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训4.3羊的品种识别与种羊选择 课件(共59张PPT)-《畜禽生产》教学同步(中国农业出版社)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实训4.3羊的品种识别与种羊选择 课件(共59张PPT)-《畜禽生产》教学同步(中国农业出版社)

资源简介

(共59张PPT)
实训4-3羊的品种识别与种羊选择
主要内容
种羊的选择
种羊场的管理
种羊选择的意义
在畜禽养殖中,遗传育种的贡献率占畜牧生产中40%,由此可见,种畜重要性。种羊选择的性状多为有重要经济价值的数量性状和质量性状状。
科学技术对畜牧生产的贡献率
遗传育种 营养与饲料 疾病防治 繁殖与行为 环境与设备 其他
40% 20% 15% 10% 10% 5%
种羊的选择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体型外貌选择
(二)个体表型选择
(三)系谱选择
(四)半同胞选择
(五)后裔选择
这几种方法相辅相成、互相联系,应根据选择单位的具体情况和不同时期所掌握的资料合理利用,以提高选择的准确性。
一、种用羊的选择
(一)体型外貌的选择
体型外貌本身并不是经济性状,但有些体型外貌性状与生产性能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通过体型外貌进行选种带有很强的主观性,因此,鉴定者需要丰富的经验。
体型外貌是进行畜禽选种的直观依据,是家畜选种不可忽视的依据之一。
外貌鉴定方法
左侧1.5~2.0米处观察:
依次从前到后;
四肢及蹄站立姿势;
- 正前方1.5~2.0米处观察:
前胸发育;
前肢站立姿势;
- 后方1.5~2.0米处观察:
躯臀部发育;两后肢丰满度;
站立姿势;
检查睾丸发育;
符合本品种及生产性能特点,
体质解释、结构匀称。
有良好的雄性姿态、头颈结合良好、眼大有神、前胸宽、身腰长、肌肉发达、四肢端正、
两侧睾丸发育匀称而且大
小适中等特点
杜 泊
外貌鉴定的优点
不受时间、地点等条件的限制,不需特殊器械,简便易行。鉴定时,家畜也不至于过分紧张,可以观察全貌,容易抓住缺陷和特征。
外貌鉴定的缺点
鉴定人员必须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并对所鉴定家畜的品种类型、外形特征要有正确的掌握;鉴定时难免带有主观性,不同的人对同意家畜会得出不同的评价。
(二)个体表型值选择
个体表型值选择是根据个体本身某个性状成绩的优劣决定选留与淘汰,所测性状一般为遗传力较高且容易度量的性状。
细毛羊:
毛长度
毛细度
产毛量
净毛率等
(二)个体表型值选择
绒山羊:
绒细度
绒长度
绒产量
净绒率
繁殖率等
(二)个体表型值选择
肉羊:
初生重
断奶重
6月龄重
周岁重
胴体重
繁殖率
(二)个体表型值选择
奶山羊:
产奶量
乳脂率等
个体选择的适用范围
个体选择方法简单易行,历来为育种者所普遍采用。
实践证明,只有对于遗传力中等以上的性状,个体选择才能得到较大的选择反应,选择效果才有可能比较理想;对于遗传力低的性状,由于选择反应不大,个体选择的效果一般不能确实肯定。
一般经验认为,个体选择对于遗传力为0.20以上的性状是适宜的。
(三)系谱选择
系谱是系统地记载个体及其祖先情况的种畜档案。完整的系谱除记载种畜的品种、编号外,还记载生产成绩、外形评分、生长发育情况,有无遗传缺陷及鉴定结果。
通过系谱档案资料分析各代祖先的生产性能、发育情况及其他资料来估计种畜的近似种用价值,并可了解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近交的有无和程度,以往配种工作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为以后的选配提供依据。
