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军神》教学实录
【教学目标】
1.品读人物描写,体会通过语言、神态、动作的描写,走进人物内心。(重点)
2.品味用旁人表现的侧面描写反衬人物的军神形象,并用医生的口吻讲一讲故事。(难点)
3.体会刘伯承坚韧不拔的钢铁般的意志,理解其被称为“军神”的原因。体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了实现革命理想坚定刚毅、勇于战胜一切困难的伟大精神。(重点)
【教学过程】
一、预学反馈,初知故事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11课,一起读课题。我们预学过课文,知道他是刘伯承。你对刘伯承有多少了解?可以借助名片来交流。
生:刘伯承他的主要事件有南昌起义,巧过大凉山,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和伏击神头岭等事件。
师:关注了他经历的事件。
生:刘伯承说过一句名言,孙膑失去双腿依然可以指挥千军万马,我失去了一只眼睛,只要有清醒的大脑,仍然能驰骋疆场为国效力。
师:指挥战斗是他作为军人一生的追求。
生: 刘伯承在1914年从事革命事业,在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1927年从事南昌起义,又在1966年任中央军委的副主席。
师:关注了他的经历。
生:刘伯承1892~1986,四川开县人,抗战时期曾任八路军第129师师长,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二书记,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等职,1955年被授予元帅元帅军衔。
师: 如果能够脱离来讲,那就更棒了。孩子们查阅资料,可以帮助我们更全面的了解一个人物,也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阅读。
师:昨天我们预学了课文,对故事的内容进行了梳理,这是一位同学梳理的故事情节图。我们来看,它是按照手术前准备手术,也就是手术前、手术时、手术后来梳理的,发现了吗?前面这一部分有问题,这一部分写了。
生:应该是刘伯承问诊。
师: 问诊或者是进入诊所,进入诊所就医问诊,还有同学写看病,都可以。这样一梳理,我们就理清了故事的顺序。请你借助自己的情节图连起来说一说这个故事。
生:刘伯承被打伤了眼睛,过了一个月之后他到沃克医生的诊所里就医,他很从容很镇定,他向沃克医生隐瞒了自己的身份,手术前刘伯承他拒绝使用了麻醉剂,因为他需要一个非常清醒的大脑,这时的他非常平静,非常镇定。手术中刘伯承一声不吭,硬生生的把白床单给抓破了。手术后刘伯承他说出了自己沃克医生的刀术,脸色也非常的不好。
师:最后加一句令沃克医生是肃然起敬。很好。很有条理,好,掌声送给他。预学当中我们还完成了一个任务。这位女同学你来读词语,其他同学进行校对。对的请举手。看来预学非常充分。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这一段话,你又发现了什么?发现什么了?
二、体会内心,走进军人
生: 这是对这个故事的概括。
师:他用另一种方式呈现了故事的主要内容,很好。孩子们沃克医生通过一台手术对刘伯承的认识先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起初在沃克医生的眼中,他就是一个普通的病人普通的病人普通的病人,然后发现他是军人,最后由衷的称他为军神。一个普普通通的病人。沃克医生是怎么发现他是军人的?请同学们打开书本,快速默读1~11自然段找到沃克医生。发现他是军人的依据,用横线画出来。
生:从第九自然段他说:我当过军医,这么重的伤势,只有军人才能这样从容镇定。
师:你找到的是这一句,说理。知道语言,但说不出理由,谁来帮助他
生: 因为从这个地方沃克医生通过了伤势,他就判断出来了刘伯承是一位军人,因为刘伯承的伤势他是很严重的。
师:你找到了他的伤势严重来判断,还可以从伤势严重,可是刘伯承从容镇定。
生:这段话,沃克医生站起身熟练地解开病人右眼上的绷带,他愣住了。蓝色的眼睛里闪出了一丝金银,他重新审视眼前这个人。理由是前面刘伯承说说出伤势是被土匪打伤了眼睛,而解开右眼的绷带,明显可以看出刘伯承的伤势是很重的,然后从这里沃克医生就开始怀疑刘伯承为为什么伤势这么重,肯定不是土匪打伤了眼睛,这里可以怀疑他的身份。
师:怀疑在文中里有一个词:惊疑。你抓住了一个神态,还有一个神态。还有个神态是愣住。刚才同学们抓住了沃克医生的两个神态来判断。还有没有?
