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专题八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学案课标要求描述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及实践活动的特性,理解社会生活的实践本质。阐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阐述认识运动的辩证发展过程,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描述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和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原理,把握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运用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知识分析我国现阶段改革的必要性。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历史的主体,牢记并坚持树立群众观点,走群众路线的内容和地位。解释并论证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把握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区分并评价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二、构建导图(课下整理在自己的思维导图专用本上)可以参考二轮辅导资料要求:①按要求构建思维导图,写出关键词,并根据这些关键词理顺内在逻辑。小组交流展示,并补充完善思维导图。三、早读晚背知识点提示(一)探索认识的奥秘(认识论)1.认识(1)含义: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2)分类: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P48-49进行区分)(3)特点(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P55-56)①认识具有反复性。认识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认识主体的限制和认识客体的限制)。从认识的主体来看,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从认识的客体来看,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着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也有一个过程。这就决定了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②认识具有无限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③认识具有上升性。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真理在实践的反复检验中不断超越自身并没有被推翻,不断向前发展。2.实践(1)含义: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2)特点: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直接现实性。3.实践是认识的基础(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①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②实践不断产生新问题、提出新要求,推动人们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③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这些工具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促进人类认识的发展。④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3)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认识从实践中来,最终还要回到实践中去。认识本身不是目的,改造世界才是认识的目的。【补充】关于实践观点的论述: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历史责任。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首先要把握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必须坚持问题导向。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回答并指导解决问题是理论的根本任务。今天我们所面临问题的复杂程度、解决问题的艰巨程度明显加大,给理论创新提出了全新要求。我们要增强问题意识,聚焦实践遇到的新问题、改革发展稳定存在的深层次问题、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国际变局中的重大问题、党的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不断提出真正解决问题的新理念新思路新办法。4.真理(1)含义: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2)特点:①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②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要求坚持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要求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二)寻觅社会的真谛(社会历史观)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 ,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2)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要求我们发挥正确社会意识的作用。2.社会基本矛盾: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辩证关系原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要求我们要改革生产关系中与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的部分,建立与生产力发展相适应的生产关系,从而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2)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关系原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要求改革上层建筑中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部分,使上层建筑更好的促进经济基础的完善和发展,更好地为经济基础服务。3.正确认识改革:(1)改革的性质: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2)改革的根本目的: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3)改革的作用: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方面工作的强大动力。4.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原理: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①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②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③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要求坚持人民群众主体地位,发挥人民的主人翁精神,树立群众观点、走群众路线。【补充】关于人民主体地位的论述:必须坚持人民至上。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党的理论是来自人民、为了人民、造福人民的理论,人民的创造性实践是理论创新的不竭源泉。一切脱离人民的理论都是苍白无力的,一切不为人民造福的理论都是没有生命力的。我们要站稳人民立场、把握人民愿望、尊重人民创造、集中人民智慧,形成为人民所喜爱、所认同、所拥有的理论,使之成为指导人民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三)实现人生的价值(人生价值观)1.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价值观作为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重大反作用,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制约和导向作用。