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6《健康的土地》同步练习(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16《健康的土地》同步练习(含解析)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4.16《健康的土地》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共7小题)
1.保护土壤的办法不包括(  )
A.捡拾地膜 B.多使用化肥
C.植树造林
2.土壤是动植物赖以生存的重要条件之一,下列做法对保护土壤不利的是(  )
A.轮作或休耕 B.开窑烧砖
C.退耕还林
3.在水土流失的地方,我们植树造林的目的是树根能起到(  )的作用。
A.固定植物 B.固定土壤 C.深入土中
4.平平在海岸上发现了大量的塑料垃圾,关于海洋垃圾,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海洋垃圾只会影响海洋生物的健康,对人类健康影响不大
B.要防治海洋垃圾污染,关键在于从源头上减少海洋垃圾的产生
C.海洋中的塑料可能以微塑料的形式进入人体,影响健康
5.下面哪种行为可以改良贫瘠的土壤(  )
A.多放养牛羊 B.施农家肥
C.多浇水
6.(  )是保护土壤的措施。
A.开窑烧砖 B.开山修路 C.植树造林
7.改良贫瘠土壤的方法中不可取的是(  )
A.修筑梯田 B.增加腐殖质
C.清除落叶
二.判断题(共6小题)
8.人们利用一些微生物处理有机垃圾和污水。( )
9.塑料包装袋方便轻巧,便于携带,应该大力推广。 ( )
10.植树造林可以有效防止水土流失。( )
11.山丘覆盖植被可以减少水土流失,减缓山丘坡度无法保持水土。( )
12.土壤是地球上重要的资源,我们要植树造林、捡拾地膜保护土壤。 ( )
13.为了了解垃圾处理的现状,我们可以通过调查走访来进行资料搜集。 ( )
三.实验探究题(共1小题)
14.填埋是常用的垃圾处理方法之一,让我们一起来做个填埋模拟实验,如图。
(1)图中浸过墨水的纸巾模拟的是   。
(2)做这个模拟实验前,为了避免干扰实验现象,我们一般要把沙和石子   (填字母)。
A.染色后放进去
B.洗干净后放进去
C.为接近真实情境,不处理直接放进去
(3)通过实验,我们发现简单填埋垃圾会造成二次污染,因此人们发明建造了新型的垃圾填埋场,请把下面新型垃圾填埋场的构造和相关作用用线连起来。
避免垃圾和土壤直接接触 过滤液收集、处理池
防止受污染的水渗透到土壤和地下水中 衬垫
垃圾发酵产生可燃性和有毒气体 气体排放管
四.综合能力题(共1小题)
15.如图是家用垃圾处理器示意图,周围圈内标出了该小电器适合处理的垃圾对象,请回答下列问题:
(1)这种垃圾处理器适合处理的是    垃圾。
(2)用这种方法处理垃圾,会    。
A.加重对空气的污染
B.加重对土壤的污染
C.加重对水体的污染
(3)2021年5月22日,我国中科院院士、“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爷爷去世,全国人民以各种方式悼念他,缅怀他为人类做出的贡献。许多人说,“光盘行动”就是对袁爷爷最好的纪念。请说说平时你是怎样做到“光盘行动”的?   (写出2条即可)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7小题)
1.【分析】土壤保护:使土壤免受水力、风力等自然因素和人类不合理生产活动破坏所采取的措施。如土壤盐渍防治,封山育林和水土流失区植树种草等。
【解答】植树造林、轮作或修耕、修筑梯田、捡拾地膜、保护植物、保护环境、减少使用化肥、养成良好环境意识有利于保护土壤,多使用化肥不利于保护土壤。
故选:B。
2.【分析】土壤是指地球表面的一层疏松的物质,由各种颗粒状矿物质、有机物质、水分、空气、微生物等组成,能生长植物。
【解答】土壤为植物生长提供了养料、水分,为动植物提供了生存的栖息地,也为人类提供了住所和生存所需要的食物,所以土壤对动植物和人类的贡献包括植物生长、动物安家、生产粮食、种植蔬菜等。人类必须依赖土壤才能生存,因此应该珍惜土壤,保护土壤不被污染和浪费。保护土壤,我们要积极参加植树造林活动,可以修建梯田、退耕还林还牧、修挡土坝、轮作或休耕、减少使用农药等,开窑烧砖对保护土壤不利。
故选:B。
3.【分析】我们要保护土壤,使土壤免受水力、风力等自然因素和人类不合理生产活动破坏所采取的措施。如土壤盐渍防治,封山育林和水土流失区植树种草等。
【解答】土壤被人类破坏的越来越严重,带来的危害越来越大,为了防止水土流失我们应当保护植被,植树造林,坡改梯田,保护原有生物,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等。在水土流失的地方,我们植树造林的目的是树根能固定土壤的作用。
故选:B。
4.【分析】人们在生活中会产生大量成分复杂的垃圾 这些垃圾一经丢弃会给环境带来污染。要实行垃圾分类。
【解答】我们要爱护我们的生活环境,不要乱扔垃圾。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垃圾处理方法有很多,分类回收和综合处理是最好的垃圾处理方式。要防治海洋垃圾污染,关键在于从源头上减少海洋垃圾的产生;海洋中的塑料可能以微塑料的形式进入人体,影响健康;海洋垃圾不只会影响海洋生物的健康,也会影响人类健康。所以A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A。