(三)系谱选择
审查系谱时,可将多个系谱各方面资料,直接进行有针对性地分析对比,即亲代与亲代比,祖代与祖代比。具体比较内容是,各祖先个体的体重、生产力、外形评分、后裔成绩等指标的高低,经全面权衡后,决定个体的选留。
一般讲,系谱选择的准确性不可能高,通常仅用于种畜幼龄期的初选。
(1)种畜系谱的结构
子代 种畜编号与名字
亲代Ⅰ 母 父
祖代Ⅱ 外祖母 外祖父 祖母 祖父
曾祖代Ⅲ 外祖母的母亲 外祖母的父亲 外祖父的母亲 外祖父的母亲 祖母的母亲 祖母的父亲 祖父的母亲 祖父的母亲
(2)系谱记录的内容
质量性状
数量性状
主要记录生产性能、成绩、体质外貌的评分和等级以及主要的体尺指标等。
形态特征:毛色、耳形、角等外部特征
有害损征:遗传疾病
模式系谱各代祖先的血统关系模式如下,即子代在左,亲代在右,公畜在上,母畜在下。其格式如下:


祖父
祖母
外祖父
外祖母
种畜个体
祖父父亲
祖父母亲
祖母父亲
祖母母亲
外祖父父亲
外祖父母亲
外祖母父亲
外祖母母亲
横式系谱
(四)后裔测验成绩选择
后裔测定就是一种畜的后裔成绩作为选择的依据,他是在相同的条件下,对一些种畜的后裔记录成绩进行比较,按其各自后裔的平均成绩,确定种畜的选留和淘汰。
优点:因为后裔测定成绩是种畜优秀性状遗传性能的活证据,所以它是评定家畜种用价值很可靠的一种方法
不足:后裔测定所需时间太长(尤其是大家畜),耗费较多,组织工作复杂,因此多用于测定公畜,特别是以生产性能为限性性状的家畜。
后裔测定的方法
母女对比法
通过女儿成绩和母亲成绩的比较来判断种公畜的优劣。当女儿成绩超过母亲成绩,该公畜被认为是“优良”;如果女儿和母亲成绩相似,则该公畜是“一般”;如果女儿成绩低于母亲成绩,则该公畜“较差”。
优点:简单易行
缺点:母女所处年代不同,存在环境条件(季节、饲养管理、气候等)的差异
后裔测定的方法
同期同龄女儿比较法
也叫同群比较法。被测公畜的女儿与同期(在同一季节内)产羔的其他公畜的女儿进行比较。
优点:配种、产仔时间一致,而且同一场内各公羊后代的饲养管理条件相同,比较时误差较小。
(五)半同胞选择
根据个体半同胞表型值来确定该个体的种用价值,这一方法在养羊生产实践中更具有特殊意义。第一:由于人工授精繁殖技术在养羊业中的广泛应用,同期所生的半同胞羊只数量大资料容易获得,且环境等的影响相同,结果较可靠。
二是可以进行早期选择,在备选个体无后代时即可进行。
根据半同胞资料估计个体育种值的公式是AX=(PHS-P)h2HS+P
式中: A :个体X性状的育种估计值
PHS :个体半同胞X性状平均表型值
P :与个体同期羊群X性状平均表型值
h2HS:半同胞均值遗传力
种羊场的管理
(一)种羊场场址选择
(二)种羊场育种管理
(三)种羊场日常管理
(四)种羊场防疫制度
(一)种羊场建设
按照农业部种羊场建设标准,种羊场建设包括:
场址选择
场区布局
建设规模和项目构成
工艺和设备
建筑和结构
配套工程
粪污无害化处理
防疫设施
种羊场建设规模和设计
种羊场建设规模 单位:只
类型 存栏数量
种母羊 300~500 500~1000 1000~2000 2000~3000
种公羊 10~15 15~25 25~40 40~60
后备母羊 60~100 100~200 200~400 400~600
后备公羊 3~4 4~6 6~10 10~15
断奶羔羊 90~150 150~300 300~600 600~900
育成羊 150~250 250~500 500~1000 1000~1500
种羊场工艺和设备
种羊场应采用人工授精技术、全混日粮饲喂技术和阶段饲养、分群饲养工艺。
种公羊饲养量且满足品种或品系的要求。