生: 审视。因为这么重的伤势,所以他要看他的表情,如果是很慌乱的话,说明他就是个普通的病人,如果他从容镇定的话,他肯定是军人。
师:也就是从容镇定,好厉害。
生: 从第十自然段。病人微微一笑说:“沃克医生,你说我是军人,我就是军人。”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到,刘伯承其实已经默认了自己是一位军人了。就更加奠定了后来沃克医生对刘伯承是军人的态度。
师:沃克医生就是关注到了这一点,所以他一针见血的说:我当过军医这么的伤势,只有军人才能这样从容镇定。这么重的伤势到底有多重呢?
(视频)在攻克丰都城的寨中,叠了一颗子弹,射中了他的太阳穴,又从右眼窝飞出,刘伯承当即昏倒在地,当他醒过来用手摸摸黏糊糊的都是血块,在血块中他摸到了一个圆球,原来眼珠掉出了眼窝,战后刘伯承的眼睛并没有及时得到医治,他一直受到北洋军的追捕,隐蔽一个月后右眼球坏死,受伤处又腐烂,又长出了新的息肉,如果不及时将眼眶内坏死的腐肉切除,那危急的将是刘伯承的生命。因此刘伯承才秘密来到重庆治疗眼伤。
生:这么重的伤势,如果是按照一般人的话,要么就是自己惊慌,要么就是自己寻死,一般人都是想长痛不如短痛,所以一般都是寻死。
师:那么也就是你的意思就是忍受不了。那刘伯承表现出来的却是从容镇定。是的。沃克医生就是根据这些判断,刘伯承是军人,他是这样发现的,所以这种话一起读。你是军人,沃克医生一针见血的说:我当过军医这么的伤势,只有军人才能这样从容镇定。听了沃克医生的话,病人微微一笑,他心里会想些什么呢?同桌互相说一说。
师:声音轻了,说明交流好了。
生:病人微微一笑,心想这个医生可真是厉害,竟然一眼就能看出我是一个军人。
一个我把自己当成了刘伯承。走进他的内心。
生:病人微微一笑,心想:呵呵这位医生可真是厉害,竟然从这竟然从这些蛛丝马迹中判断出我是军人,佩服佩服。
师:你联系了上文来来说体会,很真实。
生:病人微微一笑,心想:沃克医生不愧是当世名医,既然这么快就是破了我的身份,我打心眼里佩服他。
师:联系了上文,加进了自己的体会。
生:看来这个沃克医生可不简单,他有这么敏锐的洞察力,绝对是一名好医生,我的病交给他,没过几天我肯定又能重返沙场了。
他会结合资料来说体会更丰富了。孩子们带着这些体会,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病人微微一笑。
生: 病人微微一笑,说沃克医生你说我是军人,我就是军人吧。
三、再品内心,走进军神
师:那么后来三个多小时的手术之后就称它为军神,这又是为什么呢?请同学们拿出学习单。快速默读12~22自然段,寻找表现刘伯承军神形象的依据,可以摘录课文中的关键词句,也可以用自己的话进行提炼概括写下来,开始。
生:我主要抓住了课文中12、17和21自然段的细节,然后我举出了沃克医生称刘伯承为军神的三个理由。第一个,刘伯承在准备手术时选择了拒绝使用麻醉剂,他想要保持一个清醒的大脑,为了以后能重返沙场指挥战斗。在手术的时候他一声不吭,然后把崭新的白床单都给抓破了。在手术后又道出了沃克医生在整个手术中割的刀术,从这三个方面我看出了为什么沃克医生称刘伯承为军神。
师:这是军神的表现,你认为的。第二个同学。
生:在准备手术的时候,刘伯承他多次说拒绝使用麻醉剂,因为他做好手术之后需要一个十分清醒的大脑,然后在手术中他一声不吭,一直在数着沃克医生的刀数,这就是沃克医生称他为军神的原因。
师:讲得非常完整,还有没有想说的?