(1)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2)价值观是人生的重要向导。(3)正确的价值观对事物发展具有促进作用,错误的价值观对事物发展具有阻碍作用。【补充】关于核心价值观的论述: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凝聚人心、汇聚民力的强大力量。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用好红色资源,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持续抓好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宣传教育,引导人民知史爱党、知史爱国,不断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融入社会发展、融入日常生活。2.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1)标准: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2)特点:社会历史性、主体差异性、阶级性3.如何实现人生价值?(1)价值观对人们认识、改造世界的活动和人生有导向作用,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2)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必须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3)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也是拥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径。(4)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人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5)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①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②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③实现人生价值,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需要有正确价值观的指引。好题对接1.2023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提起看过的一个关于培养批“一县一业”重点基地的文件:“我看了以后皱了眉头,这个事情不好下指标,一个县是不是光靠一个产业去发展, 要去深入调研,不能大笔挥,拨一笔钱,这个地方就专门发展养鸡、发展磨菇,那个地方专门搞纺织,那样的话肯定要砸锅。”上述材料蕴含的哲理是①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把握规律、做好决策的根本立足点②只有反映社会存在的产业决策,才对产业发展起积极作用③正确的产业决策是把革命热情和科学态度相统一的基础④调研是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形成正确决策的基本条件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2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对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作出部署。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持续推动国内市场高效畅通,形成供需互促、产销并进、畅通高效的国内大循环,将推动国内市场由大到强,促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从哲学上看,持续推动国内市场高效畅通,是因为( )①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要与经济基础状况相适合②联系是客观的和普遍的,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着必然的联系③通过调整和完善生产关系,可以更好地促进生产力的发展④发展是渐进性和飞跃性的统一,事物的量变可以引起质变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粟(小米)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栽培农作物之一。约16000年前,黄河流域的先民发现了青狗尾草的天然变异现象,于是选出穗大、不落粒的青狗尾草驯化出小米。随着小米的广泛种植,先民逐渐形成以小米种植兼渔猎采集的生活方式。约公元前4500年,小米经中亚传入印度,又沿地中海北岸及多瑙河流域传到希腊、荷兰等地,从而走向世界。从此,在世界历史上,小米在农业生产、日常烹饪、医药服用等方面占有重要的地位。在漫长的农耕社会里,粟演化成一种文化符号,被赋予一定的文化内涵。《诗经》中有“黄鸟黄鸟,无集于穀,无啄我粟”的咏叹,苏东坡更赋有“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的诗句。小米在梵语、波斯语中分别被称为Cinaka和Shu-shu,与“秦”“粟”谐音。英语称小米为millet,它来自中古法语,中古法语又来自拉丁语milium,所以小米的拉丁学名叫Miilacium,源自印欧语mele,是“压碎”“磨碎”的意思,由于磨成的粉很细小,无法计数,于是有了million(百万)一词。这不仅能够反映外国文化与中华文化之间具有一定联系,也可以佐证小米由我国传播出去的历史事实。从青狗尾草华丽转身而成的小米,是中华民族贡献给全人类的珍贵礼物。运用“社会历史的主体”和“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的知识对此加以说明。1.【答案】B【解析】①: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我们想问题、做决策、办事情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从实际出发的前提是深入实际、了解实际,做到实事求是,习近平强调要去深入调研,蕴含着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把握规律、做好决策的根本立足点,①符合题意。②:反映社会存在的产业决策未必是正确的决策,只有正确的决策才对产业发展起积极作用,②排除。③:不能把产业决策作为把革命热情和科学态度相统一的基础,这样会陷入唯心主义,③排除。④:通过调研获得感性认识,然后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调研是形成正确决策的基本条件,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2.【答案】D【解析】【详解】①:该选项与题干构不成因果联系。“持续推动国内市场高效畅通”强调的是调整生产关系以推动生产力的发展,①不合题意。②:联系是普遍的,任何事物都与周围的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而不是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着必然的联系,②错误。③: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有利于推动国内市场高效畅通,促进国内大循环,推动国内市场由大到强,促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说明了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时,能够促进生产力的发展,③正确。④: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推动国内市场由大到强,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这是因为发展是量变与质变、渐进性和飞跃性的统一,事物的量变积累到一定的度可以引起质变,④正确。故本题选D。3.①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和物质生产的承担者,人民群众的物质资料生产活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青狗尾草演化为小米是黄河先民在长期地生产实践中完成的,并逐渐被国人传播到世界各地,对世界历史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为人类农业生产、日常烹饪、医药医疗等事业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青狗尾草华丽转身而成的小米,是中华民族贡献给全人类的珍贵礼物。②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文化在交流中发展,文化交融推动文化的发展。农耕社会里,粟的演化、中国古诗中粟的情怀,一些外国语词的出现和演化,都是在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中发生的,小米由我国传播出去促进当地语言文化的发展,青狗尾草华丽转身而成的小米,是中华民族贡献给全人类的珍贵礼物。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