规模较大种羊场适宜使用固定式饲料搅拌车,制作全混日粮,提高饲料转化率。
规模较大种羊场种公羊宜采用单栏饲养或小群饲养工艺;每群饲养量应少于15只。
种母羊应分群饲养,每群饲养量应少于50只。种母羊分娩后3天内宜单栏哺乳羔羊。
种羊场工艺和设备
种羊场主要设备包括围栏、喂料、饮水、通风、降温、采暖、清洗消毒、兽医防疫、人工授精、饲料加工、清粪等设备。
种公羊围栏高度1.2~1.5m,种母羊围栏高度1.0~1.2m,其他羊围栏高度0.8~1.0m。
种羊场应配套青贮饲料粉碎机、装载机、精饲料粉碎机、固定式全混合饲料搅拌机等饲料加工设备。
种羊场建筑和结构
北方地区羊舍建筑形式可以采用半敞开式、南方地区可以采用开敞式、高床式或楼式羊舍。
育成羊舍可以采用双列式或单列市布局,其它羊舍宜采用单列市布局。
羊舍内净高应高于2.1m,舍内地面标高应高于舍外运动场0.2~0.5m,并与场区道路相协调。种养进出羊舍及运动场之间设门,宽度宜为1.5~2.4m。
羊舍建筑结构
一字型楼式羊舍
种羊场各类羊只所需面积 只/米2
(二)种羊场育种管理
首先,应利用具有优秀基因型的种羊生产优秀后代,快速扩繁。
其次,育种工作要充分利用综合信息评估种群的种质特征,搞好育种管理,评估种群的遗传特性,提高选育的准确性。
测定生长发育的各种指标、体重、羊毛品质和产量等的各种指标、组织年度体型外貌鉴定、记录,进行统计分析和遗传参数计算,求得不同血统羊只的各种经济性状的育种值,制定综合选择指数,对所选种羊后裔统计分析,进行种羊选择。
1、育种管理档案记录
为了便于羊群管理,种羊场要做好管理档案记录各种记录,并通过记录资料的分析,对羊群有所了解,指导育种工作。
编号:育种记录的基础是羊个体的编号,一般采用耳标。
编号常以单数用于公羊,双数用于母羊。个体编号每年从1号开始,在个体号前加上初生年份的最后一个数字。例如2007年初生的公羔则为70001,中间间隔的数字可根据羊群的大小决定。
管理档案的记录
管理档案的记录内容包括育种记录、繁殖性能记录、个体鉴定记录、后裔测验记录、羔羊生长发育记录等。
1、育种记录
育种记录主要形式有种公羊卡片和种母羊卡片。
种公羊卡片记录的内容包括:生产性能鉴定成绩、亲祖代品质及性能、历年配种情况及后裔品质等。
种母羊卡片记录的内容包括:生产性能鉴定成绩、谱系记录、历年配种产羔成绩等。
种羊卡片-生产性能鉴定成绩
指标 1岁 2岁 3岁 4岁 5岁 6岁
体高(cm)
体长(cm)
胸围(cm)
尻宽(cm)
体重(kg)
羊毛长度(cm)
羊毛细度(μm)
剪毛量(kg)
繁殖成绩
品 种______ 个 体 号______ 登 记 号______ 出 生 日 期______
性 别______ 单(多)羔______ 初 生 重______ 1 月 龄 重______
2月龄重______ 6 月 龄 重______ 12月龄外貌评分______ 等 级______
种羊卡片-亲祖代品质及性能
代 别 个 体 号 产自单(多)羔羊 体高 体重 12月龄剪毛重 繁殖成绩
12月龄 24月龄 6月龄 12月龄 24月龄
父亲
母亲
祖父
祖母
外祖父
外祖母
种公羊卡片-历年配种情况及后裔品质
年度 与配母羊数 产羔母羊数 所生羔羊数 后裔品质鉴定
断乳鉴定 一岁鉴定
品 种______ 个 体 号______ 登 记 号______ 出 生 日 期______
性 别______ 单(多)羔______ 初 生 重______ 1 月 龄 重______
2月龄重______ 6 月 龄 重______ 12月龄外貌评分______ 等 级______
种母羊卡片-历年配种产羔成绩
年 度 与配公羊 产羔情况 羔羊 断乳 鉴定 一岁时鉴定 留种或淘汰
羊 号 品 种 等 级 配种日期 产羔日期 羔 羊 号 性 别 初 生 重
