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欧美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晨读暮诵清单--2024届高三统编版历史三轮冲刺复习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7)欧美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晨读暮诵清单--2024届高三统编版历史三轮冲刺复习

资源简介

(27)欧美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2024届高考历史晨读暮诵
考点1早期资产阶级革命
角度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北美独立战争 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
背景 原因 共性 ①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受到旧政治制度的严重阻碍。 ②社会矛盾尖锐激化
个性 议会与专制国王的阶级矛盾 北美13块殖民地与宗主国(英国)的民族矛盾 第三等级(以资产阶级为主)与特权等级的阶级矛盾
条件 ①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兴起和发展。 ②阶级关系发生重大变化: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化的新贵族阶级日益强大。 ③启蒙思想传播,并对民众产生深刻影响。
根本任务 结束封建专制(或殖民)制度,建立资产阶级统治,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
革命进程特点 具有反复、曲折性;政体不断变化 先宣布独立,后赢得革命胜利 规模大;遭到内外反动势力的联合进攻,斗争异常激烈;政体频繁更替
革命性质 资产阶级革命 资产阶级革命和民族独立运动 资产阶级革命;侵略与反侵略战争
意义和影响 国内意义 结束封建专制,为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创造了条件 英国承认美国独立,为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创造条件 结束了封建专制统治和等级制度,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并巩固下来
世界影响 反映了世界历史发展的趋势 促进了欧洲国家的资产阶级革命,为拉丁美洲独立战争提供了先例 沉重打击了欧洲其他国家的封建制度,革命的原则随着拿破仑的军队传播到欧洲各地
考点2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1.经济制度的逐渐确立:随着资产阶级革命的成功资本主义经济制度逐渐确立。资本主义制度以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和雇佣劳动为基础,实质是资本剥削雇佣劳动的制度。
2.政治制度的建立
(1)政体形式:为了适合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国家主要实行君主立宪制和共和制。英国是君主立宪制的代表,美国是实行共和制国家的代表。
代表 政体 表现
英国 君主立宪制 ①1689年通过《权利法案》,君主权力受到限制,议会是国家最高立法机关和权力机关。 ②18世纪形成责任内阁制,内阁掌握行政权,受议会监督,对议会负责。
美国 共和制 ①标志:1787年,美国制定宪法,确立“三权分立”原则: 国会、总统和最高法院分别掌握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彼此制衡。宪法还规定美国是联邦制国家,联邦政府拥有最高权力,各州政府拥有一定自治权。 ②评价:这是第一部比较完善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但也有许多不足之处,如承认奴隶制的存在,不承认妇女、黑人和印第安人具有和白人男子相等的公民权利等。
法国 共和制 经历了共和制和君主制的多次反复,于1875年通过新宪法,最终确立了共和制度
(2)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党制度:资本主义国家大多形成两党制或多党制,代表资产阶级不同利益集团的政党,通过定期选举轮流执政。
考点3资本主义的扩展
1.俄国农奴制改革
(1)背景: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经济的发展,沙皇政府面临空前危机。
(2)举措:1861年,废除农奴制,农奴获得人身自由,通过赎买得到土地。随后沙皇又进行其他改革。
(3)形式及性质: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
(4)影响: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但没有直接触及沙皇专制制度,保留了大量农奴制残余,对俄国社会后来的发展产生了消极影响。
2.美国内战
(1)背景:南北双方在关税、西部领土建州等问题上矛盾重重,在奴隶制的存废问题上斗争尤其尖锐。
(2)爆发:1861年,美国内战爆发。
(3)历程:林肯领导的联邦政府先后颁布《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赢得民众支持最终击败南方分裂势力。1865年,内战结束。
(4)影响:维护了美国的国家统一,基本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在法律上承认了黑人的公民权利,为此后美国的发展和迅速崛起奠定了基础,但黑人仍备受歧视。
3.意大利统一:通过革命和反侵略战争,1861年,建立意大利王国,实行君主立宪制。1870年,实现了国家统一。
4.德意志统一:1864-1871年,普鲁士在“铁血宰相”俾斯麦的带领下,通过王朝战争统一了除奥地利以外的德意志,1871年,德意志帝国成立,实行君主立宪制。
5.日本明治维新
(1)背景:19世纪中期,日本面临沦为半殖民地的民族危机。1868年幕府统治被推翻。
(2)内容:加强中央集权,废除封建等级制度,推行“富国强兵”“殖产兴业”“文明开化”三大政策,仿效西方国家制定宪法。
(3)影响:保留了大量封建势力,官僚寡头和军阀实际掌握了权力,成为军国主义的社会基础。日本开始对外侵略扩张。
6.对资本主义制度的评价
(1)进步性:与封建制度比较,资本主义制度是巨大的历史进步。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力得到快速发展。
(2)局限性:资本主义制度仍然是一种剥削制度。资本主义列强大肆推行殖民扩张政策,把亚非拉广大地区变成殖民地或半殖民地,进行压榨和掠夺。
考点4西方的文官制度
1.西方文官制度出现的背景
原因 表现 解释
历史因素 传统官制的弊端 “恩赐官职制”“个人徇私制”“政党分肥制”,不但造成腐败泛滥,还严重影响政府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降低了行政效率
经济原因 工业革命的推动 工业革命后,政府主管事务急剧扩展,亟须建立能迅速处理日常事务的职业官僚体系
政治原因 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 欧美国家逐渐建立起资本主义制度
思想原因 启蒙思想的影响 人人平等、天赋人权等思想为文官制度的建立提供了理论依据
外来文化 科举制度的影响 平等竞争机制
2.西方文官制度的建立
英国最早建立 18世纪初,英国规定除大臣以外,其他官员不得当选为下院议员
19世纪初,英国一些政府部门开始设立文官常务次官职位
1855年建立文官委员会,对被推荐的候选人进行考试
1870年,英国规定重要文官职位必须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取,最终确立文官制度
其他国家 1883年美国确立文官制度;二战后,法国、德国和日本等国的文官制度也最终建立起来
3.西方文官制度的特点
(1)凡是符合相关法律规定的公民,都可以参加文官考试,成绩优异者得到录用。
(2)文官要在资产阶级各政党之间严格保持中立,不得公开参与政治活动。
(3)文官只要没有严重过错,便可任职到退休。同时,文官根据工作成绩得到晋升或惩罚。
4.西方文官制度建立的影响
(1)积极:
①规范了西方国家政府行政部门事务官的选用和管理,实现了政治和管理的分离。
②有利于政府工作的稳定性和持续性,促进了国家治理水平的提高。
(2)消极:容易滋生官僚习气和僵化现象;文官人数急剧膨胀,大大增加了国家财政负担;文官的层次越来越多,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政府的工作效率。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