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课 杨氏之子 2课时 学习任务单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21课 杨氏之子 2课时 学习任务单

资源简介

第21课杨氏之子 学习任务单
第一课时
任务一:激发兴趣,引出课题
1.简要分析课文题目。
(1)解释“氏”和“之”的意思。
(2)引导学生理解杨氏之子的意思是什么?
2.回顾学过的文言文,分享自己的体验与感受。
任务二:感知文言文,读出韵味
1.自由尝试阅读文言文。
(1)请同学们借助拼音把字音读正确,给把握不准读音的字做上记号。
(2)学生自由试读文言文。
(3)指名学生读文言文,集体纠正读错的字音。
2.听范读文,注意古文的停顿、节奏和韵味。
3.看着课件上划分好节奏的课文,自由练读。
4.分角色读,全班齐读文言文。
5.学习生字词。
任务三:熟读课文,理解文意
1.自由朗读课文。
故事中除了杨氏之子,还有谁?他们谈了些什么?你是从哪句话中知道的?
2.学生自学,理解课文内容。
3.小组讨论交流。
分成小组,讨论何以得知杨氏之子“甚聪惠”?
4.全班交流反馈。
5.讲述杨氏之子的故事。
6.再次朗读课文,读出感情。
作业设计
1.抄写本课生字词。
2.完成分层作业。
3.背诵《杨氏之子》全文。
第二课时
任务一:体会巧妙,感受机智
1.理解孔君平的话。
(1)仔细阅读课文。你听懂孔君平的言外之意了吗?为什么他单单指着杨梅说,不说其他水果呢?
(2)这么巧妙的弦外之音杨氏子听出来了吗?你是从文中哪个地方看出来的?
(3)读最后两句话,思考杨氏子的言下之意是什么?
2.理解杨氏子的回答。
(1)请大家分组讨论,如果孔君平这样跟你开玩笑,你会如何回答呢?
(2)思考一下,我们的回答和杨氏之子相比,你体会到了什么?
3.对比阅读,体会杨氏之子的机智。
孔雀是夫子家禽。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1)观察这两句话,有什么不一样?
(2)杨氏子的回答妙在哪里?为什么我们会觉得他的回答很机智?
(3)从杨氏子巧妙的回答中,可以看出杨氏子的什么特点?
任务二:发挥想象,熟读成诵
1.发挥想象,突出妙处。
在孔君平与孩子的对话过程中,他们各自是怎样想的呢?后来又会怎样对话呢?请你想一想,然后来读他们的对话。
孔君平想:_________。于是,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杨氏之子想:_________。于是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孔君平答曰:“_________。”杨氏之子对曰:“_________。”
2.熟读成诵。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男女生比赛背诵课文。
任务三:感悟幽默,体会乐趣
1.探讨幽默的定义和表现形式。
(1)请同学们谈谈自己对幽默的理解,你觉得什么是幽默?
(2)请同学们列举一下生活中你认为幽默的事例。
2.分析杨氏之子的幽默表现。
(1)请同学们再次阅读课文,分析杨氏之子的回答为什么会让人觉得幽默。
(2)请同学们分享一下,阅读这篇课文时,你是怎样体会到幽默的?
3.训练幽默感,提高沟通能力。
(1)请同学们谈谈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培养幽默感。
(2)请同学们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尴尬情况,看看如何用幽默化解。
角色扮演场景一:
场景描述:A同学在课堂上不小心将水杯打翻,水洒在了B同学的课本上。
角色扮演场景二:
场景描述:C同学和D同学在讨论功课,C同学觉得D同学的观点有误。
角色扮演场景三:
场景描述:E同学在参加一个聚会时,不小心踩到了F同学的脚。
4.推荐阅读《世说新语》。
(1)介绍《世说新语》及编者。
《世说新语 》(南朝时期笔记小说)由刘义庆和门下文士博采众书编纂润色而成的一部志人小说集。原书八卷,今本作三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三十六篇。主要记载汉末至晋宋间士族阶层人物的言谈逸事。
刘义庆(403-444)字季伯,南朝宋宗室、文学家。 《宋书》本传说他“性简素,寡嗜欲”。刘义庆自幼才华出众,爱好文学,广招四方文学之士,聚于门下。主要作品《后汉书》、《徐州先贤传》、《江左名士传》、《世说新语》、《幽明录》《宣验记》。
(2)激发阅读兴趣。
像杨氏子这样聪慧之人的故事,在《世说新语》中还有许多,要想了解到更多,老师推荐大家去阅读这本书。
作业设计
1.完成分层作业。
2.小练笔:同学们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写一篇关于幽默感的小短文,描述一次你通过幽默化解尴尬的经历,或者你目睹他人如何巧妙地运用幽默感化解尴尬的场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