品 种______ 个 体 号______ 登 记 号______ 出 生 日 期______
性 别______ 单(多)羔______ 初 生 重______ 1 月 龄 重______
2月龄重______ 6 月 龄 重______ 12月龄外貌评分______ 等 级______
历年配种产羔成绩
2、后裔测验记录
个体号 公羊号 母羊 初生羔羊 断乳羔羊 周岁
耳号 产羔年龄 产毛量 体重 性别 出生日期 出生类型 培育类型 初生重 日期 体重 校正体重 产毛量 毛从长 体重
3、繁殖性能记录
母羊耳号 等级 选配公羊号 配种日期 产羔日期 羔羊 备注
单双 编号 性别 初生重 初生鉴定 死亡 存活羔羊号
羊号 日期
配种及产羔记录
____年 群别____
(三)种羊场日常管理
种公羊的饲养料理
种母羊的饲养料理
羔羊的饲养管理
育成羊的饲养管理
1、种公羊的饲养管理
种公羊在提高母羊群的生产能力以及羊场综合经济效益等方面起着
重要作用。应加强和重视种公羊的饲养管理。种公羊要求体质结实、保
持中上等膘情、性欲旺盛、精液品质好。种公羊管理上采用单独组群饲
养的办法,避免公母羊混群,并且要保证充足的运动量。种公羊的饲养
管理分为配种期和非配种期两个不同的时期。
1、种公羊的饲养管理
非配种期饲养管理
种公羊在非配种季节的饲养要保证种公羊能量、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等的充分供给以及足够的运动量。在早春和冬季没有配种任务时,体重80~90kg的种公羊,每天需0.5kg左右的混合精料,清干草2.5kg,胡萝卜0.5kg,食盐5~10g,磷酸氢钙5g,150g左右的可消化蛋白质。
配种期饲养管理
在配种期内,体重80~90kg的种公羊,250g以上的可消化蛋白质,并且根据日采精次数的多少,相应的调整常规饲料及其所需饲料的定额。一般可按混合精料1.2~1.4kg、青干草2kg、胡萝卜0.5~1.5kg,食盐15g,碳酸氢钙5~10g。
1、种公羊的饲养管理
管理要点:
种公羊在配种前个月开始采精,同时检查精液品质。开始时一周可采精一次,以后增加到一周2次,然后2天一次,到配种时每天可采1~2次。采精次数多时,每次间隔需在2小时左右,使种公羊有休息时间。公羊采精前不宜吃的过饱。
2、母羊的饲养管理
对于养殖场内的能繁母羊群,要求一直保持较好的饲养管理条件,以完成配种、妊娠、哺乳和提高生产性能等任务。母羊的饲养管理包括空怀期、妊娠期和哺乳期三个阶段。
2、母羊的饲养管理
(1)空怀期的饲养管理
空怀期是指羔羊断奶到配种受奶时期。这个时期的母羊主要是尽快恢复体况。此期的营养好坏可直接影响到体况恢复、配种和后期的妊娠状况。为此,应在配种前一个月按饲养标准配制日粮进行短期优饲,优饲日粮应逐渐减少,如果受精卵着床期间营养水平骤然下降,会导致胚胎死亡。但也要注意,不能造成母羊营养过剩,容易造成母羊的发情推迟或者怀孕困难。
2、母羊的饲养管理
(2)妊娠期饲养管理
母羊妊娠期良好的饲养管理对提高其繁殖力和生产性能起着重要的作用。母羊的妊娠期平均为150天,分为妊娠前期和妊娠后期,妊娠前期90天,妊娠后期60天。
妊娠前期胎儿绝对生长速度较慢,所增加的体重只占羔羊出生重的10%。所以这个时期母羊所需的营养少,但要避免吃霉烂变质的饲料,不要让羊猛跑,不饮冰茬水,以防早期隐性流产。
妊娠后期是妊娠的最后两个月,此期胎儿生长迅速,90%的初生重此期完成。此期的营养水平至关重要,它关系到胎儿发育,羔羊初生重,母羊产后泌乳力,羔羊出生后生长发育速度及母羊下一繁殖周期。因此在该期热代谢水平比空怀期高17%~25%,蛋白质的需要量也增加。
2、母羊的饲养管理
(3)哺乳期的饲养管理
