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从我走向你——《一条毛毯》《乞丐》人物语言的善意表达【教学目标】1.比较朗读,体会两篇文章中的人物语言风格2.探读比较,分析小说中人物对话背后的心理3.质疑辩读,悟出给予困顿心灵帮助时同理心的可贵。教学重难点1.比较朗读,体会两篇文章中的人物语言风格2.探读比较,分析小说中人物对话背后的心理3.质疑辩读,悟出给予困顿心灵帮助时同理心的可贵。【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师:同学们好,今天我们来进行《一条毛毯》和小说《乞丐》的联读,这两者相遇,我发现很多有意思的相似点?不知你们有没有发现?生:都写到了穷的处境。生:都写了穷的时候,有人帮助人的事。师:是啊,都写到了穷困的境遇,都是做好人好事,只是有些人的帮助没有真正被接受,是吗?师:多文本一起读,我们有一个很好用的方法就是——比较法;弱水三千,我们只取一瓢饮,今天就选一个话题,品读人物语言的善意表达。(板书:比较法)二、读读那些帮助到穷人的话语师:我们先挑选哪些真正帮助到位了的人物语言读一读,好,有哪些人?生:大姨、母亲、厨娘。屏显:任务一:读读人物语言,比较说说言语的意味。①大姨:大姨拿出一条毛毯,说毛毯放着都被虫子蛀了,这么放着有些浪费,让我母亲拿走。大姨还指着毛毯上的虫眼儿说,你看你看,再不用就要被虫子蛀光了。②母亲:我们都愣了,不过只是刹那母亲便一脸轻松地说:她大嫂,我们家正多了一条毛毯,你快拿去。母亲抱起床上的毛毯,强行塞进木木妈的怀里。木木妈在惊恐中不好意思地推让着。母亲说,你不要,我就送给别人了。母亲还把毛毯上的虫眼儿给木木妈看,好像这条毛毯真的是多余的一样。③厨娘:“唉,你这个酒鬼!你这个天地不容的人!你怎么不死呀!”然后坐在我对面,发起愁来,瞧着我的脸,哭着说:“你是个不幸的人!你活在世上没有一点快活,就是到了另一个世界,你这酒鬼,也要下地狱,也要遭火烧!你这苦命人啊!”师:我们来读读大姨、母亲和厨娘的这三段话,请三位同学演读一下,注意人物当时说话的语气、口吻。师:大姨,有些为难你。这是一句转述过来的话语,但她的语气口吻以及内容是可以揣摩到的,我相信对你来说没难度。(三位学生演读)师:好,老师来采访一下刚才精彩朗读的三位人物。师:大姨,上面划线蓝色字强调出来,想表达什么?生:特意指出来,是想表达我看不上这块蛀虫的毛毯,这样母亲拿去没有心理负担。师:母亲,你呢?轻松地说出来,有什么意味?生:我只有轻松说,木木妈才不会不好意思,她可以心安理得地接受我的好意。师:好一个心安理得,多善良的大姨和母亲。相比较她们俩那种小心婉转的善意表达,厨娘,你的语言表达听上去?生:粗鲁难听,但也是为他好,不然也就不会发愁、哭了。(师板书:小心翼翼地、粗鲁难听)师:同学们,看,他们说的没错,无论是小心翼翼的话语,还是粗鲁难听的话语,都起到了帮助作用。看来言语沟通真是一门学问。三、比较“好人”与“穷人”的话语师:那其他好人的话语又有什么特点呢?怎么就没入“穷人心”呢?其他好人又有谁呢?生:斯克沃尔佐夫、市长、名人。师:我们以第二篇中的斯克沃尔佐夫的语言为例,来探讨上述这个问题。屏显:好人语录:“胡说!您总能找到借口!那么,您愿意去劈柴吗?”“要是他愿意,让他每月的头一天都来劈柴……活儿总是有的。“喂,怎么样?现在做什么事?日子过得好吧?”(生读)师:斯克沃尔佐夫,怎么样?生:挺好的。给他安排工作,也是体面地用劳动的方式给他帮助。师:我很认同你的观点。不计较对方的错误,不计较对方的贫穷落魄,还提供给他自食其力的劳动平台。怎么就不能入穷人之心呢?师:这个话题可是很多读者也不能想明白的原因,比如我碰到一位读者在小红书上提问:(生思考)师:我想读读斯克沃尔佐夫的其他话语,也许会探究出一点名堂来。屏显:任务二:以《乞丐》中斯克沃尔佐夫为例,读读他的话语与表现,探究“其他好人”没有帮到位的原因。