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3.9《昼夜交替》同步练习一.选择题(共7小题)1.下列关于地球昼夜交替现象的模拟实验中,说法错误的是( )A.在模拟实验中,我们可以用蜡烛当“太阳”B.“太阳”围着“地球“转的同时,“地球”自转,不会出现昼夜交替现象C.通过模拟实验可知,能解释地球昼夜交替现象的假设不止一个2.每年10月,大批候鸟为了适应_____飞来深圳湾红树林湿地栖息;而为了给鸟儿营造正常的_____,深圳各大海滨公园晚上会提前闭园关灯,让它们好好睡觉。( )A.四季变化;昼夜交替 B.昼夜交替;四季变化C.四季变化;四季变化3.下面现象与昼夜交替有关的是( )A.猫头鹰在夜间捉田鼠 B.大雁迁徙C.树木落叶4.关于昼夜交替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有好几种假说 B.只有一种假说C.我们没办法验证假说5.用手电筒代替太阳,把玩具球当作地球,图中的四个区域中,属于白天的是( )A.甲和乙 B.甲和丙 C.乙和丁6.下列不属于昼夜交替对生物影响的是( )A.白天,郁金香随着太阳升起而开放,晚上则收拢花瓣B.猫头鹰适应弱光,主要在夜间活动C.秋冬季节,大量黑脸琵鹭在深圳湾聚集7.我国北方冬季的昼夜长短情况是( )A.昼夜一样长 B.昼长夜短C.昼短夜长二.判断题(共5小题)8.地球自转和公转过程中,地轴都是倾斜的,但是倾斜方向不会发生改变。( )9.在地球上,当南半球是白昼时,北半球是黑夜。( )10.地球绕着倾斜的地轴自东向西自转,导致了每天太阳都东升西落。 ( )11.地球的自转周期是一年。( )12.中国国土面积广大,不同地区会出现不同的昼夜温差。( )三.实验探究题(共1小题)13.糖糖用小地球仪和蜡烛模拟地球与太阳运动。保持蜡烛不动,通过转动地球仪自身模拟观察地球上的昼夜变化。移动小地球仪围着蜡烛转圈,模拟观察地球上的四季变化。示意图是太阳光照射在地球上的情况。(1)模拟地球自转时,应该 拨动小地球仪。A.自东向西B.自北向南C.自西向东D.自北向南(2)在示意图中画出地球的自转方向,并用阴影画出地球处于的“夜晚”的地区。(3)如果示意图是模拟观察地球上的四季变化,甲、乙两地,处于冬季的是 。(4)如果示意图是模拟观察地球上的昼夜变化,甲、乙两地, 先迎来黎明。(5)图中甲、乙、丙、丁四个位置,可能出现极昼现象的是 。A.甲处B.乙处C.丙处D.丁处四.综合能力题(共1小题)14.古人对昼夜现象的解释可用以下图来表示,请你将图片对应的说法写在对应的框格内。古代中国人认为,太阳是住在东海上的一只三足金鸟, 一些古希腊学者认为, 16世纪,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7小题)1.【分析】地球自转运动是围绕地轴的旋转运动,运动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周期是一天,产生的地理现象有昼夜交替、地方时差异、太阳东升西落等。【解答】A.太阳是一颗发热发光的恒星,是地球的主要光源,在模拟实验中,我们可以用蜡烛当“太阳”,故A正确;B.在地球昼夜交替现象的模拟实验中,假设“太阳”围着“地球“转的同时,“地球”自转,也会出现昼夜交替现象,故B错误;C.通过地球昼夜交替现象的模拟实验现象可知,能解释地球昼夜交替现象的假设不止一个:“地球自转会产生昼夜交替”、“太阳围着地球转也会产生昼夜交替”、“地球自转的同时,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也会出现昼夜交替现象”,故C正确。故选:B。2.【分析】太阳离我们虽然十分遥远,但它与地球上动植物的生命活动却有十分密切的关系。【解答】四季变化、昼夜的交替变化会对动植物产生影响。每年10月,大批候鸟为了适应四季变化飞来深圳湾红树林湿地栖息;而为了给鸟儿营造正常的昼夜交替,深圳各大海滨公园晚上会提前闭园关灯,让它们好好睡觉。候鸟会随着季节的变化进行迁徙,同时大部分鸟类使白天活动晚上休息,深圳各大海滨公园晚上会提前闭园关灯,是为了减少灯光对鸟类生物钟的影响。所以A选项正确。故选:A。3.【分析】地球自转运动产生的现象有太阳东升西落、昼夜交替和时间差异等现象。地球公转运动产生了四季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等现象。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存在的。