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3.12《四季循环》同步练习一.选择题(共7小题)1.幸福时光小区正在规划城市住宅楼。为了使一楼的住户全年的正午都能见到阳光,该小区的规划师可以依据( )这一天的影子情况来计算楼群间距。A.春分日或秋分日 B.夏至日C.冬至日2.四季的形成与( )有关。A.地球的公转 B.地球的自转C.地球的结构3.在不同的季节,同一地点的正午太阳高度会发生变化,这是因为( )A.地球公转轨道不断发生变化B.地球自转的轴不断发生变化C.地轴是倾斜的,并且倾斜的方向保持不变,同时地球绕太阳公转4.当北半球处于夏季时,下列说法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A.澳大利亚人此时在穿短袖B.南极此时可能出现极昼C.北京此时白天比夜晚长5.秋天的天气会变得越来越( )A.暖和 B.热 C.凉6.下面的景象哪一个不是夏天出现的?( )A.玉米丰收 B.荷花开放 C.知了上树7.下列选项中,属于二十四节气的是( )A.元旦 B.春分 C.除夕二.判断题(共6小题)8.春分和秋分正午时,是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最高的时候。( )9.同一时间北半球与南半球的季节是一样的。( )10.莫斯科与北京迎接黎明的时间不同,是因为地球自西向东公转。 ( )11.我国冬季寒冷,是因为此时地球距离太阳远。 ( )12.同一地点,一年四季正午时分太阳的位置都是相同的。( )13.正午时分物体的影长具有周期性变化,完成一次周期性变化的时间是一年。 ( )三.连线题(共1小题)14.把词语与所描述的季节用线连起来。春暖花开 冬季 风雪交加冰天雪地 夏季 酷暑难耐秋高气爽 春季 一叶知秋骄阳似火 秋季 春意盎然四.实验探究题(共1小题)15.地球上大部分地区季节变化明显,春天,乍暖还寒;夏天,烈日炎炎;秋天,金风送爽;冬天,寒风刺骨。【提出问题】地球的四季是如何形成的?【设计实验】小组同学在教室画出一个圆作为地球公转轨道,在圆心放置一盏台灯,把地球仪放置在公转轨道上,并在地球仪北半球的一个城市位置粘一根立柱,再在公转轨道上移动地球仪,保持地轴始终朝向北、立柱面向台灯,如图1所示,观察不同位置时地球仪上立柱影子长度。【交流讨论】(1)地球公转时地球的移动方向是 (填“顺时针”或“逆时针”)。(2)当地球仪移动到①的位置时,北半球是 季,当地球仪移动到②的位置时,太阳直射 ,北半球是 季。(3)地球仪移动到③位置时,立柱的影子最短,这天是 ;一天之中,影子最短的时间是 。【得出结论】由实验得出地球上冷热不同的四季是由于哪些原因形成的?【反思应用】如图2所示。圭表是人们根据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发明出来的。正午时表影投在石板上,古人就能直接读出表影的长度值。请简略写出二十四节气中圭表影子长度的变化规律。五.解答题(共1小题)16.简要说一说地球上的四季是怎么形成的?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7小题)1.【分析】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地球公转轨道的平面约成66.5°的固定夹角。这就使得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各地正午的太阳高度也随之发生有规律的变化。【解答】由于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公转轨道的平面成66.5°的固定倾角,这就使得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一年内产生了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即影子的长度变化。冬至日影子最长,所以该小区的规划师可以依据冬至日这一天的影子情况来计算楼群间距。故选:C。2.【分析】地球在不停地自转和公转,由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会出现不同的现象。昼夜长短的变化和四季的形成。【解答】地球公转时由于地轴是倾斜的,而且倾斜方向保持不变,因此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受太阳照射的情况不完全相同,冷热有差别,就形成了春、夏、秋、冬四季。故选:A。3.【分析】地球围绕太阳公转,并且地轴是倾斜的,方向和角度也不变,导致阳光有规律地直射或斜射某一地区,因此气温也有规律地变化,形成四季。【解答】地球围绕太阳公转,并且地轴是倾斜的,方向和角度也不变,导致阳光有规律地直射或斜射某一地区,因此气温也有规律地变化,形成四季。在不同的季节,同一地点的正午太阳高度会发生变化,这是因为地轴是倾斜的,并且倾斜的方向保持不变,同时地球绕太阳公转,所以C符合题意。