生:我认为能体现出刘伯承军神形象的是他在手术前拒绝使用麻醉剂,而在手术中他一声不吭,用自己的手硬生生的抓破了一张崭新的白床单。而在手术后他保持了清醒,对沃克医生说出了他所割下的刀数,这是我认为能体现刘伯承军神的依据。
生:我认为表现刘伯承军神形象的依据有三个。第一个病人一声不吭,他双手紧紧抓住白床单,手背青筋抱起,汗如雨下。然后第二句是他越来越使劲,崭新的白床单居然被抓破了。然后第三个是脸色苍白,他勉励一笑说我一直在数你的刀术,然后他道出了刀术,在这么疼痛的情况下,他还能细细地数出刀术,所以说明他非常坚强。所以他是所以他是军神。
师:我发现同学们都把目光聚焦到了这几处。13段、17段、19段。请同学们自由的读一读这4处。
生:病人平静地回答,沃克医生眼睛离脑子太近,我担心施行麻醉会影响脑神经,而我今后需要一个非常清醒的大脑。
生:病人一声不吭,他双手紧紧抓住身下的白床单,手背青筋抱起,汗如雨下,他越来越使劲,崭新的白床单居然被抓破了。
生:病人脸色苍白,他勉励一笑说:我一直在数你的刀数。
生:72刀。
师:孩子们,手术前拒绝使用麻醉,手术中一声不吭,手术后又能清醒地说出72刀。我有疑问了,他难道不痛吗?他难道有异于常人的特异功能吗?好,有些同学在摇头了,我相信你们举手都是说。
生:我觉得刘伯承他痛是会痛,但是他更向往于革命信仰,他希望能早日回到战场上去杀敌人。
师:那么到底是什么力量支撑着他,那我们一起走进他的内心。选择一处来写一写,请同学们看学习单的第二题,选择一处写下来。
师: 我们现在要组建新的学习研究小组。接下来我们开始展示。首先手术前的两组派,两位代表,这一组派谁?你看这一组。好,那你你先来按照这个再去做。
生:我来代表手术前第二小组发言。我们组印象深刻的词语是平静,平静背后刘伯承的内心是我不能使用麻醉剂,我不能因为眼睛的手术影响了脑神经,百姓们都在等着军队胜利解放,战士们都在等着我指挥上阵杀敌的,我不能因为一己之私影响革命,让大家白白牺牲,再痛我也要忍下来。
生:我代表手术前第一小组发言,我们印象深刻的词语是平静,平静的背后刘伯承的内心是这样的,我不能打麻药,我必须要有一个十分清醒的大脑来指挥战斗,我还得为革命事业而奋斗,我还得为祖国人民美好的生活而战斗,我还得在沙场上乘长风破万里浪。
师:这里有一个地方解放这个地方要换掉,因为这里还没有到解放战争。明白了,它是护国战争。听了他们两个的交流,你觉得是什么支撑着刘伯承?
生:我觉得是刘伯承他要继续指挥战斗的决心。
师:是他作为军人一生的追求,把指挥战斗写下来,贴到黑板上。
生: 我觉得是为了老百姓生活的决心。
师:为了老百姓更美好的生活,写上创造美好的生活。
生:是为了不辜负千千万万的中国人的决心。
师:也就是为了创造美好的生活。接下来我们来掌声送给他。我们手术中来展示,选择哪一种?我想问你选择的是什么词?
生:我选择的是抓破白床单。你选择的是?我选择的是汗如雨下。你选择的是:我选择的是一声不吭。
师:那下面的同学们呢?还有的选择的是青筋抱起,也有同学选择的是紧紧抓住,也有同学选择的是越来越使劲,都可以的。接下来呢老师想和三位同学进行合作,准备好了吗?