生:我发现斯克沃尔佐夫的对话里总是彰显“我”,表示自己很了不起,一种高高在上的感觉。师:哦,是吗!那你把文句读一读,让我们感受一下这份高高在上的优越感。屏显:“哦,谢天谢地。太好了!我为您感到高兴,非常非常高兴,卢什科夫!要知道您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我的教子。要知道这是我把您推上了正道。您还记得我当时如何痛斥您吗?您那时在我面前窘得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好了,谢谢,亲爱的朋友,谢谢您没有忘了我的话。”师:你看,对弱势群体的帮助,本身是一件好事儿,如果夹带一些自我的目的,很可能就要变了味道。生:在刚才同学基础上,我突然看到了一处对比,斯克沃尔佐夫说话是“我我我”,而厨娘说话时总是“你你你”。屏显:‘唉,你这个酒鬼!你这个天地不容的人!你怎么不死呀!’然后坐在我对面,发起愁来,瞧着我的脸,哭着说:‘你是个不幸的人!你活在世上没有一点快活,就是到了另一个世界,你这酒鬼,也要下地狱,也要遭火烧!你这苦命人啊!’师:那说明什么?生:说明斯克沃尔佐夫是以彰显自我为中心,而厨娘担心的都是对方的,是真心为对方着急。师:厨娘骂得可难听了呢?生:他每天不务正业,做酒鬼,就该骂。师:这个发现很有意思。执迷不悟的人需要骂一顿,这位同学做到了结合字词去深入思考人物心理。(生角色朗读。)生:我想说说厨娘文句里的感叹号,那么多,说明情感很强烈。对着他,厨娘不是冷冰冰的,而是充满了恨铁不成钢的怒气,是真心关心她才会生气。师:哇!你的发言是有生活感受的。她像不像陌生人的说话?生:不像,像自家人。从“发愁”“哭”看出,虽然是骂,但是在感同深受对方的不幸。生:我们可以从“你是个不幸的人,你这苦命人”知道厨娘话虽粗糙,但也是在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师:我已经感受到了同学们强大的文本分析能力。师:两处,一比较,一个是我中有我,一个是我中有你。心理学上有个专业术语叫:同理心。屏显:同理心:泛指心理换位、将心比心。亦即设身处地对他人的情绪和情感的认知性的觉知、把握与理解。——百度百科师:这是百度百科上的解释,我们的文本语言更丰富展现了,来读。屏显男女生串读:A:我为您感到高兴,非常非常高兴,卢什科夫!B:唉,你这个酒鬼!你这个天地不容的人!你怎么不死呀!A:要知道您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我的教子。要知道这是我把您推上了正道。B:你是个不幸的人!你活在世上没有一点快活。A:您还记得我当时如何痛斥您吗?您那时在我面前窘得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B:就是到了另一个世界,你这酒鬼,也要下地狱,也要遭火烧!A:好了,谢谢,亲爱的朋友,谢谢您没有忘了我的话。”B:你这苦命人啊!屏显:一个话虽好听,但 。一个话虽难听,但 。生:一个话虽好听,但心里只有自己。一个话虽难听,但心里有对方。生:一个话岁好听,但高高在上;一个话虽难听,但真诚善良。屏显并齐读:一个话虽好听,但彰显自我一个话虽难听,但直击人心厨娘既骂人,又用不计回报的行动唤醒了人大姨母亲,既小心说,又不露声色地奉献了必需品温暖了他人我中有你,是真诚是感知是感受是共情师:心存同理心,是帮助到人的最主要原因。这是为什么大姨、母亲、奥莉伽能入心的原因,而其他好人只是游离在外。四、辩读不同的声音师:好,我们现在在人物语言中悟到的这些,文本里有告诉我们吗?哪一段最接近?我们找来读一读。屏显句子:只有穷人帮助穷人时,似乎才知道该怎么说,怎么做,怎么有分寸,才能让被捐助者的内心不受伤害。我这一生,也曾对别人有过小小的帮助,在我的行为里我尽量做到不让对方感到别扭和不自在,更不要让对方在接受帮助时,去感受那份不必要的屈辱。