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3课 现代食物的生产、储备与食品安全【素养目标】1.通过文字、图片等材料,了解食物生产和储备技术的进步,从历史解释的角度认识科技发展对人类历史的重大意义。2.通过教材中本课的历史纵横及图片,立足时空观念,了解食物生产和储备技术、粮食安全和食品安全的概况和影响。3.运用唯物史观,辩证认识人类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对粮食和食品安全的影响,联系中国及世界粮食安全和食品安全面临的挑战及应对措施,培育家国情怀。【必备知识】学习·必备知识一、食物生产的现代化(一)农业生产的现代化1.原因: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机器生产的推动、科技的进步。2.过程工业革命后 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20世纪中叶 欧美各国完成了 农业机械化 ,建立起高度集约的现代农业20世纪下半叶以来 一大批优良品种育成推广,优质高效化肥广泛应用以高科技.为基础的设施农业有了突破性进展,农作物的单位面积产量及禽畜的生产量大幅度增长,保证了农牧产品的供应大型农场、养殖场成为现代农业的主要生产经营模式3.表现(1)农业机械的广泛使用原因 20世纪以来, 汽油拖拉机 、柴油拖拉机相继实现批量生产,为农业机械的广泛使用创造了条件各国特点 美国农业机械以 大型 为主;法国以中型为主;日本以小型为主;中国则是大、中、小型相结合影响 ①用大功率拖拉机牵引的铧式犁、播种机、联合收割机等,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②农业科技的发展推动着农作物的播种、收割与加工等从人工化向 自动化 转变(2)杂交育种技术的进步成就 美国 1930年,利用杂交技术培育出玉米新品种墨西哥 1941年培育出小麦新品种菲律宾 20世纪60年代培育出的杂交水稻在东南亚推广(二)畜牧业现代化1.生产机械化和自动化:养殖场和牧场的各个生产环节,从给料、给水到产品收集、包装、运输都实现了机械化和 自动控制 。2.生产规模大型化:大型养鸡场可饲养1000万到2000万只肉鸡,或100万只蛋鸡;大型养猪场可饲养1万到10万头猪;大型肉牛场、奶牛场规模也在万头以上。(三)渔业现代化1.现代科学技术用于海洋捕捞,渔船、网具等日趋现代化。2.水产养殖向工厂化、机械化、 集约化经营 发展。3.养殖种类从淡水养殖向海水养殖发展。二、食物储备技术的进步(一)粮食储备技术时间 表现原始社会 人们利用地窖和陶器来存储余粮古代社会 粮仓的储备技术逐渐改进,不仅防鼠、防盗、防潮、防火,还具有良好的保鲜功能20世纪50年代 美国已经使用 机械通风 储粮技术20世纪70年代 中国开始采用机械制冷低温储粮技术21世纪以来 (1)粮仓仓容量不断扩大 (2)低温、低氧等储藏技术广泛应用 (3)粮食储备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二)食物保存技术时期 表现古代 利用腌制或风干等方法加工保存食品,还利用自然界中的冰来延长食品保藏期近代 (1)食品加工:自20世纪20年代起, 速冻加工 、冷冻设备、冷冻食品以及冷冻食品包装等领域的技术不断进步 (2)食品储存:家用冰箱和冰柜普及,冷冻食品工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冷链物流产业发展起来现代 2010年,中国颁布《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对冷链物流产业进行整体布局,大大促进了该项产业的发展三、消除饥饿与食品安全(一)粮食安全问题产生原因 (1)随着人口激增和工业化、城市化的加速,耕地面积不断减少 (2)食物需求与供给之间的矛盾日益成为各国共同关注的重大问题 (3)各国政府都把保障粮食安全与消除饥饿作为首要任务解决措施 世界 1945年成立的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多次召开世界粮食安全首脑会议,制订粮食安全行动计划,为人类共同消除饥饿统筹资源中国 1996年,发布了《 中国的粮食问题 》白皮书,提出立足国内资源、实现粮食基本自给的方针。此后,中国制定了一系列保障粮食安全的法律法规(二)食品安全问题产生原因 (1)化肥、农药的过度使用造成土壤污染,它们通过食物链进入农作物和禽畜体内 (2)禽畜饲养中过度使用抗生素,造成食物污染,危害人体健康 (3)在食品加工过程中,过度使用食品添加剂,甚至违法使用危害健康的添加剂解决措施 世界 各国重视食品安全问题,并制定法律法规进行治理中国 2009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用法律手段确保食品安全,此后又对食品安全法进行了修订;政府还提出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惩罚、最严肃的问责,提高食品安全监管水平和能力二、影响粮食安全的因素1.