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5张PPT)2024山东中考化学一轮复习板块五 科学探究与化学实验主题十四 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一、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和方法1.(2019聊城3题2分)某同学在点燃蜡烛时,提出固体石蜡可能变成蒸气才能燃烧。就此看法而言,应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 )BA.提出问题 B.猜想与假设 C.进行实验 D.获得结论2.实验室里有一瓶标签残缺的酸,为能立即确定它是否为盐酸,你认为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CA.猜想假设 B.查阅资料 C.进行实验 D.交流讨论3.下表列举了法拉第《蜡烛的故事》中涉及的部分问题及对问题的回答,其中“对问题的回答”属于“设计实验方案”的是( )选项 问题 对问题的回答A 吹灭蜡烛时产生的白烟是什 么? 主要成分是烛油蒸气B 火焰为什么向上? 热气流上升,形成对流C 火焰明亮的原因是什么? 与火焰中的碳颗粒有关,碳颗粒会影响火焰明亮程度D 火焰不同部位温度高低如何比 较? 用一张纸在火焰中心一掠,观察纸张的变色情况D4.某化学兴趣小组在自制酸碱指示剂后,将其分别滴入酸、碱性溶液中试效果。这一做法属于科学探究过程中的( )CA.猜想假设 B.查阅资料 C.实验 D.交流讨论5.用科学方法认识和改造物质。只有正确认识了物质,才能合理地改造和应用物质。请你运用归纳/演绎、实验、比较/对比等科学方法认识氯化钠。(1)用归纳/演绎法认识氯化钠的性质已知下列反应: 、。①上述反应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中的____________,运用______(填“归纳”或“演绎”)法得到这组反应发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复分解反应归纳有氯化银沉淀生成②由①中得到的规律可以推测“氯化钠溶液也能跟硝酸银溶液反应”,运用的是_______(填“归纳”或“演绎”)法。演绎(2)用实验法认识氯化钠的性质①要验证 中“氯化钠溶液也能跟硝酸银溶液反应”的推断,需要进行实验,实验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把氯化钠溶液和硝酸银溶液混合,观察是否有沉淀生成,若有,则证明氯化钠能与硝酸银反应②用实验法认识氯化钠溶液的酸碱性,其实验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玻璃棒蘸取少量氯化钠溶液滴在干燥的 试纸上,然后与标准比色卡相比较(3)用比较/对比法认识氯化钠的性质比较是为了找出事物的相同点,对比是为了找出事物的不同点。右图为氯化钠和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通过比较/对比可以发现二者的相同点有_____(填字母,下同),不同点有_____。A.易溶物质 B.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趋势C.溶解度受温度影响的程度 D. 时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E. 时的溶解度F. 饱和溶液降温到 析出晶体的质量二、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类型一 实验目的评价例1 (2023日照9题4分)下列四个对比实验设计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DA.如图甲所示,探究 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的原因B.如图乙所示,探究水是铁生锈的主要条件之一C.如图丙所示,探究 的浓度是影响燃烧剧烈程度的因素之一D.如图丁所示,探究燃烧的条件之一是需要[解析] 图甲所示,干燥的二氧化碳不能使干燥的紫色石蕊纸条变色,可以使湿润的紫色石蕊纸条变红色,说明 与水生成了一种酸性物质,使紫色石蕊纸条变红;图乙所示,铁丝在干燥的条件下不生锈,在潮湿的条件下会生锈,可以探究水是铁生锈的主要条件之一;图丙所示,硫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得剧烈,说明 的浓度是影响燃烧剧烈程度的因素之一;图丁所示,白磷都不燃烧,无法探究燃烧的条件。例2 (多项)语言叙述类:下列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A 除去 溶液中混有的少量 的 加入足量 粉,过滤B 从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 氧气的残余固体中,分离得到 二氧化锰 取样、溶解、过滤、蒸发C 鉴别涤纶和羊毛面料 分别取样灼烧、闻气味D 证明 溶液部分变质 取少量样品加水溶解,先加入过量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过滤后向滤液中加入酚酞试液,酚酞变红BD6.(2022泰安17题2分)根据下列实验方案进行实验,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 )序号 A B C D实验 方案实验 目的 探究铁生锈的 条件 探究蜡烛中是 否含有氧元素 探究不同溶剂中物质 溶解性强弱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C[解析] A中两支试管内的铁钉均没有生锈,不能用于探究铁生锈的条件;B中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烧杯,烧杯内壁出现水雾,说明生成了水,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反应物氧气中含有氧元素,说明蜡烛中一定含有氢元素,无法确定是否含有氧元素;C中溶剂的种类不同,其他条件均相同,可探究不同溶剂中物质溶解性强弱,该实验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D中少量的铜粉不能将装置内的氧气消耗完全,使测定结果偏小。