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1《昼夜对动物的影响》同步练习(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11《昼夜对动物的影响》同步练习(含解析)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3.11《昼夜对动物的影响》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共4小题)
1.猫头鹰活动的时间是(  )
A.早晨→下午 B.中午→晚上 C.傍晚→凌晨
2.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动物、植物和人都有自己的生物钟
B.减少光照时间可以增加鸡蛋的产量
C.延长光照时间可以使菊花提前开放
3.麻雀和鸡的生活习惯是(  )
A.白天休息,晚上活动 B.白天活动,晚上休息
C.全天活动
4.蜜蜂与下列哪种动物相遇的可能性很小(  )
A.蝴蝶 B.猫头鹰 C.公鸡
二.判断题(共6小题)
5.根据动物主要的活动时间,可以将动物分为昼行性动物和夜行性动物。( )
6.蝙蝠是夜行性动物,它喜欢在夜间出来捕食。 ( )
7.白昼与黑夜对生物影响最大的是光照,有的动物适应较强的光照主要在白天活动,有的动物适应弱光,主要在夜间活动。 ( )
8.地球上动植物的生命活动都与太阳有密切的关系。( )
9.壁虎属于昼行性动物。( )
10.猫喜欢夜间活动是因为猫的眼睛白天看不见东西,只能在晚上看见东西。   ( )
三.解答题(共3小题)
11.举例说明四季变化对生物生活产生了哪些影响?
到南极或北极参与科学考察是人生中一件非常幸福和光荣的事情。如果你有幸上南极或北极参与科学考察,会选择暑假还是寒假出发?写出你的理由。
13.人为改变白天和黑夜的长短会影响生物的生理习性吗?举两个例子说明。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4小题)
1.【分析】白昼与黑夜对生物影响最大的因素是光照。白昼光强,黑夜光弱。有的动物适应较强的光照主要在白天活动,称为昼行性动物,比如蝴蝶等。有的动物适应弱光,主要在夜间活动,称为夜行性动物,比如猫头鹰等。
【解答】有的动物适应较强的光照主要在白天活动,称为昼行性动物。有的动物适应弱光,主要在夜间活动,称为夜行性动物。猫头鹰是典型的夜行性动物,出来活动的时间通常是夜晚。
故选:C。
2.【分析】为什么有些植物白天开花,夜晚闭合?为什么有些动物白天活动,夜晚休息?这都是由生物体内的生物钟所控制的。科学家经过一系列的研究,发现了生物钟的奥秘。他们找到了数对对人起作用的基因,这些基因通过指挥人的内分泌系统,调节人的生理活动,使我们的身体与一天中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相适应。昼夜交替的变化会对动物、植物产生影响。例如昼夜长短会改变动植物的生活习性,比如:减少光照时间可以使菊花提前开放,延长光照时间可以增加鸡的产蛋量。
【解答】A、昼夜交替的变化会对动物、植物和人产生影响,动物、植物、人体都有自己的生物钟。A的说法正确。
B、昼夜长短会改变动植物的生活习性,延长光照时间可以增加鸡蛋产量。B的说法错误。
C、昼夜长短会改变动植物的生活习性,菊花为短日照植物,一般日照时间,每日不宜超过10小时才能开花。要想使菊花提前开花,就必须减少日照时间。C说法错误。
故选:A。
3.【分析】此题主要考查的是不同动物具有不同的行为习惯,结合具体的实例分析解答。
【解答】不同动物具有不同的行为习惯,有的喜欢在夜间活动,有的在白天活动,如蟑螂、老鼠、猫头鹰等动物一般在夜间出来活动,白天休息。燕子、麻雀、鸡、蝴蝶则是白天活动,晚上休息。
故选:B。
4.【分析】太阳离我们虽然十分遥远,但它与地球上动植物的生命活动却有十分密切的关系。
【解答】不同动物具有不同的行为习惯,有的喜欢在夜间活动,有的在白天活动,蜜蜂、蝴蝶、公鸡白天活动,猫头鹰夜间活动,所以蜜蜂与猫头鹰相遇的可能性很小。
故选:B。
二.判断题(共6小题)
5.【分析】由于物种的差异,不同的动物具有不同的特征,生活习性也大不相同。
【解答】像喜鹊、燕子等动物喜欢在白天活动,我们称它们为昼行动物,像蝙蝠、猫头鹰等动物喜欢在夜间活动,我们称它们为夜行性动物。无论昼行性动物还是夜行性动物,都是根据昼夜更替来安排它们活动、休息和生殖的时间的。
故答案为:√。
6.【分析】动物的相同特点: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会运动,需要食物维持生命,会排泄废物,会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会生长发育。会繁殖后代。