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或行为方式。【解答】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和时间差异;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产生了四季变化等现象。有些生物随着季节的改变而发生周期性的行为。如大雁迁徙、树叶落叶都属于与季节有关的节律行为,猫头鹰昼伏夜出属于昼夜节律行为,与昼夜交替有关。故A选项符合题意。故选:A。4.【分析】地球运动形式多种多样,其中自转运动和公转运动是地球最基本、最重要的两种运动形式,地球自转是绕地轴自西向东转动的运动方式,其周期为一天,大约24小时。【解答】在地球上看到昼和夜不停地交替出现,我们可以提出这样的几种假说:1、地球不动,太阳围着地球转。2、太阳不动,地球围着太阳转。3、太阳不动,地球自转。4、地球围着太阳转,同时自转。实验后发现这四种假说都能使地球上的某一区域出现昼夜交替的现象,A是正确的选项。故选:A。5.【分析】地球围绕地轴自转运动,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周期是一天,产生的地理现象是昼夜交替、太阳东升西落和时间差异等。【解答】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太阳光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面积,被照亮的部分是白天,背向太阳的一面是黑夜。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运动,地球上出现白天和黑夜交替、周而复始的现象,该现象叫作昼夜交替。用手电筒做光源,模拟太阳光,照射在地球仪上,拨动地球仪,演示地球自转运动,被光照到的地方模拟的是白天。由此判断,图中的乙和丁是白天。故C选项正确。故选:C。6.【分析】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形成昼夜交替与四李变化,其中昼夜交替影响生物节律,四季变化影响生物的生命周期活动。【解答】地球自转形成昼夜交替现象,昼夜交替影响生物节律,比如白天,郁金香随者太阳升起而开放,晚上则收拢花瓣,猫头鹰适应弱光,主要在夜间活动等。秋冬季节,大量黑脸琵鹭在深圳湾聚集,是季节变化对生物的影响。故选:C。7.【分析】地球倾斜着身子围绕太阳公转运动,造成了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从而产生了四季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解答】冬季,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北半球昼短夜长,正午太阳高度小,获得的太阳光热少,气温低。因此,我国北方冬季的昼夜长短情况是昼短夜长。故C选项正确。故选:C。二.判断题(共5小题)8.【分析】地球运动的形式多种多样,其中自转运动和公转运动是最基本的运动形式。地球公转时,地轴与公转轨道面不是垂直的,而是呈由于66.5°的夹角。【解答】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公转轨道的平面成66.5°的固定倾角,即地球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而且它的空间指向保持不变,其北极一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故题目说法正确。故答案为:√。9.【分析】白天和黑夜的变化是由地球自转产生的,在同一经度的地方其白天和黑夜是一致的。【解答】白天和黑夜交替主要是因为地球自转运动产生的,地球朝向太阳的一面是白天,背向太阳的一面是黑夜,与南北半球没有关系。故答案为:×。10.【分析】地球自转运动是围绕地轴的旋转运动,运动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周期是一天,约24小时。产生的地理现象有昼夜交替、地方时差异、太阳东升西落等。【解答】地球运围绕地轴的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自转周期是一天,产生了太阳东升西落现象,东边地点的时刻早,最先见到日出,西边的地点时刻晚,较晚见到日出。故题目说法正确。故答案为:√。11.