类型二 实验方案和过程评价例3 语言叙述类:(2022济宁5题2分)对下面实验过程及实验现象的解释与评价,错误的是( )选项 实验过程及实验现象 解释与评价A 品红在热水中比在冷水中扩散速度快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大B 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迅速 产生大量气泡 二氧化锰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为催化剂C 收集满二氧化碳气体的塑料瓶,迅速倒入 一定量的水,密封、振荡,塑料瓶变瘪 二氧化碳能溶于水D 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无明显现象 二者没有发生化学反应D例4 实验流程类:(2022菏泽13题4分)某学校在做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实验时,产生大量的含硫酸铜和硫酸亚铁的废液, 对水体和土壤危害很大。查阅资料知,难溶性碱加热分解生成金属氧化物。某化学兴趣小组在探索铜离子转化路径时,有两种转化为氧化铜的方案,流程如下:方案一:&1&方案二:&2&(1)操作Ⅰ的名称是______。(2)液体C中的溶质是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反应②中滴加稀硫酸的目的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过滤硫酸钠和氢氧化钠(3)请你表明对两个方案的观点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方案一较好,最终能得到纯净的氧化铜,方案二得到的氧化铜中会混有铁的氧化物,不纯净(合理即可)7.(2020日照10题3分)利用铜制备硫酸铜,设计了如下两个方案:方案①: (浓)方案②: ; (稀)对比上述两个方案,若硫酸足量且不考虑铜的损耗,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BA.两个方案都需要加热B.方案①中可以用稀硫酸代替浓硫酸C.方案②中硫酸的利用率高,不会产生污染空气的二氧化硫D.等质量的铜分别按两个方案制备,可获得等质量的硫酸铜8.(2023临沂17题2分)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A 除去 中的 气体 通过足量灼热的氧化铜B 鉴别 和 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集气瓶中,观察现象C 鉴别 固体和 固 体 分别加熟石灰混合研磨,闻气味D 除去 中混有的少量 加水溶解,再加适量稀硫酸,蒸发结晶D[解析] 能与灼热的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符合除杂原则;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集气瓶中,能使燃着的木条燃烧更旺的是氧气,能使木条熄灭的是氮气;分别加熟石灰混合研磨,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是 固体,无明显气味的是固体; 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引入新杂质硫酸钠。类型三 实验创新设计评价例5 (2023滨州二模)创新实验可以使现象更明显,操作更简单,减少环境污染等。下面是某课外小组对教材实验进行的创新设计,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BA.实验A中可观察到石蕊、酚酞都变色,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B.实验B中向试管中加入氢氧化钠固体后,观察到 形管中的液面 高于C.实验B中可观察到饱和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原因是温度升高,氢氧化钙溶解度变小D.实验C中待试管冷却到室温,可观察到试管内液面最终上升至刻度1处9.下列实验方案的创新设计既实现绿色环保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A.探究燃烧的条件B.验证质量守恒定律C.验证NaOH与稀盐酸反应是放热反应D.探究Cu和Ag的金属活动性强弱类型四 验证类实验方案的设计例6 (2023枣庄模拟)2022年10月31日,长征五号B遥四运载火箭成功将梦天实验舱送入预定轨道。金属过氧化物等可用作宇宙飞船或潜水艇中的氧气再生剂,如过氧化钠 在常温下能与人呼出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化学方程式为 。为了验证该反应中氧气的产生,某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1)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表明二氧化碳没有被过氧化钠完全吸收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二氧化碳没有被完全吸收,造成的后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你的改进方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收集到的氧气不纯净在B和C之间加一套装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装置(3)D瓶收集到的气体是______,验满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常温下水也能与 反应,生成氧气和氢氧化钠,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氧气将带火星的小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小木条复燃,则证明已集满10.(2018济宁16(1)题5分)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验证“氨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认真查阅资料并做出以下准备。资料准备:Ⅰ.氨气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溶液呈碱性。