【解答】夜间动物是晚上出来活动,在白天隐居起来睡觉,如猫头鹰、刺猬、蝙蝠、蛾。白天出来活动的动物有狗、蝴蝶、公鸡、蜜蜂等。蝙蝠是夜行性动物,它喜欢在夜间出来捕食。
故答案为:√。
7.【分析】白昼与黑夜对生物影响最大的因素是光照。白昼光强,黑夜光弱。有的动物适应较强的光照主要在白天活动,称为昼行性动物。有的动物适应弱光,主要在夜间活动,称为夜行性动物。
【解答】白昼与黑夜对生物影响最大的因素是光照。白昼光强,黑夜光弱。有的动物适应较强的光照主要在白天活动,称为昼行性动物,比如蝴蝶等。有的动物适应弱光,主要在夜间活动,称为夜行性动物,比如猫头鹰、蝙蝠等。题干正确。
故答案为:√。
8.【分析】从能量的角度来看,太阳是地球上一切生物的最终的能量来源,是万物之灵,没有了它,地球上将没有生命。
【解答】地球上动植物的生命活动都与太阳有密切的关系。这种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9.【分析】自然界中有150多万种动物。有的很大,有的很小,有的昼伏夜出,有的昼出夜伏。有的善于爬树,有的善于游泳,有的生活在水里,有的生活在陆地上。
【解答】根据对常见动物生活习性的了解,属于昼行性的动物包括蝴蝶、燕子和麻雀,壁虎、猫头鹰、蝙蝠是夜行动物。
故答案为:×。
10.【分析】不同动物具有不同的行为习惯,有的喜欢在夜间活动,有的在白天活动,如蟑螂、老鼠、猫、猫头鹰等动物一般在夜间出来活动。燕子、麻雀、蝴蝶则是白天活动。
【解答】猫在晚上能看见东西。因为在黑暗的环境中,它的瞳孔开得很大,在尽可能地增加光线的通透量。它的眼睛就像一架设计精巧的照相机,眼球前方的瞳孔就相当于照相机的光圈快门,可控制进入眼球光线的强弱(晚上增强光线进入),并不是猫的眼睛白天看不见东西。
故答案为:×。
三.解答题(共3小题)
11.【分析】地球倾斜着身子围绕太阳公转运动,造成了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从而产生了四季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四季变化也严重影响着地球上生物的活动规律。
【解答】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存在的,“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这是生物生存和进化的规律。植物一般都有春生、夏长、秋实、冬藏的季节变化规律;动物对季节变化反应也更为灵敏。例如动物们为了适应环境变化,春季进入繁殖的季节,新的生命到来,正好是食物丰富的季节;通常到了冬季会有储藏食物、冬眠、换毛或换羽、迁徙等行为。
故答案为:生物对四季变化是适应的,植物一般都有春生、夏长、秋实、冬藏的季节变化规律;动物对季节变化反应也更为灵敏,适应环境变化,春季进入繁殖的季节,新的生命到来,正好是食物丰富的季节;通常到了冬季会有储藏食物、冬眠、换毛或换羽、迁徙等行为。
12.【分析】极昼极夜,地球两极地区的自然现象,所谓极昼,就是太阳永不落,天空总是亮的,这种现象也叫白夜;所谓极夜,就是与极昼相反,太阳总不出来,天空总是黑的。
【解答】极昼极夜既与地球自转有关,也与地球公转有关。与地球自转有关,是因为地球的自转赤道面与公转轨道平面并不平行,有一个23°26′的夹角,叫“黄赤交角”。正是因为有这个夹角的存在,当地球沿公转轨道运行到不同位置时,地球表面上的光照情况是不同的,于是就有了极昼极夜现象。春分过后,北极附近就会出现极昼,此后极昼范围越来越大;至夏至日达到最大,边界到达北极圈;夏至日过后,北极附近极昼范围逐渐缩小,至秋分日缩至0;秋分过后,南极附近出现极昼,此后南极附近的极昼范围越来越大;至冬至日达到最大,边界到达南极圈;冬至日过后,南极附近极昼范围逐渐缩小,至春分日缩至0。我们应该在极昼的时候去南极或北极参与科学考察。暑假去北极参与科学考察,寒假去南极参与科学考察。
故答案为:暑假去北极参与科学考察,暑假北极出现极昼;寒假去南极参与科学考察,寒假南极出现极昼。
13.【分析】生物时间机制对所有的生物都很重要,而且在目前所有被研究的生物里科学家都找到了其时间节律现象。生物体内有很多过程虽然彼此相关,但在时间上都是有所区别的。还有一些过程不但受到内在因素制约,还会受到外界因素影响。时间上的区别之一就是各种行为各具其规律性﹣﹣在一个大范围内观察这种规律性,就可以称之为生物节律。周期的长度由毫秒到年不等。细胞分裂,呼吸,心跳和行为只是其中的一些例子。
【解答】人为改变白天和黑夜的长知,会导致其他生物的生物钟打乱,影响其他生物的生活习性。例如延长光照时间可以增加母鸡的产蛋量;长日照植物和短日照植物的花期会改变,原来不该开花的提前开花了,原来应该开花的不开花了。
故答案为:人为改变白天和黑夜的长短会影响生物的生理习性。如延长光照时间可以增加母鸡的产蛋量;减少光照时间可以使菊花提前开放。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