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3.2青春有格课件(共25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目标】3.2青春有格课件(共25张PPT)

资源简介

(共25张PPT)
新课导入
生活有规则,青春也有格。
青春的我们,乐于实践,敢于尝试,希望证明自己,但青春并不意味着肆意放纵,总有一些基本规则不能违反,一些基本界限不能逾越,青春要有格。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言有物而行有格也”
规格、方式
法规

对汉字的书写起到了规范、引导的作用
3.2青春有格
第三课 青春的证明
政治认同:树立规则意识;培养廉耻之心,懂得荣辱之分;学会自省和慎独。
道德修养:提高学生辨别是非和自我反思的能力。
法治观念:养成自律青春期的生活态度,学会遵纪守法,维护自己权利,尊重他人权利。
健全人格:知道“行己有耻、止于至善”的内涵和要求。培养做到知廉耻、懂荣辱,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
责任意识:理解“行己有耻”和“止于至善”的内涵,掌握具体的要求。
核心素养目标
重点问题
行己有耻
止于至善
1 行己有耻的含义
2 如何做到行己有耻?
3 止于至善的含义
4 如何做到止于至善?
5 榜样的作用
行己有耻
第一目题
1、行己有耻的含义
无羞恶之心,非人也
—孟子
人不知羞耻,乃不能成人 —荀子
行已有耻
—孔子
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 ——朱熹
行己有耻含义:一个人行事,凡自己认为可耻的就不去做。(笔记)
你知道这些名言的含义吗?
说一说:在我们身边有哪些“耻”的事?
辱骂他人
校园暴力
待人冷漠
不遵守交通规则
公共场所乱涂乱画
酒后驾车
知耻是有所不为的前提,用羞耻心来规范自己的行为
探究 行己有耻的要求
探究行己有耻的要求
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发布《关于不文明行为情况的通报》:高某某(男,53岁),2月12日在熊猫基地参观时,向江月馆室外活动场内投掷物品,工作人员已将杂物清理出室外活动场。鉴于高某某的不文明参观及对大熊猫可能造成危害的行为,禁止其终身再次进入熊猫基地(含熊猫谷)参观。
事件一:高某某,终身禁入!
事件二:男子拦车辱骂并打砸引擎盖,行拘!
新华社报道:2024年1月29日,两辆小车司乘人员在徐闻港因排队通行问题引发口角,相关视频在网上传播后引发关注。黑色商务车乘客王某下车站到白色小轿车前,拦车辱骂并用拳头打砸白色小轿车引擎盖,导致引擎盖凹陷。随后,双方各自驾车前行离开。目前,徐闻县公安局已依法对王某作出行政拘留10日并罚款500元处理。
提示:行己有耻要求我们树立底线意识,触碰道德底线、违反法律的事情坚决不做。
近日,杨某某在家中玩游戏时,因游戏有“防沉迷系统”,无法长时间游戏,杨某某在某短视频平台看到有人声称可以破解游戏的“防沉迷”系统,便添加了对方的QQ进行联系,对方称只有按要求照做才能成功破解,随后在对方的哄骗胁迫下,杨某某被骗49000余元。
探究二:行己有耻的要求
事件三:中学生为解除“防沉迷”加QQ好友被骗4.9万
信息时代,如何才能避免未成年人网络成瘾呢?
2023年,我国网民规模已经达到10.79亿,其中19岁以下的网民人数超过2亿。
探究 行己有耻的要求
思考:防沉迷系统、法律规定等都是外在约束,如何才能让学生戒掉“网瘾”?
提示:外在约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监督作用,更为重要的是未成年人要磨砺意志,拒绝不良诱惑,不断增强自控力。
为防止未成年人网络成瘾:
《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七十条:未经学校允许,未成年学生不得将手机等智能终端产品带入课堂,带入学校的应当统一管理。
《2023中国游戏产业未成年人保护进展报告》:游戏行业未成年人防沉迷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整体构建起全球最为先进高效的防沉迷系统。
1.我们要知廉耻,懂荣辱;有所为,有所不为。
2.“行己有耻”需要我们有知耻之心,不断提高辨别“耻”的能力。
3.“行己有耻”要求我们树立底线意识,触碰道德底线的事情不做,违反法律的事情坚决不做。
4.真诚面对自我,闻过即改,知耻而后勇。
5.“行己有耻”,需要我们磨砺意志,拒绝不良诱惑,不断增强自控力。
笔记 2、行己有耻的要求
方法与技能:如何增强自控力?
(1)增强“我不要”的力量。尝试不做某些事情,纠正自己的行为。
(2)增强“我想要”的力量。每天坚持做一些自己未能做到的事。
(3)加强自我监控。认真记录一些自己平时不关注的事。
止于至善
第二目题
3、止于至善的含义
大学常以“止于至善”为校训:
厦门大学校训为:自强不息,止于至善;