5.【分析】土壤成分、肥力、土壤结构、酸碱性、盐碱性、土壤厚度等土壤因素与植物的生长发育密切相关,从而决定着植物能否良好地生长。
【解答】土壤为植物生长提供养料、水分,为动物生存提供栖息地。人们常用种植绿肥、施农家肥和收集落叶沤肥等方法改良贫瘠的土壤;多放养牛羊、多浇水,会破坏土壤,B是正确的选项。
故选:B。
6.【分析】土壤保护:使土壤免受水力、风力等自然因素和人类不合理生产活动破坏所采取的措施。如土壤盐渍防治,封山育林和水土流失区植树种草等。
【解答】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必须依赖于土壤,农业生产离不开土壤资源,而土壤资源是有限的,人类不合理的开发和利用会造成对土壤资源的破坏,要保护土壤资源。植树造,有利于保护土壤;开窑烧砖、开山修路、修建别墅是破坏土壤的行为。
故选:C。
7.【分析】黑土中腐殖质的含量居各种自然土壤之首。黑土和褐土天然肥力最高。土壤越肥沃,微生物越多。
【解答】改善贫瘠土壤的方法有修筑梯田、增加腐殖质、植树造林、施有机肥料等。腐殖质是动植物腐烂时产生的黑色物质,清除落叶就是减少了腐殖质。
故选:C。
二.判断题(共6小题)
8.【分析】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以及一些小型的原生生物、显微藻类等在内的一大类生物群体,它个体微小,与人类关系密切;涵盖了有益跟有害的众多种类,广泛涉及食品、医药、工农业、环保、体育等诸多领域。
【解答】微生物对人类不都是有害的,有些微生物可以帮助人类处理垃圾和污水,如甲烷菌可以净化污水等。有些微生物能为我们提供食物或帮助我们生产药品,如利用细菌或病毒制成疫苗可以预防疾病。
故答案为:√。
9.【分析】环境问题,是指由于人类活动作用于周围环境所引起的环境质量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和健康造成的影响。
【解答】所谓“白色污染”,是指废弃的不易降解的塑料对环境的污染,主要包括塑料袋、塑料快餐盒、餐具、杯盘、塑料包装、农用地膜等对环境的污染。塑料包装会导致“白色污染”,不应该大力推广。所以题目说法是错误的。
故答案为:×。
10.【分析】水土流失是指由于自然或人为因素的影响、雨水不能就地消纳、顺势下流、冲刷土壤,造成水分和土壤同时流失的现象。主要原因是地面坡度大、土地利用不当、地面植被遭破坏、耕作技术不合理、土质松散、滥伐森林、过度放牧等。
【解答】植物的根对土壤具有固定的作用,所以植树造林可以保护土壤,防止水土流失。为了防止水土流失,我们应该保护植物。
故答案为:√。
11.【分析】土壤保护:使土壤免受水力、风力等自然因素和人类不合理生产活动破坏所采取的措施。如土壤盐渍防治,封山育林和水土流失区植树种草等。
【解答】植树造林增加植被覆盖率是保持水土最为有效的措施,对河流径流量的调节作用也很明显。减缓山丘坡度不能保持水土。
故答案为:×。
12.【分析】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是发展经济和农业最重要的资源,农田生态系统还是消解城乡生活、生产废弃物、维持碳氮硫磷等物质循环最重要的基础。
【解答】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基础,土壤为人类提供了生存栖息之地﹣﹣家园,人类的衣食住行也都离不开它。土壤是植物的母亲,为植物提供养料和水分,土壤也为动物提供了生存栖息之地。她是我们人类和动植物共同的家园。正是因为有了土壤,才有了这美丽可爱的世界,所以我们要保护土壤。我们要植树造林、捡拾地膜保护土壤。
故答案为:√。
13.【分析】生活垃圾的分类投放,有利于实现垃圾减量和回收再利用,有利于改善人居环境,让人们更健康。
【解答】为了了解垃圾处理的现状,我们可以通过调查走访来进行资料搜集。调查的方法有:问卷调查、访谈、座谈等。题干正确。
故答案为:√。
三.实验探究题(共1小题)
14.【分析】垃圾填埋场各部分的作用:衬垫:防止垃圾与土壤直接接触;过滤液收集池和处理池:防止受污染的水渗透到土壤和地下水中;气体排放管:把发酵生成的可燃性气体和有毒气体排走;监测井:随时监测垃圾填埋场附近的土壤和地下水的状况。
【解答】(1)图中浸过墨水的纸巾模拟的是填埋的垃圾。
(2)做这个模拟实验前,为了避免干扰实验现象,我们一般要把沙和石子洗干净后放进去。
(3)通过实验,我们发现简单填埋垃圾会造成二次污染,因此人们发明建造了新型的垃圾填埋场,用衬垫避免垃圾和土壤直接接触,用过滤液收集、处理池防止受污染的水渗透到土壤和地下水中,用气体排放管排放垃圾发酵产生可燃性和有毒气体。
故答案为:
(1)填埋的垃圾;
(2)B;
(3)
四.综合能力题(共1小题)
15.【分析】人们在生活中要产生大量成分复杂的垃圾,丢弃的垃圾危害环境,要正确处理垃圾。
【解答】(1)生活垃圾一般可分为四大类: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图片这种垃圾处理器适合处理的是厨余垃圾。
(2)用这种方法处理垃圾,会加重对水体的污染。
(3)结合生活实践,从勤俭节约方面写出自己与家人“光盘行动”的做法,如:在家中吃饭不浪费粮食,每次吃饭尽量将食物吃完。
故答案为:(1)厨余。(2)C。(3)在家中吃饭不浪费粮食,每次吃饭尽量将食物吃完;在外吃饭按需点菜,不铺张浪费,有剩余要打包带走。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