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课件(共24张ppt)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6.3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课件(共24张ppt)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

资源简介

(共24张PPT)
第二单元 人民当家作主
第六课
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
6.3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1.我国的基层群众自治的含义、特点
2.我国的基层群众自治的组织形式?
3.村民委员会的性质、职能、产生、管理?
4.居民委员会的性质、职能、产生、意义?
5.发展基层民主的原因
6.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途径?
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各自的原因和要求?
学习任务
拓展:“基层”到底是哪一层
省委
市委
县委(区委)
街道工委
乡镇党委
社区党支部、村党支部
中共中央
省政府
市政府
县(区)政府
街道办事处
乡级人民政府
社区居委会、村委会
国务院
领导
基层党组织
基层行政机关
基层群众自治组织
(不是行政机关)
中国共产党组织结构
国家行政机关
注意:街道办事处是基层政府在城镇的派出机构,从事相关行政管理工作,街道办事处可以对居民委员会的工作进行指导、支持和帮助,但不能干预。
1、基层群众自治的含义:
我国的基层群众自治指的是人民群众在城乡基层党组织领导下,在居住地范围内,依托基层群众自治组织,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民主制度和治理模式。
主体
领导
一、我国基层群众自治的组织形式
2、基层民主的特点:
内容
特点:与国家和政府层面的政治民主相比,基层民主具有发生领域的基层性、民主参与的直接性、管理活动的自治性。
3、基层群众自治的组织形式
按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村民委员会是农村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按照居民委员会组织法,居民委员会是城市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性质 农村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职能 维护村民的合法权益,负责办理本村的公共事业和公益事业,调解民间纠纷,协助维护社会治安,向人民政府反映村民的意见、要求和提出建议等
产生 村民委员会成员由村民选举产生,向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负责并报告工作。
管理 制定村民自治章程或村规民约,是村民规范自己和村干部的行为,运用民主的办法来管理本村的日常事务,实现自己的事情自己办、自己的难题自己解的有效途径。 (作用)
(1)村民委员会
“村两委”是村党支部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的简称,常将前者简称为村支部,后者简称为村委会。村支部是基层党组织,职能是宣传共产党政策、帮助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基层的落实,领导村委会的工作,“村两委”不是基层国家机关、不是基层政府、不是政府的派出机关,不能履行国家职能。
拓展:“村两委”指什么、村委会、村支部、村监委、乡镇政府的关系
(2)居民委员会
性质 城市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职能 ①维护居民的合法权益,②办理本居住地区居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③调解民间纠纷,④协助维护社会治安,⑤向人民政府反映居民的意见、要求和提出建议等
产生 成员由居民选举产生,向居民会议负责并报告工作。
管理 居委会成员居民选,社区大事居民定,日常事务居民管
意义 这大大调动了广大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也有效提高了居民参与政治生活的素质和能力。
①村委会和居委会: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②村委会和居委会≠基层政权机关(基层政权在城市是指不设区市、市辖区的人大及常委会和人民政府,在农村指的乡镇一级的人大和政府)
③村委会和居委会≠基层党组织 (村党支部)
④村委会和居委会≠社会团体
易错提醒
村民委员会 居民委员会
性质
职能 产生
管理
意义 总结:
农村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城市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维护(村民/居民)的合法权益,办理本居住地区(村民/居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调解民间纠纷,协助维护社会治安,向人民政府反映(村民/居民)的意见、要求和提出建议等
成员由村民选举产生,向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负责并报告工作。
成员由居民选举产生,向居民会议负责并报告工作。
制定村民自治章程或村规民约
居委会成员居民选,社区大事居民定,日常事务居民管
这大大调动了广大(村民/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也有效提高了(村民/居民)参与政治生活的素质和能力。
1、发展基层民主
(1)重要性:发展基层民主,保障人民群众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2)实践:在我国农村和城市,广大人民群众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基层民主实践活动。
二、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生动实践
①民主选举
②民主协商
③民主决策
④民主管理
⑤民主监督
(1) 民主选举
①农村:
在农村,村委会主任、副主任和委员的产生采取村民直接选举的办法,实行无记名投票、公开计票,选举结果当场公布。
“当家人自己选”
②城市:
在城市,社区居委会正从过去的居民代表选举,向更高比例的居民直接选举发展,选举程序更加规范,给城市基层治理带来显著变化。
作为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农村的村民委员会和城市的居民委员会,按法律规定均由本居住地的村民或居民选举产生。
二、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生动实践
注意:1、公民基本民主权利:选举权与被选举权
2、民主选举≠选举权与被选举权
3、自己选举当家人,是民主管理的基础/基层群众自治的基础
②范围
①原因
城乡基层的公共事务千头万绪,应该也必须由众人商量着办。只有本着有序参与的原则,让居民或村民合理表达意见和建议,求同存异,才能找出解决问题的好方案,促成基层社会的和谐。
我国城乡的基层民主协商,在街道或乡镇、社区或行政村以及企事业单位等不同的层次展开,也贯穿于基层治理的全过程。
(2) 民主协商
“有事好商量,有事多商量,有事会商量”
二、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生动实践
(3) 民主决策
②要求
①原因
城乡基层的公共决策与每家每户的利益直接相关。
按民主决策要求,在农村,凡关系村民公共利益的事项都要由村民以直接或间接参与的方式集体做出决定。
