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2.4光和颜色(第1课时)教学设计+练习+学习单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目标】2.4光和颜色(第1课时)教学设计+练习+学习单

资源简介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科学 年级 七年级 学期 春季
课题 光和颜色第一课时
教科书 书 名:义务教育教科书科学七年级下册 出版社:浙江教育出版社
教学目标
1 1.了解什么是光源,并能列举生活中的一些常见光源。(科学观念) 2.知道光的传播速度和光的表示方法,理解用模型法表示光线。(科学思维) 3.理解小孔成像的原理和简单规律。(实践探究) 4.理解光在同一种均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的,并能解释有关的生活现象。(态度责任)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1.光在同一种均匀的物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2.区分光源。 教学难点: 1.光在同一种均匀的物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2.小孔成像实验探究。
教学过程
一、欣赏光 新课引入:请学生欣赏美丽的夜景视频。 学生思考是什么让漆黑的夜晚变得如此五彩斑斓。从而引入本节课教学内容光和颜色第一课时。 二、寻找光 PPT图片展示太阳、萤火虫、台灯、水母、蜡烛和月亮,请同学思考讨论哪个是光源。 根据物体的共同特征给出光源的定义:自身能发光的物体就叫做光源。 三、研究光 活动一:研究光的传播路线。 将一束激光射到空气中,观察激光的传播路线。 将一束激光射到水中,观察激光的传播路线。 将一束激光射到透明皂中,观察激光的传播路线。 (温馨提示:实验时,请不要将激光对着人的眼睛,以免损伤眼睛) 实验小结:光在同一种物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紧接着思考:如果同一种不均匀的物质中还会沿着直线传播吗? 观看激光束射到上下浓度不同的盐水中的视频,发现激光束在浓度不同的盐水中不是沿直线传播的。 小结:光在同一种均匀的物质中沿直线传播。 活动二:表示光的传播路线 已经知道光在同一种均匀的物质中是沿着直线传播的,可以如何表示光的传播路线呢?学生在纸上试着表示光的传播路线。 小结:用一条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传播路线和方向。 光线并不是真实存在的,是引入的一种模型,科学上称之为模型法。 思考:小时候玩过有趣的手影,试着解释影子形成的原因。 活动三:小孔成像实验探究 用小刀在卡片中间刻一个正三角形的大孔,孔的边长约5厘米,把刻有小孔的纸片放在灯光下,观察现象。然后用另取一张卡纸遮住三角形的大孔,不断缩小三角形孔的大小,继续观察。 小结:当孔小到一定程度时,我们就能看到光源透过小孔所成的像。这就是小孔成像。 接着利用小孔成像实验器材,探究小孔成像更多规律。任务一:观察像是倒立的还是正立的。任务二:分别固定物距和像距的同时,去改变像距和物距,观察像的大小和亮暗。 实验小结:规律一:小孔所成的像的形状与小孔形状无关,而是由光源的形状决定了像的形状。规律二:小孔成的像是倒立的像。规律三:保持物距不变,增加像距,像变大,像变暗。保持像距不变,增加物距,像变小,像变暗。 穿插科学史介绍我国历史上墨子和他的学生善于观察发现了小孔成像现象。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科学品质。 举例生活中光沿直线传播应用例排列整齐的队伍、步枪瞄准,并用所学知识解释。 活动四:了解光速 由之前学习声速,引入光的速度的思考,了解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米/秒。播放视频感受光速有多快。光在一年传播的距离称为光年,光年常用来计量天体之间的距离。 四、课堂小结 以提问方式小结今天的知识。展示板书,帮助学生整理清晰知识网络。 五、作业布置 根据学生的层次布置作业,拓展性作业可以选做。学习任务单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科学 年级 科学 学期 春季
课题 光和颜色第一课时
教科书 书 名:义务教育教科书科学七年级下册 出版社:浙江教育出版社
学生信息
姓名 学校 班级 学号
学习目标
1.了解什么是光源,并能列举生活中的一些常见光源。 2.知道光的传播速度和光的表示方法。 3.理解小孔成像的原理和简单规律。 4.理解光在同一种均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的,并能解释有关的生活现象。
课前学习任务
1.寻找生活中的光源。 2.通过查阅资料知道我国历史上研究小孔成像的历史。
课上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一】
1.欣赏美丽夜景,知道光源的定义。 2.能区分有一个物体是否是光源。 【学习任务二】 1.小组合作完成实验活动,探究光在空气、水和透明皂中的传播路线。 2.利用模型法,学会光线的表示方法。
【学习任务三】 1.小组合作,探究小孔成像的原理以及简单的规律。 2.运用光在同一种均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的原理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3.知道光的传播速度。
推荐的学习资源
1.义务教育教科书。 2.网址:中国数字科技馆,视频:《趣谈影响人类发展的发明创造日晷》。作业练习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科学 年级 七年级 学期 春季
课题 光和颜色第一课时
教科书 书 名:义务教育教科书科学七年级下册 出版社:浙江教育出版社
学生信息
姓名 学校 班级 学号
作业练习
1.下列物体属于光源的是 (  ) A.阳光强烈时发生反光的黑板 B.正月十五明亮的月亮 C.正在播放节目的液晶电视 D.正在播放视频的投影仪幕布 2.下列现象中,不能说明光沿直线传播的是(  ) A.立竿见影 B.日食、月食 C.小孔成像 D.早晨,太阳在地平线以下,我们却已经看到了红彤彤的太阳 3.如图所示,在一个透明玻璃钟罩内放一个会闪光的音乐贺卡,抽出玻璃钟罩内的空气,在贺卡闪光并播放音乐时(  ) A.看不到闪光,听不到音乐 B.看到闪光,听不到音乐 C.看不到闪光,听到音乐 D.看到闪光,听到音乐 4.打雷时,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这是因为 (  ) A.打雷时,总是先有闪电,后有雷声 B.打雷时,闪电和雷声虽然同时发生,但人耳比人眼反应慢 C.打雷时,闪电和雷声虽然同时发生,但光的传播速度比声音的传播速度大 D.打雷时,闪电发生的地点和雷声发生的地点离人的距离不同 5.能自行发光的物体称为________;下列属于光源的有__________(填序号)。 ①太阳 ②萤火虫 ③通电电灯 ④镜子 ⑤钻石 ⑥电影的屏幕 ⑦燃烧的蜡烛 6.大约两千四百年前,我国的学者墨翟和他的学生做了世界上第一个小孔成像的实验,解释了小孔成像的原理。小光同学将两个长度均为50 cm,直径为5 cm的直筒套在一起,做成如图所示的仪器(M筒的直径稍大,可以套在N筒上并能前后移动)。 (1)小孔成的像是    (填“正立”或“倒立”)的。 (2)小孔成像可以用光的       解释。所成的像与小孔的形状    (填“有关”或“无关”)。 (3)若直筒M、 N位置不动,让物体远离 N筒,像的大小将    (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7.利用蜡烛、易拉罐等实验器材自制小孔成像演示器,并探究小孔成像的规律。 参考答案:1.C 2.D 3.B 4.C 5.光源 ①②③⑦ 6.(1)倒立 (2)沿着直线传播 (3)无关 变小 7.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