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1酶的作用和本质学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5.1.1酶的作用和本质学案(含答案)

资源简介

5.1.1酶的作用和本质学案
【学习目标】
生命观念:
明确细胞代谢、活化能、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等概念
科学思维:通过图表比较、动画演示,以及教材上形象,直观的图解和文学说明,让学生明确催化剂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科学探究:
通过合作探究比较过氧化氢酶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学会如何控制自变量,观察和分析因变量以及设置对照组和实验组。
社会责任:
1、通过小组间的讨论、合作与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互助精神。
2、通过图表、动画等形式,并感受学习的快乐和分享的喜悦。
【学习重难点】
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和本质以及酶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原理
【预习新知】
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
1.细胞代谢
(1)场所:活细胞内。
(2)实质:各种化学反应的总称。
(3)意义:细胞生命活动的基础。
2.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
(1)实验原理:过氧化氢在水浴加热、FeCl3 溶液中的Fe3+和肝脏研磨液中过氧化氢酶的作用下加速分解。
(2)实验步骤和实验现象
   试管 步骤   
相同处理 向4支试管中分别加入2 mL过氧化氢溶液
不同处理 不处理 放在90 ℃左右的水浴 中 加 热 滴入2滴FeCl3溶液 滴入2滴肝脏研磨液
现象 气泡 基本无 少 较多 很多
带火星卫生香 无复燃 有复燃 复燃性较强 复燃性很强
(3)实验结论:酶具有催化作用,同无机催化剂相比,催化效率更高。
3.控制变量和对照实验
(1)自变量:人为控制的对实验对象进行处理的因素叫作自变量。
(2)因变量:因自变量改变而变化的变量叫作因变量。
(3)无关变量:除自变量外,实验过程中还存在一些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的可变因素,叫作无关变量。
(4)对照实验:除作为自变量的因素外,其余因素(无关变量)都保持一致,并将结果进行比较的实验叫作对照实验。
酶的本质
1.酶本质的探索
(1)巴斯德之前,许多化学家认为发酵是     ,与    无关。
(2)1857年巴斯德提出发酵是由于        的存在,即有    的参与才能引起发酵;而德国化学家李比希却坚持认为引起发酵的是        ,但这些物质只有在酵母细胞    后才能发挥作用。两种观点争执不下。
(3)德国化学家毕希纳发现不含酵母细胞的    与活酵母是一样的,都能引起发酵,他将引起发酵的物质称为    。
(4)最早从刀豆种子提取出脲酶的是美国科学家    ,他用多种方法证明了酶是    。
(5)20世纪80年代,美国科学家切赫和奥特曼发现少数    也有生物催化功能。
2.酶的本质
酶是    产生的,具有        作用的有机物,其中决大多数的酶是    ,少数是    。 
3.酶的作用:       
思考:(1)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只在活细胞中发挥作用吗       。
(2)所有活细胞都能产生酶吗       。
(3)酶的本质(即:化学成分):       ;鉴定试剂        ;合成酶的原料是什么              
(4)合成酶的主要场所        
(5)作用场所        
关于酶本质的探索
结论: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是RNA。
【易错提示】
酶的本质及其作用的三个易错点
(1)酶并不都是蛋白质,有的酶是RNA。
(2)酶不仅在细胞内发挥作用,在细胞外和体外都可以发挥作用。
(3)酶作用的实质是降低了化学反应的活化能,不是提供能量。
【巩固训练】
1.将刚采摘的新鲜糯玉米立即放入85℃水中热烫处理2min,可较好地保持甜味。这是因为加热会( )
A.提高淀粉合成酶的活性 B.提高淀粉酶的活性
C.破坏淀粉合成酶的活性 D.破坏淀粉酶的活性
2.嫩肉粉的主要作用是利用其中的酶对肌肉组织中的有机物进行分解,使肉类制品口感鲜嫩。由此可推测嫩肉粉中能起分解作用的酶是( )
A.纤维素酶 B.淀粉酶 C.脂肪酶 D.蛋白酶
3.在无催化条件和有酶催化条件下,反应物A生成产物P的化学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假设酶处在最适条件下,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ab段表示酶催化该反应进行所降低的活化能
B.bc段表示酶催化该反应进行所需要的活化能
C.若将酶催化的反应温度上升10℃,则ab段长度增加
D.若将酶催化改为无机催化剂催化,则b点的位置会上移
4.如图表示某类酶作用的模型,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①的性质在反应前后未发生改变
B.①具有高效性
C.②的成分一定是蛋白质
D.③或④的生成速率可以表示酶促反应的速率
5.下列有关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酶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
B.酶的专一性指的是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化学反应
C.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同种酶的活性一定不同
D.人体内不同酶的最适pH值可能不同
6.下图曲线表示的是温度和酶活性的关系,此曲线不能说明的是( )
A.在B之前,酶的活性和温度成正比;之后,成反比
B.当温度到达B时,果胶酶的活性最高,酶的催化效率最高
C.A点时,酶的催化活性很低,但随着温度升高,酶的活性可以上升
D.C点时酶的活性也很低,当温度降低时,酶的活性也可以恢复上升
参考答案
1.答案:C
解析:A、高温不会提高淀粉合成酶的活性,A错误;
B、85℃水中热烫处理2min不能提高淀粉酶的活性,B错误;
C、85℃水中热烫处理破坏了淀粉合成酶的活性,从而减少淀粉的合成,使得玉米中含有较多的还原糖,保持甜味,C正确;
D、85℃水中热烫处理能破坏淀粉酶的活性,但在新鲜玉米中淀粉酶的含量很少,因为此时新鲜玉米中应该以淀粉的合成为主,即使破坏淀粉酶活性,与本题的意思无关,D错误。
故选C。
2.答案:D
解析:嫩肉粉的主要作用是利用其中的酶对肌肉组织中的有机物进行分解,而肌肉组织中的有机物主要是蛋白质,根据酶的专一性可知,嫩肉粉中起分解作用的酶是蛋白酶
3.答案:C
解析:A、由图可知,ac表示反应所需的活化能,ab段表示酶催化该反应进行所降低的活化能,A正确;
B、由图可知,bc段表示酶催化该反应进行所需要的活化能,B正确;
C、由于该酶所处的环境条件为最适条件,故将有酶催化的反应温度下降10℃,酶活性下降,导致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程度下降,b点上移,ab段会缩短,C错误;
D、若将酶催化改为无机催化剂催化,催化反应所需的活化能增加,则b点的位置会上移,D正确。
故选C。
4.答案:C
解析:图中反应完成后,①的结构没有发生改变,因此①为酶,其性质在反应前后未发生改变,酶具有高效性,A、B正确;②是反应物,不一定是蛋白质,也有可能是二糖等,C错误;③或④表示生成物,它们的生成速率可以表示酶促反应的速率,D正确。
5.答案:D
6.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从图中可以看出,随着温度的上升,果胶酶的活性逐渐升高,达到B点时,果胶酶的活性最高,随后,随着温度的继续上升,酶的活性逐渐降低。A点和C点相比,虽然酶的活性都很低,但是A点是低温条件,对酶的分子结构无影响,所以,随着温度的升高,果胶酶活性会升高,而C点是高温条件,当温度过高时,会破坏酶的分子结构,使酶变性失活,当温度降低时,酶活性也不能恢复。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