进生长作用,D错误。答案:B (共38张PPT)第2节 其他植物激素学有目标——新课程标准必明 记在平时——核心语句必背 举例说明几种主要植物激素的作用,这些激素可通过协同、拮抗等方式共同实现对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1.植物激素主要有六大类: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乙烯和油菜素内酯等。2.一般来说,植物激素对植物生长发育的调控,是通过调控细胞分裂、细胞伸长、细胞分化和细胞死亡等方式实现的。3.植物的生长发育往往取决于激素之间的比例关系,而不是某种激素的绝对含量。[理清主干知识]一、其他植物激素的种类和作用未成熟细胞伸长细胞分裂萌发续表根冠衰老成熟二、植物激素间的相互作用1.多种激素共同调控植物的_________和对环境的适应。2.决定器官发育的往往不是某种激素的绝对含量,而是不同激素的_________ 。3.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不同种激素的调节往往表现出一定的________。生长发育相对含量顺序性[诊断自学效果]1.判断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1)生长素能促进细胞分裂。 ( )(2)细胞分裂素能促进芽的分化。 ( )(3)乙烯能抑制细胞分裂、促进开花。 ( )(4)脱落酸与细胞分裂素对种子休眠起拮抗作用。 ( )(5)生长素和赤霉素对细胞伸长有协同作用。 ( )√√××√2.其他植物激素的种类和作用(连线)。(2)植物激素的生理作用:2.分析资料,回答问题。资料:干旱可促进植物体内脱落酸(ABA)的合成。取正常水分条件下生长的某种植物的野生型和ABA缺失突变体幼苗,进行适度干旱处理,测定一定时间内茎叶和根的生长量,结果如图所示。[在深化中提能]各种植物激素间具有相互促进与相互拮抗关系的实例:(1)相互促进方面的实例:植物生长 细胞分裂素、生长素、赤霉素、油菜素内酯果实生长 生长素、细胞分裂素、赤霉素果实成熟脱落 乙烯、脱落酸延缓衰老 生长素、细胞分裂素(2)相互拮抗方面的实例:器官脱落 生长素抑制花的脱落,脱落酸促进叶、花、果实的脱落种子发芽 赤霉素、细胞分裂素、油菜素内酯促进种子发芽,脱落酸抑制种子发芽叶片衰老 生长素、细胞分裂素抑制叶片衰老,脱落酸促进叶片衰老顶端优势 高浓度生长素抑制侧芽生长,细胞分裂素可解除顶端优势[典例] (2022·全国甲卷)植物激素通常与其受体结合才能发挥生理作用。喷施某种植物激素,能使某种作物的矮生突变体长高。关于该矮生突变体矮生的原因,下列推测合理的是 ( )A.赤霉素合成途径受阻 B.赤霉素受体合成受阻C.脱落酸合成途径受阻 D.脱落酸受体合成受阻[解析] 赤霉素具有促进细胞伸长的作用,该作用的发挥需要与受体结合后才能完成,故喷施某种激素后作物的矮生突变体长高,说明喷施的为赤霉素,矮生突变体矮生的原因是缺乏赤霉素而非受体合成受阻(若受体合成受阻,则外源激素也不能起作用),A正确,B错误;脱落酸抑制植物细胞的分裂和种子的萌发,与植物矮化无直接关系,C、D错误。[答案] A[在应用中落实]1.下列现象或事例与激素的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 )A.早春低温时清水浸泡的种子早发育——脱落酸B.顶端优势——生长素C.果实成熟——乙烯D.无子西瓜的培育——生长素解析:早春低温时,将种子浸泡一段时间,减少脱落酸的含量,可以使种子早发芽,A正确;顶端优势是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至侧芽附近积累,侧芽对生长素浓度比较敏感,因此生长受到抑制,B正确;乙烯能促进果实成熟,C正确;无子西瓜是通过多倍体育种方法获得的,与生长素无关,D错误。答案:D 2.某高中生物兴趣小组用ABA(脱落酸)及ABA合成抑制剂分别处理采摘后的香蕉,香蕉的乙烯释放量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该实验结果的分析,合理的是 ( )A.ABA对乙烯的生成过程起抑制作用B.香蕉成熟过程中,ABA与乙烯相互拮抗C.ABA合成抑制剂的抑制效果随时间推移逐渐增强D.自然采摘后香蕉内乙烯的生成不需要外源ABA的诱导解析:根据图示可知,外源脱落酸处理组和对照组相比,两条曲线同步增减,可以推测外源脱落酸(ABA)可以诱导乙烯的生成,A错误;脱落酸(ABA)可以诱导乙烯的生成,故ABA可能通过促进乙烯的合成来促进与香蕉成熟相关物质的生成,二者为协同作用,B错误;根据图示可知,ABA合成抑制剂的抑制效果随时间推移逐渐减弱,C错误;根据图示可知,采摘后香蕉果实内就有乙烯的合成,因此不需要外源ABA的诱导香蕉内也能合成乙烯,D正确。答案:D 2.分析某果实发育和成熟过程中激素的动态变化图,回答问题。[在深化中提能]1.赤霉素与生长素在促进细胞伸长方面的关系:赤霉素通过促进生长素的合成和抑制生长素的分解来促进细胞伸长2.生长素与乙烯在促进细胞伸长方面的关系:低浓度的生长素促进细胞伸长,但生长素浓度增高到一定值时,就会促进乙烯的合成,而乙烯含量的增高,反过来会抑制生长素促进细胞伸长的作用[在应用中落实]1.如图表示种子在解除休眠过程中几种激素含量的变化情况,可以看出对种子萌发起抑制作用的激素是 ( )A.赤霉素 B.脱落酸C.细胞分裂素 D.赤霉素和细胞分裂素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随着种子的萌发,脱落酸的含量不断降低,说明该激素抑制种子的萌发;而脱落酸的作用是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维持种子休眠。答案:B 2.植物激素通过相互作用调节植物的生长发育和对环境的适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调节种子萌发的激素是赤霉素和油菜素内酯,二者表现出协同作用B.赤霉素与脱落酸的比值较高时有利于黄瓜雌花的形成C.各种植物激素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往往表现一定的顺序性D.