这,我想也是最最重要的事。师:我们星竹的这段感悟怎么样?入情入理吧?师:这里面其实也暗藏着一个比较,你们发现了吗?生:“只有穷人帮助穷人时,似乎才知道该怎么说,怎么做,怎么有分寸,才能让被捐助者的内心不受伤害。”意味着富人帮助穷人时,是很难做到分寸感的,甚至会让被捐助者的内心受到伤害。师:这里有富人和穷人给予帮助的比较。师:我们有同学不但发现了这个比较,而且很有探究质疑精神,很大胆地向作者发声。屏显课前学生预习问题:“只有穷人帮助穷人时,似乎才知道怎么有分寸”,这,太绝对了吧?富人同样可以做到的啊?任务三:请同学们进行辩读分析,表达出你的真实声音。(小组讨论,选择一个立场,进行辩读,是否赞同作者的说法。)师:现在同学们按小组选择好一个立场,老师提供给你们一个思考支架,如果你们赞同作者的看法,说说穷人帮助穷人,怎么做入心,有理有据;如果你们认为作者说得太绝对了,富人也是可以帮到穷人的,那怎么做也能入心呢?也要有理有据。开始思考讨论!(学生讨论)生:我赞同作者的看法,穷人和穷人是同一等级的啊,富人怎么能感受到穷人所说的苦。比如皇帝和老百姓,怎么可能真正理解老百姓的苦?就像课文里,我大姨能理解母亲,母亲能理解木木妈一样。他们感同身受,所以给予帮助的时候,会小心婉转,让对方的自尊心不受到伤害。生:我也赞同穷人能帮助到穷人。穷人的苦是很深刻的,富人虽然能想象,给予一些帮助,但这些都是表面的,穷人和穷人互相取暖,可以化解一些心灵的痛苦。生:我赞同星竹的看法,穷人和穷人的帮助有人情债,如果换成富人,怎么还得起?师:我发现你们很有生活感受,语文学习就得打通生活和学科学习的壁垒。好,我看到那边有同学要继续发声。生:我觉得富人帮穷人也能入心的。因为很多富人也是从穷人过来的,他们也是可以感同身受的。生:我补充,富人帮穷人,不能为了做好事而做好事,那就和斯克沃尔佐夫一样是为了彰显自己的优越感。就像前几天我们做的阅读题一样,涌现了许多匿名的爱心人士,是不留名的捐助,真心实意。我想到了明星韩红,我看到了她也是背负了很多,千辛万苦把捐助物资送到了捐助者手里。这些打心里帮助人的品质就很让人感动。师:说得真好,同学们。无论是穷人还是富人,关键还是要看用一颗富有的同理心。文中的名人、富人他们怎么做能真正帮助到那些救助的孩子们,而不是藏起那些照片?生:不要带记者和采访者。至少要看得出救助者们是否真正愿意,反正要充分尊重他们。生:经常来看看他们,给他们解决一点具体问题就更好了。师:富有的心,是一颗不丢失自己的初心,收藏好富足时的“我”,处处想着,我能为你做点什么的一颗仁爱之心。如此看来,我可以是富人,你也可以是富人。师:同学们,每个人都可以做“富人”,去安抚一颗贫穷困顿的心灵。五、悟一颗同理心的可贵师:说到贫穷困顿,我们两篇文本的人物其实都藏着一些或精神上的,或心灵上的困顿的,你们体察到了吗?生:穷人渴望被尊重,他们心里也自卑的;生:像《乞丐》里的乞丐,他堕落,懒惰,孤独;生:像斯克沃尔佐夫一样,他也渴望被尊重。师:是啊,无论穷和富,都可能会遇见自卑、压力、堕落、焦虑、不被理解的孤独、挫败、怠惰等等,它们不仅是文本里的,也是我们的贫穷世界啊。我可能是贫穷的人,需要你救助;我也可以是富足的人,给予需要的你一份体面的尊重。让我们以一颗善良体察善良的同理心,在生活中好好学习——连接我和你这门修身课!屏显并齐读:我和你我也许贫穷,自卑、压力、焦虑你轻松自然地用一条毛毯温暖了我孱弱的心我也许贫穷孤独、彷徨、怠惰你粗鲁生气地用行动唤醒了迷惘的我你我皆会贫,需要别人救助你我皆可富,给予别人体面我,你,贫,富连接在一起。我们这一生,在给别人的小小的帮助里,尽量做到不让对方感到别扭不让对方感到不自在更不要让对方在接受帮助时去感受那份不必要的屈辱这,我想也是最最重要的事。师:本节课,我们比较了不同文章中的人物语言,也比较了同一文章的不同人物,比较了两文共同关注的主题贫穷心和富人心,愿大家学有所获。下课!