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绝密★启用前第三单元 声音的奥秘考试分数:50分;考试时间:3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请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2.选择题、判断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答案,非选择、判断题必须使用黑色墨迹签字笔或钢笔答题,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3.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4.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用心思考,正确填空。(每空1分,满分10分)1.口琴发声时是由于口琴里面的簧片 而发出的声音,我们能判断出是口琴的声音而不是其他乐器的声音,是因为不同的乐器有不同的 。2.声音是由于物体 产生,物体停止 ,我们就听不到声音。3.在空气、水、钢铁三种物质中,声音在 中传播的最快。4.声音是以声波的方式传播的,传播的方向是向着 的。5.女同学说话的声音“尖细”,是指女同学声音的 高,这是因为女同学说话时声带振动频率较 。6.我们拨动拉紧的橡皮筋时,橡皮筋发出的声音 ;拨动松弛的橡皮筋时,橡皮筋发出的声音 。(填较高"或“较低”)二.认真思考,正确判断。(每小题1分,满分5分)7.用手敲击桌面,可以听到声音,但并不看见桌面在振动,说明桌面发声时不振动。( )8.人耳听到声音的过程:外耳道、听小骨、听神经、耳蜗。( )9.声音可以在所有物质中传播,声音一旦产生就无法减弱或消除。( )10.生活中我们面对面说话利用得最多的是固体传声的原理。( )11.高速公路上的隔音板可以减弱噪声。( )三.反复比较,谨慎选择。(每小题1分,满分5分)12.随着社会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很多人在对个人安全防护措施上也选择了更为先进的技术“声纹锁”。只要主人说出事先设定的暗语就能把锁打开,别人即使说出暗语也打不开。这种声纹锁辨别声音的主要依据是( )。A.音调 B.音色 C.音量13.( )是影响声音强弱的因素。A.物体的长度 B.物体振动的幅度C.物体振动的快慢 D.物体的大小14.下列不能传播声音的是( )。A.固体 B.液体 C.真空 D.气体15.耳朵收集声音的部位是( )。A.耳廓 B.鼓膜 C.外耳道16.如图是三根相同的试管,里面装上不同量的水,用嘴吹试管口,此时听到的声音主要是由( )振动产生的。A.试管内的水柱 B.试管内的空气柱 C.整个试管四.注意审题,细心实验。(满分10分)17.实验探究题某同学进行了不同物体的发声实验,请你根据观察到的现象,记录物体发声时的状态。实验方法 弹拨尺子 音箱前 挂气球 喉咙发声 吹空瓶里 的泡沫屑 敲击音钹发声时 的状态我的发现 这些物体发声时的共同之处是:我的结论 声音的产生是由于:18.利用钟罩、防水闹钟、鱼缸等器材探究声音的传播(假设钟罩中的闹铃一直在响)(1)将闹钟放在钟罩内(如图一),没有抽气之前,我们 (填“能”或“不能”)听到闹钟铃声。这时闹铃声是通过空气和钟罩传入人耳的,这说明 和 能传播声音。(2)图一抽气后(假设抽去所有空气),我们在钟罩外 (填“能”或“不能”)听到闹钟铃声,这个现象说明:声音不能在 中传播。(3)如果在图一抽气过程中,闹铃声始终没有明显变化,猜测可能的原因是 。(4)如果将防水闹钟放入鱼缸中(如图二),加水完全淹没闹钟,然后仔细聆听,发现我们能听到闹铃声,这个现象说明声音 (填“能”或“不能”)在水中传播。19.丽丽和乐乐利用小皮鼓和三角铁做实验,探究音量大小。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用小一点的力敲击,音量 ;用大一点的力敲击,音量 。(2)用同样的力敲击,距离远一点听,音量 ;距离近一点听,音量 。(3)实验表明,音量强弱跟 和 有关。五.注意思考,正确回答。(满分9分)20.我们周围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声音,在校园里,我们能听到上课的铃声,音乐课上同学们拉小提琴的声音,老师和同学们谈笑的声音等。①在校园里我们听到的上课铃声是怎样产生的?②演奏小提琴时,停止拉弦,声音就停止了,这说明了什么?21.古时,为防止城外的敌人从地下开凿地道进来攻击,就在城内挖一口井,埋入一个装酒的大腹小口的坛子。找一个耳朵很灵敏的人伏在地上去侦听,就能知道敌人挖的洞穴的位置,进而能准确地对付敌人。你能说说这其中蕴含的科学道理吗?22.耳朵是我们聆听世界的工具,听力是人们获得信息的重要途径之一。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保护自己的听力?请列举出2条。六.综合实践题。(满分11分)23.阅读短文《会拐弯的声音》,回答问题。声音不但会“爬行”,而且会“拐弯”。1923年,荷兰的一个火药库发生了大爆炸,据调查,在100千米的范围内,人们清楚地听到了爆炸声,在100千米到160千米的地区内,人们却什么没有听到,令人奇怪的是,在1300千米的地方的人们却又清楚地听到了爆炸声。这真是件有趣而又奇怪的事!声音怎么会拐弯绕过中间地带呢?原来声音有个“怪脾气”:它在温度均匀的空气里是笔直地走的;一旦碰到空气的温度有高有低时,它就尽挑温度低得地方走,于是声音就拐弯了。如果某个地区接近地面的温度变化得厉害,这儿高那儿低,那么声音拐到高空后又会往下,这样就会造成一些奇怪的现象。(1)声音喜欢选择从温度较( )的地方走。(2)人在50km处比100km处听到的爆炸声的响度要大一些,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情度为340m/s,则离爆炸点100km处的人听到爆炸声需要( )s;(结果保留一位小数)。