生长素的含量升高到一定值时会促进乙烯的合成,有利于调节植物的生长解析:赤霉素和油菜素内酯都能促进种子萌发,二者表现出协同作用,A正确;赤霉素与脱落酸的比值较高时有利于黄瓜雄花的形成,B错误;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各种植物激素往往表现一定的顺序性,C正确;生长素的含量升高到一定值时会促进乙烯的合成,乙烯含量升高又会抑制生长素的合成,有利于调节植物的生长,D正确。答案:B [课堂巩固落实]1.“一叶落而知天下秋”,引起叶片脱落的激素主要是 ( )A.赤霉素 B.脱落酸 C.乙烯 D.生长素解析:赤霉素主要促进种子萌发和果实发育,A不符合;引起叶片脱落的激素主要是脱落酸,B符合;乙烯促进果实成熟,C不符合;生长素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D不符合。答案:B 2.一位瓜农种了一新品种甜瓜,甜瓜长得生机勃勃,花开在望。但在受粉时期连下了几场大雨,使大量的雌花未能受粉。为了保住产量,这位瓜农应尽快 ( )A.进行人工授粉B.在子房表面喷洒乙烯利C.追施氮肥D.在子房表面涂抹一定浓度的生长素解析:甜瓜在授粉时期连下几场大雨,使大量的雌花未能受粉,进行人工受粉可以保住产量,但是由于大雨影响,花粉难以收集;乙烯利能促进果实的成熟,若未受粉,果实会因不能发育而脱落;追施氮肥能促进植物茎、叶的生长,而不是果实发育;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涂抹未受粉的花蕾,可以长出无子果实。答案:D 3.科学家发现用细胞分裂素涂抹侧芽,可以促进侧芽萌发,解除顶端优势现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生长素在茎的顶端细胞中合成,通过极性运输在侧芽中积累,抑制侧芽萌发B.顶端优势体现了生长素具有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的生理作用,较高浓度的生长素会抑制侧芽生长C.侧芽生长的抑制和萌发受到了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相互拮抗的调控D.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均在高浓度时对侧芽的生长起促进作用解析:植物的顶芽优先生长而侧芽受抑制的现象,称为顶端优势,该现象产生的原因是生长素在茎的顶端细胞中合成,通过极性运输在侧芽中积累,抑制侧芽萌发,表现为顶端优势,A正确;顶端优势是顶芽优先生长而侧芽受抑制的现象,该现象体现了生长素具有在浓度较低时促进生长,在浓度过高时则会抑制生长的生理作用,B正确;细胞分裂素涂抹侧芽,可促进侧芽萌发,解除顶端优势,结合顶端优势的原因可推测侧芽生长的抑制和萌发受到了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相互拮抗的调控,C正确;生长素在高浓度时对侧芽的生长起抑制作用,而一定浓度的细胞分裂素能促进侧芽萌发,D错误。答案:D4.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相互作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生长素浓度过高会促进乙烯的合成,乙烯含量升高会抑制生长素促进细胞分裂的作用B.研究发现早熟桃的种子发育过程中可以产生生长素和乙烯,由此推测二者共同促进果实发育C.种子萌发过程中,赤霉素含量上升,脱落酸含量下降D.一定浓度的生长素和细胞分裂均可促进细胞生长,使细胞体积增大解析:生长素浓度过高会促进乙烯的合成,乙烯含量升高会抑制生长素促进细胞伸长的作用,A错误。乙烯促进果实成熟,对果实发育没有作用,B错误。赤霉素促进种子萌发,脱落酸维持种子休眠,故萌发种子中赤霉素含量上升,脱落酸含量下降,C正确。细胞分裂素的作用是促进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加;生长素和赤霉素促进细胞伸长从而使细胞体积增大,D错误。答案:C 解析:植物激素中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促进植物生长,脱落酸和乙烯抑制植物生长。赤霉素有促进种子萌发的作用,在种子低温储藏的过程中赤霉素含量逐渐增加。脱落酸抑制细胞分裂,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维持种子休眠,在种子低温储藏的过程中脱落酸含量逐渐减少。细胞分裂素促进细胞分裂,主要合成场所是根尖,而种子储藏过程该激素不会有变化。乙烯促进果实成熟,种子储藏过程中,乙烯变化不大。可见,图中a表示赤霉素,b表示脱落酸。答案:A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1第5章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第1节植物生长素课件.ppt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1第5章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第2节其他植物激素课件.ppt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1第5章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第3节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课件.ppt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1第5章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第4节环境因素参与调节植物的生命活动课件.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