哺乳期大约90天,一般将哺乳期划分为哺乳前期和哺乳后期。哺乳前期是羔羊生后前两个月,其营养来源主要靠母乳。测定表明,羔羊每增重1kg需耗母乳5~6kg,为满足羔羊快速生长发育的需要,必须提高母羊的营养水平,提高泌乳量。饲料应尽可能多提供优质干草、青贮料及多汁饲料,饮水要充足。
母羊泌乳量一般在产后30~40天达到最高峰,50~60天开始下降,同时羔羊采食能力增强,对母乳的依赖性降低。因此,应逐渐减少对母羊的日粮给量,逐步过渡到空怀母羊日粮标准。
3、羔羊的饲养管理
羔羊生长发育快,可塑性大,合理的进行羔羊的培育,可促使其充分发挥先天的性能,又能加强对外界条件的适应能力,有利于个体发育,提高生产力。研究表明,精心培育的羔羊,体重可提高29~87%,经济收入可增加50%。初生羔羊体质较弱,抵抗力差,易发病,搞好羔羊的护理工作是提高羔羊存活率的关键。
管理要点:
(1)尽早吃到初乳 (2)编耳号
(3)断尾 (4)去角
4、育成羊的饲养管理
育成羊是指断奶后至第一次配种前的幼龄羊。羔羊断奶后的前3~4个月生长发育快,增重强度大,对饲养条件要求高。当营养条件良好时,日增重可达200~300g左右。8月龄后,羔羊的生长发育强度逐渐下降,到1.5岁时生长基本趋于成熟。因此,在生产中一般将育成羊分育成前期(4~8月龄)和育成后期(8~18月龄)两个阶段进行饲养。
育成前期
育成前期尤其是刚断奶不长时间的羔羊,生长发育快,瘤胃容积有限且机能不完善,对粗料的利用能力差。
育成后期
育成后期羊的瘤胃消化机能趋于完善,可以采食大量的牧草和农作物秸秆。
种羊场要采用科学的育种手段,制定种羊标准,对不符合标准的种羊及时淘汰;要有计划的进行选配,避免近亲交配。
(四)种羊场防疫制度
1、建立完善的防疫制度
2、做好各项卫生管理工作
3、加强卫生防疫工作
1、建立完善的防疫制度
按照卫生防疫的要求,根据种羊场实际,制定完善的畜牧场卫生防疫制度,建立健全包括家畜日常管理、环境清洁消毒、废弃物及病畜和死畜处理以及计划免疫等在内的各项规章制度。
建立专职环境卫生监督管理与疫病防治队伍,确保严格执行畜牧场各项卫生管理制度。
2、做好各项卫生管理工作
(1)确保生产环境卫生状况良好
畜舍应及时清扫、洗刷;应及时清除粪便和排出污水;应加强通风换气,保持良好的空气卫生状况;应保证地面、墙壁、舍内设施及用具的清洁卫生;确保人畜饮水卫生;应定期对畜牧场环境、畜舍及用具进行消毒;应对粪便和污水进行无害化处理;妥善处理畜禽尸体及其他废弃物,防止疾病传播。
(2)防止人员和车辆流动传播疾病
种羊场应谢绝外来人员参观,尽量减少外来人员进入生产区;必须进入畜牧场的外来人员只有按照畜牧场卫生防疫要求,经严格消毒、换衣换帽后才可进入生产区。
场内工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各项卫生工作制度,每次进入生产区前,必须在生产区更衣室更换消毒过的专用衣、帽、鞋,经过消毒后才可进入生产区。
工作人员进入畜舍前应再次更换经消毒过的工作服、帽和鞋。工作人员在上班期间不可串岗、串舍。
3、加强卫生防疫工作
(1)做好计划免疫工作
免疫是预防家畜传染病最为有效的途径。羊场应根据本地区畜禽疾病的发生情况、疫苗的供应条件、气候条件及其他有关因素和畜群抗体检测结果,制定本场免疫接种程序,并按计划及时接种疫苗进行免疫,以避免传染病的发生。
(2)隔离
对畜牧场内出现的病畜,尤其是确诊为患传染性疾病或不能排除患传染病可能的病畜应及时隔离,进行治疗或按兽医卫生要求及时妥善处理。
由场外引入的畜禽,应首先隔离饲养,隔离期一般为2~3周,经检疫确定健康无病后方可进入畜舍。
(3)检疫
对于引进的种羊,必须进行严格的检疫,只有确定无疾病和不携带病原后,才可进入羊场。
对于要出售的种羊,也必须进行严格检疫,杜绝疫病扩散。
谢 谢
观 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