文本呈现(一)一条毛毯星 竹①经常看到富人为穷人捐献赞助的景象。只是大多数时候,富人们都显得居高临下,施舍的成分尤为强烈。穷困地区的小学生,或残疾人在当场接受捐助的时候,总是一副难受的表情,像是被欺辱了一样。旁观者除了为他们的贫穷难过,同时还会为他们接受如此施舍而再次受伤的心而感到难过。②笔者住在大学,发现很多贫困生都拒绝在食堂的贫困生窗口买饭,尽管饭菜很便宜,他们却受不了旁人同情或轻视的目光,“贫困生窗口”总是冷冷清清的。由此,我经常想,帮助他人难道真的就要让人受伤吗。③有一次去老区,当地领导告诉我,这里好多孩子都被大城市的人救济过,其中救济他们的有市长、有名人,家家都挂有救济时的合影照片。可我去后,却没有看到这样的照片,原来是孩子们将照片摘了下来,藏到不被人看到的地方。我才明白,让这些贫穷的孩子走上台,在一堆记者的拍照和采访下,让世人都知道他们是穷人,是靠着别人救济生活的人,这对他们幼小的心灵是一种莫大的损伤和打击,他们的内心并不情愿这样。而捐助者却很少顾及这些孩子内心的复杂感受。④ 我也不禁想起小时候的一件事。那是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我们住在乡下,大家的日子都很穷,多数家里没有几床被,当时我们一家三个孩子,却只有两床被子,冬天半夜总被冻醒。有一天,我和母亲去城里的大姨家,临走时,大姨拿出一条毛毯,说毛毯放着都被虫子蛀了,这么放着有些浪费,让我母亲拿走。大姨还指着毛毯上的虫眼儿说,你看你看,再不用就要被虫子蛀光了。那天我们抱回了厚厚的毛毯,母亲兴奋得一路有说有笑,从此我们可以不再受冻了。毛毯比我们的破棉被要暖和,夜晚我们躺在里面,感到的是一种难得的幸福。⑤ 谁想,第三天傍晚,邻居家的大嫂推门进来,一脸哀求地和母亲商量,她的儿子木木病了,发高烧,浑身发冷,但他家只有一床被子,能不能晚上先住在我家,和我们挤在一张床上暖和。我们都愣了,不过只是刹那母亲便一脸轻松地说:她大嫂,我们家正多了一条毛毯,你快拿去。母亲抱起床上的毛毯,强行塞进木木妈的怀里。木木妈在惊恐中不好意思地推让着。母亲说,你不要,我就送给别人了。母亲还把毛毯上的虫眼儿给木木妈看,好像这条毛毯真的是多余的一样。⑥ 母亲如此轻松的模样,是为了让木木妈能够接受这条毛毯,心里不要背上沉重的包袱,更不要让她产生受人馈赠的负担。母亲对我们说,穷人求一次人,心里是有很多障碍的,很容易受到伤害,有时连起码的尊严都会被破坏。我们都是穷人,母亲最能理解穷人的内心。她的轻松平易让木木妈的心里少了求人时的屈辱感,我也由此从母亲身上感到了穷人的朴实和伟大。⑦多少年过去,我才惊讶地知道,原来城里的大姨送给我们毛毯时,也是怕伤害了我们,才说出不用就被虫子蛀了的话。那时城里人也都是穷人,谁会有富余的毛毯呢。大姨对我妈,正像我妈对木木妈一样,送毛毯时都是为了不给对方心理增加负担,都是为了让对方轻松,把好事做到了底。⑧只有穷人帮助穷人时,似乎才知道该怎么说,怎么做,怎么有分寸,才能让被捐助者的内心不受伤害。很长很长时间,毛毯的事一直装在我的心里。我一直都在想,无论是母亲还是大姨,她们如此的做法除了一种善良,还有一种道德在里边,这正是让我几十年都感动的所在。我这一生,也曾对别人有过小小的帮助,在我的行为里我尽量做到不让对方感到别扭和不自在,更不要让对方在接受帮助时,去感受那份不必要的屈辱。这,我想也是最最重要的事。——选自星竹《人生不确定》(二)乞丐契诃夫①“仁慈的老爷!行行好,请顾念一下我这个不幸的挨饿的人。我三天没吃东西了……身无分文,没有住处……向上帝起誓!我当了八年的乡村教师,后来由于地方自治局搞鬼丢了职位。我成了诬告的牺牲品。这一年来,我没有工作,失业了。”②律师斯克沃尔佐夫打量着这个求告的人,瞧瞧他那件灰蓝色的破大衣,混浊的醉眼和脸上的红斑,他觉得以前好像在什么地方见过这个人。③“听着,在前天,我好像在花园街遇见过您,”他说,“不过那时您对我说您是被开除的大学生,没有说是乡村教师,还记得吗?” 