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法治中国建设8.3法治社会一、课前预习(一)法治社会的内涵1.法治社会的内涵法治社会是指法律得到 、 、 的社会。2.法治社会的特征(具体表现)角度 特征从法治意识来看 (1)全社会对法治普遍信仰,实施法治成为全社会的一致追求。在法治社会中,人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全体公民、社会组织对于法律发自内心地认可和接受,普遍认可法律是社会生活中所有人都应遵循的基本规范。从法律实施来看 (2)宪法和法律得到有效实施和普遍遵守,社会各个领域依法运行。无论是在私人生活领域,还是在公共生活领域,法律的要求得到普遍遵守,权利得以实现,义务得以履行,违法犯罪行为得到有效遏制。从实施效果来看 (3)社会纠纷依法得到解决,公平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在纠纷发生后,人们普遍依据法律主张自己的权利,通过和解、调解、仲裁、诉讼等方式,有效处理纠纷、化解矛盾。(二)建设法治社会1.建设法治社会的具体任务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 ①法治社会建设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 ②必须在全社会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增强全社会法制观念,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 ①深入基层组织和部门、行业依法治理,支持各类社会主体自我约束、自我管理。 ②发挥市民公约、乡规民约、行业规章、团体章程等社会规范在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建设完备的法律服务体系。 ①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完善法律援助制度,扩大援助范围,健全司法救助体系。 ②保证人民群众在遇到法律问题或者权利受到侵害时获得及时有效的法律帮助。健全社会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机制。 ①强化法律在维护群众权益、化解社会矛盾中的权威地位,引导和支持人们理性表达诉求、依法维护权益。 ②完善调解、仲裁、行政裁决、行政复议、诉讼等有机衔接、相互协调的多元纠纷解决机制。3.建设法治社会的重大意义(1)通过建设法治社会,能够更好地形成全社会学法、信法、用法的氛围,增进社会共识,维护社会秩序。(2)能够更好地协调各方利益关系,有效化解社会矛盾,实现社会和谐。二、归纳提升1.和解、调解、仲裁、诉讼(了解)和解 和解是指当事人因合同发生纠纷时可以再行协商,在尊重双方利益的基础上,就争议的事项达成一致,从而解决纠纷的方式。当事人也可以不经和解而直接选择其他解决纠纷的途径。调解 通过第三方排解疏导、说服教育,促使发生纠纷的当事人自愿达成协议,从而解决纠纷的活动就是调解。我国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调解制度,包括人民调解、行政调解、仲裁调解、诉讼调解等,它们在不同层面为解决纠纷发挥着重要作用。仲裁 仲裁是解决纠纷的一种有效途径,包括商事仲裁、劳动争议仲裁、农村承包合同纠纷仲裁等。在现实生活中,比较常见的是商事仲裁。当平等主体当事人之间发生合同纠纷或者其他财产权益纠纷时,双方可以将其提交仲裁机构进行商事仲裁。诉讼 诉讼俗称“打官司”,它是在纠纷主体的参与下,由人民法院依照法定程序解决具体纠纷的活动。诉讼分为民事诉讼、行政诉讼和刑事诉讼三种类型。在多元的纠纷解决方式中,诉讼是解决纠纷的最后途径。2.行政复议和行政裁决(了解)(1)行政复议是指当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依法申请有关行政机关对该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与适当性进行审查并作出裁决的活动。(2)行政裁决是指行政主体依照法律授权和法定程序,以第三者的身份,对平等主体之间发生的、与行政管理活动密切相关的特定民事、经济纠纷进行裁决的具体行政行为。3.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关系法治国家 法治政府 法治社会区 别 内涵 法治国家就是实行依法治国、依宪治国、依法执政、依宪执政的国家。 法治政府就是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智能高效、廉洁诚信、人民满意的政府。 法治社会指法律得到普遍公认和遵从、社会治理依法开展、公共生活和谐有序的社会。特征 ①坚持宪法法律至上; ②坚持良法之治; ③尊重和保障公民权利; ④规范国家权力的运行。 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智能高效、廉洁诚信、人民满意。 ①全社会对法治普遍信仰,实施法治成为全社会的一致追求。②宪法和法律得到有效实施和普遍遵守,社会各个领域依法运行。③社会纠纷依法得到解决,公平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措施 推进宪法实施; 建立完备的法律体系; 完善法律实施机制。 (1)宏观:建设法治政府,就要把政府工作全面纳入法治轨道,让政府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履行职责,确保行政权在法治框架内运行。 (2)微观:各级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坚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规范执法自由裁量权,加大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领域执法力度。 ①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 ②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③建设完备的法律服务体系;④健全社会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机制。联系 ①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相互联系、相互支撑、相辅相成,是法治中国建设的三根支柱。 ②法治国家是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的目标,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必须服从、服务于法治国家建设。 ③法治政府是法治国家建设的主体和重点,是法治社会建设的先导和示范。 ④法治社会是构筑法治国家的基础,法治社会建设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三、易混易错1.法治国家是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的重要基础和基本前提。( )解析:2.建设法治社会,能够防止社会矛盾出现,促进公平正义。( )解析:3.诉讼,是解决各种冲突和纠纷的唯一途径。( )解析:4.在法治中国建设中,法治政府是基础和前提。( )解析:5.在法治社会中,人们普遍认可法律是社会中都应遵循的基本规范。( )解析:6.青少年学法没有现实意义。( )解析:7.法治社会中,人们依据个人利益主张自己的权利。( )解析:8.法治往往是在事后进行惩罚。( )解析:9.建设法治社会需要建设完备的法律服务体系。( )解析:10.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要求我们完善法律援助制度,扩大援助范围。( )解析:11.健全社会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机制要求我们引导和支持人们理性表达诉求,依法维护权益。( )解析:12.法治社会意味着规则在全社会得到普遍公认和遵从。( )解析:13.法治社会意味着全社会对道德普遍信仰,实施德治成为全社会的一致追求。( )解析:14.法治社会建设只需要党、政府和各人民团体的参与。( )解析:15.建设法治社会要发挥市民公约、乡规民约、行业规章、团体章程等法律规范在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 )解析:16.建设法治社会应该完善依法行政制度体系。( )解析:构建体系(画一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