人口因素(1)粮食需求的膨胀。(2)土地等生产要素的恶化。(3)粮食分配与消费的严重不均。(4)消费结构升级加剧了粮食供给压力。2.气候生态:农业生产受到气候变化的严重冲击,严重影响全球粮食安全。3.偶然性因素(1)流动性紧缩抑制粮食生产的资金需求。(2)粮食价格的持续走低抑制了生产者的积极性。(3)投机资本可能搅浑粮食市场。4.金融因素(1)农业补贴。发达国家每年为本国农民提供的补贴,扭曲了农产品贸易的条件,直接伤害了发展中国家的粮食生产。(2)贸易限制。为了保证本国的粮食供应,个别国家政府先后推出限制粮食出口的措施。(3)生物加工。为了减轻石油等能源价格上涨对本国经济造成的压力,不少国家走上了替代性生物清洁能源的道路。(4)海外屯田。出于规避高额进口成本和粮食出口限制所导致的市场担忧,部分国家近年来大举在海外购买耕地种粮。二、粮食质量安全与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要性1.粮食质量安全是关系到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粮食是最基本的食品,也是其他食品加工的基本原料,粮食质量安全是食品安全的源头和基础。2.粮食质量安全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强调的是人民群众维持身体健康的权利。3.粮食质量安全关系到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在经济发展中,人民群众对粮食质量的要求会更高,粮食质量安全问题所承担的经济发展责任将更大。4.食品安全是一项关系国计民生的“民心工程”,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5.只有做到食品安全,人民幸福生活才有保证,才能提高人民群众满意度和获得感。【习题巩固】1.有学者认为:“解决粮食安全问题首先应依靠各国自身努力,加大农业生产投入,提高农业技术水平,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粮食产量。”下列选项中关于粮食安全问题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杂交水稻”的培育为人类消除饥饿作出了突出贡献②气候变化、战争与地区冲突、经济危机导致粮食短缺③大型农场和养殖场的推广根本上解决了粮食安全问题④各国重视并且制订了一系列保障粮食安全的法律法规A.①②③ B.①②④C.②③④ D.①③④2.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加快发展设施农业”。下列关于设施农业说法正确的是( )A.以高科技为基础 B.对环境依赖较大C.发端于工业革命 D.已实现全国普及3.“第二次绿色革命”是指通过运用以基因工程为核心的现代生物技术,培育既高产又富含营养的动植物新品种,促使农业生产方式发生革命性变化,保持环境可持续发展。我国在这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的成就是A.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B.完成国际人类基因组基因测序任务C.成功培育籼型杂交水稻D.掀起了一个“向科学进军”的热潮4.2017年,国务院提出要建立一个符合国情的“全链条、可追溯、新模式、网络化、高效率”的冷链物流体系。各大冷链物流企业纷纷应用GPS(全球定位系统)等技术,监控物流车辆的温度,还能防止配送员不及时配送。对此解读准确的是( )A.中国现代科技完善了企业管理B.国家重视保障居民的食品安全C.我国食物储备技术达到世界领先水平D.冷链物流解决了食品供需矛盾5.1999年,欧盟首脑会议就“欧盟共同农业政策”达成了《2000年议程》改革方案。方案中给予符合要求的年轻农民一次性2.5万欧元的资助;对提前退休的农民给予总额为1.5—3.5万欧元不等的资助。该方案表明,欧盟( )A.高度重视食品安全 B.关注农业可持续发展C.日益完善福利政策 D.维护农产品价格稳定6.现代农业是相对于传统农业而言的,它是工业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下列各项对现代农业的表述恰当的是( )①以大型农场为主要的生产经营方式 ②高度机械化、集约化生产③出现以高科技为基础的设施农业 ④优质高效化肥的广泛应用A.①② B.①③④C.②③ D.①②③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