东南大学校训为:止于至善;
河南大学校训为:明德,新民,止于至善;
你知道“止于至善”是什么意思吗?
《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一个人的道德成长在于弘扬高尚的德行,在于不断追求更高的道德境界;
“止于至善”是一种“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的实践过程;是一种向往美好、永不言弃的精神状态。
探究二:“止于至善”的要求
1.每个人都可以从点滴小事做起。“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积少成多,积善成德。
尊老爱幼
互帮互助
孝亲敬长
你知道哪些“至于至善”的小事情呢?
探究与分享
教材30页材料
左上同学的说法是错误的。每个人都可以从点滴小事做起,坚持不懈,积少成多,积善成德。右上同学要向童小勇学习,坚持去做,不要半途而废。左下同学是追求至善的表现,体现了高尚的道德情操。右下同学不能仅仅是羡慕榜样,更要努力去做,坚持到底。
好的榜样昭示着做人、做事的基本态度,激发我们对人生道路和人生理想的思考,给予我们自我完善的力量。所以我的具体做法是:以学习的榜样为标尺,检视自身的不足,积极调整自己,通过自省和慎独,端正自身的行动,提升自己的道德素质。
探究与分享
你如何看待上述观点?
教材31页材料
独善其身,对自己拥有信心,自我激励。无论在什么环境下都能做到“止于至善”,这是修身修德的根本。在这些德行具备之后,我们要发出道德的荣光,起到表率作用,通过自己的言行为社会和人类作出自己的贡献。
想一想:“止于至善”的人应该具备哪些品质?
诚实、自信、
善良、宽容、
勇敢、坚毅、
关爱他人、爱国
笔记 4、“止于至善”的要求
①每个人都可以从点滴小事做起。积少成多,积善成德;
②在生活中寻找“贤”,将他们作为榜样;
③要求我们养成自我省察的习惯,通过自省和慎独,端正自己的行为;
④以修身为本,行走在“止于至善”的路上,在学习中成长,在成长中
收获,是对青春最好的证明。
笔记: 5、榜样的作用
①榜样不仅是一面镜子,而且是一面旗帜
②好的榜样昭示着做人、做事的基本态度,启发对人生道路和人生理想的思考,给与自我完善的力量(对个人)
③向榜样学习,汲取榜样力量,我们的社会和国家会变得更加美好(对社会、国家)
本课小结
3.2青春有格
行己有耻
含义:凡认为可耻的事就不去做
要求:
①知耻心
②底线意识
③自控力
止于至善
内涵:是追求“至善”的精神境界
要求:
①从小事做起
②见贤思齐(榜样的作用)
③自我省察
④修身为本
本课小测
1. 青春有格,这里的“格”所表达的是( )
A.飞扬青春 善待青春 B.墨守成规 循规蹈矩
C.行己有耻 止于至善 D.我行我素 唯我独尊
C
2.青年人是奋进的一代,也是敢于尝试证明自我的一代,但在青春的生命旅途中,一些基本规则不能违反,一些基本界限不能逾越。下列古语、格言所蕴含的道理与此无关的是( )
A.羞耻之心,义之端也 B.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C.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 D.学贵有疑
D
3.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下列对“止于至善”认识正确的是( )
①“止于至善”是一种“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的实践过程
②“止于至善”是一种向往美好、永不言弃的精神状态
③“止于至善”要求我们养成自我省察的习惯
④“止于至善”要求我们向榜样学习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D
4. “止于至善”是一种“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的实践过程。行走在这条路上,需要我们( )
①与朋友坦诚相待,毫无保留 ②舍弃物质追求,养护精神
③从点滴小事做起,积少成多 ④汲取榜样力量,见贤思齐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D
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曾过说:“高尚的气节是每一个中国人应有的品质。没有气节就没有香梁骨。”这种气节,要从“行己有耻”做起,做好修身的根本工作。
(1)“行己有耻”的含义是什么?
(2)我们该如何从“行己有耻”做起,做修身的根本工作?
(2)①我们要知廉耻,懂荣辱;有所为,有所不为。②要有知耻之心,不断提高辨别“耻”的能力;③要树立底线意识,触碰道德底线的事情不做,违反法律的事情坚决不做;④要磨砺意志,拒绝不良诱感,不断增强自控能力。
(1)一个人行事,凡自己认为可耻的就不去做。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