故选:C。4.【分析】一年中交替出现的四个季节,春季、夏季、秋季和冬季。在天文上,季节划分是以地球围绕太阳公转轨道上位置确定的。【解答】地球在近日点,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以南,所以南半球是夏季,北半球是冬季,在远日点时,北半球处于夏季。当北半球处于夏季时,北京此时白天比夜晚长,C符合实际;澳大利亚人此时处于冬季,不穿短袖;南极此时可能出现极夜。故选:C。5.【分析】地球倾斜着身子围绕太阳公转运动,造成了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从而产生了四季变化。【解答】地球倾斜着身子围绕太阳公转运动,造成了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从而产生了四季变化。秋天,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我们这里正午太阳高度变小,获得的太阳光热减少,气温逐渐下降,天气变得越来越凉。故C选项正确。故选:C。6.【分析】在天文上,季节划分是以地球围绕太阳公转轨道上位置确定的。【解答】一年中交替出现的四个季节,春季、夏季、秋季和冬季,每一个季节都有不同的景象,荷花开放、知了上树是夏天出现的景象,玉米丰收是秋天出现的景象。故选:A。7.【分析】一年中交替出现的四个季节,春季、夏季、秋季和冬季。在天文上,季节划分是以地球围绕太阳公转轨道上位置确定的。【解答】农历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人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变化规律所形成的完整知识体系。二十四节气歌是“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分别是: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春分属于二十四节气。故选:B。二.判断题(共6小题)8.【分析】太阳高度角是阳光照射到地面上,阳光与地平面的夹角就是太阳高度角,可以表示太阳的高度。【解答】夏至日的太阳高度最高,夏至日至冬至日,每天正午太阳仰角逐渐减小,所以春分和秋分正午时,不是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最高的时候。故答案为:×。9.【分析】一年中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当直射点在北回归线时,北半球是夏季,南半球是冬季。反之当直射点在南回归线时,南半球是夏季,北半球是冬季。【解答】同时时间,太阳直射点在一个位置,引起南北半球季节是正好相反的,比如南半球是夏季,则北半球是冬季。题目的说法是错误的。故答案为:×。10.【分析】地球的运动方向是:自西向东逆时针运动,正好是太阳运动方向相反。我们可以通过世界时区图来判断时间。世界时区图是以地球的经线为标准,将地球分成24个时区(东12时区,西12时区),每隔15°为一个时区,相邻两个时区相差1小时,而且东边时区的时间要比西边时区的时间早。【解答】由于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或逆时针),也就意味着越是东边的时区,就越先迎来黎明。地球的自转方向决定了不同地区迎来黎明的时间不同,东边早,西边晚。故答案为:×。11.【分析】一年中交替出现的四个季节,春季、夏季、秋季和冬季。在天文上,季节划分是以地球围绕太阳公转轨道上位置确定的。【解答】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是椭圆的,地球绕太阳的距离远近不同,太阳直射点的位置不同,从而温度不同,产生四季更替。我国冬季寒冷,是因为此时太阳直射南半球。故答案为:×。12.【分析】引起影子长短变化的根本原因是太阳高度的变化,太阳高度大,物体影子短,太阳高度小,物体影子长。一年中影子长短的变化是由地球公转引起的,从夏至到冬至,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变小,影子逐渐变长;从冬至到夏至,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变大,影子逐渐变短。一年四季正午的太阳影子长度变化规律是“从夏到冬,逐渐变长;从冬到夏,逐渐变短”。【解答】同一地点,一年四季正午时分太阳的位置都是不同的。从夏至到冬至,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变小,影子逐渐变长;从冬至到夏至,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变大,影子逐渐变短。故答案为:×。13.【分析】圭表是中国古代观测天象的仪器。在不同季节,太阳的出没方位和正午高度不同,并有周期变化的规律。