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13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学习目标】1.通过对清朝设置军机处和实施奏折制的史实学习,认识到制度建设对社会发展具有反作用,落实唯物史观的核心素养。2.通过阅读课本,结合地图,梳理清政府经略边疆的措施,对比清朝疆域图和中国现代版图,认识到清朝经略边疆的措施为中国版图最终的奠定有重要贡献,落实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和家国情怀的核心素养。3.通过本课学习,能认识到一个国家繁荣昌盛也应该做到居安思危,顺应历史发展潮流,落实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重点难点】重点:国家版图的奠定和君主专制的加强难点:疆域的奠定【基础知识】一、康雍乾时期的君主专制1. 康乾盛世:(1)时间:清朝皇帝 、 、 在位期间,出现了100多年的鼎盛时期。(2)原因:三位皇帝都非常 ,独断朝廷 。(3)表现:政局稳定, ,疆域开拓并巩固。2. 清朝君主专制强化(1)奏折制度:①特点: 、 ;②作用:使 能够更直接、广泛地获取信息,提高了 ,强化了对 的控制。(2)设军机处:①设立原因:雍正时,为处理 ;②特点: (机构简单)、 (办事效率高)、 (保密性强);③职责:在皇帝直接监督下工作,轮流值班,商议军情,起草或处理 ,跪受笔录,上传下达;④评价:提高了政府的 ;标志着 制度达到了顶峰。(3)思想文化专制:大兴①目的:加强对思想的控制;②影响:严重摧残 ;激化 ;禁锢思想,不利于思想文化发展。3.中国古代君主专制加强的过程:秦: ——确立;西汉: ——巩固;隋唐: ——完善;宋: ——加强;元:一省两院制明清:明:废丞相设 ;清:雍正设立 (顶峰)。二、疆域的奠定1.措施地区 措施 意义 影响台湾 年设 ,隶属福建 中央直接管辖 对祖国 、 边疆地区都进行了有效的直接管辖,进一步拓展和巩固了 ,基本奠定了现代中国的版图。东北 反击沙俄侵略,1689签订《 》 从法律上维护国家主权,新疆、蒙古 击败 部叛乱、 叛乱;在新疆设 ,在蒙古设盟、旗。 中央总领军政事务西藏 册封“ ”“ ”尊号,1727年派遣 ,颁布《 》 以法律形式明确民族事务 因地制宜、西南 加强对西南地区的管理2. 清朝疆域:西跨 ,西北达 ,北接西伯利 亚,东北至 和库页岛,东临 ,东南到 ,包括钓鱼岛、赤尾屿等,南至 ,西南抵 。三、统治危机初显1.背景:清朝由 ;清朝 迅速,人口急剧增长使得资源危机日益显露。 和贫富矛盾的积累。2.表现:(1)政治危机:阶级矛盾激化, 屡屡爆发;如白莲教大起义。(2)外部危机:以 为首的西方列强在中国东南沿海频繁活动,要求扩大对华贸易,开拓中国市场。3.对策——闭关自守。(1)背景:①以 为首的西方列强在中国东南沿海频繁活动,要求扩大对外贸易,开拓中国市场;②自给自足、落后闭塞的 是推行“闭关锁国”政策的根本原因;③清朝统治者具有 ;(2)内容:①只保留 一处对外通商,“ ”代为管理对外贸易事务;②严格约束 ;③禁止 ;(3)影响:积极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具有 和巩固封建统治的作用。消极影响:①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了 积累,阻碍了 萌芽;②中国与 ,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习题巩固】1.清朝在新疆实行军、民分治,伊犁将军管军政和边防,民政根据新疆各族原有社会组织推行伯克制。而清朝在西藏却实行政教合一,驻藏大臣管僧、俗高级官员任免,稽查财政收支、军队调防、边境防务。材料体现了清朝( )A.因地制宜的管理 B.宗法制的变异C.专制主义的削弱 D.地缘政治的特点2.阅读下列两幅地图。图1到图2的变化反映出A.江南经济政治重心格局的确立B.大清王朝君主专制体制的变革C.清朝统治由盛转衰危机的初显D.清朝统治中央集权体制的变迁3.下列关于明清“闭关锁国”政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严格限制对外贸易B.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C.目的在于保护国内商品市场D.造成中国与世隔绝,逐渐落后4.“皇上曰可,臣亦曰可;皇上曰否,臣亦曰否。上有忧勤之圣,下无翼赞之贤,此其所以逊于唐、虞也。”据材料可知( )A.内阁制度强化了君权不利于国家的治理B.军机处设立标志着君主专制达到了顶峰C.乾纲独断导致大臣无法有效地参与决策D.是否有贤臣辅佐是国家治理好坏的关键5.清初顺治朝,地方通过各地驿站以通全国之邮递,内窗为全国各种信息之总汇。康熙朝,进一步健全驿递制度并不断增设驿递路线,坚持御门听政及经常出巡以扩大信息输入。雍正时,扩行奏折、设军机处,加强文书之保密。材料表明清初A.信息输送机构臻于完善 B.中枢决策效率不断提升C.皇权对地方的控制加强 D.军机处的地位发生改变6.清嘉庆五年,皇帝派御史坐镇军机处进行值班监视。如果发现军机大臣舞弊弄奸,御史即可据实参奏;如果值班御史不认真,或旷班或早散,亦准军机大臣参奏。这一举措旨在A.扩大御史的监督权力 B.强化中央对地方的管制C.维护君主的绝对权威 D.提高军机处的行政效率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