Ⅱ.氨气还原氧化铜的化学反应原理: 。实验准备:请回答:(1)为达成“氨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目的,装置A、B、D、 的正确连接顺序是_____________(填字母);(2)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装置B观察到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装置 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将装置A产生的气体通入装置C中,石蕊试液浸泡的纸花变蓝色,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D、B、固体由黑色逐渐变成红色吸收氨气,防止污染环境氨气溶于水,形成氨水,氨水显碱性,能使紫色石蕊变蓝色类型五 鉴别类实验方案的设计例7 (2018济宁16(2)题改编6分)小凡同学利用氯化钡和氢氧化钠两种试剂,从硫酸钠、硫酸镁和氯化镁三瓶未贴标签的无色溶液中鉴别出硫酸镁溶液,设计并进行以下实验。请你补齐实验内容: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1)取三支洁净的试管,分别倒入三 种无色溶液,然后滴加 ____________,振荡,观察现象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氯化钡溶液两支试管中生成白色沉淀,一支试管中没有明显现象没有明显现象的是氯化镁取两支试管,分别倒入(1)中生成白色沉淀的两种溶液,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振荡,观察现象一支试管中出现白色沉淀,一支试管中没有明显现象有白色沉淀生成的是硫酸镁,没有明显现象的是硫酸钠【废物处理】已知 有毒,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将废液直接倒入了下水道,指出这样做的后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知道错误后,同学们在老师的建议下,对废液进行了处理。污染水源,造成药品浪费11.现有 六瓶失去标签的溶液,分别为澄清石灰水、氢氧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碳酸钠溶液、硫酸钠溶液、稀盐酸。已知硫酸钠溶液呈中性。某同学进行如下实验:(1)能从外观直接观察出来的溶液D为____________。硫酸铜溶液[解析] 硫酸铜溶液为蓝色,其余溶液为无色,故能从外观直接观察出来的溶液D为硫酸铜溶液。(2)从剩余的五瓶溶液中取少量分别放入试管中,滴加2滴酚酞溶液后变成红色的为A、C、 ;取A和C混合后产生白色沉淀,过滤,取滤液测得 ,向过滤出的沉淀中加入B,无明显现象,加入 后沉淀溶解,则溶液B为____________;A与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硫酸钠溶液[解析] 澄清石灰水(主要成分为氢氧化钙)、氢氧化钠溶液、碳酸钠溶液可以使酚酞溶液变红,故A、C、 分别为澄清石灰水、氢氧化钠溶液、碳酸钠溶液中的一种;其中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故A与C分别为澄清石灰水和碳酸钠溶液中的一种,则 为氢氧化钠溶液;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故向过滤出的沉淀中加入B无明显现象,说明B为硫酸钠溶液;加入 后沉淀溶解,说明 为稀盐酸。(3)为继续鉴别 、C的成分,分别取A溶液和C溶液于试管中,如图所示。分别向试管中滴加稀盐酸,试管②中无明显现象,证明C溶液为____________。实验结束后将试管①、澄清石灰水、试管②内的物质全部倒入同一烧杯中,充分反应后无气泡产生,烧杯底部白色沉淀明显增多,则试管①内溶液中的溶质为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烧杯内的溶液中一定有的溶质为______(填化学式)。[解析] 氢氧化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反应过程中无明显现象;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反应过程中有气泡产生;故分别向试管中滴加稀盐酸,试管②中无明显现象,证明C溶液为澄清石灰水;实验结束后将试管①、试管②内的物质全部倒入同一烧杯中,充分反应后无气泡产生,烧杯底部白色沉淀明显增多,证明稀盐酸无剩余,碳酸钠有剩余,氯化钠为生成物,故试管①内溶液中的溶质为氯化钠和碳酸钠;烧杯内的溶液中一定有的溶质为 。类型六 定量实验方案的设计例8 甲、乙两个实验小组分别进行“测定 和 的混合物中 含量”的实验。(1)甲组:沉淀分析法把一定量的样品溶解后加入过量的 ,然后将所得沉淀过滤、洗涤、烘干、称量。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乙组:气体分析法把一定量的样品与足量盐酸反应后,用如图装置测定产生的 气体的体积。参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采用此装置测定的实验结果不准确,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使测得气体体积不准确,造成实验结果不准确(3)请你设计一个与甲、乙两组操作不同的实验方案,测定混合物中 的含量。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到的主要试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2种);用到的玻璃仪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2件)。用一定浓度的盐酸滴定一定量的混合物(合理即可)一定浓度的盐酸、酚酞试液(合理即可)胶头滴管、烧杯(合理即可)12.(2023济宁19题改编4分)食用碱的主要成分是 (常含有少量的 )。某课外探究小组为测定市售食用碱中 的含量,设计了如图实验装置:设计思路:用空气将装置B中生成的二氧化碳缓缓吹入装置D中,利用装置D的质量变化测定食用碱中 的含量。请结合实验装置和设计思路,回答下面问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