在城市,社区公共事务的民主决策通过召开居民会议进行。
“大事自己定”
注意:
1、公民参与民主决策≠公民享有决策权(在我国公民没有决策权)
2、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直接行使国家权力
(公民直接行使民主权利,人大代表直接行使国家权力)
二、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生动实践
3、村/社区的重要事务由不是由村委会/居委会决定
(4) 民主管理
②要求
①原因
依法制定自治章程和议事规则,推动日常管理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是做好基层民主管理工作的关键。
在法律上,基层公共事务的管理属于本村的全体村民或本区的全体居民;在现实运作中,一般要通过一定的程序,授权给基层群众自治组织来进行。
“日常事务自己管”
二、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生动实践
(5) 民主监督
②要求
①原因
负责城乡基层公共事务管理的居委会和村委会,事实上都掌握一定的权力。要防止以权谋私,尽可能避免管理工作的失误,必须实行民主监督。
凡是与基层群众利益密切相关和需要让基层群众知晓的事项都应公开,让每个居民或村民了解,还应对基层自治组织的实际管理工作进行评议。
注意:民主监督≠公民的监督权
民主监督的主体可以是村民、市民、国家机关、政协等
而公民行使监督权,是公民对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监督。
③形式
设立社区公开栏,村务公开栏,社区民主评议小组,农村村民会议监督
二、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生动实践
实践途径(形式) 实践内容
民主选举 村(居)民直接选举产生村(居)委会成员。(是基层自治的基础)
民主协商 坚持有序参与原则,合理表达,求同存异,在城市或乡镇、社区或行政村以及企事业单位等不同的层次展开。(侧重利益协商,贯穿基层治理全过程)
民主决策 凡关系到公共利益、公共事务的事项,必须召开村(居)民(或代表)会议集体讨论决定。(侧重群策群力做决定)
民主管理 依法制定村(居)民自治章程和议事规则,推动日常管理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是基层民主管理的关键)
民主监督 防止以权谋私,尽可能避免管理工作的失误。【如村(社)务公开、评议、村务监督委员会等】
归纳:理解与区分基层群众自治的实践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扩大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广泛而深刻的实践,应该将其作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性工程加以推进。
6、必要性
基层群众自治
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生动实践
发展基层民主的原因
途径
民主选举
民主协商
民主决策
民主管理
民主监督
农村村民自治委员会
城市居民自治委员会
(是什么)
(为什么)
(怎么样)
含义
基层民主的特点
组织形式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知识小结
(性质、职能、产生、日常管理、作用)
实行基层群众自治,能保证人民群众直接行使国家权力,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 )
▲注意:实行基层群众自治,能保证人民群众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居住地范围内)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
我国人民间接行使国家权力。
×
易错易混
★注意几种说法:
①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模式(方式)√
②我国基层群众自治的组织形式是村委会居委会,管理模式的任何创新,都是为了更好地发挥村委居委在民主管理中的作用,不会改变组织形式。
③创新治理格局 √
④丰富了(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的)实践形式 √
⑤创新/完善基层自治的组织形式 ×
1.(2023海南)某市积极探索网上群众工作新路径,建立健全网络民意吸纳、网民诉求办理、网上问政监督等服务群众联动机制,以网络为桥梁,及时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用心用情走好新时代网上群众路线。服务群众联动机制①丰富了人民群众参与民主实践的形式
②体现了我国协商民主的独特优势
③拓宽了人民群众行使民主权利的途径
④通过网络平台实现了线上群众自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B
真题演练
(2023、浙江选考)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持续推动管理服务下移、权限下放、资源下沉,各地不断探索机制创新和体制变革,力求落实人财物向基层倾斜,使基层政府责权利相匹配,将基层从“治理末梢”变成“治理靶心”.治理重心下移是:
A.规范行政机关自由裁量权的要求
B.完善我国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要求
C.提升基层政务服务效能的要求
D.丰富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形式的要求
C
真题演练
3.(2023高考 湖北)锣鼓文化是某村的传统特色文化,该村党支部发挥这一特色,利用微信群打造“击鼓议事堂”,实现群众事群众说、群众议、群众定。每当村里需要就重大事项作出决策,村党支部(“击鼓队”)就会在微信群发出信息,如同击响“议事鼓”,村民代表便集聚一堂,积极建言献策。“击鼓议事堂”这一形式( )
①发挥了基层党组织引领作用
②完善了基层自治的议事规则
③丰富了基层自治的组织形式
④提高了基层自治的治理效能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B
真题演练
4.(2023高考 江苏 统考真题)新业态发展到哪里,党的组织和服务工作就推进到哪里。某地通过成立行业党建联盟为新就业群体提供各种暖心服务,并聘请他们担任红色物业监督员、社区兼职网格员。新就业群体在感受温暖、承担责任的过程中真正融入了社区。该地的做法( )
①发挥了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②体现了我国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显著特点
③推动了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共同体的建设
④提升了群众参与民主监督和民主决策的能力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A
真题演练
5.(2023山东)某村为推进特色田园综合体建设,成立村民自管组并建立“一问答” 制度。自管组由党支部牵头,在广泛征求村民意见的基础上选举产生,负责收集并处理群众的问题和建议,不能处理的由村委会和镇政府出面解决。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特色田园综合体建设取得明显成效。这一成效得益于( )
①建立党的基层组织,积极协调各方利益
②完善协同共治机制,提升基层治理能力
③优化基层职权配置,规范政府服务流程
④引导村民有序参与,提高民主协商效率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D
真题演练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