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七单元跨单元整合教学设计专题名称:20世纪上半叶的国际格局课标要求 了解两次世界大战引起的国际秩序的重要变化; 理解十月革命的世界历史意义; 理解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民族民主运动对国际秩序的影响。整合内容 本课题属于单元整合内容,时间主要集中在20世纪上半叶。 本专题整合的内容包括第14-17课的全部子目。整合目的 1.将第七单元中以“20世纪上半叶的国际格局”为主体进行整合,有利于帮助学生了解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关系,十月革命的意义,以及20世纪上半叶国际格局演变的动态,更好的掌握本单元的思维逻辑。 2.以唯物史观为指导,有助于学生理解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加深学生对两次世界大战爆发原因的认识; 3.通过分析两次世界大战的影响让学生掌握分析历史事件的基本方法。教学目标 (素养目标) 1.通过分析两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让学生掌握两次世界大战爆发前的基本内容,从而更好地理解唯物史观中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唯物史观、历史解释) 2.通过分析两次世界大战的影响让学生掌握分析历史事件的基本方法。(唯物史观、家国情怀)教学重点 “两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民族民主运动”、“两次世界大战的异同”相关史实。教学难点 本单元的逻辑关系及唯物史观的贯穿学情分析 1.教学对象:新高考改革下的高一学生 2.已学知识:本专题涉及到的史实学生初中阶段基本都有所接触,所以学生在梳理史实时并不觉得陌生。每一个历史事件的结果学生基本也都了解。 3.能力不足:本专题的难点是培养学生的逻辑关系及唯物史观,其中唯物史观对学生而言尤为欠缺。设计思路 本单元复习以“20世纪上半叶的国际格局”为主题,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及影响、民族民主运动的兴起、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及两次世界大战的异同为框架进行设计,教师抛出问题,学生分组讨论,选代表发言,各组相互补充,最后教师归纳引导,提升认识问题的高度,使教学内容得到升华。教学过程[导入]师: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生:多国同时进行;以重工业为主;科学与技术真正结合。师:既然是多国同时进行,那么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英法德美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总产值有何变化?生:德国与美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最为突出,工业总产值迅速提升,英法相对发展较慢。师:面对经济形势的转变,德国遇到了什么问题,又采取了何种策略?我们今天来复习本单元,寻找一下答案。[学习新课]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及影响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材料二:(1)材料一表达的主旨是什么?(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两大军事集团形成的影响。生:(1)主旨:资本主义各国政治经济发展具有不平衡性。(2)影响:加速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2.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一战的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进一步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战争期间,帝国主义宗主国忙于互相撕杀,暂时放松了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控制,它们的民族工业得以乘隙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队伍也随之壮大起来,成为反对帝国主义的重要的政治力量和社会力量。——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编(上册)生:1.削弱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力量,动摇了欧洲的世界优势地位,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2.美国的参战和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开始改变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格局。3.改变了人们的观念,反对战争、要求和平的运动日益高涨。二、民族民主运动的兴起1.俄国十月革命的过程设计意图:通过俄国十月革命的过程,让学生掌握革命每个阶段的任务,区分二月革命与十月革命的不同性质。2.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的认识。材料一:我们当时不这样做就不能在一个经济遭到破坏的小农国家里战胜地主和资本家。我们取得了胜利……应当说我们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是一种功劳。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列宁材料二:我们还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所以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社会主义一定要创造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否则社会主义就没有资格代替资本主义。——列宁(1)根据材料一,分析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影响。(2)根据材料二,指出新经济政策的本质。生:(1)影响保证了前线的粮食供应,缓解了城市饥荒,但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导致战后的经济和政治危机。(2)本质:利用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发展经济,为社会主义建设奠定物质基础。3.亚非拉的民族民族运动史料一史料二 非洲的民族意识的觉醒埃塞俄比亚的斗争:1935年,意大利发动侵埃战争。1936年,埃塞俄比亚皇帝塞拉西斯一世流亡英国。人民坚持游击战争。1941年恢复了国家独立。史料三:通过三则史料的表述,加深学生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三、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及两次世界大战的异同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根据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生:(1)根本原因: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2)历史原因: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矛盾(3)导火线: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4)现实因素:法西斯势力的兴起和亚欧战争策源地的形成(5)推动因素:绥靖政策的纵容2.两次世界大战的异同。生1:相同点(1)背景方面:①根本原因: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性。②各种矛盾交织,形成了军事集团。③德国是挑动国.(2)影响方面:①都给世界带来巨大的人力、物力上的损失。②都打击了帝国主义势力,欧洲在世界地位均下降,美国实力加强。③都推动了社会主义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④都使国家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同时在客观上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⑤战后都形成了以战胜国意志为主导的新的国际秩序建立了具有普遍性的国际组织。⑥都促使社会主义与和平思想的发展。(3)性质:都具有帝国主义战争性质。生2:不同点(1)背景方面:一战爆发前,世界上只有资本主义体系;二战爆发前,除资本主义体系外,还有一个社会主义国家。(2)影响方面:①一战后欧洲削弱,但仍为世界格局的中心;二战后欧洲不再是世界格局的中心。②一战后只有俄国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二战后,许多国家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③一战后民族解放运动冲击了帝国主义的殖民体系;二战后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瓦解。(3)性质:一战时双方的目的主要是瓜分殖民地,性质是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掠夺战争;二战时,初期是帝国主义性质的战争,后来随着苏联等国的参战,在世界范围内建立反法西斯同盟,性质是反法西斯的正义战争。(4)规模方面:二战的规模、破坏性更大。[本课小节]20世纪上半叶的国际格局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及影响1.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2.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二、民族民主运动的兴起1.俄国十月革命的过程2.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的认识3.亚非拉的民族民族运动三、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及两次世界大战的异同1.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2.两次世界大战的异同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