生:手术台上,一向从容镇定的沃克医生双手微微颤抖,汗珠滚滚,一刀两刀。病人一声不吭:啊!好疼好疼,但我一定要忍,因为军队不能没有我,啊我不能。我还要回战场杀敌再忍忍吧!就快好了就快好了。
生:手术继续进行,疼痛一阵连着一阵向他袭来,他紧紧地抓住白床单,青筋报起,汗如雨下。真痛啊!但我一定要忍住,我一定要保持一个非常清醒的大脑,这样我才能早日康复,回到战场。
生:手术还没有结束,58刀,65刀了,他越来越使劲越来越使劲,崭新的白床单居然被抓破了。我要坚持住,千万不能晕过去,今后我还要重返沙场,杀死敌人。作为一名军人,这点疼痛算什么?我要咬牙坚持。
师:三位同学谁最震撼,最令你有感感触,有共鸣。
生:我认为是第一位同学的。因为他读这个他写的东西的时候,他把自己带入了这个刘伯承的内心,他的语言的情感表达得非常到位。
师:很好。还有没有想说的?你们也都认为第一位是吗?好,你看一声不吭的外表下面,原来是波澜起伏的内心挣扎,那么是什么支撑着他忍守着剧痛?你说。为了祖国美好的明天。
生:为了把战争侵略者赶出我们的家园。
师:注意了这里的时代背景还没有侵略者。
生:我觉得是军人的毅力。
师:军人的毅力、坚强意志力写上去。为了不让战场上更多的战士牺牲。不让战士牺牲。
生:我觉得要是为了能重返沙场的坚定信念。坚定的信念。
师:一个军人的信仰。写上去,好。重返战场,杀死敌人、报效祖国的决心,报效祖国。
生:为了让人民不受洋人的打压。
师:这里没有洋人,这里还处在国民党的推翻袁世凯的时候。我们把掌声送给这个小组。
师:那么孩子们,这段话你能读了吗?病人一声不吭,他双手紧紧抓住身下的白床单,手背青筋抱起汗如雨下,他越来越使劲,崭新的白床单居然被抓破了。我看到了一个忍受着剧痛的刘伯承。病人一声不吭,他双手紧紧抓住身下的白床单,手背青筋抱起汗如雨下,他越来越使劲,崭新的白床单居然被抓破了。意志力坚强的刘伯承。病人一声不吭,他双手紧紧抓住身下的白床单,手背青筋抱起汗如雨下,他越来越使劲,崭新的白床单居然被抓破了。掌声送给他。让我们一起走进刘伯承的手术现场。
(视频)你的右眼需要摘出半血的眼球,把烂肉和新生的息肉一刀一刀的割掉。你能行吗?试试看。你可以哼叫。我们一起读。病人一声不吭,他双手紧紧抓住身下的白床单,手背青筋抱起汗如雨下,他越来越使劲,崭新的白床单居然被抓破了。
师:接下来我们请手术部的这一组来展示。脱去手术服的沃克医生擦着汗走过来,由衷的说:年轻人我真担心你会晕过去。病人脸色苍白,他勉励一笑说:我一直在数你的刀数,沃克医生吓了一跳,不相信的问:我割了多少刀?72刀,沃克医生惊呆了,大声嚷道: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堪称军神。
师:采访一下,你为什么要这样读?
生:因为脱去手术服的沃克医生,他在做手术的时候是非常紧张的,它会消耗一些自己的体力,所以我要读的平缓一点。那么你为什么那样读呢?我是把我带到人物的内心深处和结合当时的场景进行一个朗读。比如说在病人脸色苍白,他勉励一笑,说这个地方病人已经脸色苍白了,他肯定是很虚弱,所以我们要用更平缓更低沉的语气去读。
师:你看。走进人物的内心,可以让我们的朗读更生动,更打动人,是吧?掌声再一次送给他们。孩子们这就是刘伯承,他要为了指挥战斗、为了创造美好的生活、为了报效祖国,他有坚定的信仰、有军人的信仰。这时候他能忍受常人不能忍受的痛苦,他还是一个普通的军人吗?不是。他是军神。怪不得。沃克医生惊呆了,大声嚷道: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堪称军神。
四、再生质疑,激发探究
师:这篇文章的第主人公是刘伯承,画横线的地方是描写刘伯承的语言,全文825个字,244个字是写刘伯承的。你有什么疑问吗?
师:剩下的都在写谁呢?写谁。沃克医生。
生:为什么既然刘伯承是主角,沃克医生的话,反而比刘伯承的多呢?
师:大量的笔墨在描写沃克医生。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安排?下一节课我们一起走进沃克医生去研究。孩子们,如果你想更全面的了解刘伯承,你可以去看电视连续剧刘伯承元帅,也可以去阅读相关的书籍。比如开国元帅的故事,其中便有刘伯承元帅的故事。
展开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