斯克沃尔佐夫大发脾气,毫不留情地痛斥这个求告的人。对方的无耻谎言唤起他嫌弃和厌恶的心情,侮辱了他,斯克沃尔佐夫十分喜爱和看重自身就有的品德:善良,敏感的心,对不幸的人们的同情。这家伙一味说谎,利用别人的仁慈,恰恰亵读了他出于纯洁的心灵喜欢周济穷人的一片好意。破衣人起先一再辩解,对天发誓,但后来不作声了,羞愧得低下了头。④“先生!”他说,一手按到胸口,“确实,我……说了谎!我不是大学生,也不是乡村教师。这些都是胡编的!我原来在俄罗斯合唱团里任职,由于酗酒,我被赶了出来。可是叫我有什么办法?……叫我有什么办法呢?”⑤“胡说!您总能找到借口!那么,您愿意去劈柴吗?”⑥“好吧,我可以劈……”⑦斯克沃尔佐夫张罗起来,他不无幸灾乐祸地搓着手,把厨房里的厨娘叫了出来。“是这样,奥莉加”他对她说,“把这位先生领到板棚里去,让他劈木柴。” 破衣人耸耸肩膀,似乎有点摸不着头脑,犹豫不决地跟着厨娘去了。斯克沃尔佐夫赶紧走进餐室。那里的窗子正对着院子,可以看到堆放木柴的板棚里和院里发生的一切。斯克沃尔佐夫站在窗前,看到厨娘和那人从侧门进了院子,踩着肮脏的雪朝板棚走去。奥莉加气呼呼地打量她的同伴,把胳膊时向两旁甩着,打开锁着的板棚,砰一声恶狠狠地推开了门。⑧“大概我们妨碍这女人喝咖啡了,”斯克沃尔佐夫想道,“这么个凶婆娘!”接下去他看到,那个冒牌教师和冒牌大学生坐到木墩子上,用拳头支着红腮帮,想起心事来。厨娘把一把斧子扔到他脚旁,恶狠狠地啐了一口,而且,看她嘴的动作可知,她开始骂人了。破衣人迟迟疑疑地拉过一块木柴,把它放在两腿中间,胆怯地用斧子砍下去。⑨一小时后,奥莉加来了,报告说,木柴已经劈好了。 “拿着,把这半卢布交给他”斯克沃尔佐夫说,“要是他愿意,让他每月的头一天都来劈柴……活儿总是有的。” 到了下月一号,那个破衣烂鞋、形同乞丐的人又来了,又挣了半卢布。⑩两年过去了。有一天,斯克沃尔佐夫站在剧院的售票处付钱买票的时候,看到身旁站着一个身材矮小的人,翻着羊羔皮领子,戴一顶旧的海狗皮帽子。这个矮小的人怯生生地向售票员要一张顶层楼座的票,付了几枚五戈比铜币。 “卢什科夫,是您呀?”斯克沃尔佐夫问,认出这个人就是他家以前的劈柴工。“喂,怎么样?现在做什么事?日子过得好吧?” “还可以,现在我在一位公证人那里工作,每月拿三十五个卢布,先生。” “哦,谢天谢地。太好了!我为您感到高兴,非常非常高兴,卢什科夫!要知道您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我的教子。要知道这是我把您推上了正道。您还记得我当时如何痛斥您吗?您那时在我面前窘得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好了,谢谢,亲爱的朋友,谢谢您没有忘了我的话。” “谢谢您那些好心的话和好心的行动。您那时讲得很出色。我既感激您,也感激您家的厨娘,求上帝保佑这个善良而高尚的女人身体健康!您那时讲得很正确,这一点,我当然至死都感激不尽。不过,说实在的,真正救我的是您家的厨娘奥莉加。” “这是怎么回事?” “是这样。当初我去您家劈柴,我一到,她总是这样开始:‘唉,你这个酒鬼!你这个天地不容的人!你怎么不死呀!’然后坐在我对面,发起愁来,瞧着我的脸,哭着说:‘你是个不幸的人!你活在世上没有一点快活,就是到了另一个世界,你这酒鬼,也要下地狱,也要遭火烧!你这苦命人啊!’您知道,尽是这类的话。她为我耗了多少心血,为我流了多少眼泪,这些我没法对您说。但重要的是,她替我劈柴!要知道,先生,我在您家里连一根柴也没有劈过,全是她劈的!为什么她要挽救我,为什么我瞧着她就决心痛改前非,不再酗酒,这些我对您也解释不清。我只知道,她的那些话和高尚的行为使我的心灵起了变化,是她挽救了我,这件事我永世不忘。不过现在该入场了,里面正在打铃。”卢什科夫鞠躬告辞,找他的楼座去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