【分析】地球自转是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转动的运动方式,其周期为一天。【解答】地球运动形式多种多样,其中自转运动和公转运动是地球最基本、最重要的两种运动形式,地球自转是绕地轴自西向东转动的运动方式,其周期为一天,大约24小时。故答案为:×。12.【分析】在不同的地区,经度和纬度是不一样的,所以太阳的照射角度也是不一样的,使得地面获得的热量不同。【解答】太阳照射角度影响地面获得热量的多少,通常阳光照射角度越大,地面获得的热量越多,反之越少。我国国土面积大,南北纬度跨度大,不同地区太阳照射角度不同,使得各地获得的热量不同,从而出现不同的昼夜温差,题目的说法是正确的。故答案为:√。三.实验探究题(共1小题)13.【分析】地球自转运动和公转运动是最基本的运动形式。地球自转运动是围绕地轴的旋转运动,运动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周期是一天,产生的地理现象有昼夜交替、地方时差异、太阳东升西落等;地球公转运动是围绕太阳的旋转运动,运动方向是自西向东,公转周期是一年,约365天。地球公转运动产生了四季更替、昼夜长短变化、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等。【解答】(1)地球自转运动是围绕地轴的旋转运动,运动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周期是一天。因此,模拟地球自转时,应该自西向东拨动小地球仪。(2)如下图所示,示意图中箭头表示地球的自转方向,自西向东呈逆时针运转。地球不透明、不发光,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面积,朝向太阳的一侧是白昼,背向太阳的一侧是黑夜。图中阴影表示地球处于的“夜晚”的地区。。(3)地球倾斜着身子围绕太阳公转运动,产生了春、夏、秋、冬四季变化。如果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南半球获得是太阳光热多,气温高,南半球处于夏季;相反,北半球处于冬季。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则北半球获得是太阳光热多,气温高,北半球处于夏季,南半球处于冬季。读图可知,此时太阳直射南半球,南半球获得的太阳光热多,南半球是夏季,北半球是冬季。所以甲、乙两地中,处于冬季的是甲地。(4)地球的自西向东自转,导致了太阳东升西落,决定了不同地区迎来黎明的时间不同,东边的地点日出时间早,时间早,西边的地点晚见到日出,时间晚。从地理位置来看,甲、乙两地中,乙地位于甲地东方,最先迎来黎明。(5)读图可以看出,图中甲、乙、丙、丁四个位置中,不论地球如何自转运动,丁地都处于太阳光的照射之下,都是白昼,没有昼夜交替现象,所以丁地出现极昼现象,而甲、乙、丙三地都有昼夜交替现象。故答案为:(1)C。(2)。(3)甲地。(4)乙地。(5)D。四.综合能力题(共1小题)14.【分析】人类对宇宙的探索经过了漫长的历程,要探究宇宙的意义,体会科学是不断发展进步的。古代中国人认为,太阳是住在东海边的一只三足金乌。克罗狄斯 托勒密是古罗马帝国统治时期著名的天文学家、地理家占星学家和光学家,他最著名的一点就是:“地心说”的集大成者。十六世纪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解答】人类对昼夜现象形成原因的探索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古代中国人认为太阳是住在东海边上的一只三足金乌,它白天出来巡逻,晚上休息。金乌出来时是白天,金乌休息时是夜晚。克罗狄斯 托勒密是古罗马帝国统治时期著名的天文学家、地理学家、占星学家和光学家,他提出了“地心说”,太阳围绕着太阳运转,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十六世纪,哥白尼创立了“日心说”,他认为,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而是围绕太阳运行的一颗普通行星,自身又绕地轴自转。地球自转运动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故答案为:金乌出来时是白天,金乌休息时是夜晚;太阳围绕地球运转,出现了昼夜交替现象;地球自转运动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