(3)生活在离火车道较近的人们发现,夜晚和早晨听到火车的汽笛声很清楚,一到白天就不太清楚了,有时甚至听不见,主要是由于早晚比白天的地表温度( ),声音向地表附近传播。24.利用土电话探究声音是怎么传播的。(1)制作“土电话”需要的材料有: , , 。(2)制作“土电话”的过程:①在两个纸杯的每个杯底 。② ,在线头处捆上一小段牙签或打个结。(3)利用土电话传播声音: ,一人在一端对着话筒小声说话,另外一人在电话线的另一端用听筒接听,然后彼此交换听和说。(4)利用“土电话”传播声音的发现 。(5)你能说说声音传播过程吗? 。参考答案1. 振动 音色解析: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口琴发声时是由于口琴里面的簧片振动而发出的声音,我们能判断出是口琴的声音而不是其他乐器的声音,是因为不同的乐器有不同的音色。2. 振动 振动解析:在鼓面上放一些碎泡沫,敲鼓时,可观察到碎泡沫不停的跳动。鼓面在振动,证明了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用手按住发音的鼓面,发音也停止,该现象说明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我们就听不到声音。3.钢铁解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能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声音在各种物质中的传播速度一般是不一样的,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在液体中的传播速度>在气体中的传播速度。4.各个方向解析: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向四面八方传播的,当声波遇到物体时,会使物体产生振动,声音就是这样通过各种物质,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外一个地方的。5. 音调 快解析:声音的特征有音调、响度、音色;女同学说话的声音“尖细”,是指女同学声音的音调高;音调的大小与物体振动的快慢(频率)有关,正是因为女同学说话时声带振动比较快,所以音调较高。6. 较高 较低解析:声音的高低和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物体振动得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物体振动得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低。橡皮筋拉得越紧,拨动时振动越快,发出的声音越高。拨动松弛的橡皮筋时,橡皮筋发出的声音较低。7.×解析: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我们之所以看不见物体的振动,是因为物体振动的太快,人的眼睛无法分辨,并不是发声体不振动。用手敲击桌面,我们可以听到声音,但没看见桌面振动,其实桌面在振动,但不明显,题干表述错误。8.×解析:耳朵听到声音的过程:声波通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振动,鼓膜的振动又通过听小骨传给耳蜗,连接耳蜗的听神经把声音信号报告给大脑,我们就听到声音了。人耳听到声音的过程,由外到内的器官顺序是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神经。题目中缺少鼓膜,是错误的。9.×解析: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当声音遇到物体时,会使物体产生振动,声音就是这样通过各种物质,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一个地方的,我们可以在传声途径上加入传声效果差的物质对声音进行减弱,直至消除,比如高速路旁的消声墙,就起到减弱声音的作用。10.×解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固体、液体和气体都能充当声音传播的介质。人与人面对面交流,声音传播的介质是空气,而不是固体。故题目说法错误。11.√解析:高速公路上的公路两旁安装有高大的隔音板,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题干说法正确。12.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声音的音色,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不同人声音的音色不同,区别出谁在说话,是因为音色不同的原因,声纹锁主要是依据声音的音色来辨别主人的。13.B解析: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声音的强弱与物体的振动幅度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物体振动的幅度是影响声音强弱的因素,所以B符合题意。14.C解析: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传播,但是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真空中不能传播声音,所以C符合题意。15.A解析:耳朵由外耳、中耳、内耳三部分组成。其中外耳包括耳郭和外耳道,中耳有鼓膜和听小骨,内耳包括耳蜗和听觉神经。耳廓的作用是收集声音,耳道的作用是传递声音,鼓膜的作用是引起振动,耳蜗把振动转化为听觉信号,听觉神经的作用是向大脑报告信息。16.B解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停止。如图是三根相同的试管,里面装上不同量的水,用嘴吹试管口,此时听到的声音主要是由试管内的空气柱振动产生的。17. 