于露天将圭平置于表北面,根据圭上表影,测量、比较和标定日影的周日、周年变化,可以定方向、测时间、求出周年常数、划分季节和制定历法。【解答】引起影子长短变化的根本原因是太阳高度的变化,太阳高度大,物体影子短,太阳高度小,物体影子长。一年中影子长短的变化是由地球公转引起的,从夏至到冬至,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变小,影子逐渐变长;从冬至到夏至,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变大,影子逐渐变短。一年四季正午的太阳影子长度变化规律是“从夏到冬,逐渐变长;从冬到夏,逐渐变短”。题目说法正确。故答案为:√。三.连线题(共1小题)14.【分析】地球家园,不同季节时所产生的典型现象不同,季节变化对动植物和人类生活的影响不同。【解答】本题考查了季节变化的表现,分析图表可知,冬季:冰天雪地、风雪交加;春季:春暖花开、春意盎然;秋季:秋高气爽、一叶知秋;夏季:骄阳似火、酷暑难耐。故答案为:四.实验探究题(共1小题)15.【分析】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公转轨道的平面成66.5°的固定倾角,这就使得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地球上由于各地获得的太阳的光热不同,便产生了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每年的3、4、5月为北半球的夏季,6、7、8月为北半球的夏季,9、10、11月为北半球的秋季,12、1、2月为北半球的冬季。当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时,为北半球的夏至日,日期为6月22日前后,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地区出现极昼现象;当太阳光第一次直射在赤道上时,为北半球的春分日,日期为3月23日前后,全球昼夜等长;当太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上时,为北半球的冬至日,日期为12月22日前后,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北极地区出现极夜现象;当太阳光第二次直射在赤道上时,为北半球的秋分日,日期为9月23日前后,此时全球昼夜平分。【解答】读图可知:(1)地球绕着太阳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的,地球公转时在公转轨道上是逆时针方向旋转。(2)当地球仪移动到①的位置时,为北半球的冬至日,日期为12月22日前后,为北半球是冬季;当地球仪移动到②的位置时,为北半球的春分日,日期为3月21日前后,此时太阳直射赤道,北半球处于春季。(3)地球仪移动到③位置时,为北半球的夏至日,日期为6月22日前后,此时北半球太阳高度角最大,位于北半球的立柱的影子最短;一天之中,影子最短的时间是中午,因为一天中正午太阳的高度最大,立柱的影子最短。由实验得出地球上冷热不同的四季是由于地球公转、地轴倾斜使得太阳直射地球上不同区域形成的。地球倾斜着身子围绕太阳公转运动,导致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同一地点不同季节获得的太阳光热不同,从而产生了四季变化;从冬至至夏至,正午物体的影子由长到短;从夏至到冬至正午物体的影子从短到长。故答案为:(1)逆时针;(2)冬;赤道;春;(3)夏至日;中午;地球倾斜着身子围绕太阳公转运动,导致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同一地点不同季节获得的太阳光热不同,从而产生了四季变化;从冬至至夏至,正午物体的影子由长到短;从夏至到冬至正午物体的影子从短到长。五.解答题(共1小题)16.【分析】地球在绕着太阳公转的同时还要自转。北极星不动的秘密:地球是围绕着地轴进行转动的是自转,夜晚看天空北极星不动的,是因为北极星处在地轴的北部延长线上,地球转动时,地轴始终倾斜指向北极星。【解答】解:在自转的地球上看到地球上看到地球以外的其他星体如太阳、星星等东升西落,这其实正是地球与它们相对运动的结果。因为地球自西向东绕地轴自转。北极星处在假想地轴的延长线上。地轴是倾斜的,地球绕太阳自西向东旋转过程中,引起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地球围绕太阳公转,并且地轴是倾斜的,方向和角度也不变,导致阳光有规律地直射或斜射某一地区,因此气温也有规律地变化,形成四季。故答案为:地球围绕太阳公转,并且地轴是倾斜的,方向和角度也不变,导致阳光有规律地直射或斜射某一地区,因此气温也有规律地变化,形成四季。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