颤动(抖动、振动) 颤动(抖动、振动) 麻(酥、震 颤) 上下(四处)飞舞 颤动(抖动、振动) 它们都在快速地往复运动(也就是振动) 物体振动解析:研究不同物体的发声实验,弹拨尺子发声时的状态是颤动(抖动、振动),音箱前挂气球发声时的状态是颤动(抖动、振动),喉咙发声发声时的状态是麻(酥、震 颤),吹空瓶里的泡沫屑发声时的状态是上下(四处)飞舞,敲击音钹发声时的状态是颤动(抖动、振动),我的发现这些物体发声时的共同之处是:它们都在快速地往复运动(也就是振动)。振动:物体的全部或一部分沿直线或曲线往返颤动,有一定的时间规律和周期。我的结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18.(1) 能 固体 气体(2) 不能 真空(3)钟罩漏气(4)能【分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声音不能在真空环境中传播。解析:(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在抽掉钟罩里的空气前,这个实验中铃声是通过空气和钟罩传入人耳的,这说明气体和固体能传播声音。(2)声音不能在真空环境中传播。抽气后的现象说明: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3)如果在抽气过程中,闹铃声始终没有明显变化,猜测可能的原因是抽气装置坏了,无法抽气;玻璃罩漏气,抽多少就进多少,里面都空气始终没有变化。(4)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如果将防水闹钟放入鱼缸中(如图二),加水完全淹没闹钟,然后仔细聆听,发现我们能听到闹铃声,水也是液体,所以这个现象说明声音能在水中传播。19. 小 大 小 大 用力大小 距离远近解析:声音的强弱叫音量,音量是声音的特性之一,音量是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音量与物体振动的振幅有关,另外还与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1)用力小一点敲击,振动的振幅小,音量小;用力大一点敲击,振动的振幅大,音量大。(2)距离远一点敲击,音量小;距离大一点敲击,音量大。(3)实验表明,音量强弱跟用力大小(物体振动的振幅)和距离远近有关。20.①我们听到上课的铃声是由于铃的振动而产生的,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②声音的产生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演奏小提琴时,停止拉弦,振动停止,声音也就停止了。解析:①声音是由物体的震动产生的,那么我们听到上课的铃声是由于铃的振动而产生的,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②声音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声音停止。演奏小提琴时,琴弦的震动产生了悦耳的声音,停止拉弦,振动停止,声音也就停止了。21.固体能传播声音,且传声效果比气体好。【分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传声。声音在各种物质中的传播速度一般是不一样的,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在液体中的传播速度>在气体中的传播速度。解析:伏罂而听,出自《墨子》。古时,为防止城外的敌人从地下面开凿地道进来攻击,于是就在城内挖一口井,埋上一个装酒的大腹小口的坛子(容器)在地下,找一个耳朵很灵敏的人伏在地上去侦听,就能知道敌人挖的洞穴的位置,进而才能准确地对付敌人。挖掘声通过土壤和岩石等这些固体物质传播声音。“伏罂而听”运用的科学原理是固体能传播声音,且传声效果比气体好。22.不要让耳朵进水;不要用尖利的东西乱掏耳朵;在噪音环境中,用手捂住耳朵或戴上护耳用具;耳朵不舒服时,要及时到医院找医生诊治等。解析:保护自己的听力采取的措施有:不要让耳朵进水;不要用尖利的东西乱掏耳朵;在噪音环境中,用手捂住耳朵或戴上护耳用具;耳朵不舒服时,要及时到医院找医生诊治等。23. 低 294.1 低解析:(1)由短文知道:原来声音有个“怪脾气”:它在温度均匀的空气里是笔直地走的;一旦碰到空气的温度有高有低时,它就尽挑温度低的地方走,于是声音就拐弯了。(2)响度与距离有关,距离越近,响度越大,故人在50km处比100km处听到的爆炸声的响度要大些;离爆炸点100km处的人听到爆炸声需要的时间:t=s÷v=100000m÷340m/s≈294.1s。(3)因为夜晚和早晨早晚空气温度低,声音向地表附近传播,所以夜晚和早晨听到火车的汽笛声很清楚,一到白天就不太清楚了,有时甚至听不见。24. 纸杯 牙签 棉线 戳个洞 将一个棉线穿过杯底的洞 拉直电话线 利用土电话传播声音更清晰、更快 声音→空气→电话绳→空气→人耳【分析】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固体里传播速度最快,其次是液体,最后是气体。解析:(1)物体都是由一种或多种材料做成的,不同的材料有不同的特性,决定了它们有不同的特点和功能。我们可以把不同材料的优点集中起来,做成人们想要的物品。制作“土电话”需要的材料有:纸杯、牙签、棉线。(2)制作“土电话”的过程:在两个纸杯的每个杯底戳个洞。将一个棉线穿过杯底的洞,在线头处捆上一小段牙签或打个结。(3)利用土电话传播声音:拉直电话线,一名同学在一端对着话筒小声说话,另外一名同学在电话线的另一端用听筒接听,然后彼此交换听和说。(4)声音能够通过固体传声,所以拉直电话线,利用土电话传播声音更清晰、更快。(5)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利用土电话传播声音的过程是声音→空气→棉线→空气→人耳。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